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机抉择规则
1.设定通货膨胀目标; 2.预期通货膨胀率,与目 标进行比较,决定采取何 种货币政策; 3.高透明度,说服公众。
广义的相机抉择规则: 根据经济形势选择货币 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中间目标是货币政策作用传导的桥梁,是最终目标相 关的、能有效预测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变量。 1. 选择中间目标的标准: ①. 可控性; ②. 可测性; ③. 相关性; ④. 抗干扰性 2. 中间目标体系:



(二)金融监管的要素
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当局)
金融监管客体(监管对象) 金融监管工具 (方式、方法、手段)
金融 监管 要素

(三)金融监管的构成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
理论体系 组织体系
内容体系
2014-12-25
30

讨论:为什么要进行监管?
1.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在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成本与利 益与私人成本或所得之间存在偏差,也就是一些经济主 体在其生产、消费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所产生的附加 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 (1)金融体系的外部性 正外部性表现在: ①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 资源的作用; ③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政策的执行过程

不为政治压力所左右(独立性); 由委员会制定政策; 对公众负责、透明; 在一个明晰的框架下运作,明确表明政策目标和 各种政策的权衡选择。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有研究表明与通货膨胀存在负 相关关系
独立性的衡量指标: (1)政府官员在央行董事会(委员会)中所占的比例; (2)央行被要求为政府预算赤字融资的程度;
r贴↑→商业银行借款成本↑→ R↑,对工商企业的r贷↑ → 贷款量 ↓→ 信用规模↓, MS ↓; 调整贴现率具有告示作用。 局限性: ①. 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②. 由于货币市场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对再贴现窗口的依赖 程度降低; ③.缺乏弹性。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⑵. 存款准备金政策:指央行通过调整rd来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 造能力的一种货币政策。 rd ↑→ R↑, → 贷款量↓→ 信用规模↓, MS ↓; 威力巨大; M=m×B
资产 中央银行的资金运用 业务
中间 广义:银行债权/务转移 1、集中办理票据交换 业务 狭义:划拨转帐,结清 2、集中清算交换差额
差额 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提高效率,加速周转 --掌握金融机构情况,便于监管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 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以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 称。广义货币政策范围很广,狭义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影响 货币供求的措施。 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体系三部分: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1861年至1957年近100年英国的失业率 和物价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物价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
系,提出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②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 经济增长→收入水平↑→对进口品的需求↑→逆差 ③物价稳定同经济增长之间

中央银行是“干性” 的?还是“湿性”的?
本章内容

中央银行特性、职能与基本业务 货币政策目标及措施 金融监管相关理论基础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现状
(一)特性
各国中央银行的共性集中地体现在它是一个“特
殊的金融机构”上面。
1. 经营活动主要是宏观金融活动; 2. 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3. 地位特殊,是统领一国货币金融的最高权利机构,享 有货币发行的特权; 4. 业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MS或信用总量进行调 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这些政策工具对整个经济 都会产生影响。 ⑴. 再贴现政策: ⑵. 存款准备金政策: ⑶. 公开市场政策: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⑴. 再贴现政策:指央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再 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 MS 的一种货币政策。
பைடு நூலகம்
负面影响: ①. 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震荡 ②. 有可能使储备不足的商业银行陷入困境。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⑶. 公开市场政策:指央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 券以控制MS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 商业银行R→ 信贷规模→ MS 买卖有价证券 证券市场价格水平→ r 可用来调整利率结构和利率水平 优缺点: 优 点: 局限性: ①. 只能为商业银行信用扩 张或收缩奠定条件;

(一)金融监管概念 金融监管(regul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是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法律制度和金融管理当局依法对 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 金融监管通过有关金融监管的规则、惯例、组织安排和 政策等,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降低金融风险,保护债 权债务关系,保证金融交易的顺利进行。 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作,降低 金融机构的个别风险和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维护金 融业的稳定和安全。
现金
中央 银行
再贴现 贷款 购买证券 购买金银和外汇 现金归行
市场
货币是一种债务凭证,是发行人即央行对公众的负债。
2. 银行的银行
①. 集中存款准备金; ②. 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③. 办理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①. 代理国库; ②. 为政府融通资金;
3. 政府的银行
③.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进行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磋商; ④.管理金融活动,调节国民经济。
(3)行政部门官员和央行官员之间非正式接触的普遍程度;
(4)央行与政府之间的正式关系。 独立性分为四级,最强的为4,最弱的为1;进行了研究。

主席 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学者出身 副主席 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美国犹太 裔经济学家及经济学教授 委员萨拉·布鲁姆·拉斯金(Sarah Bloom Raskin) , 金融监管专员 委员 伊丽莎白·杜克(Elizabeth A. Duke),银行家 委员 丹尼尔·塔鲁洛(Daniel K. Tarullo),法学教 授 委员 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H. Powell),律师、 投资银行家 委员 杰里米 斯坦:(Jeremy C. Stein),哈佛大学 经济学教授
—摩擦失业:为更好的工作而失业 —自愿失业:教子,旅游,“充电”
经济增长
GNP/GDP; 或人均GNP/GDP
各国各异
平衡国际 收支
一国对其他国家/地区的收支基本平衡 静态:1年;动态:经济运行周期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①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要充分就业→扩大生产规模↑,MS ↑→物价↑





主席: 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委员: 尤 权 国务院副秘书长 朱之鑫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李 勇 财政部副部长 胡晓炼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易 纲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杜金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马建堂 国家统计局局长 尚福林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郭树清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项俊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姜建清 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 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陈雨露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 宋国青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教授
社会各经济变量: 总支出量 总产出量 物价、就业
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企业、居民 非金融部门

中央银行
货 币 政 策 传 导 过 程
准备金、贴现率、公 开市场业务
通货膨胀和产 出预期
利率:短期和长期
信用规模和 期限
存款和 贷款
债券和股票 价格 房产净 值 消费 支出
汇率
信用成本和信用的可获得性
重要出 口价格 贸易
各级政 府支出
商业 投资
住房支 出
经济:产出、就业、收入、价格
总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 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 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政策的制定过程 货币政策目标 工具: 一般性工具 选择性工具 其它工具 中间目标 操作目标: 效果指标: R r H MS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操作指标 短期货币市场利率R:主要是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效果指标 利率:随再贴现率的升降而升降, 数据容易获得。
基础货币H:现金+准备金
MS:可分为 M0 、 M1 、 M2等若干 层次,它们直接反映在央行、商业 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内,控制住了 MS 就控制住了社会总 供给。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类型 定 义 主 要 构 成
负债 在执行金融政策、进行 1、货币发行—形成流通现金 金融调控中形成的债务 2、经理国库—财政预算存款 业务 活动
3、集中储备—法定准备存款 4、发行债券—调控流动性 1、再贴现/再贷款—商行/政府 2、黄金、外汇储备—调控/平衡 3、证券买卖业务—调控和稳定
例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结构
理事会 由总统提名经 参议院同意任 命的7位成员
任命3 位董事
12家联邦储备银行 各家银行有9位董 事,任命各自的行 长和官员
选举6 位董事
近400家成员 商业银行
在 立 法 规 定 的 权 限 内 制 定
选举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理事会7位成员+纽约 和其它4家联邦储备 银行行长 审查并决定 法 定 准备金 领导 公开市 场操作 贴现率 联邦咨询委员会 12位成员(银行家) 制定
2014-12-25
31
(2)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系统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系统风险
金融体系存在 的风险 金融机构的内在 脆弱性 金融资产价格具 有内在波动性 汇率、股市、宏 观经济和心理预 期具有内在波动 性;金融资产风 险具有很强的传 染性
金融市场的内在脆 弱性 投资者的非理性 行为:从众、灾 难短视、忽视信 息、组织寻租、 认识的非一致性 等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 发行的银行 独占货币发行权,是央行发挥其职能的基础。 一部中央银行史就是一部从独占货币发行到控制 货币供应量的历史。
人民币发行程序:
出库 入库
发行库 业务库
现金投放 现金归行
流通领域
从动态上讲,货币发行的货币从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流 到社会的过程;
从静态上看,货币发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 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 目标体系 :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 ◦ 工具体系 ◦ 操作程序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 物价稳定 2. 经济增长
3. 充分就业
4. 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具体表现
目标 界定与水平 备注 首要目标 最早目标
失业:就业/ 产出降低
物价稳定 将物价的变动控制在一定幅度 /币值稳定 控制通胀/通缩;2%-4% 充分就业 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高度就业 就业率/失业率:≤自然失业率3%-6%
(二)我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分工
①. 可以左右基础货币量;
②. 央行掌握主动权; ③. 灵活准确地达到预定目 标; ④. 操作具有可逆性;
②. 若想达到预期目的,需 要有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 作为前提条件。
三个基本环节:

中央 银行
商业银行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 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 指标 , 进而最终实现 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 途径与作用的机理。 (政策行为穿越金融 和经济体系的精确道 路)
对象的特殊性 期限的错配 高负债经营 信息不对称问题 等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
1984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 银行的职能,以国家金融监管机关的姿态出现, 至20世纪90年代一直承担着银行业、证券业、保 险业的统一监管职能。




1992年12月,国务院为了规范证券市场发展,决定将 证券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成立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 199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将证券监管职能移交中国证 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实现了银行业 与证券业的分业监管。 1998 年 11 月 18 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 中国保监会)成立,保险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脱离。 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 中国银监会)挂牌成立,我国银行业监管职能从中国人 民银行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