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躯体依赖性:指使用麻醉药品如吗啡 后,产生欣快感,停药后出现严重戒断症 状(生理功能紊乱)。
知识拓展2.1
按国际禁毒公约规定,依赖性药物分类: 麻醉药品:如吗啡、大麻等 可产生生理依赖性。 精神药品:如镇静催眠药、中兴药、 致幻药等 其他:烟草、酒精等可产生心理依赖性。
小
药 物 作 用 的 双 重 性 防治作用 (治病)
药物在妊娠期不同时间的致畸作用
分 期 受精-植入期 胚细胞形成 出生前死亡 妊 娠 头 两 周 内 对 致 畸 因 子 不 敏 感 胚 胎 期 胎儿形成期 组织分化和功能发育 功能缺陷和形态学异常 发育过程 致畸结果 胚胎分化和器官形成 形态学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
心脏 上肢 眼
器官敏感性
妊娠期(周)
1
量反应量效曲线:
理解并掌握
效能(Emax):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 能力。此时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强。
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 称效价强度。剂量与效价成反比。
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药物产生同一效应的剂量比较。
呋 氢 噻 氯 150 米 噻 嗪 100 效价高的药物,用量小,而效能大的药物疗效 氯 噻 较好,各有特点。一般来讲药物的效能更为重要。 50 50 嗪
4.后遗效应 :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 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巴比妥类、激素类
5.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 引起的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如 四环素引起的菌群交替症。“二重感染”
6.特异质反应 指少数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产 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
药物引起的不可预知的特定不良反应,反应 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特异质反应多为遗传决定的对药物的异常反应
药物副作用和治疗作用取决于用药目的
唾液分泌
口干
阿 托 品 M受体阻断药
抑制瞳孔括约肌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 脏的抑制 内脏平滑肌松弛
扩瞳
心率
解痉
2.毒性反应
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或机 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或机体状态(肝、肾) 不良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包括急性 毒性和慢性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三 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反应范畴。 特点:反应比副作用大,对人体健康 危害大,可预料和避免的。。 产生原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 间过长· · · · · ·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学习目标: 1.掌握 :①药物作用两重性(不良反应); ②效能、效价,治疗指数; ③受体激动剂、受体阻断剂; 2.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 3.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受体学说。
源自文库
• 药物进入机体后,机体在药物的作用下会 发生哪些变化?哪些变化对机体有利、哪 些不利?药物本身又会发生哪些变化?为 什么同样的药物对不同的人产生的作用不 同?药物又是如何防病、治病的?
效应
药物 细 胞 膜 受 体
药物-体受复活物
3.受体特性(理解)
• 特异性:一种受体能准确识别并结合与其相适应的 药物从而产生特异性的生理效应。专一性、锁匙 • 敏感性:受体能识别周围环境中微量的配体,受体 只需与低浓度配体结合就能产生显著效应。生物放 大系统。 • 饱和性:受体数目有限,故药物与受体结合有饱和 性。最大效应 • 可逆性 :药物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解离后为原 来的配体。竞争性置换现象 • 多样性:同一受体分布到不同细胞,产生不同效应。 是受体亚型分类的基础。 • 可调节性:受体数目和敏感性受生理、病理及用药 等影响。受体上调、受体下调
结
预防作用 如接种乙肝疫苗 治疗作用 如抗菌,降压
不良反应 (致病)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 反应、停药反应、耐受性、 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 异质反应、依赖性等
第二节 药物量-效关系
一、剂量的概念(掌握)
一次给药后产生治疗作用的量。
①无效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
②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效应的剂量。 ④最小中毒量: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 ⑤常用量(治疗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0 0 0.1 0.3 1 3 10 30 100 300 1000
200
环 戊 噻 嗪
剂量(mg)
利尿药的作用强度及效能比较
返回
2. 质反应量效曲线:
质反应:药理效应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必需用多个 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 ∇半数有效量(ED50):使50%实验动物产生效 应所需的剂量。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非特异性作用 药物理化性质:溶解度、表面张力等通过改变渗透 压、酸碱中和等改变理化环境。 消毒防腐药、中和胃酸药、甘露醇、硫酸镁
甘露醇提高血浆渗透压产生脱水,治疗脑水肿; 碳酸氢钠碱化血液,提高PH,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与机体大分子物质相互作用
1.补充机体缺乏的物质 铁盐、维生素、多种微量 元素,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 功能低下等。
反映药物的作用强度。
∇半数致死量(LD50):使50%实验动物死亡所 需的剂量。
反映药物毒性的参数。
治疗指数(TI):TI=LD50/ED50
是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此数值越大, 表示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 间距离越 大 ,越 安全 。。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是也是药物作用原理,研究药 物为什么起作用在何处起作用及如何起作用。 药物发挥作用都是通过干扰和参与机体内在 的各种生理或生化过程,作用方式各异。 药物作用机制分为药物作用的非特异性药物 作用机制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掌握)
(一)治疗作用
①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子
青霉素用于脑膜炎,目的 在于消灭脑膜炎双球菌。
②对症治疗(治标):减轻或消除 疾病症状,减轻病人痛苦。
阿司匹林用于发热,只 能解除症状,不能消除 病因。
③补充治疗/替代疗法 目的在于补充体内营养物或代谢物的不足,但不 能清楚原发病灶。如补铁、补钙、维生素等。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 应用伯氨喹、磺胺等可发生正铁血红蛋白血 症,可致紫绀、溶血性贫血等。
7.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症状加重。 反跳现象、停药反应 8.耐受性:连续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 反应性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疗效。 9.药物依赖性:包括躯体性和精神性(即习 惯性及成瘾性),都有主观需要连续用药的 愿望。 (1) 精神依赖性:由于停药引起的主观上 不适的感觉,精神上渴望再次连续用药。
第四节
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
一、受体概念和特性
1.受体(理解) 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胞浆内、细胞核上的大分子 物质,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并能产生特定生理 效应。
2.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体内的生理功能调节物质--内源性配体,神经递质、激素
药物等外来物质--外源性配体。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示意图:
2
3
4
5
6
7
下肢 牙齿 腭 外生殖器 8 12 16 20- 38 耳 36
反应停 (沙利度胺)
动物无致死量,“无毒性” 镇静剂
1957年西德上市,在欧洲被 广泛用于妊娠反应 1961年报告与海豹肢畸胎有 关(妊娠4-6周100mg即致) ,59-62年发生10000余例
Francis Kelsey
(二)药物的不良反应
1、历史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1877年—氯仿麻醉意外致死 1937美国使用乙二醇作磺胺药的溶剂 造成100多人死亡 1959年—反应停事件 1960年—氯碘喹所致的亚急性脊髓视N 炎(SMON事件)
2、 我国于1989年正式成立国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了 相应法规,如新药药理、毒理研 究指南等。
例如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 2.抑制作用: 凡是能使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
例如地西泮降低中枢神经的兴奋性;西咪替丁减少胃酸分 泌。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理解) (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多数药物在适当剂 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 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 选择性与剂量密切相关,一般药物在较 2、特点: 小剂量或常用量时选择性较高,随着剂量增加, 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性较 选择性降低,中毒量时可产生更广泛作用。如 强,使用针对性强; ( 3 )产生原因:药物的化学结构、机体(包 苯巴比妥随着剂量增加,可依次产生镇静、催 括病原体)的组织结构及生化功能、药物在体 眠、抗惊厥、抗癫痫、麻醉,最后麻痹中枢, 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 内的分布、药物与受体结合及组织器官对药物 可引起死亡。 弱,不良反应较多,但作用范围广。 的敏感性。
受体调节
受体的调节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 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1)向上调节(增敏)
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增加或内在活性增强。 指长期使用拮抗药,组织或细胞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升高的现 象。反跳现象
(2)向下调节(脱敏)
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降低或内在活性减弱。 指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 应性下降的现象。耐受性
海豹肢畸胎 (Phocomelia)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指少数有过敏 体质的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 疫反应。 无法预知,与药物使用剂量、给药途经 及疗程无关,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
特点:
(1)反应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2)反应性质、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和 给药途经无关。 (3)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 (4)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 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青霉素
1、副反应(副作用):药物在常用量(治疗量)下 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 副作用与防治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产生的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随着用 药目的的不同,治疗作用和副反应可以相互转化。
是药物固有的作用。
特点: 可以预料,难以避免。
较轻微,多半可自行恢复
③最大有效量(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引起中毒的剂量。
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量 和 最小中毒量 之间的距离。
作用强度
无 效 量
极 量
中 毒 量 常用量 治疗量 最 大 治 疗 量 最 小 致 死 量 致 死 量
最 小 有 效 量
安全范围
最 小 中 毒 量
剂 量
二、量效曲线 以药物浓度或剂量为横坐标,以药效 为纵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表示药效随剂 量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1.量反应--量效关系:药理效应强弱连 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 应的百分率表示。 心率、血压、尿量、血糖浓度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
一、药理作用和药理效应
• 1.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 • 2.药理效应:机体对药物发生的反应,是指药物 作用的宏观结果。 • 二者稍有区别。如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选择性的 阻断M-R,而其药理效应则是扩瞳。
药物的基本作用
兴奋 抑制
• 1.兴奋作用: 凡是能使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
三、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2.参与或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 抗癌药通过干扰 细胞DNA或RNA代谢过程;磺胺类、喹诺酮类,干扰 细胞核酸代谢过程。 3.影响递质的释放或激素分泌 碘抑制甲状腺激素 释放,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4.改变酶的活性 酶的种类很多,分布极广,几乎
参与所有的生命活动,且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激活:如尿激酶激活血浆溶纤酶原; 诱导:如苯巴比妥诱导肝微粒体酶;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二)不良反应(掌握)
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 痛苦的反应。
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超敏反应、 后 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 应、耐受性、药物依赖性。 药源性疾病:是由于药物所引起的、较严重、较难恢
复的不良反应。如GM引起的N性耳聋。
抑制:如奥美拉唑抑制H+-K+-ATP酶;
复活:如碘解磷定能使AchE复活。
5.影响离子通道 细胞膜上存在着药物直接作用的离 子通道,控制Na+、Ca2+、K+、Cl-等离子跨膜转运, 影响细胞功能。硝苯地平 如局麻药通过抑制钠通道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硝苯地平通过抑制钙通道而产生扩张血管作用。 6.影响免疫 如免疫增强药或本身就是抗体的药物 (如丙种球蛋白)和免疫抑制药(如环孢素)可影 响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7.作用于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