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肝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实施人工肝治疗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人工肝治疗方案,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2例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30例患者治疗均成功完成,护理服务满意13例(43.3%)、基本满意15例(50.0%)、不满意2例(6.7%),护理满意率为93.3%。治疗期间发生过敏反应3例(10.0%)、下肢静脉血栓1例(3.3%)、感染1例(3.3%),并发症发生率为16.6%,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患者效果确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治疗后并发症,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重症肝病;人工肝;护理方法;并发症
重症肝病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肝脏损伤,降低了肝脏的合成功能,因此体内的毒素无法及时有效排出,最终损害多个器官,威胁生命健康[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人工肝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2]。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人工肝治疗的护理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肝病患者,共计30例。依据《新编实用肝脏病学》[3],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后确诊;同时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心脑肾功能不全患者等。包括男21例(70.0%),女9例(30.0%);年龄17~70岁;疾病分型:急性22例(73.3%),亚急性3例(10.0%),慢性5例(16.7%);治疗类型:血浆置换术+血浆灌流17例(56.7%)、血浆置换术+血浆胆红素吸附术13例(43.3%)。
1.2 治疗方法
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人工肝治疗方案,仪器设备选用人工肝支持治疗仪,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血浆置换+血浆灌流、血浆置换+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30例患者均采用了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体外循环,并使用稀释的肝素钠注射液冲洗管道,将血流量控制在100~130 ml/min,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血浆胆红素吸附速度控制血流量的20%以下,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准确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对症处理。血浆置换患者,每次治疗血浆置换量控制在1500~3000 ml,治疗时间为2~4 h,治疗间隔为1~5 d。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人工肝治疗方案具有有创性,患者对病情、治疗不了解,容易产生怀疑心理;部分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产生了恐惧、焦虑、绝望的情绪,会影响治疗和预后效果。对此,护士要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首先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流程、注意事项、预后疗效等,纠正错误的疾病认识。其次护士要主动和患者加强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并尽量满足合理的护理需求,减轻心理负担。最后要获得情感支持,家人、朋友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帮助患者坚定治疗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1.3.2 环境护理考虑到患者体质差、免疫力低,人工肝治疗后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实施保护隔离措施。具体来说,将病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2 ℃~25 ℃,湿度控制在50%~55%,保持宽敞明亮,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做好室内卫生清洁工作,每日使用有效氯拖地、擦拭物品,并在治疗前后使用紫外线消毒,每月对空气进行细菌培养,保证菌群数量达标。最后,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医护人员进出病房需佩戴保护装置,例如隔离衣、口罩、帽子等,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和探视时间。
1.3.3 饮食护理向患者讲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依从性。在治疗前,指导患者高热量进食,注重营养均衡,能够防止发生低血压、低血糖。在治疗后,患者机体内环境改变,尤其是毒素含量减少,腹胀、纳差等胃肠道反应缓解,因此拥有良好的食欲。但是,治疗期间会引起肠道水肿,大量进食会提高血氨水平、诱发肝性脑病。对此,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科学的饮食规划,选择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具有清淡、易消化的特质。昏迷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将热量控制在2000 kcal/d以上,苏醒后增加蛋白质摄入量[4]。针对腹部、脑部、全身水肿患者,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针对低钠血症患者,减少每日饮水量,提高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比例。
1.3.4 血管通路护理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性,是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护士要加强巡视,做好管道的护理管理工作,进行适当固定,避免发生扭曲、打折、脱出,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另外,一般情况下不要在双腔导管处进行除人工肝治疗以外的任何操作,容易造成管腔污染,定期对管路进行维护,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路期间的注意事项。
1.3.5 并发症护理(1)过敏反应。为人工肝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血浆置换过程中,大量的异体血浆及血浆分离器内中空纤维束膜均可成为过敏原,轻者皮肤瘙痒伴皮疹,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其他过敏症状,对此,治疗前常规给患者地塞米松及葡萄糖酸钙预防给药,发生过敏后,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给予对应的对症治疗。(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年龄、体质、下肢活动情况、凝血功能、血液黏稠度以及护士的无菌操作、管路维护、管路留置时间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护士应指导患者在股静脉置管期间正确活动,无明显禁忌证前提下,提倡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时进行适当的下肢活动,如:下肢运动操,定期给患者管路维护,治疗间歇期每3~4 d进行一次管路维护,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3)感染。继发性感染发生率高,因为患者抵抗力差、血液中的
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静脉置管本身就是细菌感染源,管路连接、血袋更换等增加了感染风险。对此,加强室内消毒工作,严格无菌操作,定期及时换药,缩短置管时间。体温升高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样培养,根据检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1.4 观察指标
(1)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做好准确记录。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程度分析
结果显示,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对护理服务满意13例(43.3%)、基本满意15例(50.0%)、不满意2例(6.7%),满意率为93.3%。
2.2 并发症情况分析
结果显示,30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过敏3例(10.0%)、下肢静脉血栓1例(3.3%)、感染1例(3.3%),并发症发生率为16.6%。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患者正常出院。
3 讨论
肝脏具有排毒作用,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组织,重症肝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肝脏移植手术的缺陷是供体少、需要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限制了临床应用。相比之下,人工肝治疗方案操作简单,作用原理是通过血浆置换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从而控制病情进展,改善肝脏功能[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护理满意率为93.3%,并发症发生5例,发生率为16.6%,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分析认为,人工肝治疗方案具有有创性,且相关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措施的应用至关重要。具体来说,治疗前护理除了常规的健康教育以外,重点在于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治疗中护理主要是血管通路管理,确保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在治疗后护理上,主要是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送入病房做好交接工作,及时更换置管处的敷料,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第一,置管处发生局部渗血,可以使用盐袋进行压迫止血;第二,患者在体位上一般选用平卧位、对侧卧位,不要长时间站立、下蹲,不要过度屈曲患侧肢体,以免导管折断;第三,治疗后早期对肢体进行被动和主动活动,有利于血液循环,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第四,置管局部加强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防止尿液污染[7-8]。另外,饮食护理和环境护理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患者效果确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治疗后并发症,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