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川端康成笔下的_美_与_悲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川端康成笔下的“美”与“悲”
文/姜 楠
所谓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觉的美。
——川端康成
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作品“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实质”而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他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为他的作品表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性格和心态,表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审美意向,将“日本新的创造,贡献于世界的文化。” 泰戈尔曾说:“日本民族创造了一种独具完美形态的文化,发展了一种视觉美,从美中发现真理,从真理中发现美。”川端康成不仅借鉴了西方凭直觉捕捉瞬间美感的艺术技巧,更注重发掘日本传统美的内蕴,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中找到了契合点,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川端康成之美”。川端康成自己也宣称:他的创作立足于“日本的传统美学”,要不遗余力地表现祖国的“传统美”。
一、人情美构成了“川端康成之美”的底蕴和灵魂
致力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出有所感觉的美,并以此表达对世界的关照和对生命的体悟,乃是川端康成极力追求的艺术境界。自成名作《伊豆的舞女》起,他相继创作了《雪国》《古都》《千鹤》《山之音》和《睡美人》等名著,从不同方位和视角探索、表现美的形态,构建了一座艺术美的大厦。“艳丽美”“壮丽美”“物哀美”“幽玄美”“自然美”“清雅美”“朦胧美”等等,千姿百态之美交相辉映。但在这诸美之表象下,却始终搏动着一个核心意象:情之美。换言之,美在情。任何一种风格都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川端康成艺术世界中的意味,就是态度和情感,即作家的情感、读者的情感、人类共有的情感。因为归根结蒂,文学艺术不是别的什么,它是人自身的延伸物,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升华表现形式。“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一件艺术品就是一种表现性的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大千世界,美不胜收,但在宇宙结构中,在世界万物中,不论是自然美或是信念美,都莫过于人情美。“美者,动人至深,更能推己及人,诱发对人的依恋。” 川端康成借助艺术形式,绘制了一幅人类感情的历程图,人情美构成了“川端康成之美”的底蕴和灵魂。
二、川端笔下的女性美
1.具有传统美的女性形象
美即爱,但真心去爱一个人,只有女人才能做到,所以女人美。由于作家的特殊经历和日本民族的特殊心态,培养了作家崇拜女性的审美情趣。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及文化和社会分工的影响,女性似乎更重视爱情,她们在爱的境界中获取了自我的依存性和生命意义;而男性则更关注事业,他们力图在事业中表现自我的价值。川端康成崇拜女性,不仅在于女性“纯粹的肉体”——实在的美,“纯粹的声音”——灵的美,主要是女性象征着纯粹的爱——情的美。川端康成的传统美主要是通过他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体现出来的,他认为“女人比男人美……是永恒的基本主题。”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东方女性美的特色:柔媚、秀丽、端庄、凝重。只要翻开他的作品,一个个女性形象,便流光溢彩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她梳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形脸庞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她笑起来像一朵鲜花。”——这是《伊豆的舞女》中的熏子。
“女子给人的印象是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小巧的柔唇却宛如美极了的水蛭环节,光滑而伸缩自如,在默默无言的时候也有一种动的感觉……”——这是《雪国》里的艺妓驹子。
“……艺妓的早熟和海边姑娘的健美融成一体。”——这是《温泉旅馆》里的女佣阿雪。
像郁金香一般芬芳吐艳的商家小姐,像杉树一样淳朴健美的山村姑娘,她们是《古都》中的孪生姐妹千重子和苗子。
这些女性形象如同一幅幅传神的“仕女图”,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她们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多数具有美丽的心灵。她们身上闪耀着日本劳动妇女传统美德的光芒——温柔善良、吃苦耐劳、刚毅顽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等。尽管她们的身世凄凉,命运坎坷,但大都像古希腊英雄俄狄浦斯那样,竭力挣脱厄运的罗网,于艰难中求生存,于屈辱中保尊严。
2.川端笔下女性形象的基调——美的徒劳
当川端康成笔下这些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从读者面前翩翩掠过之时,人们不禁要像浮士德那样喊一声:“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然而也会像浮士德一样深感失望,原来女性形象的美是“徒劳”的,因为她们的“美”总是与“悲”紧紧连结在一起的,带着一种虚幻和清凄的冷色调,令人哀婉和愤慨。
人人都有爱与被爱的追求,都想获得爱情的美妙体验。但人生幻化,命运多蹇,加上情欲之河的多向分流,爱之追求往往多成“徒劳”。希望与失望的落差便产生悲哀,但悲哀缘情而生,也就美在其中。川端康成的创作自始至终浸润着忧怨哀伤的格调,并构成“川端康成之美”的主旋律。他的“悲哀美”深深植根于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和禅宗的“幽玄美”,表现了日本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家本居宜长认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最深的。”川端康成在承继日本传统美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着力凸现悲哀之“美”。因为悲哀并不能构成美,美在引发悲哀之情。《伊豆的舞女》描写“我”与阿熏的初恋,双方相互的同情与倾心,产生了纯真无邪的情思,虽然都未直接表露,却尽在不言中。这种爱,清新淡雅,水晶般纯净。但双方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无言的泪水中离别,情未竟,心忧伤,无限惆怅中蕴含着纯情之美。《雪国》中的驹子寄情岛村,终无所得,成了“虚无的徒劳”,“作家对于驹子生活、爱情的描写,既不是肉欲化,也不仅仅是精神化,而是一种人情化”,她的情绪及心灵世界,始终弥漫着哀怨的情思,情悠悠而心怆怆,悲哀尽美在情中。
驹子对生活的追求可谓坚持不懈了,然而她的追求完全是徒劳的。她为了替行男治病而牺牲了自己,可是行男很快死去了。她刻苦学艺,但在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中,有几个能真正欣赏她的演奏技巧呢?尤其是她把热烈的爱情寄托在岛村这个朝三暮四的上层人物身上,是注定要失败的。且不说岛村有妻室儿女,仅在同她短暂的几次相处时,就已移情于另一个美丽的姑娘叶子,并下决心要同驹子分手了,他“总是把她的爱情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
年仅14岁的熏子,天真烂漫,纯洁无瑕,可以说是川端康成笔下最完美的一个女性形象,可是她的前景也已蒙上了一片阴影。在他们巡回演出的途中,可以看到每个村口都竖着这样的牌子:“乞丐、巡回演出艺人禁止进村!”女艺人同艺妓一样,也极易受人欺侮。现在熏子年纪尚小,在阿妈和兄长的保护下,身心尚未受到摧残,可是以后呢,她那纯洁美能保留长久吗?
总之,川端笔下的那些女性形象,尤其是下层女性,很少能逃脱悲剧下场,不是鲜花早凋,便是被生活的浊流席卷而走,她们的美确实是徒劳的。
三、川端塑造“美是徒劳”的女性形象的原因
1.主观因素
就作家的主观因素而言,这是川端虚幻的人生观和颓废的美学观的直接体现。他的美学观是由他的人生观决定的,同时又作为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他笔下女性形象的基调——美的徒劳。
(1)人生观。川端那充满了“悲哀与死亡”的人生经历,铸成了他悲观颓丧、多愁善感的个性。在他幼年时代便父母双亡;嗣后,抚养他成长的祖父和唯一的姐姐又相继去世,撇下他孤零零地飘荡在纷纭复杂的人世间;青年时代的初恋又失败,他回忆说:“我孑然一身,在世上无依无靠,过着寂寥的生活,有时也嗅到死亡的气息。”况且,他处于一个悲哀的时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穷兵黩武、侵华战争的失败、战后的被占领状态,以及关东大地震、经济危机等等都加深了他的消极情绪。在一篇题为《哀愁》的文章中,他坦露:“我不相信战后的世态和风俗,不相信现实的东西。”
(2)美学观。在川端的创作过程中,他从东方佛教的禅宗思想和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的社会哲学思潮中,汲取人生的哲理和创作的养料。他陶醉在佛教的出世思想中,用虚无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他说:“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他的主人公岛村之语)。尽管他曾对35岁的芥川龙之介的自杀举动有过微词,但最后自己也重蹈了芥川的复辙。他还把虚无的佛教思想与自己的创作直接挂上了钩,甚至把轮回转生等具有浓厚迷信色彩的宗教教义,也看作是“更富于幻想的故事”,认为“这是人类创造的最美丽的爱的抒情诗”(《抒情歌》)。基于这种“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的创作思想,叶子葬身火场的悲惨景象也成了悲壮的美。作者庆幸“他失去生命反而更自由了”。正因为如此,作者为叶子之死设置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景:地上是一片广漠而耀眼的银河,两者之间是熊熊的烈焰。把叶子的不幸夭折渲染得极其崇高而富于诗意,简直是“凤凰涅槃”了
西方现代社会哲学思潮中的非理性主义,现代派文学中的悲观主义和颓废主义,从另一个侧面深入了川端的
123
201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