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什么叫科学人文主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解释值得参考。该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它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和他的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的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不断地作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的充实。”简言之,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的价值为方向和目的。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相互协调和补充分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自身的解放。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科学人文主义在教育中的反映。它的内涵,亦可借用《学会生存》中的一段话来作一初步说明:“……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认为基本的问题是: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任何教育事业中基本的、贯彻始终的因素;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儿童、青年和成人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以帮助个人不仅控制自然力和生产力,而且也控制社会力,从而控制他自己、他的抉择和他的行动;最后,要使科学和技术有助于人类建立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以促进科学的发展而不致为科学所奴役。”“任何教育行动都必须把重点放在下述两点上:一是…科学人道主义‟;二是…把科学运用于实践和具有工作。‟”据此,我们把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理解为一种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文主义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同样可以说,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既是科学主义的,又是人文主义的,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目的。这种新型的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潮,但并没有形成若干独立的、有代表人物和系统主张的教育思想流派。因此,以下的分析只是我们对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基本精神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观的基础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最基本的因素,人类诸多问题的解决正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依靠科技进步。首先,现代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人类已越来越多地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了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许多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并预示了广阔的前景。其次,人类共同面临的诸多灾难性问题的解决,虽然有赖于人文觉悟的提高,但在手段上则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例如,人口危机的解决离不开节育技术的发展;生态和环境危机的解决离不开生态与环境科学的发展;等等。再有,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更新与变革,也离不开现代科学的支持。现代科技正在越来越大程度上左右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当今及未来教育必须以科学技术教育为基础。
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也是教育目的观必须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的一个直原因。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冷战”的结束虽使战争的威胁大大减少,但由于各种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各国仍将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展开新的全面竞争,特别是在产品市场和国际政治地信方面,竞争将日趋激烈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全力投入这场竞争,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然而,当今及未来国与国之间的几乎一切竞争,都要以科技实力作为基础。为了赢得竞争,许多国家都对科学教育寄于厚望。美国教育对科学技术
的重视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美国促进科学协会于1989年提出了著名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报告开篇即写道:“在下一个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将发生迅速的变化。科学、数学和技术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变化,塑造变化,闻对变化做出反应。所以,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总之,无论就科学的地位、功能以及发展而言,还是就国家间全方位的激烈竞争以及科学在这种竞争中的作用而言,教育目的观都必须以科学精神为基础。
(二)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观的价值方向
在社会不断科学化的同时,社会也在不断人文化,这一点正日益体现在衡量社会发展的新标准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发展问题不仅包括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类素,而且也包括人文方面的因素。
随着科技巨大功能的日益显现,人们长期迷信于科技的神奇力量,企望它能克服一切困难,解决任何难题,并自动使人类走向光明。然而,在科技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由于科技的非人道化使用,它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威胁。《学会生存》这样警告人们:“科学与技术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能危害人类,这是一个常识。”当然,物质革命和科技革命是值得称颂的,但是,这些革命已犹如脱缰的野马,需要对其进行驾驭和价值导向。罗马俱乐部主席佩西(A.Peccei)曾指出,“只有新人道主义能造成人的变革,能把人的素质和能力得高到与其新责任相称的水平”。在佩西看来,所谓新人道主义就是要重建人的文化和谐,从而确立人类整个事业的平衡和健全。它的根本任务是要促进人自身的革命,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找到正确的价值方向。“科学应该是人的侍女”,这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一百多年以前向人类发出的忠告。这句话告诉人类,人类应该恰当在控制科学以服务于人类。这一思想无疑包含着丰富的科学人文主义精神。
随着科学的非人道化后果的加剧,当代许多思想家都在关注并致力于科学与人道主义的结合。米亚拉雷(G.Mialaret)和维亚尔(J.Vial)指出:“诞生于20世界科学技术革命时代的新人,能否仅仅借助科学技术就不至于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呢?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并且在新的人本主义中寻求解放。”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要最大限度地克服科学技术的恶效应,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伴随着新人道主义的复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也表现出了更加明显的融合趋势。人们认识到,无论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角度看,还是从教育自身的发展角度看,科学教育都需要人文教育价值导向。
科学本身不可能是一种邪恶的力量,它与人类的不幸和灾难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科学力量的作用方向,却往往要取决于研究和利用它的人的价值态度。由此,人们日益意识到,从教育方面说,必须确立一个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完整的教育目的观,改革长期以来重科学轻人文的片面的教育目的观。不少学者预测,在科学发展和社会道德精神之间寻找平衡,是未来社会的主要趋势之一。这一趋势反映在教育上,其标志就是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合流。
可以说,目前在科技和科技教育越发达的国家,就越感到加强人文教育的紧迫性。面向21世纪的“美国2061计划”尽管一方面宣称要以科技教育为中心,但同时也认定,“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使人们能够达到自我实机和过负责任的生活”,因此,“科学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在这项十分重视科技教育的报告中,科技运用的善与恶问题并没有被忽视。它指出,科技“能力本身是好的,但人们利用这种能力既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恶。”“从理论上讲,科学和科学家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