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财务报表分析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基础
一、关键术语解释1.财务报表:是指企业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本书所讨论的企业财务报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与通常所说的企业财务报告是一致的。
2.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基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如报表附注、审计报告等等。
3. 资产负债表:是基本财务报表之一,它是以“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为平衡关系,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它揭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4.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财务成果的报表。它可以提供企业在月度、季度或年度内净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利润表各项目间的关系可用“收入-费用=利润”来概括。
5.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情况的报表。
6.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个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7. 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
8.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9. 中期报告:中期财务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的报告期间,它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也可以是其他短于一个会计年度的期间。10. 企业会计准则:是有关财务会计核算的规范,是企业的会计部门从事诸如价值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活动所应遵循的标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组成。11. 权责发生制原则:也称应计制原则,是以权利和责任发生的时间为原则来确认收入与费用。其基本含义是:凡属于本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取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12.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其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经济业务,因其金额或数量较小,不单独反映对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至发生重大影响,因而在处理时采取与其他项目合并、以突出其他重要性项目。13. 谨慎原则: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具体地说,谨慎原则是指在对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时,应持保守态度,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均应予以确认,而对不确定的收入则不予确认。14. 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客观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可验证性,二是会计人员对某些会计事项的估计判断合法、合规、合理。1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16. 会计主体假设:是指每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必须与企业的所有者及其他经济组织分开。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也限定了企业的会计活动范围。有了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处理的经济业务和财务报告才可以按特定的主体来识别。17.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以它现实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为假设,即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等境地。18.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可以归属于人为地划分的各个期间。这种因会计的需要而划分的期间称为会计期间,会计期间通常是按月、季和年来划分。19.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价值方面的表现。也就是说,只有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到会计系统中来。
二、思考题参考答案
1. 企业财务报告的组成内容包括哪些?四张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企业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基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如报表附注、审计报告等等。基本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判断企业经营的“实力”,展示企业的规模和状况(底子);通过利润表可以分析这种实力的盈利“能力”,展示企业的财务形象(面子);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判断企业经营的“活力”,展示制约企业生存的现金流(日子);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的“潜力”,展示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份子)。其中,利润表可以被看作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项目的合计数)金额当期变动原因的具体说明;现金流量表可以被看作是对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在一些情况下也包含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内)金额当期变动原因的具体说明;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则可以被看作是对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金额当期变动原因的具体说明,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原来四张表实际上是一张表!”而最为核心的应该是资产负债表,可以全面、综合地展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有助于分析者分析和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健康程度,即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
2. 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四个基本会计假设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行为有什么影响?会计主体假设是对财务报表编制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所采取的立场及空间范围的设定。若将独立的经济单位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所编制出的报表称为个别报表;而若将一个母公司和其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所编制出的报表则称为合并报表。只有首先从空间上对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予以界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才有了空间归属,才能独立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才有可能从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中得到有意义的会计信息,从而作出决策,并管理、控制经济活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只能反映某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可见,会计主体假设是开展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实施财务报表编制行为的必要条件,明确会计主体假设对会计的重要意义,对制定会计政策、评价企业会计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都是对会计主体经营时间长度的描述。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种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上假设企业将继续存在下去,而不会在可预见的将来清算解散。在持续经营下,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而其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清偿。持续经营假设为企业在编制报表时会计方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在此假设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便可以采用诸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费用摊销等一系列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和方法。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由于我们假设企业会在可预见的将来保持其持续经营状态,这就存在着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供财务报表的问题。在会计实践上,绝不可能等到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完结以后才向外界提供财务报表。为了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上就应把其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使其归属于各不相同的会计期间,并进行会计处理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因此,会计分期假设为企业进行会计处理计算损益和编制财务报表限定了时间区域。由于受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许多会计概念具有鲜明的“时期”特性。比如,利润总额、收入、费用等均带有鲜明的时期特色。此外,会计分期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一起,构成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理论基础。在货币计量假设前提下,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