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重点--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斑疹:为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直径<1cm,无隆起或凹陷,看得见而摸不着,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性,表面光滑,偶有少量的细小鳞屑。
2、丘疹:为局限性隆起的实质性损害,直径<1cm,主要位于表皮和(或)真皮浅层,是由表皮或真皮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症细胞浸润所致,丘疹表面光滑或粗糙,呈圆形、卵圆形、圆锥形或多角形,顶部尖形、平坦、钝圆、乳头状、指状或有脐凹,颜色可呈白色(如粟丘疹)、黑色(如色素痣)、黄色(如黄瘤)、紫红色(如扁平苔藓)等。斑丘疹为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而丘疹顶端有水疱或脓疱者分别称为丘疱疹、丘脓疱疹。
3、斑块:为隆起的扁平损害,直径>1cm,表面光滑或粗糙,中央可有凹陷,常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见于扁平苔藓、潘庄红斑狼疮、银屑病等。
4、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所致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性损害,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呈淡红色或白色(水肿压迫浅血管之故),周围常有红晕,边界清楚但不稳定。常突然发生,伴有瘙痒,多在数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见于荨麻疹。
5、水疱和大疱:为含有液体的局限性隆起损害,可直接发生或由丘疹发展而来,直径<0.5cm 者为水疱,直径>0.5cm者为大疱,水疱多呈圆形或尖形,而大疱常为圆形或卵圆形,疱液清亮(血清)、混浊(白细胞)或血性(红细胞),后者称为血疱。表皮内水疱多为松弛性水疱,壁薄、易破、如天疱疮;表皮下水疱多为张力性水疱,壁厚、不易破,如类天疱疮。
6、脓疱:为含有脓液的局限性隆起损害,周围常有红晕,多由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为无菌性脓疱。脓疱常为毛囊性,即白细胞在扩张的毛囊漏斗中聚集,一般称为毛囊炎;非毛囊性脓疱位于角质层下或棘层内,如脓疱型银屑病、念球菌病等。
7、结节:为可触及或隆起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常累及真皮或皮下组织,可由表皮细胞增殖、真皮和(或)皮下组织炎症细胞或肿瘤细胞浸润或代谢产物沉积所致,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2cm的结节称为肿块或肿瘤。
8、囊肿:为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液体、细胞及其产物)的囊状损害,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弹性,可隆起于皮面,如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9、鳞屑:指角质层片状聚集或脱落,其大小、厚薄、形状和色泽不一。
10、浸渍:指皮肤角质层吸收过多水分后出现皮肤松软、发白、起皱,摩擦后表皮易剥脱,见于浸渍糜烂型足廯、战壕足等。
11、糜烂:指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后显露的红色湿润面,表面常有渗出或结痂,多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剥脱所致,愈后不留瘢痕。
12、溃疡:指深达真皮或更深部位的皮肤黏膜缺损,多由感染、外伤或恶性肿瘤破溃所致。溃疡大小、形态、深浅不一,愈后常留有瘢痕。
13、裂隙:又称皲裂,指累及表皮或真皮的线状裂口,多因皮肤干燥或慢性炎症引起皮肤弹性减弱,加之外力牵拉所致。好发于掌跖、指(趾)关节背侧、口角等处,走向常与皮纹一致。可伴有疼痛、出血。
14、抓痕:也称表皮剥脱,指累及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点状或线状缺损,常由搔抓或摩擦所致。表面有渗出、结痂、脱屑,周围常有红晕,愈后不留瘢痕。
15、痂:由皮损表面的浆液、脓液、血液、脱落细胞和微生物碎屑等干涸后凝结包成。浆液性痂呈黄色,脓痂呈黄绿色或蜜黄色,血痂呈暗红或深褐色。
16、瘢痕:指新生结缔组织取代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为正常修复过程所致。瘢痕表面光滑,表皮菲薄,缺乏皮纹和皮肤附属器,早期呈粉红或紫红色,后期变为白色。
17、萎缩:指退行性变化所致的皮肤变薄,可累及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
18、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是反复搔抓或摩擦引起的表皮和真皮局限性增厚,边界清楚,
表面粗糙,皮沟加深,皮嵴隆起,呈树皮样外观,多见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
19、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药物性红斑狼疮。
20、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皮肤药物反应,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经皮吸收等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21、湿疹:是病因尚不明确的一组炎症性皮肤病的总称,可能由多种内部和(或)外部因素引起。临床特点是出现多形性皮疹,具有渗出和融合倾向,伴有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组织病理特点是表皮海绵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和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
22、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
23、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见于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征等。
24、点状出血:寻常型银屑病刮去鳞屑后可见发亮的淡红色薄膜,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
25、同形反应:又称Koebner现象,指正常外观的皮肤在物理性创伤后发生与原发性疾病性质相同的皮损,潜伏期为10~14天,常见于疾病的活动期。
26、薄膜现象: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初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或丘疹,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刮去鳞屑后可见发亮的淡红色薄膜,称薄膜现象。
27、皮肤划痕症:用钝器以适当的压力划过皮肤,正常情况下出现红色划痕,如果划线处出现红色条状风团,称为皮肤划痕症。
28、斑贴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IV型变态反应的皮肤试验方法,是诊断接触性过敏的金标准。
29、gotrron症:为指间和(或)掌指关节背侧、肘、膝和内踝部位的紫红色斑疹,常对称分布,可融合或伴有水肿。
30、雷诺现象:是指因寒冷或紧张的刺激后,肢端细动脉痉挛,使手指(足趾)皮肤突然出现苍白,相继出现皮肤変紫、变红,伴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短暂的临床现象。31、crest征:是系统性硬皮病的一种临床类型,具有5个临床特点:皮肤钙质沉着,雷诺现象,食管受累,指端硬化,毛细血管扩张。发病较晚,进展缓慢,预后较好。
32、角化过度:指角质层增厚。角质层增厚常伴有颗粒层和棘层增厚,称为“绝对性”角化过度。颗粒层变薄或消失,角质层出现相对增厚,称为“相对性”角化过度。
33、角化不全:指角质层细胞仍有胞核残留,为角化过程障碍所致,常伴有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34、表皮通过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从基底层移形至颗粒层表面越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又需14天左右,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
35、狼疮带实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间表皮—真皮交界处有IgG、IgA、IgM和补体C3呈颗粒状、线状或均质状沉积,发出黄绿色荧光。皮损处得阳性率为70%~90%,正常皮肤阴性。
36、基底膜带:在HE染色切片中不能显示,过碘酸—雪夫染色显示均匀而致密的狭窄带,紫红色,厚约0.5~1.0μm.。电镜下分:胞膜层、透明板、致密板、致密板下层四层。
二、问答题:
1、12种外用药物的剂型和适应症?
答:1)溶液:药物溶解于水中而成,主要用于湿敷,有散热、消炎、清洁、减少渗出和促进表皮生长的作用。适用于伴有大量渗液的急性皮炎和湿疹、或有糜烂、溃疡的皮损。
2)酊剂和醑剂:非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或浸出液称为酊剂,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或浸出液称为醑剂;外涂于皮肤后,乙醇迅速挥发,分布在皮肤表面的药物挥发作用。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