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8T19:26:12.8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罗平
[导读] 摘要:在我国越来越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家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鼎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93
摘要:在我国越来越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家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发展。各地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因地制宜,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明确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路径甚至具体对象。但由于我国现有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的,其产业结构、资金来源、人才引进、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
关键词: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
引言
在《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蓬勃发展,各地探索实践成效显著。同时,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而出台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平台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对四川省小城镇产业发展水平及金融支持现状的深入分析,认为以“产业+金融”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有利于加快推动以特色产业为引擎和核心、以金融支持为动力和后劲、依靠产业与创新“两轮驱动”的特色小镇建设,并从坚持原则、厘清思路、落实举措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1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
对特色小镇的内涵以及新时期应当建设成为什么样的特色小镇,理论界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认为特色小镇是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形成的具有产业特色与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群落。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产物,虽然独立于市区,但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单元,也有别于工业园区、旅游园区等概念,更不是简单的产业或者功能叠加。二是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功能再聚焦、人才再集聚的“重新联合或聚合”的新聚落,是“产城融合共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实践形式,是一种运营方式、建设方式、政府服务方式等体制机制再创新的创业创新共同体。三是认为特色小镇相对于城市来说较为独立,是有效配置和整合该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现代信息资源和政策支撑,需因地制宜、因镇施策地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并带动相应产业发展的区域平台。现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已经不再局限于行政意义上的建制镇,也非“大拼盘”,而是以该地某种新兴产业或历史经典产业为基础,培育和打造独具产业特色和产业集聚效应的产业生态系统。特色小镇作为城、乡空间的连接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特色产业聚集、创新升级以及推进“产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2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
2.1深化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阶梯分布的特色小镇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镇施策,建立科学的发展思路。只有结合各地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基础,构建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并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才能形成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2.2金融政策支持特色小镇发展
随着特色小镇建设进入热潮,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民营资本等开始关注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仅靠政府财政投入或者由企业包办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加强政银合作、政企合作,加强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的协同互动,通过打通金融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实行市场化运作、资本化运营十分必要。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金融作用不可小觑,回归金融本源,向实体经济输送血液,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引入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和嵌入各类金融产品,可以大幅度提升小镇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
2.3特色小镇“产业+金融”模式的具体实践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指导思想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开发理念,在产业建设上坚持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逐步占领产业链的最高环节;在金融支持上,引进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综合运用开发性金融、商业银行信贷、发行债券、信托计划及资管计划、产业基金等手段融集资金,实现社会多方资源对接与配合。通过对小城镇产业发展水平及金融支持现状的深入分析,探索“产业+金融”模式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符合民情、民意,利于加快建设成为以特色产业为引擎和核心、以金融支持为动力和后劲、依靠产业与创新“两轮驱动”的强省。
3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坚持原则
3.1.1因地制宜、因镇推进原则
在充分吸收借鉴先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地的经济基础、产业特点、历史文化以及资源禀赋等要素,充分挖掘属地特色文化、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特色产业和相关支柱产业发展为依托,助推创新、创业、就业和人口集聚,坚持产业支撑,以特色产业立镇,初步形成充满活力的镇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3.1.2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理念和政府“小城镇、大服务”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引导和服务保障作用。将“全能”政府向“有限”“有效”政府转变,在实践中体现民本、共建、服务的政务精髓。特色小镇管理部门的职责更多是提供公共服务,尊重市场主体对产业发展的“物竞天择”,减少行政干预,实现以公权力“审批”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3.2坚持发展思路
3.2.1建立机制、统筹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建立国土、城建、财政、环保、水利、交通以及政策性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结合各地城镇化推进现
状以及脱贫攻坚实施效果,在实践中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谐宜居、绿色发展,产镇融合、城乡统筹,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深化改革、探索创新”的大方向,对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谋划,形成科学规范的发展机制,整体协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3.2.2试点示范、全面推广
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资金支持、产业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地区差异,可以优先选择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建设试点的小城镇,鼓励结合政策支持实现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一批资源禀赋优越、区位环境良好、历史文化厚重、产业集聚发达、脱贫攻坚效果显著的示范特色小镇,以便为其他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全面推广提供经验借鉴。
3.2.3针对重点领域、强化薄弱环节
明确产业定位,加快主导产业培育,立足产业“特而强”。应当立足区位环境、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产业基础、产业升级和区域分工协作,在政府引导和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做好特色产业定位,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加快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实现“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打造“特而强”的产业发展新平台。
结语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发展模式,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共同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综合实验区”。伴随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不断探索推进“产、城、人”融合的完全开放型现代化小城镇建设,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卫龙宝,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2]陈立旭.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5).
[3]陈清,吴祖卿.福建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资源+人才+创新”策略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