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肿瘤患者下颌骨保存性外科方法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肿瘤患者下颌骨保存性外科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下颌骨保存性外科方法用于口腔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20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与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给予其下颌骨上下边缘、下颌支前边缘及内外侧骨板板层切除术,期间确保下颌骨连续性不间断,以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0例患者经治疗后,健侧牙与残存牙关系良好,咀嚼功能较为正常,且未对面部对称性造成影响;随访12个月后未见病理性骨折等不良事件出现,效果满意。结论:口腔肿瘤患者(除下颌骨肿瘤者外)为其行下颌骨保存性外科方法治疗,可最大限度的保存术后功能,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标签:下颌骨切除;保存性外科;口腔肿瘤

临床上口腔癌病例多会临近或侵及下颌骨,以往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多会遵循无瘤操作的原则,且确保手术安全缘,将原发病灶联合局部下颌骨进行切除,但随着“固有口腔淋巴引流穿经下颌骨骨膜”金标准的提出,以往操作中下颌骨便失去了连续性,造成患者术后牙关系紊乱、面部偏斜、下唇麻木以及咀嚼功能减退等不良事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20例口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下颌骨保存性外科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20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与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关于口腔肿瘤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本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6~70岁,平均(36.5±4.7)岁;鳞状细胞癌为18例(包括10例舌癌,4例牙龈癌,3例颊癌,1例颏下转移癌),其余2例为下颌角(支)成釉细胞瘤;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6例,Ⅲ期4例,Ⅳ期2例。

1.2 方法

1.2.1 术式参照本组患者的具体病情,将下颌骨保存性外科术式分为6种(2类),(1)最大限度保留下颌骨连续性,即下颌骨边缘性切除,自患者下颌骨部或下颌支边缘任意一边边缘上行下颌骨切除术,包括上边缘切除(患者为牙龈癌、口底癌以及未见较为显著的舌癌者适用)、下边缘切除(颏下或下颌下淋巴结转移癌且与下颌骨下缘有粘连者适用)、下颌支前边缘性切除(下颌支区成釉细胞瘤下颌支后缘未见破坏、翼下颌皱襞区癌肿者适用)、下颌支后缘切除;(2)板层切除:下颌骨主体为内外骨板中嵌骨松质夹心面包样结构,以骨松质为界将内外侧任何一侧的骨板切除,并将另一侧的骨板切除,主要包括内板层切除(口底癌、舌癌以及下颌骨舌侧伴粘连者适用)与外半板层切除(下颌骨外侧与颊癌伴

粘连者适用)。

1.2.2 操作方法本组20例患者给予其下颌骨上下边缘、下颌支前边缘以及内外侧骨板板层切除术,其中边缘性切除操作较为简单,切除范围周围暴露后,下颌体与下颌支边缘采用复锯或摆动锯(或用线)进行切除,板层切除以骨松质为界面,待下颌骨骨段矢状劈开后为患者行内外侧骨板切除,另一侧的骨板应保留,以使下颌骨连续不中断。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情况分析

本组20例患者经治疗后,健侧牙与残存牙关系良好,咀嚼功能较为正常,且未对面部对称性造成影响。

2.2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分析

本组患者术后均获取其有效随访方式,未见1例失访现象,随访成功率为100%;随访12个月后未见病理性骨折等不良事件出现,效果满意。

3 典型病例

病例1:男,年龄27岁,表现为下颌角区成釉细胞瘤,采用CT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内颊侧呈现出膨出性增生,故而考虑为患者行下颌骨支颊侧骨板板层切除,联合部分区域采用磨头(大锥度)对其行为磨削处理,以有效防止出现残留的肿瘤,术后对患者做好随访,效果均较为理想且未见复发。

病例2:男,年龄49岁,表现为颊癌后颏下转移,与下颌骨颏下缘有粘连,故而考虑为患者行转移癌扩大切除术(连同下颌下缘边缘性切除在内),术后对患者做好随访,效果均较为理想,外形并未出现显著改变,下颌骨连续性较好,咬合关系正常。

病例3:女,年龄53岁,可见左颊癌侵及到龈颊沟,与此同时伴粘连(与下颌骨颊部骨膜),考虑为患者行左颊颌颈联合根治术治疗,而后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行胸大肌转移修复术(同侧),下颌骨部位则将左下第一前磨牙到磨牙后区作为切除区域后行颊侧骨板板层切除术,术后对患者做好随访,效果理想,且同侧与对侧牙列残留牙与咬合关系较好。

4 讨论

4.1 下颌骨切除的术式情况

下颌骨切除参照其部位与范围,为患者所行的术式称谓便不同,主要包括如下几种:下颌骨半切除术、下颌骨全切除术、下颌骨部分切除术、下颌骨节段性

切除术以及下颌骨矢状切除术,其中边缘性切除术所对应的为节段性切除,前者保留的为下颌骨连续性,后者则为连续性中断[4]。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就逻辑角度讲其为部分切除术,但事实上其与节段性切除术等同,且又被称为下颌骨半切除术、下颌骨全切除术、下颌骨方块切除术(即边缘性切除术)、下颌骨部分切除术;板层切除术则指的是保存下颌骨连续性的术式,且板层切除从下颌骨解剖结构初发接受度或更大[5]。

4.2 口腔癌侵犯方式与下颌骨切除术式的关系及下颌骨保存性外科适应证情况

一般认为,口腔肿瘤患者行淋巴引流与下颌骨二者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患者下颌骨切除与否以及选取何种切除方式与口腔肿瘤的侵犯程度、方式等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且未侵及下颌骨的口腔肿瘤均可避免行下颌骨上缘节段性切除术[6]。因牙龈癌破坏首先开始于上缘,故而可作上边缘切除,固有口腔的肿瘤或会对下颌骨舌侧骨膜造成侵犯,因而应将舌侧板层切除;颊癌若涉及下颌骨颊侧骨膜,作颊侧板层切除;下颌下或颏下转移癌有可能与下颌下缘黏连,可作下颌骨下边缘切除;颊癌若涉及到下颌骨颊侧的骨膜时,可直接为患者行颊侧板层切除术;因而当肿瘤侵及下颌骨时,应首要为患者行下颌骨阶段性切除术治疗,但良性肿瘤者与非牙龈癌患者除外[7]。4.3 下颌骨保存性外科的治疗价值

当前,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临床上加大了对保存下颌骨连续性的研究力度,进而致力于最大限度的对口颌系统功能进行保留,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保存性外科、下颌骨阶段性切除会否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当前的结论认为口腔肿瘤患者采用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意味着肿瘤复发率较低,当前我国部分医院仍采用下颌骨阶段性切除术为患者治疗,考虑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首先为当医院外科技术较为发达时,肿瘤与下颌骨节段同时切除后再为患者行血管化骨移植,进而充分对修复重建技术尤其是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利用,增加了下颌骨阶节段性切除病例;其次,部分外科技术落后尤其是显微外科技术落后者,手术中只能使颌周软组织变得更为松弛,未经重建便可将手术创面最大限度的拉拢缝合,使下颌骨被切除又缺乏修复,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8]。因而有必要减少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以避免过度改变髁突的空间位置与咬合关系,而最大限度的对下颌骨的连续性进行保存,以维持面容的协调性、咬合关系正常化与髁突的空间位置[9]。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20例患者经治疗后,健侧牙与残存牙关系良好,咀嚼功能较为正常,且未对面部对称性造成影响;随访12个月后未见病理性骨折等不良事件出现,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口腔肿瘤患者(除下颌骨肿瘤者外)为其行下颌骨保存性外科方法治疗,可最大限度的保存术后功能,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且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口腔肿瘤侵及下颌骨占比有下降趋势,在治疗中应保存下颌骨,以提高口腔癌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