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疸的鉴别诊断
一、黄疸的定义:
黄疸(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二、黄疸的病因:
引起黄疸的疾病甚多,1、肝胆疾病;2、某些血液系统疾病;3、胰腺疾病;4、产科疾病;
5、新生儿疾病(先天性黄疸);
6、: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7、母乳哺养性婴儿黄疸
8、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黄疸等;
三、黄疸的鉴别:
1、新生儿黄疸:
⑴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2-3天出现黄疸,4-5天为高峰,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3-5天出现,5-7高峰,7-9天消退,最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umol/l;
⑵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umol/l,早产儿大于257umol/l或每日上升大于85u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umol/l;
2、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系指胆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如在婴幼儿时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来者,其黄疸可反复出现,常在感冒或运动、染、疲劳后诱发,但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Gilbert综合征:发生黄疸的机制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障碍(轻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家族性黄疸)及肝细胞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重型,预后差)所致。本病特征为除黄疸外,其他肝功能试验正常,血清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红细胞脆性增加;口服胆囊造影剂后,胆囊显影良好,肝活体组织检查无异常;
(2)Dabin-Johnson综合征:引起黄疸的原因是非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后,结合胆红素的转运及向毛细胆管排泌功能发生障碍。本病特征为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口服胆囊造影剂后胆囊不显影;肝脏外观呈绿黑色(腹腔镜下观察),肝活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内有弥漫的棕褐色色素颗粒沉着。本病预后良好;
(3)Rotor综合征:发生黄疸的原因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以及结合胆红素向毛细胆管排泌均有部分障碍所致。本病特征为血清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靛青绿(ICG)排泄试验障碍(减低);胆囊造影大多显影良好,仅少数不显影;肝内无色素颗粒沉着,肝活体组织检查正常。本病预后一般良好;
(4)Crigler-Najjar综合征:发生黄疸的原因是肝细胞微粒体内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使非结合胆红素不能转化为结合胆红素。本综合征可分为重型或轻型,前者因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很高,与脑组织中脂肪组织有极强的亲和力,故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多见于新生儿,其预后极差,多在出生后1年内死亡;后者系肝细胞微粒体内部分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故其症状较轻,预后比重型稍好;
3、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和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少数患者有皮肤瘙痒;(2)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增高,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3)尿中胆红素呈阳性反应(结合胆红素溶于水,可从肾脏排出);
(4)尿中尿胆原与粪中粪胆原的多少,取决于肝细胞损害与毛细胆管阻塞的程度,如果毛细胆管阻塞时(即肝内郁胆),则尿中尿胆原及粪中粪胆原含量减少;无毛细胆管阻塞时,则尿中尿胆原含量常增加,而粪中粪胆原含量正常。尿中尿胆原增加的原因是肠肝循环中吸收入门静脉的尿胆原,因肝细胞受损后,将其处理为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故较多的尿胆原便进入体循环而导致尿中尿胆原增加;(5)肝功能受损的血清学表现,如转氨酶明显升高、白蛋白降低等;(6)如系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损害,则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标志物常呈阳性;(7)肝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发现肝细胞的基本病变。
4、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皮肤轻度黄染,呈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2)在急性溶血时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腹痛及腰部酸痛等症状。(3)急性发作时尿呈酱油色(血红蛋白尿)。(4)脾脏肿大。
(5)末梢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6)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一般不超过80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或轻度增加。(7)由于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致使肝细胞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速度加快,故结合胆红素的形成代偿性增加,从胆道的结合胆红素亦增加,肠道中尿胆原增加,最终导致尿中排出的尿胆原增加(“肠肝循环”中回到肝脏的尿胆原增加的结果)。(8)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9)尿中胆红素阴性(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从肾脏排出)。(10)在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降低,而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
5、阻塞性黄疸的特征:
(1)皮肤呈暗黄、黄绿或绿褐色,伴皮肤瘙痒者多见,少数患者伴心动过缓。(2)尿色深,似浓茶样,粪便颜色变浅,肝外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白陶土色。(3)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4)尿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5)尿中胆红素阳性。(6)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总胆固醇增高,脂蛋白-X阳性。
1.症状与体征
(1)发热: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2)腹痛: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皮肤瘙痒: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4)尿、粪便的颜色: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5)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黄疸出现前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同时厌油腻食物。长期厌油腻食物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发作者,多为慢性胆囊病变;老年黄疸患者伴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考虑系癌肿所致,且常伴有体重呈进行性减轻,甚至发生高度营养不良的表现。
(6)消化道出血:黄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