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

摘要: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绩效评价就是通过对效率实际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进行对比,并与其他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建立一种促进效率提高、实现管理目标的引导机制,因此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是实现非营利组织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从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出发,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现状、方法与指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

过去通常认为,非营利组织是给社会提供服务的,只要投入资源,功能就能实现,组织就能永存。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非营利组织正面临种种挑战,所以对其定期进行财务绩效评价就变得非常重要而且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地发现组织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现代经济社会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不再统管社会经济事务,而是由市场去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发展,非营利组织因此作为区别于政府和营利企业的“第三部门”得以迅速地发展壮大。如何改善治理,建构并维持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信任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运营绩效、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公信力的基本手段。非营利组织十分需要借鉴和运用绩效评估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对组织的绩效,特别是财务绩效表现,进行科学、有效的测量和评价,以期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来改善组织绩效,提高组织的管理能力和服务品质,达到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目的。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

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但与企业相比,由于非营利组织的产出性质,与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私营部门的产出性质截然不同,使得其财务绩效评价的不确定性更大、更难把握。合理地使用有限资源,更好地解决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问题。

1、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不能离开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还要动态调整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甚至改变整个组织的绩效评价体系。

2、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要选择合适的角度。非营利组织行为的复杂化决定了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指标多样性,要构建一个具有系统性、逻辑严密的评价体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摘要:非营利组织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组织数量和志愿人员人数与日俱增,活动领域也日趋广泛,日渐成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但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都切实存在着对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为了保证志愿者人力资源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工作分析、人员招募、人员培训、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等来探求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目录 1.前言 (1) 2. 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的现状 (1) 3. 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3.1结构松散性影响提升 (1) 3.2激励因素复杂 (2) 3.3绩效评估的困难 (2) 3.4培训与开发较为缺乏 (2) 3.5体制特征与实际工作中的矛盾 (2) 4.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改进方向 (3) 4.1工作分析 (3) 4.2人员招募 (3) 4.3人员培训 (4) 4.4激励机制 (4) 4.5评估 (5) 4.5.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5) 4.5.2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 (6) 5. 愿景 (6)

6.参考文献: (7)

非营利组织,简称 NPO,又称“第三部门”,是一个自美国发源并向世界流传的新名词。在国外,这类组织的人力资源构成主要包括:有酬员工和志愿者。志愿者,又被称为义工、志工等,是志愿精神的实践者,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不计报酬,主动帮助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主要由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几大类构成。国内学者一般将其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在非营利组织构成中,人力资源是很重要的构成要素,而志愿者又是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一些公益类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就是组织的生命源泉。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类组织竞争加剧的挑战,非营利组织如何站在战略高度,科学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管理,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对志愿者的管理将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目前,笔者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的现状 当前,在中央精神的指引和2008年奥运会的推动下。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迅猛发展。首先是打造了一批如西部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环境保护、海外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志愿者、亚运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等精品项目,既发挥传统志愿服务项目的优势,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志愿服务项目的新领域。其次,为适应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已有商务部、团中央和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山东、福建、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湖北、浙江、北京、天津等18个省市制定了志愿服务的条例、规定、办法,还有多个省市正准备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或将志愿服务立法纳入2008年立法计划。再次,对志愿者组织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与此同时,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也大大提高:志愿服务,从不被理解的“前沿话题”转变为“80后”青年的“生活时尚”;志愿者主体,从系统职工和大学生延展到整个青年群体;志愿服务项目,从临时活动逐渐形成有延续性接力机制的事业,从“人人能为”的普通服务逐渐转变为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的专业服务;志愿服务领域,从过去单一的社区服务,已经逐步延伸到了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国际交流、为大型赛会服务、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领域;志愿服务区域,由原来的城市社区已经发展到整个城市建设,并逐步向农村蔓延,现在志愿者已经跨出国门,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特别是,西部计划、海外服务计划、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一批优秀项目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 2.关于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给志愿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相应的难题: 2.1组织结构的松散性影响组织效率的提升 志愿服务的自愿性特点,使得志愿组织带有较强的松散性与个体倾向,权力与依附感的缺乏使得组织中难以形成传统官僚制下的权威与效率。参与越是志愿,行动越是自由,组织的效率就越是建立在个体情感的基础之上,效率实现的条件就越苛刻,即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对于组织及其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主讲老师李燕翔 一、业绩评价的内涵 (一)什么是业绩评价 1.业绩评价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照评价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各项业绩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2.业绩评价是一个组织管理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业绩评价是企业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需要了解各部门运作情况的信息,业绩评价与报酬必须能激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的战略与目标,才会更有效。 (二)业绩评价的作用 1.传递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有助于帮助员工明确组织文化和行为准则,明白哪些工作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2.为投资者选择经营者和管理团队提供重要依据,以统一的标准择优用人,另外可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避免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经营者的决策和行为与组织目标背道而驰。 3.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提供公平可靠的依据。 4.监测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业绩评价系统可以将组织战略转化成可衡量、可控制的要素,通过定期的收集相关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保证组织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5.发现问题,寻找组织的绩效改进点,推动管理者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绩效的目的。 6.提升管理者(评估者)与员工(被评估者)的技能。 7.建立沟通与反馈的平台:上下级不是在绩效结果产生之后才进行评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沟通与反馈,从而能及早的发现问题,有利于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8.推进数据管理架构的建设:业绩评价系统需要许多基础数据的支持,可以加强组织内部的基础管理平台。 9.为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三)业绩评价的层级与对象 进行业绩评价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对象,因此在一个有多层级单元业务分工的组织内,业绩评价的层级有组织层面、单个部门层面、单个作业层面和个人层面这几种。 1.组织层面 评价反映全公司整体的业绩,例如净利润、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 2.单个部门层面

(绩效考核)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改善

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改善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可概括为:提供公共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不获取回报,清算时资财提供者不能获取清算财产,承担一定的受托经营责任。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没有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非营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难以确定,不同的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对比,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难以进行考核评价。改善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就是通过绩效考核等手段客观评价工作绩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非营利组织资源的最大效用,使非营利组织得以生存、发展、壮大,以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一、重视员工的参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要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重视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人与非营利组织的共同发展。如:通过绩效工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绩效评估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让员工感到公平,对员工产生吸引力等等;通过帮助员工排除工作中的障碍以及对其进行培训等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通过目标设定来激励员工。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朝着一定

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 绩效管理要重视员工的参与,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形成、实施计划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到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的运用以及提出新的绩效目标等,都需要员工的参与,需要管理者与员工的相互沟通。这种参与式管理方式满足了员工获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为非营利组织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现代激励理论认为,只有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如适度的目标设定、良好的工作氛围、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等,才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对于层次和素质相对较高的非营利组织的员工更是如此。因此,必须建立系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外部激励与约束机制和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绩效优先的公平分配体系、科学合理的岗位设计和系统有效的员工行为规范,使员工长期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增强非营利组织的竞争力 非营利组织要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信息资源,提高其运行效率。合理构建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非营利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等,有助于增强非营利组织的应变能力;建立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据库,提高非营利组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实现非营利组织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建立Intranet,达到非营利组织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进一步整合非营利组织的各项资源和服务要素,提高非营利组织的服务效率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公共事物日益复杂和繁重和新的政府治理理论的出现及新一轮的政府行 政改革的进行,政府的职能定位必然发生变更;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 ,以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管理主体体系的构成和格局也必然发生变化。在社会管 理主体多元化进程中 ,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突显 ,它成为公共管理中一个不 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非营利组织同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三大支柱 ,因此非营利组织对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有着特殊意义。正如著名学者王绍光所言“忽视非营利 部门的发展将是一个战略性错误”。但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强大政府和愈加繁荣的企业相比 ,非营利组织仍然显得那么无力与弱小。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述 非营利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市民社会等,在我国统称为“社团”。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将社会组织归纳为第一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第二部门(提供私人产品的企业)和第三部门(相对独立于第一、第二部门的社会领域,即非营利组织)。 由此可见 ,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缺乏一致性 ,侧重点各有不同 ,但其内涵都是指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社会机构 ,只是对这些机构所涵盖的范围不同而已。我们一般认为 , 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 ,承担政府与私企“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事务的公共服务组织。因此,我国绝大多数社会团体、 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和一些民办非企业单位、自治性社区组织都符合这些条件。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现状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社会。国家掌握了社会中的绝大数资源的 控制和配置权,政府长期扮演着“全能政府”的角色,突出表现在政府化和调整 ,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面临新的分化和定位。在这种新的环境下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的非营利组织 还很不发达,不仅先天不足,而且缺乏动力,尚处于一个艰难的创业时期。我国非营 利组织的发展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外在环境:政府、社会支持不够(二)内部因素:自身各方面存在不足四、解决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因此,我们寻求解决 问题的方案必须从多角度出发,并设计可行的方案。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发展能力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和解释。为达到此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内容全面、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用性广、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符合的基本原则,将影响企业绩效的各种因素都纳入评价范围。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研究成果,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是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的经营业绩作出的贡献。主要由以下能力体现: 1.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资本增值获利能力.考核的立足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 2.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与长期债务的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抗风险能力,是指企业抵御经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可以从抗经营风险和抗财务风险两方面设置指标。 (二)非财务绩效 当今企业面临的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如市场竞争加剧,外部需求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只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已无能为力。必须将企业绩效评价向非财务角度拓展。应将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经营开发能力、学习创造能力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中。 1.内部管理能力,是从企业内部管理评价其运营状况。主要指标有产品成本下降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劳动生产率提高率、事故减少率。通过内部管理能力的评价,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将评价指标与员工激励措施联系起来,使每一员工尽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要求。 2.经营发展能力,是从市场和顾客角度说明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要求,评价企业的经营发

最新论非营利组织改革和发展资料

论非营利组织改革和发展 2014春行政管理 刘征东 非营利组织自发展以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加强政府和民众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合作管理,还能集约社会资金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运用。然而中国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发育不完善、自创性收入缺乏,而国家的财政补贴又有限,导致活动经费匮乏,近年来随着一些负面事件的影响,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下降,各种存在已久的问题凸显,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悠久历史传统的公益事业在现代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接纳市场经济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公民社会现出雏形,这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土壤。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思想和社会的禁锢,加之市场化带来的人们思想和行为、心理的不利因素的影响,非营利组织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使它健康成长,还需要政府、社会、公民个人在制度建设、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个人修养上为之付出努力。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并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个政策导向为非营利组织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市场机制越来越成熟,政府职能逐渐被替换,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和经济领域发挥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然而,从中华慈善总会发票事件到中国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事件,从“郭美美事件”到河南宋基金事件,无论是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的违背基本公德的言行,还是一系列的令人费解的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孰是孰非的争论,对我国社会组织的慈善事业的长久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效果。这些都加重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危机。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的英文简称为NPO,是以从事公益事业(活动)为目的不分红的组织的统称。它不是法律概念,多义、复杂,是对从事各种不同的公共目标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代称。它由私人发起,各种活动不断起伏变动着各种机构松散的集合,是公民社会的个人组织,是民主社会合作网络的关键部分。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1、组织性。 它必须是一个机构性实体,有自己的组织章程、组织的运行规则、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对持久的指标。 2、独立性。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组织分离,有自己独立的决策权,不为政府所控制,自己监控自己的活动,有内部治理程序,不受制于政府也不受制于私营企业或其他非营利组织。在这个意义

浅谈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浅谈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一)绩效及绩效评估概述 (2) 1. 绩效的含义 (2) 2. 绩效评估的含义 (2) (二)员工激励 (2) 1.激励的概念 (2) 2.员工激励的作用 (2) 第二章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的重要意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3) (一)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的意义 (3) (二)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的关系 (3) 1.企业绩效评估是员工激励机制的基石 (3) 2.绩效评估本身就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激励过程 (3) 第三章绩效与激励的重要性 (4) (一)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 (二)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4) (三)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4) 1.指引员工行为 (4) 2.监督员工行为 (4) 3.做正确的聘用决策 (4) 第四章绩效评估在员工激励中的应用 (4) (一)做好绩效评估管理工作 (4) 1.转变观念,改革创新 (4) 2.加强岗位评价的基础工作 (5) 3.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方案 (5) 4.落实好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 (5) (二)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 (5) (三)评估结果的反馈与员工激励的实施 (5) 第五章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谢辞 (7)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已从商品、服务的竞争扩大到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拥有优势,仅仅依靠资金投入与技术研发已远远不够,如何实现资金、技术和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利用才是关键。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对于人才的管理方法和途径,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从而对企业成本和核心竞争力造成进一步影响。由此看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仅是一种管理员工的方法,更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有力手段。因此,当下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制度管理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如何公平的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以及使用何种方法对员工实行激励制度,是企业亟待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实例,围绕如何更好的进行企业绩效评估及员工激励,并指出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绩效评估系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绩效评估,员工,激励,人力资源

春《非营利组织管理》考试答案

2016春《非营利组织管理》期末考试大作业一、填空题:(共计20分,10小题,每题2分) 1非政治性要求非营利组织在政治立场上保持中立立场 2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3在现代社会,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公民社会共同形成现代社会生活的三大体系。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国家、经济、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公民社会定义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其中,戈登·怀特的定义最有代表性。 5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路径依赖的,是受制于惰性力量的。 6、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上,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会议—“环境NGO论坛”。 7.1950年9月,我国制定的有关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政策法规是《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 8战略分析即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包括组织诊断和环境分析两个部分。 9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支出一般比照事业支出进行管理。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会计核算上,经营支出必须坚持配比原则 10对志愿者的激励,要坚持精神与物质鼓励并举,并突出精神激励的原则。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计10分,5小题,每题2 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中国政府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根本管理制度是_______(A D )

A.登记注册 B.备案参考 C.行政审批 D.双重管理 2.非营利组织的区别于企业最根本的属性是(B ) A.正规性 B.非营利性 C.非政府性 D.自治性 3. 西方公民社会的价值或原则主要有(ABCDE )。 A.个人主义 B.多元主义 C.开放性 D.公开性 E参与性和法制原则 4.根据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的特点,可以将非营利组织项目运作管理的程序总结为(ABC )部分。 A.项目启动和计划 B.项目执行 C.项目控制 D.项目评估 5.目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将非营利组织分为(ABCD )和事业单位。 A.社团法人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基金会 D.未登记或转登记社会团体 三、名词解释:(共计20分,5小题,每题4分) 1、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2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指“制度演进中存在着一种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的演进一旦走上某一条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或者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迅速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解释评价标准 项目决策20 项目目标 4 目标内容 4 目标是否明确、细化、量 化 目标明确(1分),目标细化 (1分),目标量化(2分)决策过程8 决策依据 3 项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 展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 划;是否根据需要制定中 长期实施规划 项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2 分),根据需要制定中长期 实施规划(1分) 决策程序 5 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申报、批复程序是否符合 相关管理办法;项目调整 是否履行相应手续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2分), 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2分),项目实施调 整履行相应手续(1分) 资金分配8 分配办法 2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资 金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 中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 分配因素是否全面、合理 办法健全、规范(1分),因 素选择全面、合理(1分)分配结果 6 资金分配是否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项目符合相关分配办法(2 分),资金分配合理(4分) 项目管理25 资金到位 5 到位率 3 实际到位/计划到位 ×100% 根据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占 计划的比重计算得分(3分)到位时效 2 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若未 及时到位,是否影响项目 进度 及时到位(2分),未及时到 位但未影响项目进度(1.5 分),未及时到位并影响项 目进度(0-1分)。 资金管理10 资金使用7 是否存在支出依据不合 规、虚列项目支出的情况;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 用项目资金情况;是否存 在超标准开支情况 虚列(套取)扣4-7分,支 出依据不合规扣1分,截留、 挤占、挪用扣3-6分,超标 准开支扣2-5分 财务管理 3 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制 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 行;会计核算是否规范 财务制度健全(1分),严格 执行制度(1分),会计核算 规范(1分)。 组织实施10 组织机构 1 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 明确 机构健全、分工明确(1分) 1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 (文法学院行政管理08-2班毕崇明 0801070901) 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在近几年已成为世界性话题。小到社区的邻里纠纷垃圾分类,大到各种国际纷争和区域冲突,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涉及到这些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也渗透到了千家万户。本文将在中国国情下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关键词:组织非营利发展作用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都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定义中国非营利组织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观而动态地加以观察和理解。在当前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历史条件下,较宽泛的界定标准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相比较于发达国家的还很不成熟,但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和特色。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 1、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在这一阶段,由于中国社会力量复杂,出现了大量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诸如行业协会、各种互助与慈善组织、学术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文艺性组织以及一些比较隐蔽的“会党”或者秘密结社,如洪帮青帮等。 这一时期,为了规范民间组织的管理,1932年10月,国民党曾公布过一部名为《修正民众团体组织方案》的法规。这大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非营利组织的专门法规。 2、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后,根据社会主义原则对民间结社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整顿。在整个过程中,有两方面的变化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是一部分民间组织的政治化,另一方面是一部分民间组织被加以取缔,包括反动帮派和封建落后的组织等。经过这次整顿,中国的社会团体在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较为迅速的发展时期。据统计,1965年全国性社会团体由解放初期的44个增加到近100个;地方性社会团体发展到6000多个。 然而,“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中断了社会团体在法制基础上的健康发展。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快反映到民间组织的发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

2007年第8期 (总第44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 No 1812007General 1No 144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29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 李纬纬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广州510735) 摘 要: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尚未形成全国性的体系,绩效评估受法律地位、财政、运行机 制等因素的制约,存在许多问题。提高认识、放松政府规制、建立健全全国性规范统一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 估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问题;治理 中图分类号:F 22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5409(2007)0820029203 收稿日期:2007201224 作者简介:李纬纬(1981),女,湖南郴州人,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行政法研究。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非营利组织运营绩效、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基本手段。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尚未形成全国性的体系,绩效评估的理念还未在非营利组织及相关人员、机构中普及,开展全方面的绩效评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提高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水平,必须深入地探讨完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对策,建立全国性规范统一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体系,以推动非营利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一、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性质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围绕明确非营利组织绩效这一目标,评估主体在一定的时限内运用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技术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进行测量、判定和评价的系统过程。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一个有机系统。从静态的角度看,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由一系列的价值、指标、信息和方法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有机系统是将绩效评估过程中必要的指标体系、管理技术和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评估和改进非营利组织绩效水平提供了评估参照、管理规范和信息支撑。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包括明确评估目的、构建指标体系、制定评估方案、收集评估数据、计算数据信息、撰写评估报告等基本环节。 非营利性是非营利组织的本质特性,其区别于一般企业绩效评估和政府绩效评估的独特特征有评估对象的特殊性、评估过程的复杂性、评估机制的多元性、评估体系的开放性和评估效用的公益性。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表现为一种无偿的再分配经济行为。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首要功能是使非营利组织能够得到一些重要反馈信息,并与组织中的各个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变非营利组织的压力为发展动力,提升非营利组织的智力内涵,促进非营利组织目标的实现。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兴起时间较晚,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一开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越来越重视,非营利组织也开始尝试引入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我国目前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非营利机构聘请外部专家对本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估。如1996年我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中国科技促进发展会对“希望工程”的绩效进行的评估;1997年杨团等人对天津鹤童老人院进行的评估;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对上海罗山会馆进行的评估等都属于这种类型。这类评估多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评估所需的数据资料,评估结果往往比较客观、可信,但评估的费用较高,目前这种类型的评估还不多见。二是非营利组织的自我绩效评估。目前,这类绩效评估在国内非营利组织中最为常见,评估所需的资料多通过访谈得来,由于这种类型的评估是非营利机构自身所进行的绩效评估,对组织本身的背景和特点都较熟悉,评估的费用也相对较低。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评估的结果可能缺乏客观公正性。三是国外的资助机构、国际NG O 组织、国际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联合国体系(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所资助的非营利组织进行的评估。这种评估应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参与式评估方法,评估形式十分灵活,但由于评估主体对被评估组织当地文化背景缺乏深入了解,评估结果也不是十分理想。由于这类评估与国内非营利组织接受国外的资金、项目联系在一起,因此较为多见,也合乎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国际惯例。

浅谈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

浅谈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 摘要 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绩效管理是其中难度最大,同时又最为重要的一个子系统。随着物流行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绩效考核也必然从传统的以行为与品德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向现代的KPI指标体系的方向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也是起步阶段,在绩效管理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本论文所阐述的是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色相结合的体系设计。通过KPI指标体系的分解来实现对战略的传递,同时依靠绩效管理系统促进个体、团队和整个企业的绩效持续改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 关键词:绩效管理、第三方物流、关键绩效指标(KPI) 正文

一、企业绩效管理概述 1. 绩效与绩效管理的概念 1.1 什么是绩效 绩效[1]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职位的应付责任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以及在达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1.2 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2]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以及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 2. 绩效管理的内容 绩效管理 [3]的内容主要包括5个主要问题: (1)如何确定有效的目标? (2)如何使目标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达成共识? (3)如何引导员工朝着正确的目标发展? (4)如何对实现目标的过程进行监控? (5)如何对实现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对目标业绩进行改进?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首先是一种结果,即做了什么;其次是过程,即是用什么样的行为做的;第三是绩效本身的素质。因此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 3. 如图:

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摘要:平衡计分卡作为一较新的管理理念,从最早由企业导入到如今被政府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的导入,在各组织机构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主要是以非营利性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性组织运用的模型,并对其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字:平衡计分卡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 一、引言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战略目标,而更注重社会效益,不存在利润指标。其次,非营利组织的其职责权利也不是十分明确。这给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工具,自产生以来,在企业界已得到广泛应用。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过去8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理念”之一,为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参考思路。 二、平衡计分卡简介 (一)平衡计分卡模型框架 平衡计分卡是将组织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具有可靠执行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依据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体系,组织应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来考核自身的业绩和战略执行情况。与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相比,平衡计分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更加强调战略性、多元性、动态性和统筹性等特点。其基本模型如下:

(二)平衡计分卡指标设计的四个维度 平衡计分卡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联系起来,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变为具体目标和测评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实现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之间的平衡、外部计量(股东和顾客)和内部计量(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之间的平衡、所求的结果和这些结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平衡、主观性测量和客观性测量之间的平衡等。其指标设计有以下四个维度: 1.财务维度 财务维度是用来反映组织如何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标准,是平衡计分卡的重要构成部分。财务指标通常与获利能力相关,包含有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状况等指标。 2.顾客维度 顾客维度主要是用来反映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需要,如何从顾客角度考核管理者业绩。顾客指标是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顾客满意程度、顾客忠诚程度、新顾客的获得能力、顾客的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会计份额等指标。 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组织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描述了驱动顾客和财务绩效的关键流程和活动。主要包括创新能力、运营能力水平、售后服务水平等指标。 4.学习与成长能力维度 学习与成长能力维度反映企业改进与创新的能力、员工的能力及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其主要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生产率、员工培训次数、员工建议数量等指标。 在这四个维度中,财务评价是企业的最终目的,顾客评价是关键,内部业务流程评价是基础,企业学习与成长评价是核心。 三、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的模型简介

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战略管理

非营利组织发展地战略管理 Strategy management for NPO development in China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黄浩明 Huang Haoming China Association for NGO Cooperation, Beijing 100011, China (北京北三环中路18 号,100011) 概要:中国自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非营利组织有了长足地发展,非营利组织在解决经济、教育、文化、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维护权益和促进就业等诸多方面上,长袖善舞,起到了政府和企业力所不及地作用,在政府和社会、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一个交流、对话和合作地平台.而当今社会中,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如何从战略上考虑非营利组织地长远发展问题,如何利用机会,减少威胁,使非营利组织能够在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为中国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作出新地贡献.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trategy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in China, including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threats etc. Based on a strategy analysis system of NPOs in China, the paper provides six effective ways to increase capacity building: 1.Strategy design for NPO, 2.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for NPO, 3. Strateg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for NPO, 4. Cooperation model for NPO-state interaction, NPO- business cooperation as well a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mong NPOs, 5. How to creativ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internal learning mechanism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6. How to utiliz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strong NPOs networks. Key words: NPOs; Strategy management; cooperation approach 中国非营利组织地发展机会 1.国际化趋势明显,中国非营利组织地发展进入了全球化地时代.国际非营利组织地逐步进入,正推动着中国非营利组织地发展.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明显.从1978年开始,中国在国际多边经济技术合作方面采取了“有给有取”地方针.1979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签署了双方之间地合作协定,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接受国际多边组织提供地经济技术援助.1984年,时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地驻华代表孔雷飒先生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议,即接受国际组织援助地同时,能否能够接受国外民间组织地援助.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地支持下,1984年第一个开展国际非营利组织合作地工作小组出访了欧洲四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寻求合作渠道.时至1985年,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简称交流中心CICETE),成立了国际民间组织联络处.1987年,国务院正式确认交流中心为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事宜地协调机构.从80年代初直至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之前,中国人对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都非常陌生.从1987年至今日,越来越多地国际非营利组织进入了中国,从刚开始从事以扶贫、技术援助地项目为主,到目前为止地合作领域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EVA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Performance -Appraising System of Enterprise)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由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对企业绩效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遵循了“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制度规范、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的基本原则。评价体系本身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 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依企业的经营类型而定,不同经营类型的企业,其绩效评价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就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在工商企业中,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性企业的评价重点就存在差别。 破解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之惑 我国目前试行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以工商类竞争性企业为评价对象设计的。根据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的特点,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财务效益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投资回报和盈利能力;资产营运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周转及营运能力;偿债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和偿还债务能力;发展能力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和长远发展潜力。这四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被评价企业当前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内容的评价,可以得出反映企业全貌的绩效评价结论。 目前我国采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除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外,一些企业还积极采用了由美国学者和实业界提出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记分卡”和“经济增加值”(EVA)等评价方法。这几种绩效评价方法虽各有长处,但每一种方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都还存在着一些缺陷。结合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及特点,应采用多因素全面评价原则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议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维的基于绩效预算管理的动态的 一、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缺陷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因素分析法,一经问世便风行世界,为通用、松下等众多大型企业竞相采用,并在以后几十年中成为普遍使用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但杜邦分析体系就财务论财务,对企业绩效评价和考核没有深入到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去,不能全面、动态地反映过程中的问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上海市2017年上海市住建委 浦西路灯电费及浦西区域路灯电费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2017年浦西路灯电费项目及浦西区域路灯电费项目 项目单位:上海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 主管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委托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评价机构:上海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2018年6月

摘要 根据《上海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沪财绩〔2014〕22号)的要求,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对2017年浦西路灯电费及浦西区域路灯电费项目展开绩效评价。上海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受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对本项目进行具体评价工作,形成评价报告。 概述 城市道路照明是城市道路的附属配套设施,主要是指在道路两侧或中央隔离带设置的灯杆、灯具、地上地下管线及照明附属设备等,在道路照度、亮度不足、能见度低时,为道路上的行车及行人补充适度的光照,以确保交通正常运行,并正确识别路况及各种交通标志。城市道路照明在改善道路交通照明条件、降低交通事故率、夜间犯罪率、提高居民安全感以及促进城市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城市实力和成熟程度的标志。 市住建委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关于建立本市道路和公共区域照明长效管理机制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5〕87号)等文件精神,设立浦西路灯电费项目和浦西区域路灯电费项目。2017年浦西路灯电费项目预算5262万元,浦西区域路灯电费项目全年预算23777.4万元(包括上年度结转713.40万元,年初预算22,238.00万元,年中调增826.00万元)。全年两项目预算共计29039.4万元,全年实际使用29039.4万元,预算执行率为100%。两个项目用于支付上海市范围内市管城市快速路和市管公路的全年路灯电费,黄浦、宝山等9个区的区管城市道路和区管公路的全年路灯电费以及嘉定、松江等6个区的区管城市道路和区管公路的上半年路灯电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