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怀旧文献综述

消费者怀旧文献综述
消费者怀旧文献综述

消费者怀旧文献综述

一、引言

最近几部华语电影可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票房高潮,《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中国合伙人》的相继推出,掀起了70后、80后一股怀旧复古之风,人们纷纷感慨与怀念往日的时光,“怀旧”一词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怀旧心理愈发强烈,怀旧心理如何转变为实际的怀旧消费行为,如何利用人们的怀旧心理去实现企业的怀旧营销目的,本文对其做了简要分析并逻辑推导了怀旧消费行为形成过程,侧重点放在品牌认知对消费者怀旧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一:怀旧的相关概念

Davis ( 1979) 将怀旧定义为对过去的渴望或对昨日的向往。消费者领域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 H olbrook 和Schindler ( 1991) 的定义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 消费者怀旧是一种对事物( 人、地或物) 的喜爱( 一般的喜欢、积极的态度或者美好的情感) , 而且这些事物更常见( 流行、时髦或者大量传播) 于人们比较年轻的时

候( 成年早期、青春期、儿童时代甚至是出生以前) 。他们尤其认为怀旧不仅仅是那些伤感、苦乐参半的反应, 而是包括所有对过去事物的喜爱, 而且人们对未亲身经历过的时代也可能产生怀旧。

对于消费者怀旧概念界定,学者们各抒己见,在本质上相差甚远。其中霍尔布鲁克和辛德勒(H o l b r o o k ﹠Schindler)给出的定义得到大家普遍认可。消费者怀旧更多时候是一种在人们在比较年轻的(成年早期、青春期、儿童时代甚至出生以前),表现出的对事物(包括人、地或物)的喜爱。霍尔布鲁克将其定义扩展,并且对怀旧的分类尺度进行了研究(Nostalgia Scale)。他们的定义认为怀旧是以过去为素材的偏好。另外,贝克和肯尼迪(B a k e r﹠K e n n e dy)对消费者怀旧做了定义。他们认为,怀旧是对过去经历的感受、产品服务的不满,该定义仍然是以过去为素材的与消费者行为有关的偏好。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该定义认为消费者怀旧包含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伤感的回忆两个方面。怀旧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认识,一直以来,人们更加倾向于从积极方面认识怀旧,避免提到消极方面。如果对霍尔布德鲁和辛德勒及贝克和肯尼迪提出的定义进行比较,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同点,那就是怀旧的美好与伤感两方面问题。霍尔布德鲁和辛德勒只抓住了单方面的问题,而贝克和肯尼迪的定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为全面的抓住了这两方面。

Johnson-Laird和Oatley(1989)将怀旧定义为包含着望的积极情绪(引自Sedikides,Wildschut和Baden,2004)他们认为怀旧以高水平的认知评价为特征,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怀旧是与幸福相关的情绪,然而同时会引起悲伤因为怀旧的时候会意识到过去的美好再也不可能重温。Wildschut等(2006)认为怀旧是积极情感的储藏所,是一种伴随着伤感的快乐情绪。怀旧不是一个单纯的享乐体验,它是积极情绪主导的,苦乐参半的体验。

怀旧(Nostalgia)的辞源是希腊语“Nostos”(意思是返回祖国)与“Algos”(意思是痛苦和悲伤)的组合,字面理解为乡愁,因向往回归原籍而产生的情愫。Holbrook和 Schindler(1989,1991,1994)将怀旧引入消费者研究领域,他们在心理学对怀旧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消费者怀旧是一种对事物的喜爱,而这些事物通常是人们年轻时盛行的.怀旧是或伤感或幸福或苦乐参半的感受。

二:怀旧的类型和层次

在20世纪后半期,学者开始将怀旧却别与相思病。DAVIS怀旧有不同的类

型。怀旧既可以分为个人怀旧,和集体怀旧。在描述大学生怀旧时用到的词语更是:“温暖、旧阳光、海通时代、向往”等等,而不是单纯的想,也是却分个人怀旧与集体怀旧的方法。想在伴随着离家,乔迁新居等情况下产生。这两种却分不同的在于前者是从个人和社会层面产生的心理障碍,二后者指的是人们对过去的一种向往,这种向往提出,也有可能是对故乡的四年,但绝不仅限于此。集体怀旧是一种对文化。一代人或者一个民族过去产生的影响的一群人的心理状态,他们认为怀旧时一种普遍的伤感或者苦乐参半的向往。而恰恰这与消费者的想你哩过程与社会学科、人文学都是密不可分的。

怀旧是有层次的。Da v is(1979)将怀旧层次分为三个曾经:第一层次是简单怀旧,简单地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向往,认为过去比现在好,想回到过去。第二层次是反思怀旧,是对过去进行分析和质疑,对单纯的怀旧内容产生批判性的调查,也对引发怀旧情绪的对象与怀旧主题做自我意识的调查,进行反思。第三层次是解释怀旧,更多地思考怀旧体验,探索对怀旧的解释。反思怀旧和解释怀旧的区别在于前者分析过去,而后者分析怀旧反映本身。

三:怀旧与消费者行为

Holbrook和schindler(1989,,1991,1994)将怀旧引入消费者研究领域,并对消费者行为领域内的怀旧进行了较多的证实研究。

1.怀旧的测量

对消费者的怀旧测控量的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是Holbrook(1993)开发的怀旧测量量表,开发了一个还有20项目的怀旧测量表,采用9级数字量表来测量怀旧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了8个题项的怀旧倾向量表,并在后续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pascal,sprott和muehling(2002)开发了一个含有10个测项的怀旧测量表,来测量呗调查者对柯达和东芝两个品牌的感觉。Baker和kennedy(1994)利用6题的问项等等方式去怀起怀旧情绪,这些研究表明现有的怀旧相关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试用性,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2.怀旧与消费者行为

怀旧广告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已经显示。注入怀旧元素的广告影响消费者态度和行为倾向,广告激发的怀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者的广告态度和品牌态度,并影响到消费者购买意愿。说明怀旧与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关系。

此外,德国学者Orth和Bourrain采用实验方法分析了零售环境中由香味唤起的怀旧记忆与消费者探索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香味引发的怀旧记忆首先引起消费者感觉寻求状态的变化,继而影响下游的消费者探索性倾向[271。现实生活中,怀旧产品的购买和消费行为非常普遍。在消费者的怀旧购买行为方面,Sierra 和Mc Quitty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消费者对怀旧产品的购买行为的决定因素。他们建立了一个社会认同理论的二元过程模型,以“对过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态度”作为前因变量,实证结果表明,这两个变量同时影响消费者购买怀旧产品的意愿。实际上,Sierra等是证明了怀旧购买行为中认知变量(对过去的态度)和情感变量(对过去的向往)对怀旧购买行为倾向的影响。此前西方学者已经尝试从情绪层面和认知层面分析怀旧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Holbrook和Schindler分析了消费者对过去的态度、怀旧倾向两个变量在形成持久消费偏好方面的作用¨训;Holak和Reisenwitz分别在怀旧广告效应的分析中引入了怀旧强度指标旧。2u;Pascal和Muehling等采用怀旧倾向指标p‘71;Sierra

和Mc Quitty运用对过去的向往、对过去的态度两个指标分析了消费者购买怀旧产品的意愿【l副;Bambauer—Sachse和Gierl则采用了情绪、心理想象强度的指标。总体上,先前的研究已经分散地探讨了一些认知和情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基于怀旧的消费者行为的形成机理,但仅限于从消费者自身加以分析,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缺乏怀旧情境下的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的系统研究。

3、怀旧与消费者特征

怀旧与消费者年龄,holak认为,怀旧情绪发生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单最容易的发生在中年和退休之后,并且怀旧情绪在过度阶段表现的非常强烈。

Holbrook等(1994)的实证研究表明怀旧时一种稳定个人心理的倾向。与年龄没有显著的相关,另外,goulding(1999)的定量研究也证明了这点。总之,怀旧体验的产生于消费者年龄的认识相关,而不是实际的年龄。

怀旧与消费者的性别有关,davis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加怀旧。(正如课本所说你是什么气质的人)

怀旧与消费者偏好高峰,众多研究已经证明消费者的怀旧倾向往往可以赘述到青春期和成年早期阶段,Holbrook和schindler (1989.1993.1994.1996.2003)通过多项定量测试发现,怀旧通过影响消费者的口味来影响消费者的偏好,而对于音乐、短途报告、时尚模特、汽车灯偏好都有一个总体上的一致性高峰期。

4.怀旧的营销学应用怀旧在社会学与心理学不断被提起之后,营销学界开始了征途。

怀旧与品牌,zimmmer,litter和griffiths(1999)定量研究发现,怀旧倾向和独特性需求对消费者认知历史品牌战略。对于高怀旧倾向者比低怀旧勤想者(独特性需求高者比低着)更实用历史品牌的战略,他们在研究中提出了两种历史品牌战略,分别是虚构历史品牌和怀旧品牌战略。这也是为什么王老吉、海飞丝、百雀羚等虽然有新包装,但是仍旧不变本质,消费者都有品牌的依赖性,有其忠诚度,我们要利用好这点。怀旧与广告,unger(199确定了怀旧的电视广告的七个维度,并且认为食品和饮料广告比其他产品广告更能包括怀旧元素,baker和kennnedy的探索性广告也证明此。另外一批人发现怀旧广告可以产生更多的回忆和偏好。Pascal/sprotH和、muehling(2002)定量研究发现能够引起消费者怀旧情绪广告,可以促进消费者对广告、品牌的态度及购买意愿。另外,menon和johar(1997)研究了广告中产品体验和个人体验的影响作用,其中个人体验消者怀旧体验,他们的研究表明发现经营者在广告中应用个多的怀旧因素,因为怀旧因素作为个人体验因素,与消费者自身评价密切相关,更倾向于提积极性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广告态度和品牌的态度。怀旧不仅与消费者日常消费行为紧密相连,大量研究发现怀旧还会影响个性的娱乐消费,如历史文物消费或历史遗迹消费,Goulding(1999.2001)以老年消费者为对象观察发现他们对历史遗迹旅游行为机动性影响因素,并区分了:娱乐性“和”生存性“两种怀旧反应。也就是发展资料与生存资料。

5.消费者怀旧与广告。

Pascal、Sprott和Muehling(2002)定量研究因营销刺激引起的怀旧对广告这一结果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广告唤起的怀旧情感能够改善广告态度和品牌态度,进而提高购买可能性。变量的影响关系依次呈现为:怀旧一广告态度一品牌态度一购买意向。由此,怀旧对购买意向的影响是可能是问接的,需要通过

广告态度这一中间变量来实现。

三.小结

消费者怀旧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且影响广泛的心理现象和个性特征,其研究虽然出现了相当明晰的线索和一些积极的成果,但消费者怀旧还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的领域,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我们发现自1989年霍尔布鲁克和辛德勒把怀旧引入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以来,学者们在怀旧情感的定义、测量、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但,未来消费者怀旧研究的空间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人对怀旧情感结构维度的探讨主要沿怀旧客体分类而横向展开,未来研究可尝试从怀旧情感产生过程的纵向视角来探讨其结构层次问题。在测量方面,霍尔布鲁克、巴特克的量表在我国的实证并没有显示出较好的预测效果。在怀旧的度量方面,消费者怀旧度量文献表明可以从消费者怀旧倾向、消刺激物激发的怀旧、怀旧情感等视角加以测量,消费者怀旧度量有迸一步整合和规范的必要。即使是怀旧倾向量表,也存在不同的维度观点和跨文化中的不适应现象。因而量表有进一步提炼并进行跨文化验证的必要。

二、在怀旧情感的影响因素方面,虽然贝克、霍尔布鲁克实证了个别因素与怀旧倾向的相关性,阿尔他夫(Altaf Merchant)综合检验了集体与个体怀旧倾向的各种影响因素,但系统研究这些间接因素如何内化为内隐的稳定怀旧倾向的文献却不多见。怀旧情感的影响因素仅仅区分集体怀旧与个人怀旧,而很少区分怀旧倾向与怀旧强度。

三、现有文献往往把怀旧情感与消费决策之间看成直接的关系,其实怀旧情感不会自动直接产生怀旧消费,而是需要一个情感转化的过程,即从对刺激物唤起的情感认知,转化为对品牌的情感认知,从而影响消费者和品牌的关系,进而对消费决策形成影响。ascal、Sprott和Muellling (2002)定量研究由于营销刺激引起的怀旧对广告结果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广告唤起的怀旧情感能够改善广告态度和品牌态度,并提升购买可能性。

四、怀旧相关的消费偏好因子的整合研究。怀旧相关消费偏好因子主要用于解释哪些因子共同或独立影响了消费者基于怀旧的消费行为。由于怀旧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目前的怀旧偏好前因的研究零星分散,只是对某些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等属于消费者个体内部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一些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较为系统的成果;也缺乏考虑消费者所处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今后的研究可以综合消费者自身和环境因素研究怀旧情境下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行为。

五、消费者怀旧的跨文化研究。怀旧与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不同文化环境下,消费者怀旧如何与文化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影响值得关注。现有的消费者怀旧文献主要围绕欧美地区消费者展开,中国消费者的怀旧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企业营销无疑意义重大,但需考虑怀旧在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结合本土实际分析中国消费者怀旧心理及行为特点。

参考文献:张义,孙明贵 2011 【中国流通经济】

【《商场现代化》2011年1月(上旬刊)总第634期】

卢泰宏高辉 2007 【外国经济与管理】

消费者“意愿–行为”差距影响因素研究 文献综述

Modern Marketing 现代市场营销, 2018, 8(4), 37-44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29854141.html,/journal/mo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29854141.html,/10.12677/mom.2018.84006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umer’s Intention-Behaviour Gap Yu Y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Received: Oct. 19th, 2018; accepted: Nov. 1st, 2018; published: Nov. 8th, 2018 Abstract With the 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consumer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onsumer ethics in the process of consumption. This leads to “speaking a set and making a set”, that is,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willingness to consume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purchase behavior. This study combs the relevant results of the con-sumer’s “willing-behavior” gap research, explores the main possibl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sorts out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that may be involved in the latest re-search. Keywords Intention, Actual Behavior, Gap, Reference Group 消费者“意愿–行为”差距影响因素研究 文献综述 殷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19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1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8日 摘要 随着可持续消费理念的形成和传播,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多关注消费伦理问题。由此产生“说

CRM文献综述

工商管理学院《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作业 题目:关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顾客忠诚的文献综述 班级人力09乙 学号 0990310208 学生姓名汪超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四月

关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顾客忠诚的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已作为一个新兴的商业模式出现,据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61亿人,网购渗透率达到35.1%,全年市场交易金额达到5231亿元,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网民常态的消费方式。我国的电子商务从20世纪末开始起步,至今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购物模式、服务机制不完善,顾客满意度不高等存在缺陷。较低的顾客满意度水平势必会影响顾客的购买意愿,直接会影响到商家的整体收益。因此,对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顾客满意与忠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高客户的满意于忠诚度就极为重要。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购;客户满意;客户忠诚;影响因素; 一、引言 众多学者研究发现,忠诚的顾客会从企业购买更多的服务,增加公司的收益;忠诚的顾客会降低自身的感知风险,对服务企业竞争对手的诱惑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忠诚的顾客会主动的推荐新顾客,为服务企业带来新生意,顾客忠诚能够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集中精力,宣传企业形象和消除信息透明化带来的负影;忠诚顾客是企业竞争力重要的决定因素,更是企业长期利润的重要源泉。因此顾客忠诚忠诚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国内学者对传统的顾客忠诚影响因素研究较多,而网络方面研究较少,对电子商务网站忠诚的研究就更少,国外学者对顾客忠诚方面的研究发展到了网络忠诚的探讨,但主要是对影响顾客忠诚的某一个或几个层面进行研究,很少有对电子商务类网站忠诚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很多传统企业都在建立电子商务网站,通过网站去宣传产品及服务信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获得更多的利润,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研究顾客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忠诚就很有必要。 二、客户忠诚度的含义 客户满意与忠诚是企业经营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迄今为止,顾客忠诚的内涵没完全界定,人们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目前比较流行的有3种,

企业绿色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文献综述]

企业绿色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前言部分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时期,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形形色色的绿色产品也流通在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识和接受绿色产品,甚至习惯于消费绿色产品。然而,对于绿色产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并不完善。随着学术界的日加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力度逐渐增加,取得成就颇丰。 本篇综述主要探讨的是当前绿色产品的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状况,主要分析消费者行为表现及原因,促进研究、实践。全面加强消费者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现实环境保持研究节奏。 主体部分 一、含义 (一)付国群认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行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研究消费者行为是着眼于与消费者建立和发展长期的交换关系 。付国群著,消费者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 (二)“人们在从事评定、获得、使用和处理产品服务的决策过程和身体活动。(劳登、比塔1984 年) (三)消费者行为是人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定义可以分为三方面,即人们: (1) 取得和使用产品与服务的活动; (2) 在决定采取这些活动前的决策过程; (3) 从这些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持续而有影响的经验。在这里,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者不仅要探索人们消费什么,而且还要探索人们在什么地方、是否经常及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同样的消费。” (维亚斯,消费者行为过程:构成和销售人员,1983) (四)消费者行为的本质特征,第一,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寻找、获得、使用、评定和处理希望能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连续活动。。第二,消费者的个体经济行为是一定心理现象的外化结果。第三, 个体消费者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第四,一个消费者时常扮演着比较复杂的角色,每个角色又可能肩负着不同的行为职能。。第五,消费者行为如终处于生态环境之中,并受到生态环境的约束与影响。(司金銮,论文,消费者行为:定义分歧与本质界定。)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_陈晓翠

主要参考文献 [1]肖俊.国有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的激励机制探讨[J ].现代商业,2014(35):142-143. [2]王艳红.国有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以A 公司为例 [J ].经营管理者,2015(26):145-146. [3]徐建琳,伊静静.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柔性激励模式探讨[J ].经 营管理者,2012(8):72,68. [4]王卫红,张牧云.引入柔性管理,增加金融企业的吸引力[J ].发展研 究,2012(7):92-95.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 陈晓翠,王璐,徐思蒙,陈向华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00) [摘 要]在综合若干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内涵以及开展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的重 要意义。介绍了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在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方面的研究现状、模型和测评方法,并针对旅游、酒店和超市行业的现状,指出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要素,为相关行业制定服务提高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层次性相关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059[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1-0102-04!!!!!!!!!!!!!!!!!!!!!!!!!!!!!!!!!!!!!!!!!!! [收稿日期]2016-04-19 [基金项目]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大学生创新实验(60202004)。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传统的服务行业甚至是在各种销售、家电等行业,越来越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顾客满意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顾客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以及两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对两者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决策者如何在多样化的研究成果下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观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竞争策略,成为策略制定的焦点与难点。 1服务质量 服务领域中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由Gronroos 在1982年提 出,这是服务质量在理论研究界备受关注的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服务质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关键概念。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服务质量研究的归纳整理,本文将从服务质量内涵界定、服务质量模型研究、服务质量测评方法研究三个方面对服务质量进行阐述。 1.1服务质量内涵界定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在营销行业,一般用感知服务质量进行描述,指顾客感知的服务与预期的服务相比较之后对服务形成的一种主观评价。 Garvin 把服务质量定义为顾客对事物的主观反应,即对服 务质量的主观感知。Gronroos 提出将感知服务质量从技术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学者朱沆、汪纯孝等通过研究指出,服务质量由环境、技术、感情、关系和沟通五个方面的质量组成,其中技术质 量最为重要。温燕碧、汪纯孝的研究指出,两个质量和三个公平性共同作用于服务质量,两个质量指硬质量和软质量,三个公平性指交往、结果和程序三个方面的公平性。 1.2服务质量模型研究 1985年Parasuraman 等学者提出从可信度、安全、接近、沟 通、了解顾客、有形要素、可靠性、反应性、能力和礼仪十个维度评价服务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总结出感知服务质量模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SERVQUAL 模型。 1.2.1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1982年,Gronroos 提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经验质 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组成,技术质量是顾客对得到服务的客观评价,强调对服务结果的感知;功能质量是顾客得到服务的过程和途径,强调对过程的感知。期望质量与口碑、营销沟通等密切相关。该模型将经验质量与期望质量进行比较,经验质量高于期望质量时,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较高。 1.2.2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Parasuraman 等学者建立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该模型认为 顾客感知与期望差距包括认知差距、标准差距、交付差距和宣传差距四个方面。要从四个缺口入手减少顾客感知与预期之间的差距,但差距并不能完全消除,要在工作中做好服务补救措施。 1.2.3SERVQUAL 模型 SERVQUAL 模型建立在Berry 、Zeithaml &Parasuraman (PZB )等学者提出的服务质量可靠性、回应性、安全性、移情性和有形性五个维度基础上。该模型认为顾客从这五个维度对服务进行评价并通过感知与预期比较得到认知服务质量。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6年6月第19卷第11期 Jun.,2016Vol .19,No .11

忠诚度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目前对网络安全软件忠诚度的研究是比较缺乏的,忠诚度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消费品上,但是在先前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计算模型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 一、品牌忠诚度的内涵研究 传统意义上认为品牌忠诚度就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多次表现出来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的(而非随意的)行为反应。它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一种心理(决策和评估)过程。品牌忠诚度的形成不完全是依赖于产品的品质、知名度、品牌联想及传播,它与消费者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靠消费者的产品使用经历。提高品牌的忠诚度,对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扩大市场份额极其重要。品牌忠诚度是品牌价值的核心。它由五级构成,包括无品牌忠诚者、习惯购买者、满意购买者、情感购买者、忠诚购买者。 黄嘉涛认为品牌忠诚是态度与行为的综合反映,它不仅仅是顾客的重复购买行为,更是顾客的一种情感偏好,这种偏好实质上是顾客在长期品牌经历中形成的高强度的心理依恋和信任。并且认为承诺与信任是这种忠诚关系发展和维持的核心因素,因为承诺与信任是联结顾客与品牌的关键心理力量。 朱洁在《网络品牌忠诚度初探》中认为对于网络用户而言,网络品牌的忠诚度是指网民在某网站重复浏览或消费的行为。并且获得新顾客的成本比维持老顾客的成本高得多。 二、品牌忠诚度的价值研究 传统意义上品牌忠诚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降低行销成本。营销学中著名的“二、八原则”认为80%的业绩来自20%的经常惠顾的顾客。在微利时代,忠诚营销愈见其价值。企业创造优异的价值有利于培养顾客忠诚观念,反过来顾客忠诚又会转变为企业增长利润和更多的价值,企业创造价值和忠诚一起构成了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内涵。2、易于吸引新顾客,品牌忠诚度高代表着每一个使用者都可以成为一个活的的广告,自然会吸引新客户。根据口碑营销效应: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8笔潜在的生意;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因此一个满意的、愿意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顾客会为企业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品牌忠诚度高就代表着消费者对这一品牌很满意。

关于手机市场的消费者行为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手机市场的消费者行为问题研究综述 作者:指导老师: 摘要:在日益开放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中,消费者行为在不断发生变化。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并应用于营销领域中,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者的行为受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影响。通过对影响消费者行为因素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探明影响消费者购买手机行为的因素。通过了解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体系,进而对消费者购买手机行为进行分析。 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行为手机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About mobile phone market of consumer behavior problems research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uthor: Guide teacher: Abstrac t: In the increasingly open society and market environment, consumer behavior in change constantly. Consumer behavior research influenced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and applied to marketing field, master of consumer behavior, seize the consumers' consumption psychology. The behaviour of the consumers by various complicated factors. Based on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 consumers' behavior research, verify that influence consumer purchases mobile behavior factors. By understanding person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se factors between mutual connection, interaction, jointly constitut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nsumers' behavior, and then on consumers' purchasing system of mobile phone behavior analysis. Keywords: Consumer Consumer behavior Mobile purchasing behavior Influencing factors

影响服装业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影响服装业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实际上企业所追求的利润载体就是消费者,也就是企业要争取更多更多的消费者来稳住企业的市场。所以企业要留住消费者,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其对自己的产品产生好感。而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性,这使得企业必须因此做出选择,若企业一把抓的话,会出现企业品牌形象模糊的情况,在品牌形象模糊的前提下,消费者是无法做出正常的选择的。所以企业为了大得,必须学会小失。企业又如何做到失小得大,而不是失大得小?因此研究消费者对服装各因子的满意度和关注度对服装企业把握市场决定品牌形象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1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 服装行业是一个很热门的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选择服饰上从过去的只求舒适得体,到如今的重视自我,追求个性。这种变化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之所以说是机遇,因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导致市场再次被细分,若被发现一个新的细分市场,作为第一个吃蛋糕的人,所获得的利益非同一般。而说到挑战,消费者形形色色的需求需要被满足,而过去只需要满足的因素只有舒适得体,相较之下需求因子变得更多更复杂了。 如今中国服装行业也正值快速发展阶段。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变细变复杂、以及服装业巨额利益的刺激,新品牌不停的产生。如今的服装行业可以用简单的四个字形容就是“百家争鸣”。 国纺织工业协会日前披露的2009 年1~5月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报告,依然是一份喜忧参半的报告。从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开始实现生产的小幅增长,相对一季度,已有“明显转好”迹象。但另一方面,服装行业出口数量却以15%以上的幅度下降,短期内扭转颓势似显乏力。一个不失谨慎的判断是———2009 中国服装产业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愈发明朗。但似乎很难断言:服装产业已经彻底恢复元气。以肯定的是,经过这次危机的洗礼,中国服装业的能量正不断积聚,在它真正释放的时候,那一定是中国服装

顾客忠诚度 ---文献综述

顾客忠诚度评价方法 一、顾客忠诚度的定义 第一个明确提出顾客忠诚这个名词是科普兰德,这一概念并很快就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这一领域研究。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消费者的再购率、消费者从本企业购买的产品数量在他们购买的同类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消费者对企业的口头宣传、消费者与企业关系的持久性等方面计量消费者忠诚感.Tucker(1964)首次对顾客忠诚进行了数字化的度量,他认为“顾客忠诚的最好表述是顾客的行为,顾客连续购买某一品牌产品3次,既可以认为顾客忠诚于这个品牌”。Newman和Werbel(1973)从排他险角度对顾客忠诚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品牌忠诚定义为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并且只考虑该品牌,而且不需要收集其他品牌信息”。Bloemer和Ksaper(1995)将顾客忠诚分为两类:真实的顾客忠诚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真实的顾客忠诚是来源于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品牌承诺,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则来源于顾客的惰性。他认为真实的顾客忠诚是偏向的、行为反应、在一系列类似的备选品牌中选择、以及是导致品牌承诺的心理过程的函数。而不真实的忠诚的定义则是是惰性的函数。基于认知、意动、情感、和行为这四个维度,Richard Ol iver(1999)对忠诚度做出了这样的定义:“顾客忠诚是顾客对在其未来进行购买某种类似产品或者服务时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承诺,这种承诺会导致顾客在选择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趋向选择同一品牌或者公司的产品”。Rowley(2005)认为顾客忠诚可以分为四个类型:俘获(captive)型、便利寻找者(convenience一seeker)、满意(contented)型和承诺(committed)型。国内学者罗海

顾客满意度研究文献综述

` 2文献研究 2.1 顾客满意文献研究 顾客满意是衡量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组织的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人类社会进入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特别是近20 年的社会实践,“顾客满意”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如今,顾客满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在现代社会运行和组织管理中认可和推行。 2.1.1 顾客满意理论产生的背景 顾客满意度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消费心理学研究,20世纪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顾客满意度理论研究走出了象牙塔,进入实用研究阶段。经过3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顾客满意度理论日益成熟,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该体系由顾客期望、产品性能、顾客满意度、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度5个方面的量化信息构成。通过各信息之间的组合,可以掌握顾客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敏感因素、产品或服务的主要改进方向、市场的需求结构和发展趋势等重要信息,从而用于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的分析。一些研究者期望顾客满意度能够与生产率等传统的经济指标并列,正式纳入会计报表,并用于企业经济效益评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用途,逐渐被社会各方面所重视。 在以前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是以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为奋斗目标,也相信市场份额的扩大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然而,当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缓慢的增长率以及容量有限的市场时,很难争取到大量的新顾客。要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和不必要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拥有一个愿意长期购买本企业产品的顾客群体。只有保持住已有的市场份额,才谈得上进一步扩大市场。美国白恩咨询公司(BAIN) 的研究显示, 保留顾客和公司利润率之间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顾客不履约率下降5% , 则公司利润率将上升25%~85% (因行业的不同而不同)。而顾客满意是顾客保留的前提。在一般的市场环境下,没有顾客满意,很难有顾客保留的可能性。同样BAIN公司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开发一个文档Word ` 新的顾客所花费的费用是保留一个顾客费用的6 倍左右。忽略已有顾客的利益, 而只将运营重点放在吸引新顾客上, 这必然会导致公司利润的下降和市场份额的降低。 进攻型策略体现为开拓新市场,争取新顾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争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而防御型策略则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顾客转移壁垒,提高现

顾客忠诚度文献综述

关于顾客忠诚度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客户价值选择的变迁,当今企业市场竞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统计意义上的市场占有率,而是客户对其满意程度以及拥有多少忠诚的客户。客户满意是企业留住客户,并使之发展为忠诚客户的前提;忠诚客户的数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研究,对于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执行顾客保留策略,降低顾客流失率以及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忠诚;客户满意 一、引言 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为买方市场,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开始集中为对顾客的争夺。争取和保持顾客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当今企业既要不断的争取新顾客,又要努力保持现有顾客。其中顾客忠诚以其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巨大贡献成为了当今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二、顾客忠诚度的内涵 第一个明确提出顾客忠诚这个名词是科普兰德,这一概念并很快就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这一领域研究。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消费者的再购率、消费者从本企业购买的产品数量在他们购买的同类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消费者对企业的口头宣传、消费者与企业关系的持久性等方面计量消费者忠诚感。Tucker(1964)首次对顾客忠诚进行了数字化的度量,他认为“顾客忠诚的最好表述是顾客的行为,顾客连续购买某一品牌产品3次,既可以认为顾客忠诚于这个品牌”。Fredrick(2001)从排他险角度对顾客忠诚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品牌忠诚定义为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并且只考虑该品牌,而且不需要收集其他品牌信息”。Fredrick将顾客忠诚分为两类:真实的顾客忠诚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真实的顾客忠诚是来源于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品牌承诺,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则来源于顾客的惰性。他认为真实的顾客忠诚是偏向的行为反应、在一系列类似的备选品牌中选择、以及是导致品牌承诺的心理过程的函数。而不真实的忠诚的定义则是是惰性的函数。基于认知、意动、情感、和行为这四个维度,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进,大学生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备受关注。一些城市通过兴建大学城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者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推出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各种营销策略,吸引大学生消费。作为大学生,一方面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自身没有经济来源,因此往往满足不了消费心理而易引发各种问题,引人思考。本文从消费本身的含义入手,分析大学生消费现状,力图寻求解决当前困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消费,大学生,时尚,心理,社会阶层 一、消费与消费者 1、消费的内涵 古鹏(2008)指出,消费是一种集经济、心理、文化和社会现象于一身的综合性现象。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 闫缨(2004)认为,当人们消费商品的时候,社会关系也就显露出来。因此消费过程既体现着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过程,也体现着商品的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形成、运动、转换和消解的过程。所以消费在物理意义上消解客体的同时,也在社会和文化的意义上塑造着主体。 2、消费者的含义 符国群(2010)认为消费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他编著的《消费者行为学》一书正是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 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全体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并对未来消费文化的构成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二、现状 吴素双(2011)从消费观的误区、消费行为偏差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三方面分析了消费社会下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他指出,消费社会下,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和敏感的社会群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侵染,消费行为出现了过度消费和攀比消费的状态,消费过程中有了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消费价值观也受到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影响,出现消费的奢侈化、消费的情感化的趋势。 张和平(2011)认为,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方向是求知成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主导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投向,更多的大学生接受了信用消费、勤俭自强、可持续消费的观念。但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存在需要加以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也不少。表现为:过分依赖他人,缺乏自强自立;奢侈之风日盛,浪费现象严重;道德品质不良,诚信意识淡薄。 古鹏(2008)指出,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有四: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3、人际交往消费过度;4、闲暇消费质量不高,课余生活空虚不充实造成许多无谓的消费。

顾客满意文献综述.doc

顾客满意文献综述 引言 当今世界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之焦点就是顾客竞争,争取和保持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使命。企业既要不断争取新顾客,开辟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又要保持现有顾客,稳定市场占有率。然而,在企业实际的经营运作中,尤其是服务业,往往一方面大批新顾客源源而来,另一方面许多现有顾客悄悄而去,这就是西方营销界所称的“漏桶”现象。企业要防止顾客流失,堵住“漏桶”,其关键就是要提高和实现高度的顾客满意,以形成良好的顾客口碑和培养顾客忠诚。本文针对国内外学者对顾客满意的研究就顾客满意的定义、顾客满意测量以及与顾客满意相关的因素进行文献综述。 一、顾客满意的定义 1、顾客满意的提出 20 世纪60 年代;1965 年,Cardozo 首次将顾客满意的观点引入营销领域,提出顾客满意会带动顾客的购买行为。 2、顾客满意的研究发展 由于顾客满意管理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预测顾客的行为反应, 因此, 自80 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开始从行为学视角来研究顾客满意的行为结果。这些研究主要形成两大流派。一种观点认为, 顾客满意度对购物意向的影响是通过态度间接产生作用。例如, 01iver(1980) 的研究发现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度可增加顾客对品牌的偏爱程度, 进而增强对该品牌的重复购买意向; Bearden and Teel(1983) 在对汽车的研究中发现, 顾客满意度对购买意向的影响受到态度的调节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 顾客满意度对购买意向具有直接作用。有调查显示, 较高比例的不满意顾客不愿意再购买同样品牌的产品(TARP, 1979) 。

3、顾客满意概念界定 目前,对顾客满意的定义,学术上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从状态角度来定义顾客满意,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购买行为的事后感受,是消费经历所产生的一种结果。如Howard 和Sheth(1969)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其所付出的代价是否获得足够补偿的一种认知状态”;Oliver 和Linda(1981)认为顾客满意是“一种心理状态,顾客根据消费经验所形成的期望与消费经历一致时而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Westbrook 和Reilly(1983)认为顾客满意是“一种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是伴随或者是在购买过程中产品陈列以及整体购物环境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而产生的”;Kotler 则认为顾客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的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形成的感觉状态,是感知的效果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 另一种观点是从过程的角度来定义顾客满意,认为顾客满意是事后对消费行为的评价。如Hun(1977)认为顾客满意是“消费经历至少与期望相一致时而作出的评价”;Engel 和Blackwel(1982)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所购买产品与以前产品信念一致时所作出的评价”;Tse 和Wilton(1988)则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在购买行为发生前对产品所形成的期望质量与消费后所感知的质量之间所存在差异的评价”。这些学者认为,在顾客满意的内涵中,评价过程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从过程角度对顾客满意的定义囊括了完整的消费经历,指明了产生顾客满意的重要过程。 二、顾客满意测量 1、满意测量的“期望不一致模式” 满意测量的期望不一致模式源于美国营销学者Oliver于1980年提出的期望不一致模型。该模型对顾客满意的心理形成过程作了这样的解释:顾客在购买之前先根据过去经历、广告宣传等途径,形成对产品或服务特征的期望,然后在随后的购买和使用中感受产品和服务的绩效水平,最后将感受到的产品(或服务)绩效与期望进行比较判断。当感知绩效符合顾客期望,顾客既不会满意也不会不满意;而当感知绩效超过顾客的期望(积极的不一致),顾客就会满意;当感知绩效低于顾客的期望(消极的不一致),顾客就会不满意。 因此,期望不一致模式有三种操作化的方法:(1)分别测量期望(消费前)和绩效(消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最近几年管理界热烈讨论的话题,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原来以产品为到现在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模式已日益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企业界关注的领域,本文拟从信息的角度对当前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CRM)、信息技术(IT)、功能 近年来,“顾客满意”似乎已成为企业界人士最常挂在嘴边的用语,因为他们认识到顾客是最终评定产品及服务品质优劣,并能决定是否继续与该公司交易的人,也就是说顾客是公司利润的源泉。随着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各公司获取顾客光顾的成本不断增高,加上顾客多样化选择的机会等因素,让人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面对越来越挑剔的顾客和激烈的同行竞争,吸引新顾客和保留现有顾客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客户关系管理(CRM 或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对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入、扩展市场,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便在此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1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所谓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以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①。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IT业术语,它涵盖了方法学、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一种组织化的方式来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概念,它把管理理念和业务实践融合在一起,它继承了销售、定单管理、客户服务以及协调和统一在客户生命周期内与客户交互的所有信息。CRM帮助企业管理单个客户,通过快速响应和高效的服务建立同客户之间的牢固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应用是一个前端应用工具,通过它能够很方便地捕捉、融合、分析和共享企业已有的和潜在客户的信息。此过程主要贯穿市场、销售和服务阶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精确地定位客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的需求。CRM软件的实施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使得企业能更有效地定位、联系和赢得新客户;第二,使得企业与现有客户之间的关系更牢固。 CRM不是一个产品或服务,而是一种商业策略,通过它来有效管理企业客户关系,它为企业的每一个客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集成视图。 综合以上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和有关文献可以看出:CRM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依据一定的商业规则形成的软件工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和留住客户,增强企业竞争力最终达到赢利的目标②。 2 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方法和实施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以及如何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等。从信息的角度,客户关系管理的代表性的研究有:Hurwitz Group提出的CRM的六个主要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余军合,吴昭同(2000)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三大基本功能;江波(2002)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架构和典型功能以及技术实现;AMT网站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小组提出的CRM系统具有的五大功能模块;以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14241276 孙嘉旸 问题概述: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一般来说要经历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而学生群体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表现为不同的消费行为。同时,学生是大众文化及消费的前端,研究和分析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一般来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点为: (1)消费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消费学生人群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决定消费的不平衡; (2)消费的多样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消费的多样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而在消费层次、消费的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寻求多样性是由于需求强度的不同和需求层次的多样性而产生。 (3)消费的主导性。大多数学生人群的消费都是在满足生活消费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以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

正文分析: 一、当代学生人群消费行为特点 (一)理性消费 1.合理计划。在费用开支上,有统计数据得16.6%的学生有详尽的计划,67.7%的学生稍有计划,只有15.7%的学生没有计划,随心花费;81.3%的学生没有或偶尔有透支情况,经常出现透支情况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精打细算,消费的盲目性并不能够用来形容学生整体,学生的超前消费只是学生群体中的少数现象。 2.理性消费。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数据表明,学生们普遍比较重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可见学生的消费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二)前沿消费学生群体是年轻的群体,喜欢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排在学生购买首位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是否会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三)导向性较强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费方式。很多商家都将学生作为重要的目标顾客进行市场销售,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 二、学生消费属性

消费者购买意愿文献综述

消费者购买意愿文献综述 引言 购买意愿(Purchase Intent)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个产品的主观概率或可能性,所以购买意愿体现了消费者看待商品的主观性态度,也反映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做出购买决策的概率大小。Ajzen 认为,意愿是行为发生的前提,是准备发生行为的决定。购买意愿是购买行为发生的前提,是购买商品之前的决定,因此,可以通过衡量购买意愿预测消费者购买决策。购买意愿分为正向意愿和负向意愿,正向行为意愿表示消费者对某个商品的购买可能性较大,反之,购买的可能性就较小。对于消费者而言,其要先产生消费者购买意愿,才能够产生消费者购买行为,因而,全面探索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全面把握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购意愿的途径,才能够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促进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营销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因而,全面探索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消费者意愿的理论依据 意愿是预测个体行为的重要因子之一,Eagly 和Chaiken(2016)认为“意愿是一种不同于个体态度的主观倾向,是个体实施某一行为之前有意识的动机”。Fishbein 和Ajzen(2015)指出,态度和意愿不同,预测个体是否会实施某一行为,不能根据个体支持或否定的态度,而是由他是否有采取行为的意愿决定,因此要预测消费者行为,必须要了解消费者的意愿——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以及如何利用市场营销和操作工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者购买意愿可以被用来预测消费者消费量,代表消费者购买的可能性。

二、网络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现状 陈毅文,马继伟(2016)认为,与传统购物模式相比,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样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个产品的主观概率或可能性。但是由于网络消费者的购物环境和方式均产生了变化,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有其自身的特质。网络消费者主要是通过浏览网店和与卖家交流等虚拟渠道获取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很多虚拟因素会影响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指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某个商品或者服务的可能性。 三、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梳理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全面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发现在购物环境下,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活以下两个方面: (一)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卖家因素研究 Arun (2016)发现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不仅包括卖家提供的产品属性(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卖家的服务质量也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他指出,可以从信息可靠性、相应及时性以及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这几个方面评家店家的服务质量,较高的服务质量可以帮助消费者提高购买效率,并且使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交易成本降低。因此,他认为,店铺提供的服务质量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刘洪研究消费者满意时,发现服务质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较大影响,服务质量主要表现在交互及时性、订购便利性、配送快捷性和网页合理性等方面,并将上述四个因素作为四个变量,研究结果表明,配送速度、网页合理性会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孙若凡(2016)研究消费者网购意愿的影响因素时,从网站和网站卖家两个方面建立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在C2C环境下,消费者对网站方面的感知风险直

服务营销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1、张昊民在《营销策划》一书中提到服务营销是企业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在营销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取适当的利润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营销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市场营销的内涵,更提高了企业在知识经济中的竞争力,在企业营销策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杨民忠在《服务营销与传统营销》一文中提到服务营销是具有服务的无形性,同时性,异质性,易逝性等特点的营销。 3、王睿在《营销服务两手齐抓》一文中提到服务营销应始终把优质的服务作为优质产品的延伸和扩展,将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的服务深化到了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的每个环节,真正履行着“让顾客满意”的郑重承诺。 4、任运河在《现代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到服务营销不仅需要传统的外部营销,还要加上内部营销和交互作用的营销。外部营销是指企业为顾客准备的服务、定价、分销和促销的常规工作。内部营销是指企业必须对直接接待顾客的人员以及所有辅助人员进行培养和鼓励,使其通力合作,以便使顾客感到满意。 5、高彩凤在《店铺服务》一书中提到服务营销可以把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者相区别,为了吸引顾客,企业必须通过提供服务,来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6、付玉龙在《赢家营销》一书中提到服务营销指在技术、性能都无大差异的各行业内,服务就是企业连接消费者的惟一纽带。谁的服务做得好,谁就赢得了客户,同时也就赢得了市场的先机。 7、王丽华在《服务管理》一书中提到服务营销是一种形成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和促进企业发展与盈利的最重要方法。 8、金鑫在《高效营销的N种工具》一书中提到服务营销是企业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起因于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认识,是企业市场营销观的质的飞跃,是企业营销管理深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竞争优势的新要素。 9、杜向荣在《服务营销理论与实务》一书中提到服务营销应包括7种变量组合,即在传统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组合之外,还要增加“人”、“服务过程”和“有形展示”3个变量,从而形成7P组合。 10、侯清麟在《市场营销学》一书中提到服务营销指通过与顾客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互惠互利关系,通过良好的服务可以使企业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挖掘和创造顾客潜在的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目标,开发出顾客最需要的新产品,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最终培育忠诚的客户群。 二、观点总结 在以上各位作者的观点中,他们都强调了服务营销与传统营销的不同点——服务营销相较传统营销来说,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无形性等一系列服务的特性,并且与环境和客户的互动性更强,进一步整合了服务营销的组合策略。但是在阐述了服务营销的中心思想之余,他们的观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一部分人强调了服务营销是围绕关系营销理念而产生的,关系营销即是企业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的营销目的营销行为的总称。而有的人则认为服务营销是以顾客满意理念为宗旨而发展的一种营销手段。顾客满意即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要从满足顾客的需要出发,以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以满足顾客需要,使顾客满意成为企业的经营目的。综合以上观点,我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