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朗诵艺术对中华文化的美育传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播电视台)
视听 2019.02 | 97
播音与主持
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朗诵艺术的美育传承途径丰富多彩,本文主要从以下
方面进行分析。 (一)电视媒体上的朗诵艺术实践 1998 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
将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散文以朗诵的形式在电 视媒体上进行播放。节目一经播出,好评如潮,在业内开创 了全新的电视文艺形式。电视媒介这一大众化的传播方 式,让诗歌、散文这一类文学形式走向大众,以最直观的方 式通过视听语言传播到观众当中,让人们记住了很多经典 的文学作品。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满足了大众对高品 位文化的追求和欣赏。
2017 年,央视又推出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朗读 者》。节目让朗读者用语言传递情感,以期达到用文化引导 人、鼓励人、感染人的目的。朗读的作品一般选取文学性或 原创类的作品,更是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 通过电视这种大众媒体,让朗诵变得“高而不冷” “雅俗共 赏”。
《朗读者》的成功让大批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这足以 证明,朗诵这一艺术形式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通过背景 音乐、服装、化妆、肢体语言、舞台效果的多方配合,让朗诵 具有了丰富的视听艺术元素。与此同时,朗诵这一接地气 的表达形式让大量的文学作品走到观众的视野。比如,董 卿朗诵的《红楼梦》、胡歌朗诵的《哈姆雷特》、斯琴高娃朗 诵的贾平凹作品《我的母亲》以及濮存昕朗诵的老舍作品 《宗月大师》等,这些作品有的已经被人们忘记,有的在青 年一代中根本无人知晓,但是随着节目的热播,这些作品 通过朗读者的传达,走进人们的视野,让人们重新认识这 些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文学作品,在无形中实现了美育的传 承。
三、朗诵艺术对中华文化的美育传承途径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 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
但是如果你的努力时间不够,你甚至都没有达到谈天赋的 地步。因此,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培养也离 不开背后大量时间的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将自身的生活 经历与性格特点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播音主持风格。
一、朗诵与文化
朗诵,指清清楚楚地高声诵读,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 声语言的创作过程,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
中国自古就有吟诵的做法。先秦时期,一些私塾、官学 就已经通过吟诵这一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讲授文 章、背诵文章的目的。一些文人墨客,更是在创作交流的过 程中,通过吟诵相互沟通、切磋文字。从古时的吟诵到现代 的朗诵,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口语表达得以传承和推广。
中华文化非常注重对美的表达,朗诵艺术又极其讲求 语言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在对美的追求和表达上,两者不 谋而合。朗诵是依托于文字资料而进行的二度创作过程, 通过朗诵艺术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得以发扬和 推广。一些少儿启蒙的国学读物,如《三字经》《声律启蒙》
《弟子规》等,都是通过朗诵艺术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提 高人格,陶冶情操。
二、朗诵艺术的审美构成
文字资料பைடு நூலகம்过朗诵的传播更加清晰悦耳,声韵在停 连、节奏之间变得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朗诵的审美构成首先建立在文 学作品的美感之上。那些故事性强、情节充盈、叙事有序的 作品更容易通过朗诵实现思想的传播和教育的审美价值。
从与听众交流和沟通的角度上,朗诵的美就在于让听 众的耳朵得到放松和享受,用声音实现传与受的双向沟 通。朗诵虽然没有音乐的优美旋律,但是通过对重音、语 气、语调、语势的把握,让文学作品在语言传播中充满了美 的精髓、美的思想和美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祁安娜.试析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个 性 化 风 格[J].电 视指南,2018(10):76. 2.李 鑫 宇.高 校 播 音 主 持 专 业 人 才 个 性 化 风 格 的 培 养 与建立[J].新闻研究导刊,2018(08):237. 3.程 蓓.融 媒 背 景 下 广 播 播 音 主 持 风 格 的 个 性 化 养 成 [J].电视指南,2018(07):75-76. 4.武小飞.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个性化 风 格[J].现 代 国 企研究,2017(02):195. 5.王静雯.刍议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个 性 化 风 格[J].黑 龙江科技信息,2012(27):215.
众的心神,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另外,自信的声音会让听 众不经意间觉得更加亲切,会认为这样的聆听过程是一种 享受,会更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和接触这位播音主持人。
四、结语
时代在不停地进步和发展,新媒体时代也对广播电台 播音主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台播音主 持不应该墨守成规,遵从统一的播音模式和播音语调,而 应打破传统的播音束缚,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个性化主持 风格,这样才能在媒体互动性增强、竞争愈发激烈的行业 环境中脱颖而出,获得一批忠实的听众粉丝。
播音与主持
浅析朗诵艺术对中华文化的美育传承
□ 刘晓宇
摘要: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朗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现代社会推崇和喜爱的一种语言传播形式。本文分析 朗诵艺术的审美构成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传承作用,以期促进朗诵艺术的发展,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朗诵艺术;传统文化;审美构成;美育传承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文字记载以外,有 声语言传播是对其最常用也最直接的传承方式。朗诵作为 口语传播中一种颇具审美感的语言表达方式,从古至今, 都备受人们青睐。
(三)重视语言魅力的培养 播音主持人与电视主持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他 们的侧重点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播音主持人的文化输出 只能通过声音的方式,而电视主持人除了声音之外,还能 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协助自身文化信息的输 出,所以对于播音主持人而言,语言魅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语言魅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播音主持人的语调,播音主 持人通过语调的变化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抓住听众的心 神,从而达到感染听众的效果。再者,语言魅力还来源于播 音主持独特的语言视角和思维视角,也就是同样的播音内 容,但是从不同的播音主持的口中传播的信息重点是不一 样的,观众收听和获得的信息重点也会不一样,这就是不 同播音主持语言视角和思维视角上的差异性带来的区别。 这也是不同的播音主持播音效果不一样的原因所在之一。 独特的语言视角和思维视角是很难通过一个人反复练习 达到的,它所强调的是交流和观察,与其他的播音主持进 行交流和观察,然后反思自己,从而达到提升的效果。 (四)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培 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来说,充 满自信的声音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瞬间就抓住了听
视听 2019.02 | 97
播音与主持
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朗诵艺术的美育传承途径丰富多彩,本文主要从以下
方面进行分析。 (一)电视媒体上的朗诵艺术实践 1998 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
将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散文以朗诵的形式在电 视媒体上进行播放。节目一经播出,好评如潮,在业内开创 了全新的电视文艺形式。电视媒介这一大众化的传播方 式,让诗歌、散文这一类文学形式走向大众,以最直观的方 式通过视听语言传播到观众当中,让人们记住了很多经典 的文学作品。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满足了大众对高品 位文化的追求和欣赏。
2017 年,央视又推出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朗读 者》。节目让朗读者用语言传递情感,以期达到用文化引导 人、鼓励人、感染人的目的。朗读的作品一般选取文学性或 原创类的作品,更是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 通过电视这种大众媒体,让朗诵变得“高而不冷” “雅俗共 赏”。
《朗读者》的成功让大批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这足以 证明,朗诵这一艺术形式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通过背景 音乐、服装、化妆、肢体语言、舞台效果的多方配合,让朗诵 具有了丰富的视听艺术元素。与此同时,朗诵这一接地气 的表达形式让大量的文学作品走到观众的视野。比如,董 卿朗诵的《红楼梦》、胡歌朗诵的《哈姆雷特》、斯琴高娃朗 诵的贾平凹作品《我的母亲》以及濮存昕朗诵的老舍作品 《宗月大师》等,这些作品有的已经被人们忘记,有的在青 年一代中根本无人知晓,但是随着节目的热播,这些作品 通过朗读者的传达,走进人们的视野,让人们重新认识这 些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文学作品,在无形中实现了美育的传 承。
三、朗诵艺术对中华文化的美育传承途径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 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
但是如果你的努力时间不够,你甚至都没有达到谈天赋的 地步。因此,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培养也离 不开背后大量时间的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将自身的生活 经历与性格特点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播音主持风格。
一、朗诵与文化
朗诵,指清清楚楚地高声诵读,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 声语言的创作过程,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
中国自古就有吟诵的做法。先秦时期,一些私塾、官学 就已经通过吟诵这一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讲授文 章、背诵文章的目的。一些文人墨客,更是在创作交流的过 程中,通过吟诵相互沟通、切磋文字。从古时的吟诵到现代 的朗诵,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口语表达得以传承和推广。
中华文化非常注重对美的表达,朗诵艺术又极其讲求 语言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在对美的追求和表达上,两者不 谋而合。朗诵是依托于文字资料而进行的二度创作过程, 通过朗诵艺术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得以发扬和 推广。一些少儿启蒙的国学读物,如《三字经》《声律启蒙》
《弟子规》等,都是通过朗诵艺术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提 高人格,陶冶情操。
二、朗诵艺术的审美构成
文字资料பைடு நூலகம்过朗诵的传播更加清晰悦耳,声韵在停 连、节奏之间变得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朗诵的审美构成首先建立在文 学作品的美感之上。那些故事性强、情节充盈、叙事有序的 作品更容易通过朗诵实现思想的传播和教育的审美价值。
从与听众交流和沟通的角度上,朗诵的美就在于让听 众的耳朵得到放松和享受,用声音实现传与受的双向沟 通。朗诵虽然没有音乐的优美旋律,但是通过对重音、语 气、语调、语势的把握,让文学作品在语言传播中充满了美 的精髓、美的思想和美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祁安娜.试析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个 性 化 风 格[J].电 视指南,2018(10):76. 2.李 鑫 宇.高 校 播 音 主 持 专 业 人 才 个 性 化 风 格 的 培 养 与建立[J].新闻研究导刊,2018(08):237. 3.程 蓓.融 媒 背 景 下 广 播 播 音 主 持 风 格 的 个 性 化 养 成 [J].电视指南,2018(07):75-76. 4.武小飞.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个性化 风 格[J].现 代 国 企研究,2017(02):195. 5.王静雯.刍议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个 性 化 风 格[J].黑 龙江科技信息,2012(27):215.
众的心神,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另外,自信的声音会让听 众不经意间觉得更加亲切,会认为这样的聆听过程是一种 享受,会更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和接触这位播音主持人。
四、结语
时代在不停地进步和发展,新媒体时代也对广播电台 播音主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台播音主 持不应该墨守成规,遵从统一的播音模式和播音语调,而 应打破传统的播音束缚,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个性化主持 风格,这样才能在媒体互动性增强、竞争愈发激烈的行业 环境中脱颖而出,获得一批忠实的听众粉丝。
播音与主持
浅析朗诵艺术对中华文化的美育传承
□ 刘晓宇
摘要: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朗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现代社会推崇和喜爱的一种语言传播形式。本文分析 朗诵艺术的审美构成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传承作用,以期促进朗诵艺术的发展,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朗诵艺术;传统文化;审美构成;美育传承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文字记载以外,有 声语言传播是对其最常用也最直接的传承方式。朗诵作为 口语传播中一种颇具审美感的语言表达方式,从古至今, 都备受人们青睐。
(三)重视语言魅力的培养 播音主持人与电视主持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他 们的侧重点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播音主持人的文化输出 只能通过声音的方式,而电视主持人除了声音之外,还能 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协助自身文化信息的输 出,所以对于播音主持人而言,语言魅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语言魅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播音主持人的语调,播音主 持人通过语调的变化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抓住听众的心 神,从而达到感染听众的效果。再者,语言魅力还来源于播 音主持独特的语言视角和思维视角,也就是同样的播音内 容,但是从不同的播音主持的口中传播的信息重点是不一 样的,观众收听和获得的信息重点也会不一样,这就是不 同播音主持语言视角和思维视角上的差异性带来的区别。 这也是不同的播音主持播音效果不一样的原因所在之一。 独特的语言视角和思维视角是很难通过一个人反复练习 达到的,它所强调的是交流和观察,与其他的播音主持进 行交流和观察,然后反思自己,从而达到提升的效果。 (四)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培 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来说,充 满自信的声音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瞬间就抓住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