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兴趣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摘要:地理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通过地理学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研究上的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和理解力,以启发其对地理科学研究的原动力,从而引发其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地理教学兴趣培养

目前很多中学生不重视地理的学习,原因主要是:一是学生认为地理只是副科,所以不重视,平时花在学习地理上的时间较少。这主要是地理学科考试的成绩没有计入中考的总分,而且很多学校安排的地理课时也较历史、政治少,有的学校甚至用来上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课程,这让社会、家庭及学生都形成了地理只是副科的意识。二是一些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脱离实际。三是教学手段单一、陈旧,学生不能直观的感受到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目前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现状

一是学生认为地理只是副科,所以不重视,平时花在学习地理上的时间较少。这主要是地理学科正式作为高考的科目时间还不长,而且前几年地理在文科综合中所占分值较少,很多学校安排的地理

课时也较历史、政治少,这让社会、家庭及学生都形成了地理只是副科的意识。二是一些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脱离实际。三是教学手段单一、陈旧,学生不能直观的感受到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四是地理考题较难,特别对我们西藏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地理实在是太难了,几年来我校藏文班的高考平均分不到30分,很多学生连题都看不懂。地理虽然难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对每一个青少年未来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作为地理教师也有责任把地理课教好。

二、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现象,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比如:在上绪论课或各章的导言时,可引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讲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那就是地理科学。”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1世纪议程》所强调的协调人口和资源及环境的关系,也离不开地理科学。又如:讲交通运输时,可结合当前“路通、财通”的形势,来说明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交通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建成的京九铁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于是就有兴趣去学。

三、在教学中帮助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缺乏阅历的青年学生来说,地理学科的难点常常是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cai则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集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影像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能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创设理性与感性结合,内容与情境统一的境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简言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变抽象为具体,化疑难为容易。对课堂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增加课堂本身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这样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如“月相”一课中,“月相的成因”是难点又是重点,过去只由教师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青年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很难接受,教师也很费力。现在使用微机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同时用音乐、动画和语言显示变化的不同阶段,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在一起,把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揉合在一起,生动直观,学生一看就懂,且印象特别深刻。由于微机演示、动画的各个步骤是事先设计好的,所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四、领悟学生的即时反应,挥洒自如驾驭课堂

新课程大大加强了与当前学生生活、当今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其设计具有开放性,要求学

生由“一元思维”变为“多元思维”,由“死记硬背”变为“研

究、探讨、想象、创新”,由“异口同声”变为“异口异声”。为此,教师首先要会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的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补充那些有关知识(材料);才能掌握学生的交流状况,从而果断地决定补充内容的深度,比如学生对同一副地理漫画的不同理解、对城市规划的不同设计、对同一旅游景点调查后的不同感悟等,老师要善于倾听,并给予学生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才会使研讨过程发生令人兴奋的戏剧性变化和“惊人之语”,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五、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兴趣

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在学习中,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比如,在冬天,学生看了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后问:“为什么台北的纬度比广州高,却反而比广州暖呢?”书上没有现成答案。学生一边读图,一边回忆过去学过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很快发现了主要之点:虽然两城市都濒临大海,但是广州地处大陆,而台湾四面环海,因此对于台北来说,冬季风的影响小了,海洋的影响大了。这样,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极大地调动起他们追求知

识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