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的中医治疗医学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药:陈皮、半夏燥湿化痰;人参、五味子益气敛 肺;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
2.风痰内蕴,肾气亏虚
症状:气喘、喉间喘鸣久作未止,动则喘甚,喉间痰 鸣,痰多质稀、色白、易咯,面色欠华,畏寒肢冷, 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沉迟, 指纹淡滞。
多见于先天禀赋不足及哮喘迁延日久不愈的患儿。
• (二)迁延期(虚实夹杂)
1、风痰内蕴,肺脾气虚
症状:咳喘静时不发,活动则喘鸣发作。面色少华, 易于出汗,平素易感冒,晨起及吹风后易喷嚏流涕 (肺虚)。神疲纳呆,大便稀溏(脾虚)。舌质淡, 苔薄白或白腻,脉弱,指纹淡滞。
多见于素体肺脾不足,咳喘迁延的患儿。
治法:祛风化痰,补益肺脾。
主方:二陈汤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过食生冷 酸咸肥甘 海腥发物
(三)体虚病后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
素质不强,过敏体质,病后体虚
肺脾肾亏虚,痰浊内生
(四)情志失畅
愤怒忧思,气机郁滞,肝 失调达,气逆上冲于肺
引动伏痰
三:病机 1.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外感引触, 痰随气升,肺气宣降失常。 2.病位主要在于肺系,关系到脾肾 3.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但可互相演变转 化。 发作期以邪实为主。 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 损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肺、脾、 肾等脏气虚弱之候。 大发作时正虚与邪实并见,肺肾同病,甚则 病及于心,引起喘脱。
常用药:
炙麻黄、杏仁、前胡宣肺止咳;石膏、黄 芩清肺解热;葶苈子、苏子、桑白皮泻肺平喘;射干、 瓜蒌皮、枳壳降气化痰。
3症、状外:寒喘内促热气急,咳嗽痰鸣,咯痰粘稠色黄,胸闷,
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发热,面赤口渴,大便干 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浮紧, 指纹浮红或沉紫。 证机概要:外寒多由外感风寒所致;内热由外邪入里 化热或素体痰热内蕴,为外邪引动诱发。本证常见于 寒性哮喘未解,邪已入里化热而成寒热夹杂。 治法: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主方: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桂枝散寒解表;细辛、五味子、半夏 平喘;重用石膏、黄芩清泻肺热。
人参、五味子补气敛肺;茯苓、甘草、白术、健脾 补气。
2.脾肾阳虚 症状:动则喘促、咳嗽无力,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形 寒肢冷,脚软无力,腹胀纳差,大便溏泻,夜尿多,发 育迟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治法: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
附子、肉桂、淫羊藿补肾阳;怀山药、茯苓健脾。
治法:泻肺祛痰,补肾纳气。
主方:偏于上盛肺实用苏子降气汤加减。常用苏子、 杏仁、前胡降气化痰;肉桂温肾。
偏于下虚肾虚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常用山茱 萸、熟地黄、补骨脂益肾培元;款冬花温润化痰。
•1.(肺脾三气)虚缓解期(虚证)
症状:反复感冒、气短自汗,咳嗽无力,神疲懒言, 形瘦纳差,面色少华或萎黄,便溏,舌质淡胖,苔薄 白,脉细软,指纹淡。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常用药: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实证:新病,喘哮声高气粗,体质状实。 虚证:久病,喘哮声气怯声低,体质虚 弱。 肺虚:自汗畏风,少气乏力。 脾虚:食少便溏,痰多。 肾虚:腰酸耳鸣,短气,动则喘甚。
一、辨证要点
2、辨寒热 •冷 哮 : 哮 证 特 征 + 咳 痰 清 稀 , 痰 白 , 口 不渴,苔白。
三拗片,用于风寒束肺证。
哮喘宁颗粒,用于痰热阻肺证。
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用于痰热阻肺证。
小儿宣肺止咳颗粒,用于外寒内热证。
玉屏风颗粒,用于肺脾气虚证。
2.药物外治
白芥子21g,延胡索21g,甘遂12g,细辛12g。共研细 末,分成三份,每隔十天用1份。用时取药末1份,加 生姜汁调稠如1分硬币大小药饼7枚,分别贴在肺腧、 心腧、膈腧、膻中穴,2-4小时。每年夏天的初伏、 中伏、末伏3次,连续3年。
常用药:
麻黄、桂枝宣肺散寒;细辛、干姜、半夏温 肺化饮;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降气涤痰。
2、痰热阻肺
症状:咳嗽喘息,声高息涌,喉间哮吼痰鸣,痰稠黄 难咳,胸隔满闷,身热,面赤,鼻塞流黄稠涕,口干, 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
治法: 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主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合苏葶丸加减。
儿童哮喘的中医治疗
【概述】
一、概念:
哮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的肺 系疾病。哮指声响,喘指气息,哮必兼喘,故统称 哮喘。
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气延长, 严重者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口唇青紫为特征。
二.病因
病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内因责之于先天禀赋有异,素体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于 肺,成为哮喘的夙根。
平时应扶正治本
寒热错杂——温清并施
阳虚——温补
辨其阴阳 阴虚——滋养
补肺
区别脏腑
健脾
益肾
三、证治分类
(一)发作期(实证)
1、风寒束肺
症状:气喘咳嗽,喉间哮鸣,痰稀色白,多泡沫,形寒 肢冷,鼻塞,流清涕,面色淡白,唇青,恶寒无汗,舌质 淡红,苔白滑或薄白,脉浮紧,指纹红。
治法:温肺散寒,Leabharlann Baidu痰定喘。
主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其中感受外 邪是最常见的诱因。
【病因病机】
发病基础(夙根):痰
肺不能布散津液 脾不能输化水精 肾不能蒸化水液
津液凝聚而成 伏藏于肺
“夙根”
诱因:
(一)外邪侵袭
寒 外感风
热
壅阻肺气,气不布津 津液凝聚成痰
吸入烟尘花粉
肺失宣降
津液凝聚,痰浊内生
(二)饮食不当
热哮:哮证特征+咳痰黄稠,胶粘难咯,口干欲 饮,苔黄。 3、辨发作期与缓解期 发作期:起病较急,哮喘气促,喉中痰鸣有声。 缓解期:病延日久,痰鸣已改善或消失,以气短息 促,体质亏虚为主要症状。
二、治疗原则:
发作时攻邪治标,缓解时扶正固本。
寒痰——温化宣肺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热痰——清化肃肺 风痰为患——祛风涤痰
3.肺肾阴虚 症状:喘促乏力、咳嗽时作,干咳或咳痰不爽,面色 潮红,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咽干燥,手足心热, 便秘,舌红少津,脉细数,指纹淡红。 治法: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主方:麦味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
麦冬、百合润养肺阴;山茱萸、熟地黄、枸杞、怀 山药、紫河车补益肾阴。
其他疗法
1.中药成药:
2.风痰内蕴,肾气亏虚
症状:气喘、喉间喘鸣久作未止,动则喘甚,喉间痰 鸣,痰多质稀、色白、易咯,面色欠华,畏寒肢冷, 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沉迟, 指纹淡滞。
多见于先天禀赋不足及哮喘迁延日久不愈的患儿。
• (二)迁延期(虚实夹杂)
1、风痰内蕴,肺脾气虚
症状:咳喘静时不发,活动则喘鸣发作。面色少华, 易于出汗,平素易感冒,晨起及吹风后易喷嚏流涕 (肺虚)。神疲纳呆,大便稀溏(脾虚)。舌质淡, 苔薄白或白腻,脉弱,指纹淡滞。
多见于素体肺脾不足,咳喘迁延的患儿。
治法:祛风化痰,补益肺脾。
主方:二陈汤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过食生冷 酸咸肥甘 海腥发物
(三)体虚病后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
素质不强,过敏体质,病后体虚
肺脾肾亏虚,痰浊内生
(四)情志失畅
愤怒忧思,气机郁滞,肝 失调达,气逆上冲于肺
引动伏痰
三:病机 1.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外感引触, 痰随气升,肺气宣降失常。 2.病位主要在于肺系,关系到脾肾 3.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但可互相演变转 化。 发作期以邪实为主。 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 损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肺、脾、 肾等脏气虚弱之候。 大发作时正虚与邪实并见,肺肾同病,甚则 病及于心,引起喘脱。
常用药:
炙麻黄、杏仁、前胡宣肺止咳;石膏、黄 芩清肺解热;葶苈子、苏子、桑白皮泻肺平喘;射干、 瓜蒌皮、枳壳降气化痰。
3症、状外:寒喘内促热气急,咳嗽痰鸣,咯痰粘稠色黄,胸闷,
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发热,面赤口渴,大便干 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浮紧, 指纹浮红或沉紫。 证机概要:外寒多由外感风寒所致;内热由外邪入里 化热或素体痰热内蕴,为外邪引动诱发。本证常见于 寒性哮喘未解,邪已入里化热而成寒热夹杂。 治法: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主方: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桂枝散寒解表;细辛、五味子、半夏 平喘;重用石膏、黄芩清泻肺热。
人参、五味子补气敛肺;茯苓、甘草、白术、健脾 补气。
2.脾肾阳虚 症状:动则喘促、咳嗽无力,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形 寒肢冷,脚软无力,腹胀纳差,大便溏泻,夜尿多,发 育迟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治法: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
附子、肉桂、淫羊藿补肾阳;怀山药、茯苓健脾。
治法:泻肺祛痰,补肾纳气。
主方:偏于上盛肺实用苏子降气汤加减。常用苏子、 杏仁、前胡降气化痰;肉桂温肾。
偏于下虚肾虚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常用山茱 萸、熟地黄、补骨脂益肾培元;款冬花温润化痰。
•1.(肺脾三气)虚缓解期(虚证)
症状:反复感冒、气短自汗,咳嗽无力,神疲懒言, 形瘦纳差,面色少华或萎黄,便溏,舌质淡胖,苔薄 白,脉细软,指纹淡。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常用药: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实证:新病,喘哮声高气粗,体质状实。 虚证:久病,喘哮声气怯声低,体质虚 弱。 肺虚:自汗畏风,少气乏力。 脾虚:食少便溏,痰多。 肾虚:腰酸耳鸣,短气,动则喘甚。
一、辨证要点
2、辨寒热 •冷 哮 : 哮 证 特 征 + 咳 痰 清 稀 , 痰 白 , 口 不渴,苔白。
三拗片,用于风寒束肺证。
哮喘宁颗粒,用于痰热阻肺证。
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用于痰热阻肺证。
小儿宣肺止咳颗粒,用于外寒内热证。
玉屏风颗粒,用于肺脾气虚证。
2.药物外治
白芥子21g,延胡索21g,甘遂12g,细辛12g。共研细 末,分成三份,每隔十天用1份。用时取药末1份,加 生姜汁调稠如1分硬币大小药饼7枚,分别贴在肺腧、 心腧、膈腧、膻中穴,2-4小时。每年夏天的初伏、 中伏、末伏3次,连续3年。
常用药:
麻黄、桂枝宣肺散寒;细辛、干姜、半夏温 肺化饮;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降气涤痰。
2、痰热阻肺
症状:咳嗽喘息,声高息涌,喉间哮吼痰鸣,痰稠黄 难咳,胸隔满闷,身热,面赤,鼻塞流黄稠涕,口干, 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
治法: 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主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合苏葶丸加减。
儿童哮喘的中医治疗
【概述】
一、概念:
哮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的肺 系疾病。哮指声响,喘指气息,哮必兼喘,故统称 哮喘。
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气延长, 严重者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口唇青紫为特征。
二.病因
病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内因责之于先天禀赋有异,素体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于 肺,成为哮喘的夙根。
平时应扶正治本
寒热错杂——温清并施
阳虚——温补
辨其阴阳 阴虚——滋养
补肺
区别脏腑
健脾
益肾
三、证治分类
(一)发作期(实证)
1、风寒束肺
症状:气喘咳嗽,喉间哮鸣,痰稀色白,多泡沫,形寒 肢冷,鼻塞,流清涕,面色淡白,唇青,恶寒无汗,舌质 淡红,苔白滑或薄白,脉浮紧,指纹红。
治法:温肺散寒,Leabharlann Baidu痰定喘。
主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其中感受外 邪是最常见的诱因。
【病因病机】
发病基础(夙根):痰
肺不能布散津液 脾不能输化水精 肾不能蒸化水液
津液凝聚而成 伏藏于肺
“夙根”
诱因:
(一)外邪侵袭
寒 外感风
热
壅阻肺气,气不布津 津液凝聚成痰
吸入烟尘花粉
肺失宣降
津液凝聚,痰浊内生
(二)饮食不当
热哮:哮证特征+咳痰黄稠,胶粘难咯,口干欲 饮,苔黄。 3、辨发作期与缓解期 发作期:起病较急,哮喘气促,喉中痰鸣有声。 缓解期:病延日久,痰鸣已改善或消失,以气短息 促,体质亏虚为主要症状。
二、治疗原则:
发作时攻邪治标,缓解时扶正固本。
寒痰——温化宣肺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热痰——清化肃肺 风痰为患——祛风涤痰
3.肺肾阴虚 症状:喘促乏力、咳嗽时作,干咳或咳痰不爽,面色 潮红,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咽干燥,手足心热, 便秘,舌红少津,脉细数,指纹淡红。 治法: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主方:麦味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
麦冬、百合润养肺阴;山茱萸、熟地黄、枸杞、怀 山药、紫河车补益肾阴。
其他疗法
1.中药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