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天人感应”思想及评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天人感应”思想及评说
第六讲“天人感应”思想及评说
天人感应思想是一种对于大众有普及影响的理论。

其涵义:天与人相通,天可以根据人的不同行为作出相应的反应。

从总体上看,这种思想理论有神学色彩。

每个时代都在讲天和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不同时代,讲天人感应,其内容、形式和思想内涵不一样。

一、天人关系的发展线索 1.上古神话
天地开辟神话《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述异记》: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
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

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

”古说:“盘古喜为晴,怒为阴。

”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

人与天地自然关系神话夸父逐日《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后羿射日战风
《淮南子·本经篇》: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2.天文与王权关系
王权的基础《尧典》:“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圭表——立表测影
最早的天文学是政治天文学。

铜钺中的天人关系
甲十
《汉书·百官志》:“北斗第一星不明,御史大夫非其人也;第二星不明,大司农非其人也:第三星不明,少府非其人也;第四星不明,光禄非其人也:第五星不明,鸿胪非其人也;第六星不明,廷尉非其人也:第七星不明,执金吾非其人也。


三垣二十八宿
《史记·秦始皇纪》“秦始皇筑咸阳宫。

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
以法牵牛”。

《史记·秦始皇纪》和《三辅黄图》:秦始皇“三十五年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水经·渭水注》:“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


《三辅黄图》:“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五宫:中宫紫微宫,东宫苍龙,南宫朱鸟,西宫白虎;北宫玄武。

《三辅黄图》“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


四象思想
3.商周时期的天人关系
《诗经·周颂·敬之》:“敬之!敬之!
天维丕思!命不易哉!无日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赏罚方式有:
决定统治者寿命的长短。

是否降生明哲之人。

《国语·周语》记载伯阳父的话:“天地之气,不失其
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用其良”。

《尚书·洪范》:对天人感应进行系统性整理,把自然灾异和人事行为是否端正对应联系起来。

《吕氏春秋·明理》:分门别类把灾异分为风雨、寒暑、阴阳、四时、人、禽兽、草木、五谷、云、日月、星气、妖孽等
二、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
董仲舒说冰雹《汉书·董仲舒传》:
汉武帝:雹何物也,何气而生之。

董仲舒: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

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

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

电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

雾不寒望,浸淫被洎而已。

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

云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

露则结味而成甘,结润而成膏。

此圣人之在上,则阴阳和气雨时也。

政多纰缪,则阴阳不调风发屋,雨溢河,雪至牛目,电杀驴马,此皆阴阳相荡而为祲沴之妖也。

冰雹是阴气胁迫阳气形成的。

天地间的气,阴阳各占一半,二者和合,轮回运行。

四月是正阳之月,阳气主导。

十月是正阴之月,阴气主导。

二月和八月,阴阳二气势均力敌,相互激荡,风雨云雾雷电雪雹便生。

气向上升腾为雨,向下
笼罩为雾。

风是呼出的气,云是气雾。

雷是阴阳气相搏发生的声音,电是相互撞击闪烁的火光。

阴阳二气开始蒸腾之时,若有若无,若实若虚,若方若圆。

二气凝结,攒聚相合,达到一定重量,就形成雨降落而下。

寒冷的月份,雨滴初凝之时,还轻还小,被风
吹袭,飘散为雪。

冰雹是雪珠一类的东西,阴气突兀上升,才会形成雹灾。

太平盛世,刮风不会使树枝噼啪乱响,只使种子开壳植物萌芽而已。

下雨不会击破土壤,只滋润植物的叶和茎而已。

雷声不惊怵恐怖,只发号令使人启发而已。

闪电不刺眼,只宣示光耀而已。

雾不妨碍远望,只使大地沉浸在水气里而已。

雪不压迫树枝,只消灭毒物害虫而已。

云呈五彩祥瑞。

露珠味甘,滋润肥沃土地。

这是因为圣人治理国家,阴阳和谐相合。

政治腐败,阴阳失和,就会风破房屋,暴雨冲破河湖泛滥成灾,大雪塞堵牛眼,闪电冰雹砸死驴马。

此为阴阳二气相互激荡带来的不祥妖气。

董仲舒“贤良对策”——“天人三策”
《汉书·董仲舒传》: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
其乱也。

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

1.原因
社会、政治的需要
墨家:“天志”——赏善罚恶
荀子:一切人间祸福都人们自己主宰,与上天无关。

荀子不信天命。

韩非、李斯是荀子学生——秦始皇不信天命
陆贾、贾谊、司马谈总结秦亡教训,认为秦王朝实行法治,不施仁义,严而少恩,是亡国的主要原因
2.理论体系的特点五行理论: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兽:青龙朱雀黄龙白虎玄武五音:角徵宫商羽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五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五德:仁义礼智信五经:易诗书礼记左传五谷:粟豆麻麦稻五伦: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五岳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音:宫、商、角、徵、羽土、金、木、火、水
天地之数:55
生成之数:1、2、3、4、5生数;6、7、8、9、10成数阴阳之数:15 大衍之数:50
五行之数: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
先秦儒家:
道家:道一元论;四大邹衍阴阳家:大九洲说
董仲舒——宇宙模式论——天有十端说十端:阴阳+三才+五行
董仲舒天人感应的二个重要内容:阴阳之气,同类相感;五行之气“比相生而间相胜”
阴阳之气,同类相感
《周易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雩祭求雨雩祭止雨
《春秋繁露精华》:“大旱者,阳灭阴也。

大水者,阴灭阳也。


雩祭求雨过程:
①用土堆成一条大苍龙,长八丈,居中央。

②堆七条小土龙,各长三丈,放在东方,头朝东,间隔八尺。

③八名穿青衣小丫女以舞。

④女巫舞虎头旗问天祈祷。

⑤清酒上供。

⑥大旱求雨际,妇出,夫避。

《史记儒林列传》: “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论衡明雩》:旸久自雨,雨久自旸”。

《论衡乱龙》:“仲舒览见深鸿,立亊不妄,设土龙之象,果有状也。


五行之气,比相生而间相胜
《尚书·洪范》:“五行:一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行:木火土金水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比相生而间相胜”。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

土居中央为之天润。

土者,天之股肱也。

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者,土兼之也”。

《春秋繁露·五行对》:“五行莫贵于土,五声莫贵于宫,五味莫美于甘,五色莫贵于黄。

土者,五行之主也”。

董仲舒五行学说:一是提出“比相生而间相胜”;二是
确定土为五行之主。

3.“天人感应”的具体应用《史记·吕太后本纪》:七年正月“日食,昼晦,太后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此为我也”。

五行感应分三步:第一步:将自然界不正常现象,归结为五行的某种关系。

《春秋繁露·治乱五行》:
春暖——惊蛰前打雷、虫出——“火干木”;五月降霜雪——“水干木”;夏降冰雹——“水干火”;秋草木再生——“木干金”;草木秋荣——“火干金”。

第二步,将五行关系变成社会问题,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冬暖,火有变王者不明,善者不赏,恶者不绌,不肖在位,贤者伏匿。

夏寒,水有变此法令缓,刑罚不行。

春禾苗不生,木有变徭役多,赋敛重。

夏风至,伤五谷,土有变王者不仁不贤,不敬父兄,淫无度。

毕昴三覆,金有变多兵,多盗寇,弃义贪财,轻民命。

第三步,给王者出路,让君主有挽救的机会。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救之者,举贤良,赏有功,封有德,纳言谏,通言路。

救之者,查冤狱,诛有罪。

救之者,省繇役,薄赋歛,出仓谷,振灾民。

救之者,赦天下,省宫室,戒骄奢,举孝悌。

救之者,举廉洁,立正直,弃兵甲,隐武行文。

三、后人的评说《汉书五行志》“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王充《论衡谴告》:“《六经》之文,圣人之语,动言‘天’者,欲化无道,惧愚者。


《论衡谴告》:“及其言天犹以人心,非谓上天苍苍之体也。


《论衡案书》:“言君臣政治得失,言可采行, 事美足观虽古圣之言,不能过增。


《论衡死伪》:“仲舒用之致精诚,不顾物之伪真也专文为土龙致雨辩护”。

《论衡辨祟》:“览见深鸿,立事不妄,设土龙之象,果有状也人君布衣,皆畏
惧信向,不敢抵犯。


《论衡卜筮》:“略以助政”。

司马相如《封禅文》、刘向《洪范五行传》、扬雄《剧秦美新》、班彪《王命论》、班固《典引》均讲“符瑞之应”
赵彦卫《云麓漫抄》卷14:“董仲舒、刘向于五行灾异,凡一虫一木之异,皆推其事以著验。

二子汉之大儒,惓惓爱君之心,以为人主无所畏,惟畏天畏祖宗,故委曲推类而言
之,庶有警悟。

学者未可遽少之也。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建武五年(29年)四月发生旱灾和蝗灾,六月降霜。

光武帝下诏曰:火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之。

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下令减罪赦囚,广开言路。

建武六、七年下罪己诏。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一年(35年)春二月下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十年六下罪己诏书,三次释放奴婢。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十二年九月,诏曰:“日者地震,南阳尤甚。

夫地者,任物至重,静而不动者也。

而今震裂, 咎在君上。

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

”下令举孝廉,开贤良方正,南阳免租、减罪。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一年(35年)春二月下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十年六下罪己诏书,三次释放奴婢。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十二年九月,诏曰:“日者地震,南阳尤甚。

夫地者,任物至重,静而不动者也。

而今震裂, 咎在君上。

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

”下令举孝廉,开贤良方正,南阳免租、减罪。

第六讲“天人感应”思想及评说
天人感应思想是一种对于大众有普及影响的理论。

其涵
义:天与人相通,天可以根据人的不同行为作出相应的反应。

从总体上看,这种思想理论有神学色彩。

每个时代都在讲天和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不同时代,讲天人感应,其内容、形式和思想内涵不一样。

一、天人关系的发展线索 1.上古神话
天地开辟神话《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述异记》: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
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

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

”古说:“盘古喜为晴,怒为阴。

”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

人与天地自然关系神话夸父逐日《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后羿射日战风
《淮南子·本经篇》: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
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2.天文与王权关系
王权的基础《尧典》:“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圭表——立表测影
最早的天文学是政治天文学。

铜钺中的天人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