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21弹性分析理论122吸收分析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分析的假定前提有四个:其他 条件为已定,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 出口商品数量和总值产生的影响; 贸易商品的供给几乎具有完全弹性; 小于充分就业和收入不变,因此进 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及其 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没有资 本移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出 口。总值等于出口价格乘出口数量, 进口总值等于进口价格乘进口数量, 进出口值都用外币表示。
弹性分析理论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第一,这一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
只考虑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假
定“其他一切条件不变”,实际上其他
条件并非不变,贬值也会影响非贸易商
品价格等,从而整个国民收入和支出都
会发生变动。第二,这一理论是一种静
态分析,忽视了汇率变动效应的“时滞”
问题。因为各种因素时滞的影响,事实
※此理论把B=国际收支与国内吸收A (支出水平、国内需求水平)、国民收 入Y联系起来。
强调的是通过改变收入→支出转换政策
或吸收(支出)→支出增减政策
→来调节国际收支
B<0表明一国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即总 吸收超过了总收入。
B<0 →紧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币政策
↘财政政策
→减少贸易商品进口的过度需求
支出增减政策(Expenditure Adjustment Policies),即指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支出),以求得 国际收支平衡。
逆差→国际储备↓→央行的货币供给量>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国内货币供给过 多引起的)→过剩的货币供给会通过流 向国外(国际储备↓)消失
顺差→国际储备↑→央行的货币供给量<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对货币的超额需 求(货币需求过度)→将由货币从国外 流入来弥补(国际储备↑)
这一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了国际收支顺 差或逆差将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从而影响 一国的经济活动。这一理论较前述两种理论的 进步之处,还在于它考虑了资本移动因素对国 际收支的影响。
12.2吸收分析理论
吸收分析理论是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 亚历山大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上 提出来的。
这一理论强调收入和吸收在国际收支中 的关键作用。
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则Y=C十I十X- M
Y=A+B A=总支出=总吸收 B= 国际收 支(忽略资本流动)
B=Y-A 若 Y>A 则B>0顺差
吸收分析论者提出了两种目标、两种工 具的理论模式:
内部平衡目标——非贸易商品市场处于 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外部平衡目标——贸易商品的供求相等
总吸收=总收入→内外均衡
要同时达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 这两种目标,就必须同时运用转 换政策和吸收政策这两种工具。 具有强烈的政策配合涵义
吸收分析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把国 际收支同国内经济联系起来,为实施通 过调整国内经济来调整国际收支的对策 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具有强烈的 政策配合的涵义,一般的说,贬值一定 要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来压 缩国内需求,把资源从国内吸收中解放 出来转向出口部门,才能成功地改善国 际收支。吸收分析理论把国际收支调节 的重点放在国内需求水平上而不是相对 价格水平上,这是它同弹性分析理论的 主要区别。同时,吸收分析是建立在一 般均衡基础上的,比较弹性分析建立在 局部均衡的基础上也前进了一步。
第十二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12.1弹性分析理论 12.2吸收分析理论 12.3货币分析理论 12.4内外均衡的调节理论 12.5国际储备理论
12.1弹性分析理论
20世纪30年代,英—马歇尔提出、美— 勒纳等人发展而成。
该理论把调整汇率周围调节国际收支的 手段→分析的是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 影响。
上在短期们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 量的变化,贬值效应的变化轨迹多为“J 形曲线”。
第三,这一理论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为贸 易收支,未考虑劳务进出口和国际资本 移动,而劳务进出口一和国际资本移动 在现代国际收支中显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和作用。第四,这一理论以小于“充分 就业”(即国内外都有大量闲置资源未 被充分利用)为条件,假定贸易商品的 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不符合现实情况, 它适用于生产周期的危机与萧条阶段, 而不适用于周期的复苏与高涨阶段。况 且,从生产初级产品的各国出口来看, 供给的弹性确是有限的。
吸收分析理论的主要局限性在于, 只以国际收支的贸易项目为主要 研究对象,忽视了在国际收支中 处于重要地位的国际资本移动等 因素。同时,这一分析将贬值作 为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并作为 其理论的假设前提,也不符合实 际状况。
12.3货币分析理论
这是本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货币主义的 兴起而出现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这一 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蒙德尔 和加拿大经济学家约翰逊。
(2)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 Switching Policies),即指政府采用汇率 变动措施,使国内相对价格(Relative Price)和国外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进而 引起对国货与外国货之需求转换的一种 政策。
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都属一 般性政策,即影响经济总量(如政府开 支、消费与投资)的政策。它们对各经 济部门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国际收支←调节汇率↗相对价格
↘数量
→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弹性分析 理论→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供求弹性:供求数量与价格变化 的反应程度。数量变动>价格变 动则需求弹性>1
马歇尔—勒纳条件:Dx+Dm>1
Dm表示贬值国的进口需求弹性, Dx表示出口需求弹性。即进口需 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的总和大 于1,这是贬值可以影响贸易差 额的充分必要条件 。
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它把货币因素看成 是决定性的,而把收入水平、支出政策、贸易 条件和其他实物因素看成是次要的,这就颠倒 了国际经济的因果关系。此外,它忽视了短期 国际收支不平衡所带来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 期内,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当稳定的,这从历史 的资料来看是正确的,但在短期内货币需求并 不是很稳定的。
货币分析理论(the Theory of Monetary Approach)认为,国际收支失衡从根本 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影响国际收支的 根本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只有保持货币 供给的增加与真实国民收入的增长相一 致,就可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与稳定。
这一理论强调国际收支对国际储备的影 响;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对国际收支的 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