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心电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导联系统: 1)额面导联系统(六 轴导联系统) 标准导联及加压 单极肢体导联描计出 的心电图反映了心脏 在上下左右这一平面 上的变化,故又称额 面导联系统 。
I
II
III
avF
额面六轴系统: 为了便于表明这六个导联轴的关系, 将I、II、III导联轴平行移动,使之与avL、 avR、avF通过同一坐标轴的轴心“0”点, 即构成一个额面六轴系统。 六轴系统 采用±180º 标志,以I导联左 侧为“0º ”,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 的角度为负,每个导联以中心点为界分 为正负两半,每个相临导联的夹角为30º 。
1.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部,上腔静脉入
口处,主要由P细胞 组成。自律性最 高频率60~100bpm,是正常心脏节律 性电活动 的最高“司令部”。 2. 结间束:三条: 前、中、后(巴赫曼束 由前结间束分出到左心房), 连接窦房 结与房 室结。 3.房室结:位于房室交界处。1)次级起 搏点,自律性40~60bpm; 2)窦性激 动在此减慢传导;保持房室顺序收缩; 3)生理性阻滞,避免过快的激动传入心室。 4.希氏束及其分支系统:将激动传导到双侧心室肌,引起 心室肌激动,心脏收缩。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和命名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心脏之所以能保持心房心室的除极 与复极程序,引起心脏的收缩,执行泵 血功能,是由于心脏内存在着一个由特 殊分化的心肌细胞(自律性强、传导速 度快)组成的传导系统。它控制协调着 心脏的活动,完成心脏所承担的任务。
传导系统的组成:
4.J点:QRS波群的终点与ST段起始处的交点。 一般在等电位线上。 5.ST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一般位于等 电位线上。 抬高:V1V2 ≤ 0.3mv;V3 ≤ 0.5mv; V4-6≤0.1mv 压低:< 0.05mv; 8.U波: T波之后0.02~0.04″出现的振幅较小的 波,
方向与T波一致。多见于胸导,尤其是 V3,其机理
2.P-R间期:代表激动从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
极开始所用的时间; 正常范围:0.12~0.20s;老年人及心动过缓 时可略延长,但不大于0.22s 7.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部时间。 心率在60~100bpm: Q-T间期为0.32~0.44秒。 校正的QT间期(去除心率影响) : QTc = Q-T/ (R-R) QTc最大值为0.44秒。
(四)平均心电轴
1.概念:心电轴一般指平均QRS电轴,是心室 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说明心室在 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 心电轴是空间性的,但心电图学中指投影在前 额面上的心电轴。 通常用心电轴与I导联正(左)侧端的夹角表示 其偏移方向;顺时针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为 负。 QRS 、 P、T波可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电轴。
2).横面导联系统: 胸壁导联反映横面 上(水平面)的心电向 量的变化。 心脏循长轴的转位 V1 自心尖方向看, 心脏循 其长轴作顺钟向转位时, V3的图形后移见于V5; V3 心脏循其长轴作逆 钟向转位时,V3的图形 前移见于V1。 V1
V6
V5
V2 V3 V4
V5
V3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 正常数据
2.常规导联的连接方法:
1)标准导联 (双极):正极 负极 I 左手(L) 右手(R) II 左腿(F) 右手(R) III 左腿(F) 左手(L) 2)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正极 负极 avR 右手(R) L+F avL 左手(L) R+F avF 左腿(F) R+L
3)胸前导联: 正 极 负 极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无 V3 V2与V4连线的中点 干 V4 左侧锁中线第五肋间 电 V5 左侧腋前线V4水平 极 V6 左侧腋中线V4水平 无干电极:R、L、F通过5K电阻与负极连成 中心电端,该处电位接近零电位。 3.其他导联:后壁导联、右胸导联、食道导联、 双极胸壁导联等。
一、心电图的测量 (一)心率的测量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四)平均心电轴 (五)心脏循长轴转位
心电图方格纸的意义:
(0.1mv)
横向: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s,每1小格=0.04S;
纵向:电压。标准电压1mV=10mm时,
每1小格=0.1mV。
常用测量工具
如图示:
avR +
-90°
+ avL
±180 °30º
+ I 0°
III +
来自百度文库
+ avF +90º
+ II
投影规则: 1.心电向量投影到导联轴的正侧,心电 图描记出向上的波形;投影到导联轴的 负侧,描记出向下的波形; 2.某导联轴的正侧面对除极向量时得正 向波;背对除极向量时得负向波。
P:参考水平线是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
QRS、J、ST、T、U:参考水平线是QRS起
始部水平线或QRS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
正向波形: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到波的顶端。 负向波形: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同步心电图: P、QRS:12导同步记录中P、QRS最早的起点 最晚的终点。 PR: 12导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起点 最早的QRS 终点。 QT: 12导同步记录中最早的QRS起点 最晚的T 终点的间距。 单导心电图: P、QRS:选12个导联中最宽的P、QRS进行测量。 PR:选12个导联中P宽大且有Q的导联进行测量。 QT:选12个导联中最长的QT进行测量。
2.心电轴的测量方法: 1)目测法:I、III导联QRS波的主波方向 正常 左偏 右偏 极右偏 I III 2)作图法:测I、III导联QRS波群的代 数和,分别过I、III作垂线相交 O I 于一点,连接0点与此点, 即为额面心电轴。 3)查表法:略 III
如图示:
avR +
-90°
+ avL
1.常规导联: 长期以来,国际上形成了通用的心电 图导联连接方法和电极安放位置,一个规 范的导联体系——常规导联。 肢体导联(6个) 标准肢体导联 (3个) 常规导联 (双极导联) (12个)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3个) 胸前导联(6个) (单极导联)
双极导联:反映两肢体间电位差变化。 单极导联: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 肢体导联电极主要放置于右臂(R)、左 臂(L) 、左腿(F),连接此三点即成 为Einthoven三角。 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 假想的直线,称导联轴。
±180 °30º
+ I 0°
III +
+ avF +90º
+ II
3.临床意义 正常值:-30 º ~ +90 º 左偏: -30 º ~ -90 º 。见于:左室肥大、左前 分支阻滞等。 右偏: + 90 º ~ + 180 º 。见于:右室肥大、左 后分支阻滞等。 极右偏(不确定电轴) : - 90 º ~ - 180 º 。见 于正常人或肺心、冠心、高血压等。 电轴位置的影响因素:解剖、左右心室质量、
心电图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心内科
第一节:心电图学的一般知识
一、心电图的概念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
成和命名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一 心电图概念
“ 心电”是心脏产生的生物电流,它可以传
导到身体表面的各个部位。电激动 机械活动
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 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 特点及正常值
1.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电压: 肢导<0.25mv; 胸导<0.2 mv; 时间: <0.12s; 形态: P I、II、III、avF直立 P avR倒置
3.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的电位 变化;
命名:Q波
P波之后第 一个负向波; R波 P波之后第 一个正向波; S波 R波之后第 一个负向波;
分轨
尺子
(一)心率的测量
心率:单位时间内P波或R波的个数。
心率规整时: HR (次/分) = 60 S / R~R(P~P)S =1500小格/R~R(P~P)小格 =300大格/R~R(P~P)大格 心率不规整时:计算10s或20s内P波或R 波个数,分别乘以6或3。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QRS波群命名
正向波:R、R’、R’ ’ 负向波:Q、S、S ’ 、 S’’ R波是首先出现的正向波。 R波前的负向波是Q波, 后的S波。 S波后的正向 波是R’波负向波S ’波, ∙∙∙∙∙∙ 据幅度大小,可为:R、 r;S、s。
三、心电图的导联:
在 人体的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 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的电流计的 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 电路连接方法 称为心电图导联。 两点间虚拟的连线构成了导联轴。 电极的位置不同、连接的方法不 同,可组成不同的导联。
振幅:肢导 R波: RavR <0.5mv 、 RI<1.5mv 、 RavL <1.2mv 、 RavF <2.0mv QRS低电压:6个肢导或胸导QRS波群 正、负向波绝对值相加 肢导 <0.5mv; 胸导 <0.8mv。
R峰时间(R peak time ) 过去称类本位曲折时间 或室壁激动时间,指QRS 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 间距。 注意R峰有切迹及有R’
时间:0.06~0.10s;<0.12s
形态: 肢导: I、II、III及avF以正向波主; avR以负向波为主;avL不定; 胸导 :从V1~V6 : R波逐渐增高; S波逐渐减低; 单向波、双向波、三向波或多向波,如 图示:
振幅:胸导 V1、V2呈rS型, R/S<1, Rv1 ≤1.0mv ; V3、V4呈RS型, R/S=1; V5、V6呈Rs型,R/S>1;Rv5 ≤ 2.5mv; Rv5+Sv1 ≤ 4.0mv(男)~ ≤ 3.5mv(女); Rv1+Sv5 ≤ 1.05mv ;
目前不明。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三、小儿心电图特点
与成人相比:
1.心率较快
2.P波时限短,电压新生儿高,以后低。
3.婴幼儿常成右室占优势的QRS波形。
4.T波变异较大。
峰时的测定。
V1、V2 ≤0.04s
V1、V2 ≤0.05s
Q波的正常值:
时间<0.04秒;深度< 1/4R波; V1V2无q波;avR的Q波无意义
6.T波:代表心室的快速复极阶段
方向:与QRS波群的主 波方 向一致; 若V1的T波方向朝 上,V2-6的T波方向不应向 下。 电压:不定,一般≥1/10R, 形态:顶端圆钝光滑、 无切迹、无挫 折、 升支缓、降支陡。
传导、年龄、体形等。
(五)心脏循长轴转位
设想自心尖部朝心底部沿心脏本身长轴观察, 心脏可顺、逆钟向转位。 V3、V4导联R/S大致相等,为左右心室过渡区 波形。 顺钟向转位: V3、V4波形转向左室方向,出现 在V5、V6上。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 V3、V4波形转向右室方向,出现 在V1、V2上。见于左心室肥大。 心电转位可能为心电位的变化,可见于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