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非流动性金融资产(学生参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非流动性金融资产

第一节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能够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债权性投资,如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浮动利率金融债券等。企业购入的股权投资,因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条件,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人。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人,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分类:分期付息债券、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特征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指相关合同明确了投资者在确定的期限内获得或应收取现金流量(如投资利息和本金等)的金额和时间。因此,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在将某项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可以不考虑可能存在的发行方重大支付风险。

例:2011年1月1日,以200 000元价格(含交易费用)购入2年期债券,面值200 000元,利率5%,每年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企业将其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人。

购入的股权投资因其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没有固定的回收金额,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条件,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

(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计量;

(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3、企业有能力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地为该金融资产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以使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2)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使企业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3)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

企业应当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种类,分别设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其中,“成本”明细科目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反映持有

1、实际利率:指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应当在取得金融资产时确定,在该金融资产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以按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企业购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就是将债券未来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恰好等于债券初始入账金额的折现率。

例5-4:201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合同约定,该债券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不会提前赎回。甲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未来现金流量:2010.12.31:59

2011.12.31:59

2012.12.31:59

2013.12.31:59

2013.12.31:59(利息)、1250(面值)

初始入账金额:1 000(元)

59 X(1+r)-1+59 X(1+r)-2+59 X(1+r)-3+ 59 X(1+r)-4+ (59 +1250)X(1+r)-4=1000

r:实际利率,并由上式运用插值法得出r=10%

2、实际利率法: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即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当期利息收入,以当期利息收入与按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当期应收利息的差额作为当期利息调整摊销额,以期初摊余成本加上或减去当期利息调整摊销额作为期末摊余成本的一种方法。

本期计提的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X 实际利率——实际的收益

应收利息=面值(到期日金额)X 票面利率——实际现金流入利息调整摊销额=利息收入—应收利息

(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大于面值,上式计算结果为负数,表明应从期初摊余成本中减去利息调整返销额作为摊余成本;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小于面值,上式计算结果为正数,表明应在期初摊余成本的基础上加上该利息调整摊销额作为期末摊余成本。)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当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时,人们宁愿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投资,而不愿购买债券,从而债券的发行受阻,发行方只能折价发行,折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少付利息的代价和投资方少收到的利息部分的补偿;同理,当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时,人们争相购买该债券,债券供不应求,发行方适当提高发行价(即溢价发行)也仍然有人购买,此时溢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要多付出利息的补偿和投资方将来多收到的利息部分的代价。实际利率法就是目的就是将溢价和折价金额在持有期间逐期确认调整投资方的收益和发行方的费用。

3、摊余成本: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入账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