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脑血管壁增厚的直接原因。
脑动脉壁增厚使血管阻力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又反过来 加重血管壁肥厚,形成恶性循环,直到引起严重的脑血管损 害,乃至发生卒中。
增厚的血管壁由于存在增生的胶原纤维,影响其扩张性,脑 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减弱,容易发生脑缺血。
.
5
一、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
3、细小动脉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细小动脉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是长期高血压较严重的脑血管病变, 玻璃样物质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沉积在细小动脉壁层,并与修复增
迁移到内膜下,并吞噬脂质转化为泡沫细胞,动脉壁变厚并发生纤维化,形成粥 样硬化斑块。
.
10
一、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
5、脑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促进因素。高血压可直接损伤内皮,或损伤血管危
险因素间接内皮受损,导致LDL摄取和平滑肌增殖。 脑血栓形成以大脑中动脉发生最多,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与高血压有着紧
细小动脉结构紊乱或中膜肌层坏死可使管壁局部抵抗力 减弱,在高压力血流冲击下,管壁膨出,形成微动脉瘤。
.
7
一、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
3、细小动脉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当血压骤升时,微动脉瘤或纤维素样坏死的细小动脉直接破裂,引起出血性脑卒
中。 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并有内膜损害的血管,当存在有利血栓形成的因素时,
.
15
二、高血压在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有卒中史者,发病前血压降低了平均17mmHg,无卒中史者血压改变很 少。
过度降低血压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卒中史病人卒中复发的直 接诱因。
.
16
三、急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脑卒中后血压多有升高或波动 脑卒中后血压短时升高,持续不同时间后血压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脑卒中后80%以上患者在24h内血压增高≥160/ 95 mmHg,而在4-10天后血压自
行下降趋稳定。
.
17
三、急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脑卒中后血压多有升高或波动 研究发现卒中一旦发生血压立即升高,约2周左右逐渐降低到原来的90%。 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急性卒中患者,发现卒中后1周内收缩压降低7mmHg,舒
张压降低3mmHg。 血压回落与卒中类型的关系,据报导SAH2天血压降低到最低值,脑梗死和脑出
血小板、纤维蛋白凝集于管壁,导致血栓形成。 细小动脉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以及血栓形成,可引起血管闭塞,形成小梗塞
或腔隙梗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一、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
4、脑血管立体结构的改变 高血压可致使大动脉迂曲、致使细小动脉狭窄、短暂及持久的闭塞、血管分
布稀疏。
.
9
一、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
5、脑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为最多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30~50%。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浆脂质进入动脉内膜,在内膜下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密联系。
.
11
二、高血压在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高血压造成了各种基础血管病理改变,但是否发生卒中或发生何种类型的卒 中取决于各种诱发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血压的升高、降低或波动。
各种类型卒中的发病规律与卒中发生时血压的状态紧密联系。
.
12
二、高血压在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Kamei等观察了3700例卒中发生时血压情况,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和SAH 最常发生于6:00~9:00、15:00~18:00和18:00~21:00三段时间内,夜间 0:00~3:00发病率最低,与脑力或体力活动密切相关。
周围。 随高血压的发展,这种沉积加重,使血管壁变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的神经细胞
变性。 血管通透性增高是脑血管损害的先兆,也是导致脑卒中的首发环节之一。 高血压早期血管通透性增高,可能是内皮细胞吞饮功能异常活跃的结果。
.
4
一、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
2、脑血管壁增厚
主要是脑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和胶原纤维增生, 以及血管重构。
.
2
一、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可引起颅内脑小动脉发生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使血管壁透明变 性、纤维素样坏死、微动脉瘤形成或内外膜增生性改变,成为脑卒中发病的病理 基础。
.
3
一、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
1、脑血管通透性增高 脑血管损害的最早期改变是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沉积于血管壁及神经细胞
生的基底膜物质(主要为IV型胶原)混合而成。 也有认为是脂质沉积的结果,所以又称“脂质透明变性”。
.
6
一、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
3、细小动脉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的形态特征为内膜增厚,玻璃样 物质及纤维素样物质沉积,中膜肌层坏死,管壁疏松; 有白细胞、红细胞浸润。
细小动脉的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是高血压动脉硬化 性脑出血与脑梗塞的共同基础。
2、卒中后血压变动的机制 部分是由于各种刺激导致的短暂性、反应性升高,如焦虑、紧张、“白大衣效
血则4天。
.
18
三、急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2、卒中后血压变动的机制 卒中后血压升高的病例中约半数有高血压病史,常伴有其它器官的高血压性损害,
如眼底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大、肾功能衰竭等。 非高血压病患者卒中后出现的血压升高,部分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代偿性
血压升高,及Cushing反应。
.
19
三、急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
13
二、高血压在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出血性卒中发生的昼夜节律与血压的昼夜波动完全平行,表明血压的短 暂升高是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诱因。
出血性卒中的复发也与血压增高密切相关,有报导表明,脑出血和SAH患 者血压增高者,复发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
.
14
二、高血压在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Sugimori回顾分析了有或无高血压病和有或无卒中史的脑梗死患者发病 前的血压改变,结果为高血压病患者脑梗死发病前血压被药物性的降低 了平均22mmHg(14%),无高血压病者发病前血压稳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周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程乾
.
1
脑卒中发病的病理基础
在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 性脑血管损害是脑卒中发病的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之一。
血压的高低与卒中的病灶性质及类型、病情的进展或好转等紧密相关。 成功有效地调控血压可显著的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再发率, 在卒中治疗时,血压调控是同疗效紧密相关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