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兄弟姐妹关系对中国传统伦理的反映

《诗经》中的兄弟姐妹关系对中国传统伦理的反映
《诗经》中的兄弟姐妹关系对中国传统伦理的反映

《诗经》中的兄弟姐妹关系对中国传统伦理的反映

摘要:《诗经》是一部百科全书,许多传统伦理都自《诗经》始。兄弟姐妹关系是中国传统伦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追溯《诗经》中兄弟姐妹关系对

中国传统伦理的反映,分析其在后世的传承,能够揭示传统伦理对汉民族的深

远影响。

关键词:《诗经》;儒家伦理思想

一、兄妹关系及其对后世的传承

《诗经》中,兄妹关系表现为亲密和对立两种。

(一)亲密关系

《邶风?燕燕》是表现《诗经》中兄妹关系亲密的一个代表。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①

长兄面对自己即将出嫁的二妹,满是牵挂和不舍。根据诗的内容,可以判

断出作者是王室贵族。这是发自内心的创作,绝无矫揉造作之意,兄妹之间的

深情让人感动。但是,《诗经》中兄妹关系并不都这样和谐亲密,而且为数不

多的几篇兄妹关系的诗歌中,对立关系还是占多数。

(二)对立关系

兄妹关系对立的诗篇中,《卫风?氓》是其中一个代表: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A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②

这是弃妇的控诉,遇人不淑,遭遇凄惨,曾经信誓旦旦的人对自己这般无

情无义,从小一起长大的娘家兄弟也冷眼旁观,作为兄长,不但不出手相助,

还将这视为茶余饭后的笑谈,只剩姑娘孑然一身,无依无靠,遍尝人间冷暖。

一句“兄弟不知,?A其笑也”,把个铁石心肠,面目可憎的大哥形象塑造的活

灵活现。还例如《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澹?逢彼之怒”,长兄见出嫁的妹妹回来,一味迁怒于她,认为是妹妹不懂规矩,丝毫不听她的

解释。严厉冷酷,不通情理的大哥形象跃然纸上。

由此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同为大哥,为何对待妹妹的态度会如此大相径庭?我们认为,这样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古代妇女地位的低下,经济不能独立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风俗可谓人尽皆知,妇女经济不能独立。出嫁女

子的生活费用该由婆家承担,女子娘家该准备家中男孩娶妻生子等费用,这是

一个相对平衡。出嫁的女子回来,会增加娘家的经济负担,对于平民百姓的家

庭来说的确是一份不小的开支。从这个层面讲,《柏舟》中长兄对妹妹横眉冷

对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而《燕燕》中,妹妹的婚姻属于政治联姻,并不存

在类似的问题。这样一来,兄妹之间深厚的感情自然会真情流露。

2.封建礼教对于亲情的削弱

古代讲究“三从”,女子地位低于男子;同时,“长幼有序”,当父亲去世,女子理应听从长兄的安排。封建礼教对女子要求严苛,一般说来,女子出

嫁便不会回来,一旦回来便是犯了“七出”中的大错,对娘家的名誉造成极大

影响,整个家庭甚至无法生存,这必然会削弱兄妹之间的亲情。这时候,长兄

便成了面目可憎的封建代表,也成了饱受不幸婚姻煎熬的女性心中的伤痛。

在研究《诗经》中的姐妹关系时,我们发现在《邶风?泉水》中有这样一句

话:“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嫁的女子有归宁念头时,首先想到的是卫国的同姓姐妹,接下来才提到父母兄弟。王室贵族兄妹间

深切的情感固然让人感动,但姐妹情谊由此可以窥见一斑。短短的八个字,淋

漓尽致的写出独属于姐妹之间天各一方却相互惦念的细腻心思。

《诗经》中的两种兄妹关系在后世是有所传承的。后世礼教渐严,家长专

制制度越来越严重,对立的兄妹关系比比皆是,《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哥哥,急于将妹妹再嫁出去以获得聘礼,最终间接地将兰芝逼死,他身上没有丝

毫亲情,只是将妹妹当做可以随意买卖的商品。但是亲密的兄妹关系,后世也

有传承。袁枚《祭妹文》,虽然描写的都是家庭琐事,但平淡之处见真情,足

见作者的痛惜之情。文章最后,“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二、兄弟关系及其对后世的传承

与兄妹关系相比较,《诗经》中的兄弟关系要单纯的多,多数是表达兄弟

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感人诗篇。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作

为“五伦”中的一环,兄弟关系在各种典籍中都有所体现,《孝经》“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如此等等。理想的兄弟关系追溯到《诗经》,则以《小雅?鹿鸣之什》中《棠棣》为代表:

棠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③

这首诗历来被看作兄弟之间深情厚谊的代表。一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简短有力,足见古人对兄弟的重视程度。兄弟关系在《诗经》中分为以下几类:(一)兄弟关系在《诗经》中作为歌辞和祝辞为人传诵

《诗经》中关于兄弟关系的祝辞不在少数,比较典型的是《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

犹矣。④

这是一首祝贺西周奴隶主宫室落成的歌辞,诗中提到对兄弟和睦,团结友

好的美好祈愿,兄弟作为重要的伦理关系,已经广泛被国家所重视。相应的,

民间关于兄弟关系的诗篇也是如此,《唐风??m牡》中“人无兄弟,胡不?柩桑

俊蓖ü?描写身在外乡的举目无亲,揭示了羁旅之人对于家乡父兄的思念之情,

令人动容。

(二)“长兄”形象是兄弟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哥如父亲一样尽心尽力,教导弟妹,支撑家庭。《诗经》中的“大哥”

形象通常是认真负责的一家之长,让人心生敬佩。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小雅?小宛》: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⑤

这是长兄对弟弟的劝诫教诲,字里行间足见一片真心。希望弟弟为人谦恭,辛勤劳作,谨言慎行,不做有辱家族荣光的事情。每一句叮嘱都发自内心,如

父亲一样威严亲切,周全考虑,生怕弟弟错踏一步。(三)血缘关系在

兄弟关系中尤为重要

《诗经》中的兄弟关系一般是指同姓宗族之间的兄弟关系,注重血缘宗族

的兄弟关系较为典型的是《大雅?皇矣》,其中有这样一句:

帝谓文王:?_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⑥

这正体现对于血缘的重视,诠释了同姓宗族兄弟应该联合合作,方能成就

一番大事业的道理。另外,在民间的许多诗歌中,对于同姓兄弟,也有着别样

的情怀。例如《王风?葛?》中这样一句话:“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远离父母兄弟,认他人为兄,可是却徒有个“兄”的名头,只能

怀念故乡,黯然神伤。

《诗经》中反映的兄弟关系在后世也是有所传承的,同样不在少数。大家

广为熟知的《水调歌头》,便是苏轼在怀念弟弟的诗篇。“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被后人传颂甚广,兄弟天各一方,同望一轮明月,尽显兄弟深情。王

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也是

在佳节怀念身在异乡的兄弟。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传统伦理是一脉相承的,《诗经》中兄弟姐妹关系对中国传统伦理的

反映自然有所传承。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任何现象都有其过去的追溯和未来的

传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现象,在追根溯源的同时,更能感觉到独属于传

统经典著作的迷人魅力。经典从不过时,从未褪色,有的只是随着时间越来越

深厚的积淀。

注释:

①王秀梅译注.《诗经》[M].中华书局,2006年9月北京第一版第34页.

②王秀梅译注.《诗经》[M].中华书局,2006年9月北京第一版第81页.

③王秀梅译注.《诗经》[M].中华书局,2006年9月北京第一版第238页.

④叶春林校译.《诗经》[M].崇文书局,2012年9月第一版第137页.

⑤叶春林校译.《诗经》[M].崇文书局,2012年9月第一版第149页.

⑥叶春林校译.《诗经》[M].崇文书局,2012年9月第一版第196页.

参考文献:

[1]王秀梅译注.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9(第1版).

[2]叶春林校译.诗经[M]. 武汉:崇文书局,2012,9(第1版).

[3]蔡元培著.中国伦理学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第1版).

诗经习题 (3)

1.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 蒹葭①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 溯洄③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⑧。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⑨。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⑩。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曦:xī,干;⑤湄:mé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ì,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水中的小洲。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及解析: (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每小节开头的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这些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6.“蒹葭萋萋”的“萋萋”也写作“凄凄”,下面诗句中与其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A.良友日零落,凄凄独无伴。 B.春草凄凄绿,江枫湛湛清。 C.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D.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7.每小节结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诗中反复使用,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5.?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6.B? 7.宛是仿佛的意思,写出了“伊人”的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了主人公惆怅失望的感情。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二首

<<诗经二首>>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诗经》表现手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的艺术技巧,在句式方面的显著特点就是句式整齐,每句都是四言,这是《诗经》和后代诗歌的一个明显不同。 B.《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与内容有关,“雅”、“颂”诗多为叙事而又夹以说理,因此用赋的手法较多。 C.《诗经》中的“风”以抒情诗为主,“比”、“兴”手法运用较普遍,而《周南·关雎》则兼用了“赋”、“比”、“兴”三种手法。 D.《关雎》、《蒹葭》在结构上相似,都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手法。 2.下面句子中对《关雎》一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A.《关雎》是《诗经》的开篇,属十五国风中的“周南”,是一首民间爱情抒情诗。 B.诗中“关关”是雎鸠雌雄二鸟彼此呼应的叫声。传说这种鸟“雌雄相爱,情真专一”,故用来象征男女诚挚的爱情。 C.第二、三章细腻而层层深入地抒写了对姑娘的爱慕和追求。 D.第四、五章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抒写与姑娘成亲时欢快而热闹的幻境。 3.下面对于《蒹葭》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中的“魏风”,属于民间创作的诗歌。 B.这首诗表现的内容是追求意中人而又未达到目的。每章前两句都是点明时令、场景,后几句诉说自己的追求与苦恼。 C.诗的第一句为我们勾勒出写意式的画面,为全诗扑朔迷离的境界提供了想像的线索。 D.“在水一方”四字写作手法既可理解为写实,又可理解为比喻,但无论

怎样都为我们传神地描绘出远远意中人的身影,暗示了追求的难以实现。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不可以称为古体诗。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愁四韵(录其二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的腊梅香 腊梅的芬芳 是母亲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A.作者通过具体而又概括的象征性的形象──长江水、香腊梅,倾注了自己对祖国的河山的挚爱,表现了海外游子对母亲深情的眷恋。 B.“长江水”和“腊梅香”都在相同的位置上连续或间隔地复唱了五次,“母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篇一: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6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8岁亦莫止。(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岂不日戒,N狁孔棘。(棘,通“急”) (二)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诗经二首赏析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305首诗歌,所以也称《诗三百》。传说是由孔子编写的。后来被奉为儒家经典,才被称为《诗经》。诗经中的诗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三类,“风”、“雅”、“颂”。“风”又称为“十五国风”,指的是15个国家的民歌;“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贵族们在宴会上作的诗;“颂”是周王朝祭祀宗庙时用的诗,也是贵族们创作的。国风的数量最大,共160篇,“雅”总共是105篇,“颂”最少,40篇。《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直陈其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就是比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兴这种表现手法,一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关睢》。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三是起协调音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诗经》中常常是比兴结合运用的,因此,比兴连称。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关雎内容介绍: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心情,反映出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内容: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诗歌层次:第一层(1小节)河边邂逅,一见钟情。第二层(2—3小节)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第三层(4—5小节)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三、深入理解课文 1、诗歌开头用雎鸠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2、用“窈窕”“淑”来形容这个女子,直接赞扬了女子的文静美丽和善良,这交代了男子追求她的根本原因。 3、“君子好逑”显示了这个男子的坦率自然,毫无顾忌,也显示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 4、“差荇菜,左右流之。”既进一步刻画了姑娘窈窕之色,又突出赞美了她的勤劳。“流”字用得极妙,使满篇生辉,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篇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5、第三小节:写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极其生动、逼真、形象。 6、“悠哉”叠用,深刻地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忧思。连用两个“悠”字,把他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一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把这种炽热的渴望之情入木三分地揭示出来。 7、四、五小节写求之既得的喜悦。(这并非事实,而是男子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生出的幻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写出了君子和淑女结为伉俪之好时那种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感情深刻的表现出来。这一结婚热闹场面的描写,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8、A:诗的表现手法:兴(使全诗产生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B:采用的形式:一咏三叹、重章叠句(使内容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加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C:流传不衰、优秀民歌的原因:真切地表达了率真、淳朴、健康的情感,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中心思想:诗歌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由“一见钟情”到“日夜

婚姻两性情感之性与情

婚姻两性情感之性与情 有的说越来越有精神,有的人说累了,这就是你的选择。你是抗拒的、封闭的,还是接受的,这很重要。就像那花朵一样,没有开放就不会真正绽放。 花朵就代表雌性生殖器,任何东西都要绽放,否则没办法繁衍。我们吃的东西都是精子,只有那个东西种在地上才能长出来,这世界就是这么奇怪。最近都谁感冒了?感冒的人,一定没谈恋爱,谈恋爱的人身体都是很棒的,但智商都很低。恋爱时处在癫狂的状态,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也不会感冒。这时候如果让他做数学题,每道题都会做错,这就是恋爱。昨天我们这么多问题,都跟感情相关,本来不想讲,可是我们在这方面又是疑惑的。当你们真正了解了婚姻的时候你就不想结婚了,当你真正通晓了人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你就不想活了。人就是这样,不了解的时候想了解,了解了之后又觉得索然无味。自杀的人选择自杀是觉得人生没有价值、生活没有意思,了解越多越觉得孤独。对于女人,为什么那么憧憬爱情,爱情其实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给你消除寂寞的。而男人是借助性来消除寂寞,有了性才会有感情。 你们这个年龄应该有朝气,精气神都没有了,你不会有爱情。爱情是精神性的,狂热的爱情就表现为精神病状态,河南一高人说爱情是短暂的精神分裂。我泰安一个道友,听

过我的课讲了一下她的爱情故事,她亲自体会到爱情就是精神分裂,她和老公刚恋爱时爬泰山,两个人不坐缆车要爬上去,男的脱口而出“我背你上去”。那个时候狂热,结果背上去了。五年以后再重游,女的说老公我们爬上去吧,男的脱口而出”神经病才爬上去“。所以,爱情有些时候很害人,越有思想的人越害怕爱情,见到爱情就想跑。 很多哲学家都没有爱情,康德、笛卡尔,一生当中没有恋爱过。凡是追求爱情的女性,没有一个不会受到爱情的惩罚。康德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康德全集》人手一份,其中一个演员非常漂亮,崇拜康德,写了求爱信。她说你的智慧太伟大了,我这么漂亮,你这么聪明,我们结合之后生出来的后代就更出色了。康德吓坏了,给他回信,我担心智商像你、长的像我就坏了。你怎么能保证一定会生出来你说的那样的孩子呢?她说没办法保证,康德说那我们就拜拜吧。爱情花费时间,很麻烦,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交易,一旦有了爱情就要有义务和责任。 爱情究竟是什么?你们男孩子没有资格谈爱情,因为不懂爱情,男孩子18岁的时候爱情在脑子里就是性,女孩子才懂爱情。爱情是精神性的,不是生理性的。脑门越大的人爱情越不好,凡是女孩子脑门大的人没有一个爱情是好的,因为太追求爱情了。婚姻是社会性的,违反了规定的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它必须符合社会法则,而爱情不需要。性呢,

【高中必修二】《诗经》两首

【高中必修二】 《诗经》两首 ——氓 【课型】讲读课讲演课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有效地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3、结合课下注释,培养读懂诗作的能力。 4、在领会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理清《氓》做为叙事诗的故事情节 5、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 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了解《诗经》做为最早一部诗歌总集的特点 2、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4、《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把握诗中人物情感是重点。【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全诗意思。 2、理清故事情节。 3、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教学方法】1、研读法:《诗经》距今约三千年,语言、内容都有着极大的陌生感,加之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所以疏通诗句,带着学生进入诗的 意境和三千年前的古人同喜同悲,同爱同恨,势必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鉴于课下注释详细完备,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给予重难点 词语的点拨 2、亲身体验法:让学生尝试演绎诗中主要角色,帮助理清故事主要情节,充 分走进人物角色内心,把握人物形象(机动)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视听共赏)导入:这是一首现代歌词: 《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诗经》常识

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个最显着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还有《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着名诗篇。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风充良》。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诗经封面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诗经》表

《诗经》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开创了表现性诗歌创作传统,正所谓“诗言志”,以诗 歌为载体表现人们内心深处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微妙的思想感情。这个“志”既是指理性的思想观念,又指感性的情感态度,还包括人们的 潜意识。正是由于写作对象微妙细腻、不可名状,因而人们选择用意 象来表达其内在的情感和神韵,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情感 含蓄委婉地蕴含在意象之中,这便使意象具有“藏”和“隐”的特点, 需要人细细揣摩、品味,正如《蜀经》所言“立象以尽意”。这与苏 州园林,通过隔景、障景、借景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艺 术效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正是由于意象的多重象征性与朦胧性, 使诗歌的语言具有含蓄婉转、温柔敦厚的特点,也使得人们在解读诗 歌时因理解不同、个人情感不同,有着不同的感受与感悟,正所谓“诗 无达诂”。中国诗歌自《诗经》以来,塑造意象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 赋比兴。钟嵘在《诗品序》中说道:“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 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 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 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相辅相成, 使易于表达的事物和难以表达的精神内涵都得以充分的体现。 一、诗歌意象的多重象征 1、本事象征 《诗经》像一轴巨幅的历史画卷,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深刻再现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史诗”之

称。孔子言及诗,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些诗歌意象具有典型的本事意象的特点,影射社会现实,表现人们或讽刺或赞美之情。 例如《鄘风·墙有茨》和《鄘风·相鼠》就是在影射卫国一段荒淫乱伦的历史:卫宣公与庶母夷姜私通生下伋子,后又占有伋子的妻子宣姜。卫宣公死后,宣姜又与伋子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顽私通。“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通过曲笔的手法,将卫国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糜烂腐化的生活尽泄与字里行间,将宫闱深处见不得人的污秽之事在“不可道”中尽道无疑。《相鼠》更是对卫灵公、公子顽以赤裸裸的蔑视和讽刺。“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怨怒之音,直透纸背,真实地表达了百姓愤怒激怨的情绪,也间接地体现了人们的道德羞耻感。 同样属于鄘风,《载驰》记叙并赞美了许穆夫人归国救魏的壮举。据记载,卫懿公好鹤失政,公元前660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师败绩,遂灭卫”。宋桓公率师迎卫遗民,夜渡黄河。卫人拥立戴公为君,舍于漕。次年,戴公病逝,立文公。许穆夫人是戴公的亲妹妹,远嫁许穆公,当她听到卫戴公逝世的消息时,立刻奔赴漕邑,吊唁戴公,慰问文公,并提出联齐抗狄的主张,后得到齐桓公之助,卫终复国于楚丘。《载驰》再现的就是许穆夫人“载驰载驱,归唁卫侯”这一段历史,歌颂了一个坚毅果敢、有情有义、高瞻远瞩的女英雄形象。 2、义理象征 所谓义理象征是以诗歌意象委婉曲折地象征着人生哲理。 例如《周南·汉广》连用四个“不可”:“不可休思”、“不可求思”、

《诗经两首》教案(详案)

《诗经》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把握“追求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把握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重章叠句”形式特点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三、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并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自读感悟,体会情感。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重点是“六义”。 2、背诵诗歌,由重章叠句的手法入手掌握背诵的方法。 3、体味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用一段文字描绘诗歌的意境(画面)。 4、将《关雎》与《蒹葭》结合起来诵读,结合诗歌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编一则爱情故事。 5、给诗歌《关雎》或《蒹葭》的作者写一段颁奖词。(颁奖词的写法: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参考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颁奖词:贾平凹《秦腔》颁奖词: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解读。 麦家长篇小说《暗算》颁奖词: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的展现。) 6、对诗歌的多义性谈谈你的认识,作为爱情诗来解读,你从中领悟怎样的爱情观。

二、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诗篇,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书课题:令人遐想,美不胜收) 三、品读背诵,感知手法。(重章叠句及赋比兴) 1、学生背诵,谈谈你是怎样利用《诗经》“起兴”及“重章叠句”的手法快速背诵的。 明确: 《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起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2、学生填空:将红颜色的字空出来,让学生填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3、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叠音词的运用,七个四字句,二二拍的节奏,最后一句五字句,使诗句抑扬顿挫。(这里让学生拍手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歌谣的特点) 四、品味语言。 1、学生描绘画面教师描绘画面,感受意境之美。 深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两性关系解读

男女之间因身体的吸引,deep in love 的时间只有半年到两年,being in love是要进入精神之旅,深层多面的分享。 男女关系由女性决定,如果女性对关系没有百分百的承诺,男性可以感受到。 男女关系是三方的关系,男人、女人和神性的关系。承诺是对无限的承诺,这个更大的能量包含男人女人在这个空间里。 婚姻心理咨询师说:婚姻是最高级的瑜伽,是两个自我的挑战。 男人在寻找母亲,在男人与母亲分离后,他的灵魂一直在渴求和寻找母亲子宫般的爱,他在渴求对方能像母亲一样照顾我爱我。 女人无法改变男人,要接受他本来的样子。那么他自己就会改变,否则会一直在抗拒。对小孩也是同样。 在关系中为了保持和谐的假象,女人让步,可是当我们不真实时对方也不真实。 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伴侣,认为了解伴侣就会对对方有期待。其实我们都在改变,需要让彼此随着自己的时间成长。 完全的为对方而活,关系成为两个身体一个灵魂,这是提升彼此的关系,一个人调频,另一个人也会。当自己提升,伴侣和孩子都会提升。 关系中必须分享,不一定从事共同的活动,而是用心分享你自己,与对方共同存在,哪怕每天5分钟。 女人的能量场是男人的16倍,女人有能力转换伴侣和小孩。 在关系中,男人需要的是鼓舞和启发。他们的自我很强大,只有回家时他们才能放下防卫。男人希望找到一个让自己崇拜的女人,希望从女人那里得到启发,你必须去聆听男人,他需要一个支撑,才能完成他今生的使命。

在关系中,女性需要安全和保护,女性崇尚男人的领袖气质,当女人认为这个男人具备领袖气质,她才能保持对他的尊重。 男人必须要有一个女人,他的内心强烈的要与母亲连结。而女人很强时,她不需要男人。女人选择和一个男人在一起,是为了完成她生命中的创造。 女人是天赐的礼物。 你什么都可以做得到,别忘了你是女人。 女人是家庭的中心,带来内在的活力;男人则保护家庭,对外带领家庭。 海灵格在一次系统排列中说的惊人之语(经常被重复):“女人要跟随男人。”顺便说一下,这句话的后半句是“男人要为女人服务。”不过反对前半部分的人,通常漏掉了后半句。海灵格说的“跟随”并不是许多批评者以为的“服从”。他指的是要“陪伴”男人,手牵着手进入他的文化、家庭、职业等等。当然,客气地说,即使如此,这句话听起来也很老套。但它道出了几乎所有系统排列中的明显事实:无论文化、社会地位、国家背景如何,男性站在第一位、女性站在第二位的时候感觉最好。 健康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伴侣之间【付出】(施)与【接受】(受)的平衡。当伴侣一方付出,在他们的关系里面,就创造了不平衡的状态,付出者心中有补偿的需要。如果接受者回报的话,这种紧张情绪就化解了。如果他的回报多于他的付出一点,就轮到另外一方的伴侣开始去回报。这种施与受的循环,造成了关系里面正面的张力。海灵格用下面的方式来解释: 亲密关系中的幸福快乐,在于关系里面的付出与接受是否平衡——平衡可以用生意的角度打比方,平衡有另外一个意思,是说我这笔生意的结存多少,结存少意味着利润低;结存越大,快乐的程度也就越深。但非常不利的是,我们会因此更加紧密的捆绑在一起。任何人想拥有自由的话,应该只付出和接受很少。也就是说,少付出,少接受。

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一、赋、比、兴的手法 第二、句式和章法。以四言为主,共有6591句 第三、多种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 第四、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具体如下: 第一、赋、比、兴的手法 赋、比、兴是前人总结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对于赋、比、兴的解释,历来不同。朱熹的解释比较准确。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序》) 明谢榛说:“予尝考之三百篇,赋七百二十,兴三百七十,比一百二十”(《四溟诗话》卷二) 赋的特点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在诗歌的创作中是直陈事物和情志的艺术。 ?《诗经》以赋体抒情,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意在言外;写景状物,能够表达形神俱似,情景交融;叙事,可以铺陈叙事,也可以运用对话、反问等方式,灵活多样。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 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比:一种是纯比体的,如《硕鼠》;一种是为起修辞作用而在文中运用比喻和比拟。如《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的本意是“起”,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为托物起兴。它是一种借对自然界的事物描写,如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星辰日月等,先开个头,然后藉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情感的表现手法。兴句多放在一首诗的开头,也有放在句中的。 ?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关雎》。 ?起创设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

?不能把赋比兴完全分开来看,大多是赋中有比,通篇用兴的诗没有。 第二、句式和章法。 《诗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之八言不等。四言节奏感强,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7248(指的是诗经共7248句,其中一言7句,二言14句……) ?一言7 ?二言14 ?三言158 ?四言6591 ?五言369 ?六言85 ?七言19 ?八言5 《诗经》多重章叠唱,又称复沓结构。 音乐效果 加强主题 层层递进 《诗经》中多用迭句、迭字、双声迭韵。《诗经》的重章迭句的复沓结构,造成反复咏叹,回环往复,增强了抒情效果,而迭字、双声迭韵的使用又增强了音乐美和形象美。《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押韵。常见的也是我国后世最常用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的押韵方式。 第三、多种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 ?《诗经》中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对偶,如《谷风》“就其深兮,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刀,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文心雕龙·夸饰》 第四、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雅、颂多是严整的四言,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迭句较多,大雅和颂中则较少;国风中有许多语气词,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雅、颂中则较少。这些差异说明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体现“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来自民间,更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口语。 《诗经》的意义和影响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 《礼记》二则和《诗经》两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和《诗经》二首 《礼记》二则【朝代】先秦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

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礼记学记 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易解: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古之教者,

《诗经》的文学常识-1

《诗经》的文学常识 导读:一、诗经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二、诗经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9]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完整版)《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5、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关雎》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正音。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a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钟鼓乐(la)之:使……快乐 2.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把握语速、读出情感。(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句读分明,停顿合理。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合作交流 (1)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2)学生自由翻译,然后抽译。 (3)学生再一次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两性婚姻的本质

我想对王宝强说 ——灵遁者 王宝强离婚事件持续这么长时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显然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事件了,而不仅仅是个人家庭事件。所以大家很期待最终的法律判决,这也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最重要的是这会影响大家对于婚姻的认识。 从事件开始说起,宝强一则离婚声明,最重要的一句是:“但我绝对无法容忍恶意背叛婚姻,破坏家庭的行为。”这则声明引来很多不同声音,有人说是为了炒作,因为宝强的新电影要上映了。也有人分析发布声明的时间和宝强公司股权变更时间,说宝强不是“傻根。” 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永远是我们应该先做的。宝强本身就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结婚,交友,吃饭,生孩子等都是被广泛关注的。与其被爆料,偷拍,不如光明正大的说明。所以这很正常,谈不上炒作。 至于说宝强不是”傻根”,这很对。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找个律师,做后续离婚安排,都是人之常情。生活中谁也不傻,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单纯一味的付出,对婚姻往往不是好的。

王宝强无论是出生,长相以及在荧幕中塑造的形象,都是诚实,善良,勤奋的小伙。再加上马蓉是过错方,舆论一片倒向宝强,也是合理的。很多网友就说这是现实版的潘金莲与武大郎。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类似的婚姻事件不在少数。但非公众人物,传播自然就不广。娱乐圈类似的事件更多,是因为环境使然。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圣人,这是必然的。所以婚姻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很重要。婚姻关系的本质不是爱,不是性,不是孩子,不是这些具体的东西。婚姻关系的本质还是生产关系。 恩格斯先生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有详细的研究和调查说明。在文中恩格斯这样描述:“一夫一妻制度是在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交替的时间从对偶家庭中产生的;它的最后胜利乃是

《诗经》两首原文对照翻译《蒹葭》《关雎》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