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的针灸治疗(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心痛的针灸治疗(一)

【摘要】在中医理论中,胸痹心痛的概念,是指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是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胸痹心痛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其他疾病表现为膻中及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症时也可参照胸痹心痛进行治疗。在化疗过程中或其后,出现心脏损害,而表现为膻中及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时,可参照本节进行治疗。

【关键词】胸痹心痛冠心病针灸治疗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3岁,40~49岁8例,50~59岁20例,60~69岁16例,70~79岁3例。经过诊断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痹心痛、冠心病等症状。现将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2心血瘀阻

2.1症状和体征: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黯,舌紫黯,或伴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

2.2证候分析:瘀血内停,络脉不通,故见心胸疼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

血属阴,夜亦属阴,故人夜尤甚。瘀血阻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面色晦黯。舌脉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2.3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少阴心经穴为主。

2.4处方(1)主穴:阴郄、郄门、心俞、膈俞、巨阙、膻中。

(2)配穴:舌紫黯者可加取少商、少冲点刺出血。

2.5操作方法(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阴郄0.4±0.1寸,直刺郄门0.8±0.2寸,斜刺心俞0.6±0.2寸,斜刺膈俞0.6±0.2寸,直刺巨阙0.5±0.6寸(成向下斜刺),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

(2)配穴:常规消毒后,少商、少冲点刺出血。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2.6方义:巨阙、心俞俞募相配,调心气化瘀血。郄穴善救急,故取心及心包经郄穴阴郄、郄门缓急止痛。取气会膻中,血会膈俞,以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3寒凝心脉

3.1症状和体征:心胸痛如缩窄,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悸,甚则喘息不得卧,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或弦紧。

3.2证候分析:素体阳虚,阳气不展,气机阻痹,故见心胸痛如缩窄、遇寒而作、感寒则痛甚。胸阳不振,气机受阻,故见胸闷心悸、气喘不得卧。阳气不足,故形寒肢冷。舌脉均为寒凝之象。

3.3治法:温散寒邪,通阳开痹。以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少阴心经穴和任脉穴为主。

3.4处方(1)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气海、关元。

(2)配穴:恶寒者加灸肺俞、风门。

3.5操作方法(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斜刺心俞0.6±0.2寸,斜刺厥阴俞0.6±0.2寸,直刺内关0.8±0.2寸,直刺通里0.4±0.1寸,直刺气海1.0±0.2寸,直刺关元0.8±6.2寸。(2)配穴:常规消毒后,灸肺俞、风门。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泻法,捻

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3.6方义:心俞、厥阴俞助心阳而散寒邪。内关、通里是心经和心包经的络穴,能活血通络而止痛。气海、关元针后加灸,可起温寒散凝之效。

4痰浊内阻

4.1症状和体征:心胸窒闷或如物压,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脘痞,痰多口黏,苔浊腻,脉滑。痰浊化热则心痛如灼,心烦口干,痰多黄稠,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2证候分析:痰浊内阻,胸阳失展,故胸闷如窒而痛。脉络阻滞,心失所养,故气短喘促。脾主四肢,痰浊困脾,脾气不运,故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口黏、苔浊腻、脉滑,均为痰浊壅阻之象。痰黄稠、便秘活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浊化热之征。

4.3治法:通阳化浊,豁痰开结。以手厥阴心包经穴、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4.4处方(1)主穴:膻中、巨阙、郄门、太渊、丰隆。

(2)配穴:脘闷纳呆者加足三里、中脘;痰浊化热者加内庭、合谷、阴陵泉。

4.5操作方法(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郄门0.8±0.2寸,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直刺巨阙0.5~0.6寸(或向下斜刺),直刺太渊0.2~0.3寸,直刺丰隆0.8±0.4寸。(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足三里1.0±0.4寸,直刺中脘1.0±0.2寸,直刺内庭0.4±0.1寸,直刺合谷0.6±0.2寸,直刺阴陵泉0.6±0.2寸。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泻法,或加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