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意义及假阳性的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意义及假阳性的排除

发表时间:2019-03-29T14:59:52.520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作者:项明明余炫玲

[导读] 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意义及假阳性的排除。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7年12月我科临床拟诊为肠套叠的128例患儿行超声检查,并对病人资料进行分析

项明明余炫玲

(杭州市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目的: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意义及假阳性的排除。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7年12月我科临床拟诊为肠套叠的128例患儿行超声检查,并对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手术证实的89例或经空气灌肠复位的肠套叠病人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论:在小儿肠套叠诊断过程中,超声诊断应用价值较高,与放射科诊断比较更为安全,但由于声像表现的相似性有时产生误诊,为了降低误诊率,必须总结经验及规范操作。

【关键词】超声诊断;肠套叠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31-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4月—2017年12月经临床拟诊为肠套叠的病例;83名男性,45名女性,年龄4月~4岁不等,这些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岁1月,临床症状表现为哭闹、腹痛、呕吐和排便异常来院检查。陈发性腹痛81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73例果酱样便,20例呕吐,83例腹部包块。病程平均为2天。

1.2 诊断方法

用超声诊断仪器。方法为高低频探头交替,先用ML6-15MHz的高频探头的模式观察,再通过C1-5MHz低频探头模式观察是否有遗漏。家属需陪在小儿身边,用其喜欢的东西吸引安抚,如遇不配合的可考虑用镇静剂。检查时要让患儿平卧,从右侧腹部肝下缘从上到下至盆腔横切扫查,向左侧腹移动进行,然后从左向右纵切扫查全面扫查,探及包块后,需要认真细致检查,详细记录病变大小以及部位,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对病变部位观察,在检查过程中看邻近肠管是否扩张、患儿腹腔是否有积液。

2.结果

128例患儿进行超声检查110例有“同心圆”及“套筒征”征像,18例未见明显“同心圆”征像,其中88例直径大于2.8cm,22例直径小于2.3cm。

直径大于2.8cm的患儿经过手术或X线空气灌肠确诊,51例横断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37例横断面切面呈同心圆偏心性改变。

直径小于2.3cm的患者中有15例可消失,6例经X线空气灌肠排除肠套叠,1例探查中由两个小于2.3cm的“同心圆”变成大于3cm的“同心圆”,经X线灌肠证实肠套叠。这22例探查中,套入肠管可蠕动。

3.讨论

3.1 肠套叠为小儿多见病,2岁以内多见,3岁以后发病者多存在原发病[1]。原发性约95%,饮食改变引起约50%~65%,由病毒感染,遗传,自主神经失调等引起[2]。继发于肠壁明显的机械原因约5%,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肠道肿瘤、肠壁血肿、腹型过敏性紫癜等[3]。肠套叠一般是沿肠蠕动部位套叠,少数为逆向。

二维检查按照套入状况,把肠套叠划分多种类型。(1)最常见的为回盲型。约为50%~60%,以回盲瓣为肠套叠的头部,将回肠末端带入升结肠,阑尾、盲肠、淋巴结等也套入结肠内;(2)回结型。约占30%;(3)回结型;(4)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5)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6)多发型肠套叠。多发性胃肠道息肉病,较少见;(7)胃十二指肠套叠极少,胃套入十二指肠内,偶见于胃肠道黏膜息肉等[4]。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是回盲型。大多患者包块内可见肿大淋巴结,提示小儿肠套叠和肠道炎症密切有关[5]。彩色多普勒检查也十分重要,显示肠系膜血供情况为肠套叠整复术的选择提供依据,血供丰富时优先考虑非手术整复,无血供及RI增高时(RI>0.8)须手术整复。由于现在除了手术多用空气灌肠复位,就是X射线的摄入和灌肠,超声检查更安全敏感,排除假阳性,可以减少患儿的痛苦,及时排除肠套叠,不误诊也能及时治疗。

3.2 鉴别

3.2.1一过性、暂时性肠套叠,其本质还是远端肠管套入近端肠管,但可自行恢复。多发于小肠,是由于肠功能紊乱或者炎症刺激形成,特点:套叠活动度大,蠕动明显,套叠直径小于2.5cm,肠壁光整不水肿,套叠内没有肿大的淋巴结,有时左右腹部同时有“同心圆”,顺时针按摩腹部或开塞露排便,“同心圆”可消失。

3.2.2回盲瓣炎症,由于肠壁水肿增厚、回声减低,横断面时,有也“同心圆”征象。可纵切横切排除。

3.2.3腹型紫癜,腹型紫癜肠壁明显增厚,横断面“面包圈”样,类似“同心圆”征象,应高频探头仔细辨认,勿将单纯增厚的肠壁与套叠的鞘部肠管混淆[1]。

3.2.4小婴儿的肠套叠团块主要与肠旋转不良所致的团块鉴别。肠旋转不良主要特点:(1)团块在肠系膜根部呈螺旋状或环状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能看见螺旋状或环状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信号。(2)肠旋转不良时肠系膜上动静脉的走行异常[6]。

【参考文献】

[1]贾立群,王晓曼.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

[2]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等.J,J,JhSb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

[3]黄国英,林其珊,钱蔷英,等.小儿临床超声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

[4]夏焙.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

[5]王志榕,郑继伟,张晓玲,等.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价值的分析[J].临床医学,2012,32(1):95-96.

[6]吕斌,吴鹏,周兴祥.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