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省思政课说课比赛获奖——《社会主义的本质》说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到问题一,结合现实话 题,引导出问题三
尊重学生个体发展需要
提升理论深度,深化学生 的认识
坚持问题导向、凸显问题 意识,“主义”结合“问 题”
课程第 三部 分
价值引领
坚决反对“
剥削万岁论
”,“剥削 有利论”。 今天允许一 定的剥削正 是为将来最
激发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终消灭剥削
如何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五句 话)相对于传统社会主义观(三个词)的科 运用对比法,提出问题一 学性与创造性?
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特征(如计划经济,公 有制等等)是否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环环相 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
制度特征≠本质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 最根本性质的概括,而传统社会主义观所关 注仅仅是社会主义最根本性质的外在表现
剖析关键因果关系,回答问题 一
课程第 一 部 分
教师讲授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观的三 个明显缺陷
对比分析中体现理 论的科学性与创新 性
教师小结
邓小平从更高更深的层次上 ,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更高级 更本质的本质属性,把对社 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 学水平
运用对比分析法引 导学生分析解决了 问题一
人却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
说教学过程:课程导入
百度搜索结果为
3200000个网页
教师引导
现场运用网络资源演示此问题的 关注度,使学生理解到,这节课 讨论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热度很 高的,很生活化的问题,更是关 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 问题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场景中提炼出理论问 题,完成新课的导入
所学内容与之 前课程重复, 学生自认为已 掌握该课知识
学习态度方面 多持轻视态度
研究性教学, “老题新解” ,体现思想深 度和理论高度
课中学习状态
推崇技术至上 ,不少学生有 “思政课无用 论”观点
学习态度方面 容易忽视本课 程学习
“主义”切合 “问题”,缩 短理论与实践 的距离
课后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情境 与课后生活情 境的反差使得 学生观念容易 摇摆不定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各 种私有化等错误观点
教师小结
公有制是但并非社会主 义内涵中的唯一本质性 元素,邓小平的社会主 义本质理论具有高度的 概括性,无须一一罗列 出来
总结回答问题二
课程第 三 部 分
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教师讲授
请学生思考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成 为私企老板,与五句话中的“消灭剥 削”是否有矛盾?
创设条件
富强、公平、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理 论的价值维度
课程第四部分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过程,巩固所学新 的知识点 指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根 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为下节课教学 做铺垫 ,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板书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科学性 制度特征≠本质
教材体系 照本宣科
教学体系 答疑解惑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学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过程:课程导入
教师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
印度是否是社会主义国家?
近乎全部学生都会认为印度不是
设疑式导入:营造问题 情境,创设认知冲突,
引用一则真实的新闻报道,展示印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课后 打折,影响思 政课的教学时 效性
合理解释经典 理论与现行政 策之间差异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95后”工科大二学生
影响教与学效果的有利因素
学情分析
教学优势
教学对策
学习习惯好 学习氛围好
回答问题积极, 发言踊跃,有利 于教学过程中的 师生互动
适合组织课堂讨 论
课程第 一 部 分
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 教师讲授 教师引导
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提出自己对 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
温故知新,提倡自主学习
2-3分钟,或1-2人发言,畅所欲言
邓小平的标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 提出过程及其理论概括(五句话)
展示相关资源,引导学生运用邓小平 的标准为问题找出正确答案
三、公有制? 四、有机整体 五、政策容忍不代表价值认同
课后思考题
20 世 纪 初 , 桑 巴 特 提 出 了 “ 为 什 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经典问题。 此后,关于“美国有没有社会主义 ” 的争论不断。请同学们运用本课知识, 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参考书目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人 民出版社, 1993. 许征帆. 社会主义本质论[M]. 山东人 民出版社, 1999.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 学生掌握邓 小平的社会 主义本质理 论的提出、 科学内涵和 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运用理论分 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 力,消除歧 见,增强对 社会主义本 质理论的认 同
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
理论所彰显 的社会主义 价值目标与 维度,所蕴 涵的富强、 公平等社会 主义核心价 值观
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视归纳与演绎 强,逻辑思维和 ,善于分析与综
抽象思维好 合,对问题敏感
较为适应问题教 学法、比较教学 法、因果分析法 等教学方法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问题链教学模式”
以教学目 标为导向, 以教学大 纲为依据, 确定本节 课教学核
心问题
分解转化 “一节两 目三个知 识点”为 三个问题, 形成“问 题链”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完整准确的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 理论的科学内涵
教学Fra Baidu bibliotek点
科学性与创新性
有机的整体 “消灭剥削”与现行政策 之间的关系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95后”工科大二学生
影响教与学效果的不利因素
以时间为序 学情分析
教学困境
教学对策
课前知识储备
离开解放 和发展生 产力和共 同富裕来 抽象地孤 立地讲制

把高度发 达的生产 力这个社 会主义的 首要特征 排除在外
传统社 会主义 观的缺

把非本质 的东西 (如计划 经济)也 列为社会 主义的特

课程第 二 部 分
教师讲授 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
随机要求同学复述本质理论(五句话 )“为何未提及生产资料公有制,是 否意味着否定或者排除了公有制”?
摒弃填鸭式单向灌输,主 张师生对话,柔性灌输
明确本课核心内容
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 际问题能力
课程第 一 部 分
教师引导 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 教师讲授
误判在于其认识还囿于传统社会主义观,结 合网页分析以及数据采集软件,现场演示人 们判断时出现的三个主要高频词是:计划经 济、公有制、宪法规定等
运用学生熟悉和易接受的网络 数据分析工具,明确传统社会 主义观的特征
运用因果分析法,枚举法, 罗列并分析割裂必然导致 的种种危害中,反证出邓 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 概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产力问题 (手段) 有



社会关系问题(目的)
忽视生产力发展,片面 追求单一公有制
混淆手段与目的,鼓吹 私有化
课程第 二 部 分
价值引领
公有制为实现共同富裕 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所 提供了最可靠制度保证,应有的价值引领功能
利用3-5分钟时间鼓励学生讨论,发言 ,在思想争鸣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马克思主义对剥削的批判,是基于抽 象的伦理道德原则,还是基于历史唯 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
剥削现象在我国当今社会中是一个客 观存在的现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 利于发展生产力,无须讳言;社会主 义就是要消灭剥削,但消灭剥削是一 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现在还不要 ,还不能完全消灭剥削
通过多媒体课件列举建国以来对公有 制的两种典型错误观念
为什么在认识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 系上,我们会出现反差如此大的错误
从问题一出发,递推因果
关系,自然延伸更深层次 的问题二
课程第 二 部 分
教师讲授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的概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旦割裂两者间的联系 ,必定会对理论产生种种 误读,集中体现对公有制 的认识上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第六章第一节 ◇ 一节两目三个知识点 ◇ 2015年教材修订时未涉及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课程地位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核心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础 ◇邓小平理论正式形成为一个科学 思想体系的基本标志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所处作 用
◇ 上一节课内容的自然延伸 ◇ 下一节课教学的坚实基础 ◇ 承上启下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事关全局 不容忽视
能不能学习好这课内容,不仅关系到学生 对整个邓小平理论的理解与把握,而且关 系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全局。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