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影像表现
31
X线平片
1、头颅大小、形状; 2、颅板:内板、外板和板障; 3、颅缝;
4、颅板压迹:脑回压迹、脑膜中动脉压迹、
板障静脉压迹、蛛网膜颗粒压迹。
5、蝶鞍(侧位);
6、内耳道(正位) ;
7、生理性钙化: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化、
床突间韧带钙化、脑室脉络丛钙化。
32
33
34
侧位片上的冠状缝和人字缝
CT检查
18
19
CT平扫与增强
20
21
CTA显示脑底动脉瘤
22
CT灌注成像
23
MRI检查
多方位成像: 多序列成像:T1WI、T2WI、 FLAIR、EPI、FS 功能成像:DWI、PWI、fMRI、 MRS 血管成像:MRA
24
25
26
27
3D渲染
28
MRS
29
30
第二节
2
第一节
影像检查技术
3
影像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 断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临床应用 十分普遍。 检查范围:颅骨、脑、椎管和脊髓。 诊断要求: 1、定位——确定病变的位置; 2、定量——确定病变的大小与数目; 3、定性——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
4
1、X线平片:对颅骨骨折、侵犯颅骨病变、 颅骨先天畸形有很大价值;显示钙化有 一定优势。 2、CT: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可显示 颅内主要结构,显示皮质骨及钙化优于 MRI。 3、MRI:无辐射、安全、无创;对脑实质、 脊髓和软组织分辨率优于CT;多方位成 像;可进行脑功能和组织生化代谢研究。
内后方延伸出前床突,鞍结节 前邻视交叉沟,后和鞍背间是 垂体窝;颅后窝显示脑干、四 脑室和小脑。
59
鞍上池层面
额叶被大脑纵裂分开。鞍上池呈星形,前角通
大脑纵裂池,前外侧角通大脑侧裂池,后 外侧角连环池。如后方为桥脑则呈“五角”
形,如后方为脚间池则呈“六角”形。鞍
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动 脉、基底动脉等。
医学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适应症、 检查前准备和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2)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变异 (重点为断层影像)。 (3)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4)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5)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颅脑先天畸 形及发育障碍、颅脑外伤、常见颅内肿瘤、 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脑变性疾病、椎 管内肿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40Hu,白质CT值为28~32Hu。
扫描基线为眶耳线OML(orbitomeatal
line)。
55
透明隔间腔
56
基底核
57
通过眼球平面
前方为锥形眶窝,眼球边缘呈圆环状, 称眼环,视神经为束状软组织条索影。 两眶之间为筛窦,后连蝶窦。岩部前 方颅中窝内为大脑颞叶。
58
蝶鞍层面
颅中窝前面是蝶骨小翼后缘,向
12
血管造影:直接穿刺法和导管法
1、颈总/内/外动脉造影 2、椎动脉造影 3、全脑血管造影 4、静脉窦造影 5、其他脑血管造影
13
颈内动脉造影正位
14
颈内动脉造影侧位
15
椎-基底动脉造影正位
16
椎-基底动脉造影侧位
17
平扫: (1)横断面:基线:OML, 层距及层厚:5mm、10mm; (2)冠状面:基线与OML线垂直,主要用于检查鞍区疾 病。 增强CT:静脉内注入碘制剂后再扫描,观察病变组织 的血供情况,以鉴别性质。 脑池造影CT:将非离子碘剂或空气注入蛛网膜下腔, 检查CPA、鞍上池的微小病变。 三维CT: 动态增强CT扫描:
62
侧脑室体部层面 两侧脑室体部呈凹缘向外镰刀状影,居中 线两旁,中间为透明隔,向后延续为 三角区。两侧脑室可不对称,以后角
40
41
颅底(内面)
42
43
蝶鞍
蝶鞍位于颅底中央,其内容纳脑垂体。鞍内 或周围的颅内病变常引起蝶鞍的改变,是颅内的 一个重要结构,观察蝶鞍的形态、结构和密度具 有重要意义。
蝶鞍的形态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及扁平形3种。
蝶鞍的正常大小:
前后径:正常范围7—16MM,平均为11.5MM;
深径:正常范围4—13MM,平均为9.5MM。
44
45
正常蝶鞍侧位片
1:前床突 2:后床突 1 3 5 4 2 3:垂体窝
4:鞍底
5:鞍背
46
蝶鞍的各种形态
椭圆形蝶鞍
扁平形蝶鞍:前 后径大,深径小
桥形蝶鞍:床突 间韧带钙化
47
内听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宽不超过10 毫米;两侧对称,相差不超过0.5毫米。
48
颅内生理性钙化
松果体钙化 大脑镰钙化 床突间韧带钙化
脑室脉络丛钙化
49
大脑镰钙化
50
脉络膜丛钙化
51
脉络膜丛钙化
52
床突间韧带钙化
53
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 含脑脊液结构 脑室系统 蛛网膜下腔
正常颅脑CT
血管系统 脑实质 颅神经 颅骨
54
在CT图像上,可见四种密度影,高密度 的颅骨及钙化、中等密度脑实质、低密度的 含液腔和极低密度的含气腔。 脑灰质密度较脑白质高,灰质CT值为32~
60
第三脑室-四叠体池层面
前部额叶为纵裂池隔开,三脑室两
侧邻近丘脑,连接左右丘脑的中 间块位于三脑室中部。三脑室后 端常见松果体钙化影,后邻四叠 体池。
61
松果体层面
中部可见两侧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由外 向内依次为最外囊、屏状核、外囊、 豆状核和内囊。内囊呈“> <”形,分 为前肢和后肢。新生儿左侧的侧裂常 较宽大。
5
头颅X线平片
常规位置:头颅正侧位片 特殊位置: (1)颅底位 (2)汤氏位 (3)视神经孔位 (4)斯氏位 (5)卡氏位 (6)蝶鞍点片 (7)头颅切线位片
6
7
头颅正位
8
9
头颅侧位
10
颏顶位
11
X线检查:血管造影
在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介入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如对颅内动脉瘤等诊断仍 然是金标准。 有创、过敏、操作复杂等缺点。
35
颅底片显示冠状缝和矢状缝
36
颅压增高时颅缝增宽
37
脑膜中动脉压迹
38
小头畸形脑回压迹
39
颅底
颅底骨大部分由软骨化骨而成。侧位观察,颅 底显示前、中、后三个颅窝,排列成自前向后逐渐 下降的3个梯级。 (1)前颅窝:从额窦后壁开始,到鞍结节和蝶骨 小翼后缘为止。 (2)中颅窝:从蝶骨小翼后缘到鞍背和岩嵴。 (3)后颅窝:前界为鞍背及岩嵴,后界为枕骨后 粗隆,容纳小脑、桥脑和延髓。
31
X线平片
1、头颅大小、形状; 2、颅板:内板、外板和板障; 3、颅缝;
4、颅板压迹:脑回压迹、脑膜中动脉压迹、
板障静脉压迹、蛛网膜颗粒压迹。
5、蝶鞍(侧位);
6、内耳道(正位) ;
7、生理性钙化: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化、
床突间韧带钙化、脑室脉络丛钙化。
32
33
34
侧位片上的冠状缝和人字缝
CT检查
18
19
CT平扫与增强
20
21
CTA显示脑底动脉瘤
22
CT灌注成像
23
MRI检查
多方位成像: 多序列成像:T1WI、T2WI、 FLAIR、EPI、FS 功能成像:DWI、PWI、fMRI、 MRS 血管成像:MRA
24
25
26
27
3D渲染
28
MRS
29
30
第二节
2
第一节
影像检查技术
3
影像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 断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临床应用 十分普遍。 检查范围:颅骨、脑、椎管和脊髓。 诊断要求: 1、定位——确定病变的位置; 2、定量——确定病变的大小与数目; 3、定性——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
4
1、X线平片:对颅骨骨折、侵犯颅骨病变、 颅骨先天畸形有很大价值;显示钙化有 一定优势。 2、CT: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可显示 颅内主要结构,显示皮质骨及钙化优于 MRI。 3、MRI:无辐射、安全、无创;对脑实质、 脊髓和软组织分辨率优于CT;多方位成 像;可进行脑功能和组织生化代谢研究。
内后方延伸出前床突,鞍结节 前邻视交叉沟,后和鞍背间是 垂体窝;颅后窝显示脑干、四 脑室和小脑。
59
鞍上池层面
额叶被大脑纵裂分开。鞍上池呈星形,前角通
大脑纵裂池,前外侧角通大脑侧裂池,后 外侧角连环池。如后方为桥脑则呈“五角”
形,如后方为脚间池则呈“六角”形。鞍
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动 脉、基底动脉等。
医学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适应症、 检查前准备和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2)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变异 (重点为断层影像)。 (3)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4)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5)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颅脑先天畸 形及发育障碍、颅脑外伤、常见颅内肿瘤、 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脑变性疾病、椎 管内肿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40Hu,白质CT值为28~32Hu。
扫描基线为眶耳线OML(orbitomeatal
line)。
55
透明隔间腔
56
基底核
57
通过眼球平面
前方为锥形眶窝,眼球边缘呈圆环状, 称眼环,视神经为束状软组织条索影。 两眶之间为筛窦,后连蝶窦。岩部前 方颅中窝内为大脑颞叶。
58
蝶鞍层面
颅中窝前面是蝶骨小翼后缘,向
12
血管造影:直接穿刺法和导管法
1、颈总/内/外动脉造影 2、椎动脉造影 3、全脑血管造影 4、静脉窦造影 5、其他脑血管造影
13
颈内动脉造影正位
14
颈内动脉造影侧位
15
椎-基底动脉造影正位
16
椎-基底动脉造影侧位
17
平扫: (1)横断面:基线:OML, 层距及层厚:5mm、10mm; (2)冠状面:基线与OML线垂直,主要用于检查鞍区疾 病。 增强CT:静脉内注入碘制剂后再扫描,观察病变组织 的血供情况,以鉴别性质。 脑池造影CT:将非离子碘剂或空气注入蛛网膜下腔, 检查CPA、鞍上池的微小病变。 三维CT: 动态增强CT扫描:
62
侧脑室体部层面 两侧脑室体部呈凹缘向外镰刀状影,居中 线两旁,中间为透明隔,向后延续为 三角区。两侧脑室可不对称,以后角
40
41
颅底(内面)
42
43
蝶鞍
蝶鞍位于颅底中央,其内容纳脑垂体。鞍内 或周围的颅内病变常引起蝶鞍的改变,是颅内的 一个重要结构,观察蝶鞍的形态、结构和密度具 有重要意义。
蝶鞍的形态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及扁平形3种。
蝶鞍的正常大小:
前后径:正常范围7—16MM,平均为11.5MM;
深径:正常范围4—13MM,平均为9.5MM。
44
45
正常蝶鞍侧位片
1:前床突 2:后床突 1 3 5 4 2 3:垂体窝
4:鞍底
5:鞍背
46
蝶鞍的各种形态
椭圆形蝶鞍
扁平形蝶鞍:前 后径大,深径小
桥形蝶鞍:床突 间韧带钙化
47
内听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宽不超过10 毫米;两侧对称,相差不超过0.5毫米。
48
颅内生理性钙化
松果体钙化 大脑镰钙化 床突间韧带钙化
脑室脉络丛钙化
49
大脑镰钙化
50
脉络膜丛钙化
51
脉络膜丛钙化
52
床突间韧带钙化
53
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 含脑脊液结构 脑室系统 蛛网膜下腔
正常颅脑CT
血管系统 脑实质 颅神经 颅骨
54
在CT图像上,可见四种密度影,高密度 的颅骨及钙化、中等密度脑实质、低密度的 含液腔和极低密度的含气腔。 脑灰质密度较脑白质高,灰质CT值为32~
60
第三脑室-四叠体池层面
前部额叶为纵裂池隔开,三脑室两
侧邻近丘脑,连接左右丘脑的中 间块位于三脑室中部。三脑室后 端常见松果体钙化影,后邻四叠 体池。
61
松果体层面
中部可见两侧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由外 向内依次为最外囊、屏状核、外囊、 豆状核和内囊。内囊呈“> <”形,分 为前肢和后肢。新生儿左侧的侧裂常 较宽大。
5
头颅X线平片
常规位置:头颅正侧位片 特殊位置: (1)颅底位 (2)汤氏位 (3)视神经孔位 (4)斯氏位 (5)卡氏位 (6)蝶鞍点片 (7)头颅切线位片
6
7
头颅正位
8
9
头颅侧位
10
颏顶位
11
X线检查:血管造影
在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介入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如对颅内动脉瘤等诊断仍 然是金标准。 有创、过敏、操作复杂等缺点。
35
颅底片显示冠状缝和矢状缝
36
颅压增高时颅缝增宽
37
脑膜中动脉压迹
38
小头畸形脑回压迹
39
颅底
颅底骨大部分由软骨化骨而成。侧位观察,颅 底显示前、中、后三个颅窝,排列成自前向后逐渐 下降的3个梯级。 (1)前颅窝:从额窦后壁开始,到鞍结节和蝶骨 小翼后缘为止。 (2)中颅窝:从蝶骨小翼后缘到鞍背和岩嵴。 (3)后颅窝:前界为鞍背及岩嵴,后界为枕骨后 粗隆,容纳小脑、桥脑和延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