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ppt课件(公开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三男二死 丧子之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衣不蔽体 困窘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自请服役 应征之苦
在表现官吏时,你认为 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
对比鲜明
明暗结合
吏: 如狼似虎 妇: 悲愤凄苦
蛮横凶暴
哀婉可怜
暗 明
文中的官吏大发慈悲,动了恻隐之心了吗? 请从诗中找到依据。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中“如”字用得很含蓄,假如有 人在哭,那么会是谁在哭呢?假 如没人哭,作者为何有此感觉?
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清的疾苦,
道不完的灾难,
我们要珍惜和平, 保卫和平, 让白鸽飞遍全球, 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 幸福之中
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 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 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 故事情节。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吏: lì 邺: yè
咽: yè 泣: qì
逾: yú 戍: shù
妪 : yù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新:最近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已:停止 无完裙 : 没有完整的衣 投:投宿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里引申为完结 服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逾 :越过 裙 , 这里泛指衣服 应: 应征 犹得: 还能够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一何:多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幽咽 :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前致词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走上前去(对差役)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说话 偷生: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苟且活着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默读第三节)
老妇有哪些苦呢?试具体分析
“三男邺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 兵役苛酷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源枯竭 战争之惨烈 三男已死其二,可见 。 “出入无完裙”——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 得出 战争破坏严重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年老体弱,却被迫 服役,可见百姓受害之重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二课时
杜甫(公元712-770), 子美 字 ,诗中自称少陵野老, 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 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 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 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 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 诗史 歌被公认为“ ”,他本 人也被看做一代宗师,被尊 诗圣 称为“ ”。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 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 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和家 破人亡的老翁。还有家家户户被抓走遗留的 可怜百姓。还有杜甫。
“夜深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 个“如”字点明了这里所写的又是诗人 的错觉。而这错觉不正出自诗人那忧国 忧民之心吗?
捉、呼、怒 夜、夜久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 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 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 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 中暗示出来。试补出吏的逼问
石壕吏: 你家男人都到哪去了?快交出来!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难道你家再没别人了?快交出来!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 老妪:惟有乳下孙。 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快交出来! 石壕吏: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 交出来!快交出来!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
(齐读第一节)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写 了几个人几件事?哪一句预示有一 场灾难降临?
四个人,四件事。 有吏夜捉人
“有吏夜捉人”中的“夜捉”反映 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突然袭击、阴险狠毒
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的社会现状, 已经到了无兵可征的地步,揭示了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齐读第二节)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这两句 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一“呼”一“啼”,一“怒” 一“苦”,对比鲜明,两个“一 何”,加强了感情色彩,一方如 狼似虎,一方悲愤凄苦,体现了 诗人强烈憎恶差役、深刻同情老 妇的感情。 这两句诗独立成段,意在强 调吏呼之怒、妇啼之苦,并起到 统领后文的作用。
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做了些什么?
听
他为什么不站出来阻止差役 的行为?是怯懦还是其他原因?
国事危急需添兵,然而丁壮殆尽,兵员枯 竭,全诗即在这矛盾中展开了历史画卷。
忧国忧民 无比矛盾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 概括本诗的主题吗?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 申诉,表现诗人对叛军的憎恶,对国家能 平叛战争的渴望,同时赞扬老妇自请应役 的精神,也对统治者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 的揭露,对劳动人民表示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