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之历史题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的早晨》wenku.baidu.com周而复)
这部作品的第一、二卷于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二年相继问世。第一 部以相当充分的篇幅描写了解放初期上海滩上以徐义德、朱延年为 代表的一群工商业资本家向无产阶级发起的猖狂进攻。他们自恃有 外国政治、经济势力作靠山,阴谋策划抽逃资金,构筑好上海、香 港、纽约三道防线,准备与无产阶级作最后的较量。
《三里湾》(1955),赵树理
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山乡巨变》,周立波
出现了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创业史》,柳青
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道路、阶级。
三、劳动妇女
《李双双小传》(李准,1960)
烙有“大跃进”时代左倾冒进的印记。
《静静的产院》(茹志鹃) 《新结识的小伙伴》(王汶石)
《红旗谱》(梁斌),从本世纪初叶开始 《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短篇)
长征时期
四、建国之初(抗美援朝)
《三千里江山》(杨朔) 《上甘岭》(陆柱国) 《洼地上的“战役”》(路翎)
五、其他历史
《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 《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 之现实生活题材
• 宋老定、董守贵、孙喜旺等。
– 二、农村新人
茹志鹃
1958年《百合花》 问世,开始显露了 这位女作家独特的 艺术风格,引起了 人们的注意。此后 两三年里,又接连 发表了一些艺术质 量较高的作品,如 《如愿》、《春暖 时节》、《静静的 产院》等。
选材特点
截取一片微澜,一朵浪花,加以精细挖掘和描 绘,以反映时代风貌,是茹志鹃小说选材立意 上的显著特点。如《百合花》,再如写社会主 义新生活的作品。作者从来不去正面描写两个 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搏斗,往往是从生活中 的矛盾斗争在夫妻之间(《春暖时节》)、母 子之间(《如愿》《里程》)、婆媳之间 (《在果树园里》)、妯娌之间(《妯娌》)、 同志之间(《静静的产院》)所激起的波澜, 来描写人们怎样与旧的东西告别,向新的目标 前进,反映出时代面貌的变化。
– 社会主义建设热潮把吴淑兰这样的“好媳妇” 卷进了生活的激流,成为和张腊月一样的建 设新生活的闯将
四、工业建设
《铁水奔流》(周立波)
《百炼成钢》(艾芜)
1957年出版,小说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某 炼钢厂在恢复和扩建过程中既炼钢又炼人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以秦 德贵为代表的先进工人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三、二三十年代(抗战前)
《小城春秋》(高云览),厦门大劫狱 《青春之歌》(杨沫),30年代前期北平 《三家巷》(欧阳山),20年代南国风云
《一代风流》第一卷,酝酿达十五年之久,它叙述了一个名 叫周炳的打铁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半生经历,力图反映出 从1919至1949这三十年来中国历史的革命进程。
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提炼出一 两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作媒介,展开 对人物的心灵历程的描写。如《百合花》 中的新被子,《高高的白杨树》中的白 杨树,《里程》中的大石头,《如愿》 中的大苹果和小绒狗,《春暖时节》中 的清水虾等,既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寄托, 又是作者展开描写的凭借,它们在作品 中反复出现,很巧妙地把全篇各部分的 内容贯串起来,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第二节 主要作家与作品
一、《创业史》 1960.6.中国青年出版社
二、《红旗谱》 1957.12.中国青年出版社
人物关系列表
朱老巩、严老祥、冯兰池
朱老忠、严志和
大贵、江涛
创作谈
这部小说里的人物、故事、情节, 绝大部分在我的短篇、中篇、剧 本中不止出现过一次,他们的形 成都有较长的过程。如果没有这 些人物和故事情节做基础,我是 写不出这本书的。
三、《青春之歌》
1958.1.作家出版社
1950年,杨沫开始 《青春之歌》的创作, 初稿完成后。1952至 56年间进行了几次重 大的修改,至1957年 七月脱稿、1958年1 月问世。
四、其他著名作品
吴强(1910),江苏涟水县 人,1933年春加入中国左翼 作家联盟,1937年中断读书 生活,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到皖南参加新四军, 经受了抗日战争艰苦生活的考 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莱 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著 名战役。吴强在部队长期从事 宣传领导工作,也根据亲身与 部队干部、战士共同生活和战 斗的经历,进行戏剧创作。 《红日》构思于解放初期, 1956年动笔,1957年定稿出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小说 概述 之历史题材
一、民主革命(解放战争) 《保卫延安》(杜鹏程) 《红日》(吴强)--孟良崮战役等 《林海雪原》(曲波)--剿灭东北土匪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渣滓洞 《百合花》(茹志鹃,短篇) 《黎明的河边》(峻青,短篇)
二、抗日战争
《风云初记》(孙犁),滹陀河畔抗日风云 《铁道游击队》(知侠),鲁南 《敌后武工队》(冯志),冀中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保定 《苦菜花》(冯德英),胶东
其他小说
双百方针背景下的小说
–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邓友梅《在悬崖上》 – 宗璞《红豆》 – 陆文夫《小巷深处》
60年代初期的小说
– 赵树理《锻炼锻炼》 – 西戎《赖大嫂》
《乘风破浪》(草明)
《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
五、干预生活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 《田野落霞》(刘绍棠) 《改选》(李国文) 《灰色的帆蓬》(李准)
六、人情人性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作者罗广斌(1924)杨益 言(1925)参加过党领导 的解放前夕的反蒋斗争, 并被蒋帮投入过白公馆、 渣滓洞的牢狱,亲身经历 了光明与黑暗的激烈搏斗, 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 不拔的斗争和为革命壮烈 牺牲的伟大场面。50年代 他们就写作革命回忆录 《在烈火中永生》,初步 表现这场特殊斗争的动人 情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接着他们就在这个基础上 创作长篇小说《红岩》。 “文化大革命”中被斥为 “叛徒文学”
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不展开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广度的描写, 而往往从人物性格某一突出之点深入下 去,作纵深的挖掘,展开细腻的心理刻 画,揭示人物的心灵奥秘。《如愿》中 的何大妈不愿“闲”;《静静的产院》 中,作者对主人公谭婶婶对自己由先进 到后进到最后的觉悟的过程的描写。 (潘奶奶—谭婶婶—荷妹)
构思精巧
第三节 李准
创作历程
–一、早期小说揭示问题
• 《不能走那条路》《白杨树》《冰化雪消》《冰化雪消》
–二、1957年前后干预生活,讽刺鞭挞
• 《灰色的帆篷》、《芦花放白的时候》和《信》(原名 《妻子》)。
–三、1958年后写符合当时倾向的作品
• 《李双双小传》《耕云记》等
小说人物
– 一、老一辈落后的农民
土改 农业合作化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
一、新的婚姻家庭观
《登记》(赵树理) 《结婚》
《一架弹花机》(马烽) 《新事新办》
《强扭的瓜不甜》(谷峪)
主要主题:
二、农业合作化
《不能走那条路》,李准
写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作品,除了在《人民日报》 等全国四、五十个报刊转载外,还被改编成话剧、梆 子、坠子、连环画等,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对推动农 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这部作品的第一、二卷于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二年相继问世。第一 部以相当充分的篇幅描写了解放初期上海滩上以徐义德、朱延年为 代表的一群工商业资本家向无产阶级发起的猖狂进攻。他们自恃有 外国政治、经济势力作靠山,阴谋策划抽逃资金,构筑好上海、香 港、纽约三道防线,准备与无产阶级作最后的较量。
《三里湾》(1955),赵树理
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山乡巨变》,周立波
出现了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创业史》,柳青
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道路、阶级。
三、劳动妇女
《李双双小传》(李准,1960)
烙有“大跃进”时代左倾冒进的印记。
《静静的产院》(茹志鹃) 《新结识的小伙伴》(王汶石)
《红旗谱》(梁斌),从本世纪初叶开始 《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短篇)
长征时期
四、建国之初(抗美援朝)
《三千里江山》(杨朔) 《上甘岭》(陆柱国) 《洼地上的“战役”》(路翎)
五、其他历史
《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 《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 之现实生活题材
• 宋老定、董守贵、孙喜旺等。
– 二、农村新人
茹志鹃
1958年《百合花》 问世,开始显露了 这位女作家独特的 艺术风格,引起了 人们的注意。此后 两三年里,又接连 发表了一些艺术质 量较高的作品,如 《如愿》、《春暖 时节》、《静静的 产院》等。
选材特点
截取一片微澜,一朵浪花,加以精细挖掘和描 绘,以反映时代风貌,是茹志鹃小说选材立意 上的显著特点。如《百合花》,再如写社会主 义新生活的作品。作者从来不去正面描写两个 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搏斗,往往是从生活中 的矛盾斗争在夫妻之间(《春暖时节》)、母 子之间(《如愿》《里程》)、婆媳之间 (《在果树园里》)、妯娌之间(《妯娌》)、 同志之间(《静静的产院》)所激起的波澜, 来描写人们怎样与旧的东西告别,向新的目标 前进,反映出时代面貌的变化。
– 社会主义建设热潮把吴淑兰这样的“好媳妇” 卷进了生活的激流,成为和张腊月一样的建 设新生活的闯将
四、工业建设
《铁水奔流》(周立波)
《百炼成钢》(艾芜)
1957年出版,小说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某 炼钢厂在恢复和扩建过程中既炼钢又炼人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以秦 德贵为代表的先进工人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三、二三十年代(抗战前)
《小城春秋》(高云览),厦门大劫狱 《青春之歌》(杨沫),30年代前期北平 《三家巷》(欧阳山),20年代南国风云
《一代风流》第一卷,酝酿达十五年之久,它叙述了一个名 叫周炳的打铁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半生经历,力图反映出 从1919至1949这三十年来中国历史的革命进程。
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提炼出一 两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作媒介,展开 对人物的心灵历程的描写。如《百合花》 中的新被子,《高高的白杨树》中的白 杨树,《里程》中的大石头,《如愿》 中的大苹果和小绒狗,《春暖时节》中 的清水虾等,既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寄托, 又是作者展开描写的凭借,它们在作品 中反复出现,很巧妙地把全篇各部分的 内容贯串起来,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第二节 主要作家与作品
一、《创业史》 1960.6.中国青年出版社
二、《红旗谱》 1957.12.中国青年出版社
人物关系列表
朱老巩、严老祥、冯兰池
朱老忠、严志和
大贵、江涛
创作谈
这部小说里的人物、故事、情节, 绝大部分在我的短篇、中篇、剧 本中不止出现过一次,他们的形 成都有较长的过程。如果没有这 些人物和故事情节做基础,我是 写不出这本书的。
三、《青春之歌》
1958.1.作家出版社
1950年,杨沫开始 《青春之歌》的创作, 初稿完成后。1952至 56年间进行了几次重 大的修改,至1957年 七月脱稿、1958年1 月问世。
四、其他著名作品
吴强(1910),江苏涟水县 人,1933年春加入中国左翼 作家联盟,1937年中断读书 生活,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到皖南参加新四军, 经受了抗日战争艰苦生活的考 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莱 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著 名战役。吴强在部队长期从事 宣传领导工作,也根据亲身与 部队干部、战士共同生活和战 斗的经历,进行戏剧创作。 《红日》构思于解放初期, 1956年动笔,1957年定稿出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小说 概述 之历史题材
一、民主革命(解放战争) 《保卫延安》(杜鹏程) 《红日》(吴强)--孟良崮战役等 《林海雪原》(曲波)--剿灭东北土匪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渣滓洞 《百合花》(茹志鹃,短篇) 《黎明的河边》(峻青,短篇)
二、抗日战争
《风云初记》(孙犁),滹陀河畔抗日风云 《铁道游击队》(知侠),鲁南 《敌后武工队》(冯志),冀中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保定 《苦菜花》(冯德英),胶东
其他小说
双百方针背景下的小说
–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邓友梅《在悬崖上》 – 宗璞《红豆》 – 陆文夫《小巷深处》
60年代初期的小说
– 赵树理《锻炼锻炼》 – 西戎《赖大嫂》
《乘风破浪》(草明)
《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
五、干预生活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 《田野落霞》(刘绍棠) 《改选》(李国文) 《灰色的帆蓬》(李准)
六、人情人性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作者罗广斌(1924)杨益 言(1925)参加过党领导 的解放前夕的反蒋斗争, 并被蒋帮投入过白公馆、 渣滓洞的牢狱,亲身经历 了光明与黑暗的激烈搏斗, 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 不拔的斗争和为革命壮烈 牺牲的伟大场面。50年代 他们就写作革命回忆录 《在烈火中永生》,初步 表现这场特殊斗争的动人 情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接着他们就在这个基础上 创作长篇小说《红岩》。 “文化大革命”中被斥为 “叛徒文学”
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不展开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广度的描写, 而往往从人物性格某一突出之点深入下 去,作纵深的挖掘,展开细腻的心理刻 画,揭示人物的心灵奥秘。《如愿》中 的何大妈不愿“闲”;《静静的产院》 中,作者对主人公谭婶婶对自己由先进 到后进到最后的觉悟的过程的描写。 (潘奶奶—谭婶婶—荷妹)
构思精巧
第三节 李准
创作历程
–一、早期小说揭示问题
• 《不能走那条路》《白杨树》《冰化雪消》《冰化雪消》
–二、1957年前后干预生活,讽刺鞭挞
• 《灰色的帆篷》、《芦花放白的时候》和《信》(原名 《妻子》)。
–三、1958年后写符合当时倾向的作品
• 《李双双小传》《耕云记》等
小说人物
– 一、老一辈落后的农民
土改 农业合作化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
一、新的婚姻家庭观
《登记》(赵树理) 《结婚》
《一架弹花机》(马烽) 《新事新办》
《强扭的瓜不甜》(谷峪)
主要主题:
二、农业合作化
《不能走那条路》,李准
写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作品,除了在《人民日报》 等全国四、五十个报刊转载外,还被改编成话剧、梆 子、坠子、连环画等,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对推动农 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