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综合管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岸带综合管理

第一章海岸带综合管理

1.概念

海岸带综合管理是海洋综合管理的一个组成成分,是海岸带管理的高级层次管理,是海洋综合管理的区域类型,通过战略、区划、规划、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等政府职能行为,对海岸带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及开发利用的协调和监督管理,以达到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综合管理是海洋管理范畴的高层次管理形态)

2.战略

A超前战略: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超前战略可表述为超前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战略或采用超前办法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战略。这种战略又可称为有偿战略,即通过对海岸带的超前投资,降低对环境和资源的损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国际组织在世界各地推动的海岸带综合管理基本上都是这种超前的海岸带综合管理。

B反应战略:是针对问题做出反映,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这种战略的好处是可以降低超前投资的风险和负担,问题是可能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不可逆转的生态变化,长期影响经济和社会变化。反应战略在解决自然因素引发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任务方面采用的比较多,也是可取的。提前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负担过大,采用反应战略比较稳妥。

C预防战略:或预防方针,也是一种超前行为,也可以说是超前战略的一种类型。但如果把超前战略理解为“有偿战略”强调得到较大的长期经济利益时,它与预防战略有重大区别。在海岸带综合管理方面有些领域要采取预防战略,如防止某些珍贵物种灭绝,防止特殊生态环境破坏都可采取此战略。

3.海岸带面临的压力

A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B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

C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

D渔业资源退化

4.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应采取以下四种模式:

A有行政能力的海洋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省市县级政府都可以建立非常设的委员会,负责拟订法规政策,规划协调重大开发利用活动、执法检查活动等。

B规划协调机构

恢据早期协调思想,由政府的综合部门牵头,建立海岸带开发保护规划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水产、交通、盐业、土地、城市建设等部门的规划,统筹规划海岸带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C联席会

这是松散的协调工具,定期召开会会议,政府首脑出面协调各种矛盾。非法制化机构或者说是一种制度,分管海洋工作的国务委员、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就可决定,联席会可交流信息,协调解决一些具体工作的矛盾,还可以研究发现一些重大问题,呈报政府或是立法机构通过行政和法律程序解决。

D海岸带综合管理工作的政府部门

一是建立和健全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的专门机构,二是指定某一个行政部门负责海岸带综合管理工作。

第二章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

1.内涵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从广义上来说,人们从生态系统中所获得的效益都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服务。而从狭义上讲,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广泛的生态效应与过程,对人们提供的各种效益,包括物质生产、生命支持、生活满足和保存选项等。

2.功能分类

3.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具体内容在第四章)

4.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否可以替代?

各国决策者常需要生物学家提供一个有关于某区域生物重要性的简单尺度,遗憾的是,生物系统如此复杂,生物学家不可能满足这个要求。尽管物种多样性不同与生物多样性,然而物种多样性在概念上看简单且“可把握”,因而物种多样性是一种划分区域类型最简单的方法,尽管还不能将其作为一种衡量保护有限次序的绝对标准。

在生物地理层次上看,物种多样性的多少也不是确定优先次序的唯一标准。因此,如果要将高物种多样性作为一种衡量重要性的尺度,则它应只被用在各种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之内,而不是之间。同理在特定的生物地理区域内,它应被用在不同类型的生态系之内,而不是之间。

5.影响海洋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有两个:营养物质的补充速度以及植物可利用的光照量。由于这两个因素时空变化很大,因此海洋中的初级生产力总是不一样。

6.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概括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

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温水向南美洲吹送,冷水不再上涌而使海洋变暖;注意此时太平洋东西气压亦随之变动,即所谓南方振荡

7.珊瑚礁

一、珊瑚礁的生态特点

1.概况

分布在南北半球20℃等温线内,珊瑚礁是海洋环境中独特的一种生物群落整个珊瑚礁是由生物作用产生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珊瑚虫以及它的共生藻类对石灰岩基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当珊瑚虫死后,它们的骨骼积累起来,其后代又在这些骨骼上成长繁殖,如此逐年积累,就成为珊瑚礁。

2.珊瑚礁的分类

(1)造礁珊瑚:组织内含有虫黄藻,生活在珊瑚礁体内(共生群居),珊瑚的色彩也是由虫黄藻造成的,虫黄藻在受胁迫的条件下(温度过高)可以从珊瑚虫的体内排出,这一排出行为被称之为“漂白”,可以使珊瑚致残或死亡。

(2)非造礁珊瑚:营养和生长不需要光,无共生虫黄藻

二、生境特点

1.温度:年平均温度25℃左右

2.光照:只有充足的光线,才能使共生的藻类顺利进行光合作用以促使碳酸钙的沉淀,所以说明为什么只有在大陆或岛屿边缘才能看见珊瑚礁。

3.盐度:难以忍受海水盐度偏离正常值太多(32-35)所以在被河水冲淡的海边是没有珊瑚礁的

4.水质:造礁珊瑚要求水质清洁和水流通的环境,因为污浊的淤泥能使珊瑚窒息而死,也影响共生藻类的光合作用

5.要求附着在岩石的基底上

三、珊瑚礁的类型

1.岸礁

2.堡礁

3.环礁

四、珊瑚——藻共生现象的重要生态学意义

1.动物能量需求

2.补充植物营养物质

3.对碳酸钙沉积

五、珊瑚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环境中物种最丰富,多样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几乎所有海洋生物的门类都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种类均非常丰富。据统计海洋鱼类中有25%仅分布在珊瑚礁水域。

六、生产力特点

珊瑚礁代表着自然生态系统得最高初级生产力水平,礁区海水的无机营养盐含量是不能维持这么高度的生产力水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