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血液灌流技术与临床应用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灌流技术与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刘文虎
一、定义
利用体外循环中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体内的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药物,以达到血液净化目的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与方法。目前,以治疗药物中毒为其主要临床应用。
二、灌流器的吸附材料与吸附机制
吸附材料的种类
常用吸附材料有活性炭、树脂、碳化树脂、离子型吸附剂、免疫吸附剂。
(一活性炭
主要采用椰子壳为原料制成。经过蒸馏、炭化、酸洗、高温、高压、活化而成。可用于血液灌流的炭主要为石油炭、树脂炭、子母囊炭。
石油炭利用石油胶、沥青成形、氧化、活化等制备;比表面一般为1000-
1500m2/g,成本低,孔径、总孔容、孔结构易达到临床要求,吸附率也相对较高,一般在30%左右,优点较多。
树脂炭合成树脂经过氧化、炭化、活化后形成的炭;比表面积多大700m2/g左右,大孔少、强度高、中大分子吸附能力低,吸附率多在20%左右,相对成本高。
子母囊炭天然果壳制备成300目的炭粉,利用微囊技术形成微囊;比表面积多在700m2/g左右,存在较多缺点如微囊脱落、排气因难、中分子吸附能力差、遇水易于膨胀、不耐浸泡等缺点,应用较少。
活性炭的形状有不规则粒状、球形、柱状、纤维状、粉状,其中以粒状的吸附能力最强,柱状次之。临床所血液灌流用活性炭多以200目为主;活性炭是多孔性结
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特点,为广谱吸附剂,孔径分布较宽孔隙率较高,能吸附多种化学物质如肌酐、尿酸、胍类物质、中分子物质,对于外源性小分子物质特别是药物、毒物、具有很高的清除率,但对于尿素、钠、钾、氯、磷、氢离子与水无清除作用;虽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速度快、吸附容量较高,但选择性差,机械强度低,有脱落形成微栓塞之可能,而且接触血液后有可能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破坏之可能,引起血小板与白细胞的减少、补体活化、溶血、过敏反应、热原反应。
活性炭之改进包裹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活性炭的临床应用。表面包裹一层光滑的半透膜,即不影响吸附效果,又防止了活性炭微粒的脱落。材料有火棉胶、白蛋白、白蛋白-火棉胶、丙烯酸水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聚乙焕醇缩丁醛、醋酸纤维素、尼龙、硅、交联明胶等。
(二树脂
吸附树脂是一种球形合成交联共聚物,具有多孔性、高比表面积的特点,在制备过程中可能控制其化学反应、改变物理性状、达到调节其吸附特性。在骨架分子苯乙烯分子上带有极性交换基团的树脂称为离子效换树脂(对于极性大、溶于水的物质吸附较好,但对血液电解质平衡有一定的影响,少用于血液灌流;所带基团以酯基、羟基、酰胺基、烷氧基为主。带有酯基者对脂肪酸吸附较好,带有氨基的树脂对内毒素等阴离子吸附较好;不带有可交换基团的树脂称为吸附树脂。
吸附树脂没有功能基反应过程,比表面积多在500m2/g,易吸附脂溶性物质,对各种亲脂性、带有疏水基团的物质如胆红素、芳香族氨基酸、有机磷农药吸附率高,但略差于活性炭。虽然树脂吸附剂化学稳定、机械强度高、不易脱落、生物相容性较好,但包裹后更好。
孔径与表面积是影响树脂吸附特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制备过程中调节树脂的孔径大小与比表面积大小改善吸附效果,并可通过改变系统内的亲水、疏水平衡条件而达到吸附增加与解吸附的作用。
树脂吸附直接与血液接触可能会导致有形成分的变化特别是血小板减少,国外Ronenboum报道单次吸附后可降低血小板高达50%。这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关系可能不大,因为这些患者多没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也没有凝血机制异常;但是对于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或尿毒症患者,此时的血小板减少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临床病理过程,但包裹后血小板减少可明显减轻。
(三碳化树脂
又称球形活性炭。是近年研制的新型吸附剂,基本分子骨架与活性炭相似,对水溶性的极性物质与脂溶性物质均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外形呈球型,表面光滑,比表面积高达1000-1600m2/g,具备了活性炭与树脂的结构与吸附特性,可以不经包裹直接与血液进行吸附反应。
(四阳离子型吸附剂
吸附剂表面带有一些阳离子功能基团如固定有多黏菌素的纤维载体(PMX-F、聚乙烯酰胺(PEI与二乙烯二胺(DEAE等阳离子修饰包裹的纤维素珠、琼脂糖、硅土、树脂等,对血液中带阴离子的溶质成分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如内毒素等。
(五免疫吸附剂
常用的免疫吸附剂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
C1q、疏水性氨基酸、硫酸葡聚糖、已二异氰酸酯、合成多肽(如乙酰胆碱受体多肽,在制备过程中将这些吸附剂交联固定在载体分子上,而后者多为琼脂糖、聚乙烯醇、纤维素、聚丙烯酰胺等。
1、抗原抗体结合型吸附剂将抗原结合在固定载体上,吸附血液中相应的抗体或免疫复合物的一种方法。
(1重症肌无力:采用乙酰胆硷受体 183-200片段结构制备的多肽作为抗原,特异性吸附患者血液中的抗乙酰胆硷受体抗体,而不干扰正常免疫球蛋白。
(2天疱疮:采用天疱疮抗原41-59片段制备的多肽,可特异性清除血清中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抗PV A 抗体。
(3抗排异:采用人工合成的Gal1 1-3Gal半抗原以共价键交联至可变形的亲水性聚合物作用基质,再共价结合至大孔玻璃珠上制备成免疫吸附柱,可特异性清除抗Gal抗体。为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因为抗Gal 1-3Gal抗原决定簇抗体(抗Gal抗体是导致人与动物间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为固定抗原的吸附剂型。
(4固定抗体型:指将抗体固定在载体上,吸附相应的抗原的方法。例如,将羊抗人Ig-抗体,以共价键形式交联于琼脂糖凝胶制成的吸附柱上。该方法需要直接获取特异性针对体内致病因子的抗体,所以临床应用有限,目前主要用于清除低密度脂蛋白、抗HLA抗体、自身抗体性疾病。该方法Ig的清除率高达97% (但对不同亚型的亲合力不变化,对IgM、IgA清除率较低,不足30%。当吸附饱和后,用pH2.8的甘氨酸缓冲液进行洗脱,再经磷酸盐-生理盐水缓冲液冲洗,即可重复应用。
2、补体结合型主要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C1q是补体活化经典途径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一个胶原样片段,可吸附含有IgG与IgM的免疫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DNA、C反应蛋白、核小体、脂多糖、多种病毒蛋白、抗C1q抗体及其抗原抗体复合物。
3、Fc结合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吸附剂,可结合免疫球蛋白中的IgG1、IgG2、IgG
4、Fc片段,还可以非免疫反应方式结合IgG3、IgM、IgA、Fab片段,此柱也可重复应用。对血浆中的正常免疫球蛋白影响较小。
4、静电结合型指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以静电作用相结合并清除出体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