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答案
【课堂讨论】
1.这首诗有哪些意象?
山寺钟鸣渔梁渡头江村舟鹿门月烟树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幽人
2、诗歌第一二句写了什么景象? 置身诗境以“江头”为例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景象: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绵长悠远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
黄昏江景图:
人来人往的喧嚣小贩的叫卖讨价还价的争执别恨离愁突出江边的杂乱喧嚣,与世无争的隐逸情致,淡泊名利,恬淡超脱的隐逸形象。
3、诗歌第一二句是怎样描写景象的,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听觉与视觉结合②对比衬托
③以动衬静,动静结合。钟声衬山寺之静
作用: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然可见,表现出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洒脱的胸怀。
4、后四句写了归隐之地怎样的景象?
景象:鹿门山的树木本被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描绘一幅宁静清幽月夜山景图。
小结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5、诗中有些字用得精到,试以一二字为例作分析。
‘争” 争夺,黄昏时分“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突出世俗的喧嚣,表达作者隐逸的情怀。
“开”是照亮的意思,月光格外明亮,皎洁,朦胧的树影更加清晰,樱井更加清幽开阔,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突出诗人理想实现的喜悦心情。
“忽”是忽然,不知不觉的意思,使人陶醉其中,心情与环境融化,忘情于物外的心境。自己到达了庞公隐居的地方不知不觉。这种微妙的感受,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也感受到了隐逸之妙。
“惟”只,单单的意思,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孤孤单单,来来去去,自在而又闲适;孤单又寂寥。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6、这首诗运用那些艺术表现手法:(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引用典故 (4)巧用对比
①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
②同是乘舟,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
小结
诗人的形象见导学案。
【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课堂练习】
反馈练习:阅读孟浩然的诗《宿建德江》完成下列思考题: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考:
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创造
了一幅空旷、寂寥、清幽的意境。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拓展作业】
1、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
2、比较阅读:将《夜归鹿门歌》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说说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共同之处: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
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不同之处: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
《登岳阳楼》导学案答案
四、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感受:辽阔雄伟
意象:吴楚、乾坤、日月——感受:开阔博大
意象:孤舟——感受:孤单漂泊
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的第一、二句是对偶句,雄厚有力,开门见山地直说过去只是听说,今天终于登楼见到了。提问: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实为沉郁之感。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第三、四句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就像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比较: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 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声背诵《登岳阳楼》吧
5、小结:
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面对雄伟壮阔的洞庭湖,诗人想到衰老多病、孤苦无依的自己,又由家事延伸至国事,抒发了伤时忧世的感情。风格:沉郁顿挫。
《登岳阳楼》的意境开阔宏丽,历来为人称道。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固然有关,但主要还是有诗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础。由于杜甫爱国爱民的胸襟宽广,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景色交融成一体,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六、达标检测
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