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的提出原因及其制约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主创新的提出原因及其制约因素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多次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温家宝总理也指出,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本文首先回顾了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然后论述了中国目前为什么需要自主创新和中国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最后为中国自主创新提出几条政策建议。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2005年10月份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再一次强调,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一、创新理论的回顾
早期重商主义经济学家,像英国的威廉·配弟、约翰·洛克和法国的科尔伯特,曾经严肃地考虑经济增长是如何发生的这一问题,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条件,他们认为,货币即贵金属是国家财富的唯一来源,因此,
主张通过鼓励出口,减少进口等措施来积累货币,以促进经济增长,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创新因素。英国人亚当·斯密向重商主义提出了挑战,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劳动分工一方面会促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会反过来促进劳动分工,因此,技术进步对于国家财富的增长有着重要意义。亚当·斯密之后的马尔萨斯认为,如果有足够的食物,人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而资源只能以线性速度增长,但他忽略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人类将会有一天不能养活自身。李嘉图也同样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研究发现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例如,在农业方面,随着一定土地上劳动的增加,产出量也增加,但是以一种递减速度增加。李嘉图也同样是忽略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20世纪初新古典主义开始兴起。哈罗德与多马以全新的视角来考察经济增长,他们认为,假定在一个闭合的经济,每个人都坚持认为补充一个正在增长的更加多产的劳动力所需要的资金只能通过储蓄来筹集。如果增长要沿着均衡的途径进行,那么决定资金净供给的储蓄必须和资金需求的增长率相平衡。储蓄太多导致资金增长太快,这会使商业公司失望,同时也会带来投资资金的缩减,而投资资金的减少又会使经济陷入衰退状态。储蓄太少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滞。经济好像是在一把刀刃上得以平衡,稳定的增长很难持续。索络在哈罗德和多马研究的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现。索络搜集了美国在1909年-1949年这段时间的数据,运用新古典生产函数原理和数学技巧,他发现,在劳动生产率变化中,只有12.5%能归因于增长了
的资本密集度,剩余的生产率增长包容在索洛称之为“技术变化”的转换函数中。这是技术创新理论的重大突破。
熊彼特进一步发展了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使得物质繁荣的增长更加便利。熊彼特所指的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发展新的供给资源,以及创造新的工业组织形式,也就是说他所指的创新不再是技术创新,而把创新的范围上升了一个层次。
新经济增长理论开始挑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其代表人物明尼苏达大学的雅各布·施穆克勒认为,工业发明性活动的比率和方向深深地受到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市场需求涨落的影响,而不是像索洛、哈罗德和多马认为的那样,技术创新不会直接受到经济体系的影响,而是影响经济体系。雅各布·施穆克勒研究发现,当铁路、建筑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长时,与这些领域相关的资本货物发明的数量,在经历了一个似是而非的迟延以后,开始增长;当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减少时,专利运用的数量就会相应地减少。
新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保罗·罗默认为,技术变化是以通过学术研究而获得的科学发现形式出现的,或者说是来自基本上不存在完全的商业动机的政府性图书馆里。大多数经济学家们也认识到,如果技术变化依赖于科学发现,那么知识作为一种经济商品所具有的性质就突现出来了。
二、中国为什么需要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