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谈法律文书的教学改革.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谈法律文书的教学改革
谈法律文书的教学改革
法律文书课程极具实践意义,它是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
司法多以一纸裁判作为表征,而如何让裁判文书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又具有实践的智慧;既逻辑严密,又富于经验始终是司法改革追求的目标,而这正是法律文书课程所要涵涉的核心内容。
笔者从事法律文书教学十几年,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同行和学生反映的问题整理出来,希望引起大家的xx。
一、当前法学文书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当前的法学教育,尤其是法学本科教育,大多还停留在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层面,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其实质就是一种教育保守主义。
大学本科教育往往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强调知识输送的同时,忽略了对既有知识应有的怀疑精神,缺少了基本的理论创新。
就法律文书教学而言,主要问题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教科书陈旧、呆板
不知是司法实务中所应用的法律文书已经成熟,还是法律文书课程本身可更新的知识不多,现有的法律文书教科书与其他学科教科书不同的是,其可选择性十分有限,并且教科书的内容大同小异。
由“首部——正文——尾部”构成的体例和无任何理论延展空间的内容已近僵化;教科书所选取的教学素材基本没有与社会xx的热点知识相联系,知识点过于陈旧;对法律文书的编写要求,基本属于诠释性质,缺乏对基于宏观上的历史性叙事进行知识梳理,更没有保持应有的学术怀疑精神和自身的理论洞见。
当然,这也是大多数教材所共通的特点。
这种教科书给教师和学生的印象就是知识的陈旧与呆板。
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素材和依据,对当今的教育有着基础性作用。
大学教学
有着自身的特点,大学的教科书除了基础知识的介绍外,应该承担更多的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前瞻性,能唤起学生对重大问题思考的兴趣。
然而,当前法律文书课程教科书所呈现出来的缺陷,不但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对教科书的优化已经成为提高法律文书教学质量刻不容缓的基础工作。
(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法律文书未被列入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地位。
一些院校基于功利因素,将法律文书课程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边缘课程,聘用授课教师比较随意,不考虑是否有法律实践经验。
教师水平与经验的高低,与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的。
与纯理论的学科不同的是,法律文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其所涵涉的知识大多是直接从实践中提炼而来,并上升为理论之后又指导实践。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霍姆斯大法官曾断言:“法律的生命从来就是经验,而非逻辑。
”不难看出经验在法律运用和法律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个从来不实践法律知识,从未有实践经验,甚至从来没有亲身写过法律文书的教师,是无法理解法律文书所独具的特征的,也无法领会当前法律文书所存在的问题,更无法通过自身教学寻求改进法律文书的方法。
因此,严格选任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团队,是提高法律文书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短期内直接改善法律文书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之目的无非就是提升学生的能力,而法律文书教学的特殊之处在于教会学生制作法律文书的方法,能将其他法学学科知识加以最终的书面表达。
一纸裁判要足够优秀,远非会用“首部——正文——尾部”的范式、正确表现文书形式这么简单,其还融合了多方位的能力,诸如提炼案件信息的能力,对比分析案例
的能力,学会正确适用法律的能力以及做到法律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等。
这些种种能力的提高,无法通过单纯讲授教科书的内容加以实现,只能通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来潜移默化地进行。
然而,法律教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事业。
基于教科书的局限,我们的法律文书教学更多是针对各种文书的特点,书写范式进行灌输式授课,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兴趣不浓。
大学的教学应当是双向互动的。
一方面需要教师精彩地授课,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不断地提问、质疑,以此才能教学相长。
但是一旦教师授课方式僵化,照本宣科,那么与学生的互动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当前的法律文书教学就面临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教学模式上难以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欲不足、专注度不够,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法律文书教学的优化方案
当前的法律文书教学之弊,是长期积累所致,既有整个法学教学问题所呈现的普遍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主要的问题,将法律文书教学引上正轨,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培养初合格的法律人才,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具体而言,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教科书——注重法律思维
法律文书教科书近年来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为法律文书教学增添了一定的可选择性。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大多法律文书教材在强调“首部——正文——尾部”的体例的同时,将法律文书的教学形式主义化,钳制了法律思维。
当然,总结并传授法律文书“首部——正文——尾部”的一般性规律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些知识显然是学生一看就会,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研习就能学会的知识。
因此,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重点提及,但不宜作为教学的重心,也不宜作为教科书的编排重点。
我们应当看到,学会运用法律思维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远
比学会一些机械的简单知识更重要。
因此,有必要对法律文书教学的编写体例重新构建,加以优化。
教科书的优化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要理清我国当前的法律文书形成的历史脉络,将法律文书的演进过程写清楚,要在教学中传授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能力。
我国文明历史悠久,法律文书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许多好的制度、好的法律文书书写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譬如明清的判例集、北洋时期的优秀判决书等。
但当前的法律文书教材大都一笔带过,当做纯介绍性的边缘知识。
我们当前的法律文书的范式基本是固定的,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法律理念的不断更新,一些固有的法律文书格式也在不断更新,法律文书本身也在不断变革。
对既有的法律文书进行历史的叙事,对其演进历史和变革原因进行反思,必将对我们当前和今后的法律文书变革以及整个司法改革产生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的提高以及今后从事司法工作都大有裨益。
二是要就我国的法律文书与西方主要国家的法律文书进行对比性分析,教授学生运用比较的视野。
学会比较的视野和方法,是大学法学学生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
如果说没有历史,就不知;那么没有比较,就不知优劣,不知差距。
我国的法律文书与英美、德日等国家的法律文书究竟有何联系,有何区别,优劣几何,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同样也是法律文书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但是当前的法律文书教材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大多教科书并未将此内容列入教材,也有一些教科书(比如熊先觉老师的《中国司法文书》)对其进行了专章介绍,但局限于判决书,没有延伸性内容。
三是要紧跟时代和社会的步伐,适时更新案例,并阐明文书内容确定的多重依据及意义,教授学生多维度的法律思维。
首先,法律文书的标准在不断更新,这要求我们的教科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法律文书的新知识。
其次,我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