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叛逆与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叛逆与适应

摘要: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是正常而普遍的,其形成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这一时期,他们的生理特征迅速成熟,心理特征的成熟却缓慢得多,造成了一种极不平衡的状态,叛逆心理由此而生。不得不说,青春期形成的叛逆心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意味着他们进入了人生的快速成长时期,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面对中学生叛逆心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应当通力协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中学生疏导其叛逆心理,让其适应成长的变化。

关键词:中学生、叛逆、疏导、适应

引言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每一个个体都具有双重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生下来就有,而社会属性则是在各自的成长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完善。从心理学来看,社会性的人就具有社会性需要,包括适应社会文化和群体的需要、参与一定的社会行动、追求人与人的交往、友情和群体的归属感等。

中学生作为正在发展的社会个体,其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和不稳定性,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性的形成及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矛盾。但无法避免的是,中学阶段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是青

少年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我国的高考制度,使中学阶段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肩负着学生能够顺利升学,进入社会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不平衡,就使得中学生在青春期尤为叛逆。

一、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特征及类型

中学生叛逆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学生处于身体生长的高峰期,自我意识也高速膨胀。然而,他们心理的发展却跟不上生理的发展,他们自我意识在加强,总想自己独立,不依靠父母,在经济上却又不得不依赖父母,这就导致了青少年中学生生理跟心理的矛盾。在学校教育中,高考教育体制一时之间无法改变,真正的素质教育难以实施,大量教师因袭传统,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不关心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对学生依旧实施“题海战术”,缺乏适应社会性的正确指导。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打压下,很多中学生就在叛逆之路上越走越远。具体说来,中学生的叛逆性表现有一下几点:

(一)、对成人的抵触情绪增强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对父母的苦口婆心总是爱理不理,认为父母的啰嗦着实已经落后,完全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由于明显对抗一般不奏效,中学生对父母更多的是采用消极抵制政策,即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偏偏不做,或者反其道而行之。有的中学生缺乏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正确判断,甚至做出有违常理的选择,让父母始料不及。有的中学生平

时对父母态度十分冷淡,凡事都要自己独立去实践,特别讨厌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如天气转凉,家长总是害怕孩子感冒,就会一再的“啰嗦”要求孩子多穿点衣服,但孩子对家长的叮嘱却是不放在心上,还是爱穿什么穿什么,认为家长的唠叨是多此一举,甚至有的孩子就是要和家长对着做。如果父母一“啰嗦”,他们就带上耳机,以求得耳不见为净。

(二)封锁自己内心的想法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与缺少和同辈之间的交流有关。他们需要与同学、朋友或者是父母平等的进行交流,需要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对方以得到对方的疏导。但由于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知程度的不同,使他们的这种想法很难得到实现。于是有的高中生会陷入早恋,还有一部分只好诉说在自己的日记里,这其实是他们自我宣泄的又一个手段,其有用程度因人而异。而其中对那部分心理宣泄不成功的学生又因为心理长期压抑而陷入恶性循环。他们所渴望的理解无从表达和释放,便会觉得无人理解,会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下爆发,甚至于一些中学阶段的学生会因无法宣泄而患自闭症或选择自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对生活缺乏热情,对学习缺少激情

有学者调查,“有近50%的学生觉得在学校很郁闷,60%的学生周末休息以看电视居多,52%的学生感觉不太快乐”1。中学阶段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可是数据显示他们的生

活是空洞的、不愉快的。生活没有了目标,就如在大海中航行是盲目的,很容易船毁人亡。有教师曾在学生中做过这样一项调查:“你是否觉得学习生活没什么乐趣?”居然答“是”的高一学生高达78%,这说明什么呢?学习没有树立目标、缺少激情。基于这样的认识,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缺乏思考,不能正确明辨是非、好坏和对错。没有正确是非观的指导,自然而然地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些就凭主管臆断了。

二、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浅析

中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总是会有一定的“契机”,有一定的原因,他们形成叛逆心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其形成原因也是普遍而复杂的。一般说来,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种。由于学生个体环境比较单纯,所以我们一般认为可以成为学生叛逆心理产生诱因的有学生个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四种。

(一)、中学生个体的主观原因

中学生的年龄处于13到18周岁之间,这是生理上逐渐走向成熟,认知和情感飞速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发展最快、最敏感的时期,最易叛逆的时期。虽然叛逆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中学阶段的叛逆心理最为需要注意疏导。跟小学生相比,中学生性方面的发育逐渐走向成熟,由此逐渐建立和强化了性别意识、性意识,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偏执、冷漠的性格或是温顺、听话的性格,同时成人意识也逐渐形成了,便越发地想要有自己的个性,产生极强的

叛逆心理。

(二)、家庭教育的失当

家庭因素是叛逆心理产生的第一大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孩子的许多养成教育都与父母密切相关”2。每个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性格。一些家庭中不得当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着高中生叛逆心理的形成,甚至是是起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家长简单粗暴、不讲理、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或者在学习上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于苛刻等,这些都无形中给中学生本来就重的学习压力上造成双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累,他们又不能找到好的方法化解,就会在情感上走向反面,即爆发心理上的叛逆。有的家长过多地担忧、不厌其烦地说教,极易干扰中学生日趋成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的养成,正常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阻碍,心中的不满如何宣泄呢?于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就打破父母为他们选择的成长道路,怀疑父母所说的,想去尝试父母禁止的,于是所谓的“对着干”就开始了。可以说,过多地保护、唠叨式的说理,其产生的结果极有可能就是叛逆心理。

(三)、学校教育的失衡

学校是中学生成长和走向成人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高中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例如学校管理措施欠缺,学校一般注重校规校纪的遵守。当中学阶段的孩子没有以学习为重,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