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眼中的美国香港新加坡和大陆教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我眼中的美国、香港、新加坡和大陆教职比较
一直都很懒,在版上做过客做了很久,学了不少东西,获得很多朋友的启示,现在工作渐渐尘埃落定,心无旁骛,觉得也该做点贡献了。本人现在美国,在香港、新加坡都生活和科研过,大陆是我的大学母校所在地,所以闲聊一下这几个地方faculty的情况吧。纯属个人意见,虽然是亲身体验,但仅供参考。 1.美国faculty:Phd们的首选。虽然说什么经济危机或是语言障碍,我的一堆香港、新加坡或是大陆的朋友,有来过美国交流甚至只来过开会一次的,都觉得美国是最适合做research和enjoy life,很是羡慕美国的phd们,现在有好几个朋友在努力申请美国的posdoc,觉得po过以后,留下来做个research fellow也愿意。首先,美国faulty 自由,即使是AP,无论是上课或者科研等个方面的弹性大。而且,受的管制相对少,相比亚洲人多的地方,那种一级压一级的感觉少很多,心情比较舒畅,至少我是个自主经营的独立体。说到money,有些专业在美国做faculty工资还真是不高,不过只要不去NY、CA,在二三流城市,美国的living cost不高,而且pay是九个月的,你找到好的靠山或者有能力拉funding,可以自己pay自己,我看了很多professor,tenure 以后都有自己的公司,用来减税逃税(呵呵,让另一半学习一下)。日子大资得很,各种家具和器具精美得很,关键是
生活得没负担,不用像其他地方,一山望着一山高,比来比去。有节奏地自在生活,做科研,心宽体胖。当然,如果是商学院faculty,那就更爽了,工资高还不用为funding发愁。接着,说说美国faculty的家庭生活吧,我见过的都比较和谐,无论是两人同发考题或者一人发考题。一般学校都会帮忙faculty家属找工作,我知道的一对夫妇,老公做faculty,老婆做小秘,一起上班,老公早下班去接4点钟小孩下课,老婆回家做饭,生活得很甜蜜。这种神仙眷侣,老得慢呀,经常觉得他们俩比我们这些年纪大点的学生还青春年轻,哈哈。。另外说到老人赡养的问题,我是觉得如果老人真是没有马上老得不行,等在美国拿到绿卡以后(2-3年对于faculty 来说),把老人接过来美国赡养,不但生活质量高,成本还低点。我现在实在想不出,我回国了怎么在大城市里多买一个公寓或者买个大点的公寓来供父母居住。如果在美国,买个house,给个房间让父母安享晚年,我觉得还容易点。。所以,说真的,不觉得一定要回国才能孝敬父母。最后,对于美国的自然资源和绿树蓝天的居住环境,我想就不用跟其他地方再比较了,好太多了。。我每次从国内回来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再加上美国可以自驾我的爱车(呵呵,其实是破车,我也知足),不用人挤人,闻汽车尾气,我的各种效率都高很多,身体效率、工作效率和睡眠效率……我个人认为,再过10来年,这种资源会显得更加可贵。 2.香港:
我呆过的最垃圾的地方。这么说,很多人会很惊讶,不过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对于很多没有在香港生活超过半年的人来说,可能体验不到。空气污染严重(指标经常在170以上)、交通拥挤(虽然还蛮通畅、效率不低,但真是车挨着车)、居住环境不但极差还极贵(房子是按尺来算的,千尺豪宅也就100平米,好点的一尺均价都在1万以上),说到购物,除了服务好以外,东西一点都不便宜。言归正传,说说香港的大学吧。。我呆的是香港知名大学中的一所,号称环境优美、校园设施优越,还真是没体会出来。一整个学校还不如我以前的中学来得开阔,楼围着楼,中间弄个类似小庭院或者大台阶就算是自然景观了。每个professor的办公室差不多只有5平米左右,开了一扇小窗户,据说算是好的了,有的还没有窗户。我导师经常因为隔壁房间的震动,把书给震下来,当然他的书堆得有点高有点险。有一次隔壁房间装修,差点砸到我的脑袋,呵呵。听说科大的环境算是最好的,因为比较新,但是我去了,那还真是翻山越岭,与世隔绝,不过相对城市大学、浸会大学,科大还真是太好了!城市大学的入口居然就在九龙潭一个mall里,还跟mall合用一个地铁出口,人来人往,不知道的还以为去大学里赶集呢,汗~~~浸会大学就直接放在马路边,一个大台阶上去。听说中文大学在一个山上,环境不错,但我还真是没兴趣去参观了。。总的感受就是,仿佛回到了中学,或者顶多是国
内一个大专院校,还是那种不够高级的大专院校。说到科研,香港人真是很拼,就那种鸟不拉屎的小嘎达,号称论文数量不少。不过我观察了一下,最苦的就是那些个AP了。。因为学校对于tenure的,老油条的,已经没办法了,只能从AP身上使劲压榨。我们系对于AP升级tenure,要求越来越高了,数据表明,已经十年没有人评上tenure了。现在大部分的香港大学都实行3年contract,你可以续contract,但不一定给你tenure。看着我们系那两个瘦的跟竹杠、满脸痘痘的AP男,我们经常都是报以同情的目光。当然也有反例,听说医学院出现过几个特牛的AP,不到三年就拿到tenure,都是拜这几年非典、猪流所赐呀。。但像我们专业,就没那么走运了。不过我们学校号称是非常nice的,一般还给续contract,听说城大换了个校长,直接fire掉很多AP,总之对学校没用的,就走人。。现在学术圈很势利的,被fire的再找faculty就要经受百般考察了。接着说说香港faculty的高薪。据我了解,现在AP的工资4-5万/月,根据实际情况,给1万或者1万+的住房补贴,有的学校还不一定给住房补贴;副教授(tenure),6-7万/月,03年以前的副教授给住房补贴1.8万/月左右,还有保证至多三个孩子的教育津贴;教授,8-10万不等,可提供住房、教育津贴和很多其他福利,如果能做到chair professor,那就更高了,两百万一年的也有,免费住两三百平米的豪宅直到退休。可以说,如果在03年
之前去香港的大学,工资待遇比之后的好太多了!不但住房补贴高、有教育津贴而且有的还给免费分房。现在大学教师人数越来越多,工资结构又跟公务员脱钩,所以福利只会越来越差。如果不考虑在香港买房子,对于刚进去的AP,生活是过得去的,但要说买车,再弄个停车位就不大可能了,一来堵车会影响上班效率,二来没必要连房子都没有,搞个车装b。说实在话,生活上不会觉得姿态有多高,就是一个普通上班族吧,坐公车或者走路,视租房方位而定。当然,比起学校里人来人往的phd们,那还会觉得有点得意,至少熬出头啦~~但如果一想到要tenure,那压力还真不比phd们小。说到家庭生活,很多professor的太太还不错,可以做个香港人眼中的“少奶奶”,不过前提是老公是professor,而且有大房子了!这样,可以请个菲佣住在家里,老婆就可以不干活了,像我们系的几个professor太太,就是负责生规定数量:3个免费教育的孩子,然后养儿育女,经常给孩子办生日party让我们参加。但如果家里房子只有两室一厅,菲佣保护条例还规定要给个房间住,同等居住条件下,菲佣说不定过得比主人还好呢,白天夫妻俩去上班了,主人不在家,菲佣看看电视买买菜,逍遥得很,呵呵。我的一个师兄有幸留在了香港做AP,老婆原以为从大陆过去就可以过好日子,想不到房子那么贵,第一年两个人住在一个公寓里的一个小房间(与人合租),用了一年时间七省八省了2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