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危机管理体系

国家危机管理体系
国家危机管理体系

1、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建设必须实现体制建设与激励机制、责任机制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预警与应急、常态管理和非常态管理、政府救助与社会自救、互救的有机结合. (填空)

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一般可分为事前的预防、事中的处置和事后的评估(填空)

3. SARS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对SARS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填空)

4. 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填空)

5. 为使预防为主的方针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我国实行了3级预防的措施. (填空)

6. 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充分应用精神和物质的激励机制,提升积极因素的社会作用,尽量把消极因素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填空)

7. 卫生监督指的是执行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所进行的卫生检查、卫生鉴定、卫生评价和采样检验. (填空)

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填空)

9. 突发事件按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C )个级别. (单选)

A、2

B、3

C、4

D、5

10. Ⅵ级危机事件属于: A(单选)

A、一般危机事件,

B、较重危机事件,

C、严重危机事件,

D、特别严重危机事件

11. 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 B)组颜色标示(按顺序). (单选)

A、红色黄色橙色蓝色

B、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C、红色橙色蓝色绿色

D、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12. "一案三制"指的是突发公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 ). (单选)

A、法规

B、法制

C、体系

D、制度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D) (单选)

A、突发性,

B、公共性,

C、危害性,

D、规律性

14. 传染病发生和流行主要有(B )个环节组成. (单选)

A、2

B、3

C、4

D、5

15. 我国实行的三级预防措施中,一级预防是(A ). (单选)

A、病因预防,

B、发病预防,

C、病残预防,

D、死亡预防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需要由( D)统一领导. (单选)

A、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民政部门,

D、人民政府

17. 一级疫情发生后,疫情发生地县级卫生部门及其指挥系统、技术指导小组研究决定,立即启动( C)响应. (单选)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二三级同时启动

18. 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由全科医生来负担,推行(C )是社区卫生工作的基本保证. (单选)

A、全民健身,

B、合作医疗,

C、全科医疗,

D、专科医疗

19. 关于心理沟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单选)

A、心理沟通只对SARS患者起作用,

B、心理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类,

C、语言沟通是指使用语言并诱发语言的艺术和技术,

D、非语言沟通是指举止、行为和表情动作等.

20. 危机事件总体可以上划分为预警期、暴发期、缓解期和善后期四个阶段,相应的分期管理能力要求分别为(按顺序):( A) (单选)

A、预警准备、快速反应、恢复重建、评估学习;

B、快速反应、预警准备、恢复重建、评估学习;

C、快速反应、恢复重建、预警准备、评估学习;

D、快速反应、恢复重建、评估学习、预警准备;

21. 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的部门是:( A) (单选)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以上都不是

22. 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B ) (单选)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

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必须(D ) (单选)

A、及时,

B、准确,

C、全面,

D、以上都是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之间,正确的是说法是(B ). (单

A、两者之间都是平行的法律,

B、后者对前者各章的规定作了具体详尽的规定,

C,后者取代前者, D、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25. 下列不属于三级预防的是:( D) (单选)

A、病因预防,

B、发病预防,

C、病残预防,

D、死亡预防

2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各项工作,必须由( D)统一领导,成立应急指挥部,对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 (单

A、国务院,

B、卫生部,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各级人民政府

27. 给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激励方法,属于(B ) (单选)

A、目标激励法,

B、荣誉激励法,

C、情感激励法,

D、榜样激励法

28.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措施的解除,由(A )宣布. (单选)

A、原作出紧急措施决定的政府,

B、作出紧急措施决定的上一级政府,

C、作出紧急措施决定的同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以上都不对

29. 以下属于危机事件的有:( ABCDE) (多选)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E、经济危机

30. 下列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是:( ABCDE) (多选)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重大食物中毒,

C、慢性职业病,

D、职业中毒,

E、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是:(ABC ) (多选)

A、复杂性,

B、强制性,

C、公益性,

D、危害性,

E、随意性

3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目的在于:( ABCD) (多选)

A、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

B、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C、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D、促进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E、对所有患者进行免费治疗.

33. 以下哪些途径是经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明的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ABC ) (多选)

A、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

B、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C、密切接触病人传播,

D、食物传播,

E、蚊蝇传播

3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管理有以下特点:( ABCD) (多选)

A、规范性,

B、强制性,

C、概括性,

D、专业性,

E、普遍性

3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可以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部门是:( CD) (多选)

A、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D、得到授权的省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E、公民

36. 以下属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是:( BCE) (多选)

A、慢性乙型肝炎,

B、肿瘤,

C、糖尿病,

D、艾滋病,

E、高血压

37. 在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当地政府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可以组织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ABCDE ) (多

A、对病人进行抢救、隔离治疗;

B、加强粪便管理,清除垃圾污物;

C、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

D、保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E、消除病媒昆虫、钉螺、鼠类及其它染疫动物.

38. 以下属于物质激励法的是:(ABC ) (多选)

A、工资奖励,

B、奖金奖励,

C、实物奖励,

D、荣誉奖励,

E、情感奖励

39.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不能处理好的关键所在.( X) (判断) 正确错误

40. 激励的过程是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判断) 正确错误

41. 我国新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针对公共卫生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需要而制定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只适应于公共卫生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 (判断) 正确错误

42.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对医疗卫生机构中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时不履行规定职责、玩忽职守、失职等问题的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调查处理的权利.( √) (判断) 正确错误

43. 在心理沟通过程中,百分之八十五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方法传递的.(X ) (判断) 正确错误

44. 当前,我国的危机管理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判断) 正确错误

45. 危机发生后,迅速地从正常情况转入到紧急情况的能力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 (判断) 正确错误

46. 危机事件通常遵循一个特定的生命周期.( √) (判断) 正确错误

47. 不同类型危机事件所发生的原因、所导致的紧急状态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所产生社会危害的严重程度,都大同小异,应对的措施和手段也基本相同.( X) (判断) 正确错误

48.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可以预测的.(√) (判断) 正确错误

企业信用管理

1.标题: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null auth 时间:2011-11-23 0:00:00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10期 正文: ——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 [摘要]文章首先从介绍发达国家企业信用管理的成功经验入手,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信用危机的预警管理系统和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问题与对策:经验借鉴 企业信用是建立在企业之间的互相信任的一种关系。凭借这种关系,企业可以暂不支付款项便可获得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可以向银行借贷生产、流通所需的资金。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问的交易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风险,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随时都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问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信用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已经证明,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信用管理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的风险控制技术和培养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能够全面地控制企业的交易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开始重视培养社会的信用意识,探索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我国正处于初步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阶段,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借鉴欧美等西方企业信用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一个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一、国外企业信用管理的经验 在欧美国家,信用管理的发展已有近160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信用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经济正常运行的润滑剂,其信用管理体系有如下经验。 (一)完善、齐全的信用管理立法制度 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其民法典普遍确立了信用原则,使之成为整个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而一些征信国家还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考试题库

2015年最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 训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题 1.以下对产品质量特性无直接影响的人员是( ) (A)产品检验人员(B)产品制造人员(C)产品开发人员(D)工艺设计人员 2. 按()来划分部门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 (A)产品(B)地区(C)职 能(D)时间 3. 以正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再认证时可以不进行文件评审 (B)认证机构根据再谁的审核结果,作出受审核方是否能够再次认证注册并换发认证证书的主要决定 (C)再谁和监督审核都不是完整体系审核 (D)实习审核员不能独立承担审核任务 4. 审核报告是重要的审核文件,属于()所有,按要求应予以保密。 (A)受审核方(B)审核委托方 (C)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D)以上都是 5. 在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能够有效结合纵向垂直管理与横向水平管理的组织架构形式是()。 (A)直线职能制(B)部门直线制 (C)事业部制(D)矩阵制 6. 认证中的初次审核是指()。 (A)现场审核前的初访(B)预审核 (C)组织提出申请后的首次正式审核(D)以上都不是 7. 审核员在某企业机加车间下料工序审核,操作工没能提供该工序作业指导书。审核员应如何处理:()。

(A)开具不符合报告(B)未发现不符合 (C)就此问题进一步追踪(D)结束该工序的审核8.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工同点包括() (A)都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现场审核及编制审核报告 (B)都要质量证书 (C)都是一种第三方审核 (D)以上都不是 9.依据GB/T19011-2013标准中()的要求,应为每次审核确定审核目标、范围和准则 (A)审核方案(B)审核计划(C)审核报告(D)审核实施 10. 根据GB/T 19011-2013标准,受审核方在审核中因以下理由提出申请更换审核组的具体成员,其中哪一项不是合理理由?() (A)该审核员审核中太认真(B)该审核员曾为本公司提供过咨询 (C)该审核员一年前是本公司的雇主(D)该审核员有缺乏职业道德行为 11. 对审核后续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需采取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此类措施通常由受审核方确定并在商定的期限内实施,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 (B)受审核方应当将这些措施的状态告知国家政府相关部门 (C)应当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及有效性进行验证,但验证不是随后审核活动的一部分 (D)审核方案可规定由审核组成员进行审核后续活动,通过发挥审核组成员的专长实现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在随后审核活动中不必保持独立性 12. 关于向导和观察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向导不可以是受审核方人员 (B)观察员必须是受审核方人员 (C)观察员必须是审核委托方人员 (D)向导必须是受审核方人

(完整word版)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概述 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 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 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危机产生的诱因 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 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 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 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 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 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 三、公共危机的特性 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 3、不确定性 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 6、无序性 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 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安全阀

如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我国应如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具有记忆功能,能够保存失信者的记录;社会信用体系具有揭示功能,能够扬善惩恶,提高经济效率;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预警功能,能对失信行为进行防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信用发挥作用的前提,它保证授信任和受信人之间遵循一定的规则达成交易,保证经济运行的公平和效率。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由一系列必不可少的部分或者要素构成:公共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三者共同作用,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 因为: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体现了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特征。 1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比较低,信用秩序比较混乱,信用缺失现象大量存在阻滞了市场体系的健康成长,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 2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统一的信用体系为支撑,其本质是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失信行为,就可能损害到整个行业、整个国家的国际信誉,对扩大外贸十分不利 3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赊销现象大量增加,对企业之间的信用度要求更高;在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下,市场规模会因信用交易而成倍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另一方面,在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中,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通过银行信贷、证券市场操作和债券的发行等方式筹集大量的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资金。 怎么办: 1 、由中央尽快确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实行“政府启动”。2、尽快确定国家宏观的信用管理部门,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并对建设进程进行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3、同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体系建立统一性、规范化。4、转变政府职能,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不是“运动员”,只是一个“裁判员”,具体的细节的信息建立是企业。5、组织成立信用行业协会,鼓励支持并引导民间、企业信用机构的成立。6、政府应着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避免和防止对担保机构的行政干预。7、要加强"诚信为本"的宣传和道德教育。8、正确处理信息的共享与保密的问题。或者应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商业化运作,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有效的失信慑止机制;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增加国内信用机构的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以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危机传播管理原则与基本程序

1.危机传播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3T"原则 危机处理的"3T"原则是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的。 1.Tellyourown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 强调我方的调研、我方的见证、我方的事实。面对危机,不慌不忙,态度诚恳,据实力辩,据理力争,尽快把握局面。 2.Tellitfast(尽快提供情况)。 危机处理时组织应尽快地不断地发布信息,填补信息真空,掌握活动主动权。 3.Tellitall(提供全部情况)。 信息发布应全面、真实,而且必须实言相告。越是隐瞒真相越会引起更大的怀疑。但"提供全部情况",也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地提供所有的事实和细节,该全部提供的才全部提供,居心叵测的集团或个人造谣所生的虚假情况,没有必要提供。二、公众为上原则这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原则,也是危机传播管理的核心原则。不遵循这条原则,那么,小危机也会转化成大危机。 三、维护信誉原则 组织的信誉是组织的生命,危机传播管理要严格遵守维护组织信誉的原则。 2.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 1.、赶赴现场,了解事实。 这是危机处理中必要的第一步,对有的危机事件的处理领导人还必须亲自出马。 危机发生后,可能会发生众说纷纭甚至谣言四起的困难局面。所谓"及时",就是要牢牢把握好第一时间;所谓"全面",就是不仅要了解5W的全部答案,要全面掌握对自己有利的、或利多害少的"事实",也要了解对自己不利的、或利少害多的"事实",好话要听,坏话也要听。所谓"深入",就是要充分细致地了解事实,不仅要了解关于危机的种种细节,而且要掌握危机的起因说法、危机延续下去的各种可能,要对危机发展的各个阶段、介入的各个层面的情况都要有所了解和把握。 2、分析情况,确立对策。 这一步实际上是制定危机处理的方案,即如何对待投诉公众、如何对待媒体、如何联络有关公众、如何具体行动等。 3、安抚公众,缓和对抗。 安抚公众,缓和对抗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关键一步。一个处于"危机"之中的组织,倘若想的是如何去掩盖、去搪塞、去自我表白,那么等于在给自己裹绳束,让自己跳陷阱,原本很快就可以度过的危机,可能成了一个甩不掉的烫山芋。即便你有千条万条减轻自己罪错的理由,值此"紧急的或困难的关头",也应该先去安抚受害公众,真心诚意的取得他们的谅解,争取积极创造化解危机的可能和最佳结局。 4、联络媒体,引导舆论。 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发生,媒体也会纷纷报道。这时组织应委派"发言人"主动与媒介联络,特别是首先报道事件的记者,以"填补信息真空",掌握舆论主导权。 5、多方沟通,迅速化解。 这一步主要是争取其他公众、社团、权威机构的合作,协助解决危机。这是增加组织在公众中的信任度有效策略和技巧。 6、有效行动,转危为机。 成功的危机处理不仅能消除危险,而且还能创造机遇,迅速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谅解,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公众关系。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学生姓名:谢毅 用户名:junihio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上海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于文善老师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提纲】: 一、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 ⒈危机和公共危机 ⒉突发事件 (二)公共危机管理 ⒈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⒉公共危机管理的特性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我国危机管理的现状评价 ⒈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 ⒉当前我国的应急体制并不健全 (二)我国现有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⒈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⒉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 ⒊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滞后 ⒋缺乏法治规范 三、通过“上海11·15特大火灾”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一)案例分析:“上海11·15特大火灾”中的问题和成因 ⒈事故经过 ⒉抢救和善后工作 ⒊事故原因调查 ⒋事故处理 (二)从“上海11·15特大火灾”看我国现行危机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得失 ⒈对“上海11·15特大火灾”的反思 ⒉从“上海11·15特大火灾”反思危机管理的误区 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意义 (二)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 ⒈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⒉危机预警机制建立的意义 ⒊危机处理系统 (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 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意义 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方法 (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 ⒈建立危机管理体制的意义 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危机管理体制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 ⒈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化

从业人员信用管理体系

从业人员信用管理体系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也表明我国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一个功能齐全的社会信用体系,至少需要建立八项基本功能,它们分别由六个子系统和两个机制来实现,即:征信数据整合系统、企业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信用担保体系、失信惩罚机制、信用管理服务体系、诚信教育工程和政府守信监督机制。而个人征信系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授信机构对消费者进行科学授信,有效减少信用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起到扩大信用交易规模和拉动市场内需的重要作用。从业人员的信用监管体系是个人征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建立有效的从业人员信用监管体系是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必要提案件。从业人员的信用监管体系必须在服从个人征信系统的前提下有机制上的创新,才能更好的监管从业人员,保证个人征信系统的有效进行。 一、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成 完善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可以约束和规范社会个体的信用行为,降低交易成本,有效地避免市场交易中的信用风险,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有序、健康运行和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完善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征信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环境是制约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由于个人征信必然涉及个人信用数据的收集、公开、使用、披露和管理,个人隐私的保护、国家机密的保护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维护等各方面的利益,同时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征信业的监管和违规行为的处理等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因此,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必须首先坚持立法先行,通过个人征信立法和配套制度的建设,确保征信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 (二)征信机构体系 个人征信服务业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承担着个人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的功能,在防范信用风险和促进信用交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应按照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发展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独立公正、市场化运作的信用中介服务机

E-315国际信用管理体系的设计原理

E-315:9000国际信用管理体系的设计原理 E-315:9000信用管理体系是国际信用标准化组织制定并发起的国际社会信用体系,宗旨为:促进社会诚信、降低经济交易成本。该体系以其严格、科学的规则和公开、公正、公平的运作方式,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诚信单位的标准。该体系中关于公开投诉权与曝光权的约定被经济学家和法学家们誉为:“新时代正在走向光荣的创新”。 下面,我们论述一下E-315:9000国际信用管理体系的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一: 每个单位都希望和诚信的单位打交道。无论自己是否诚实守信,但都愿意与诚信的单位打交道。自己成为诚信的单位或者寻找诚信的单位打交道是很多企业成功的原因,也是很多企业成为百年企业的原因。 设计原理二: 诚信是保证一个单位长久不衰的必要条件。在特定情况下,不诚信的单位也可能失信获利,也可能会因为其他原因而兴盛,但最终会因为不诚信而失败并迅速垮掉。 设计原理三:

单位的财务报表、证明资料、记者的报道等都是可以造假的,但是,在存在便利、通畅、科学的投诉渠道的情况下,单位无法掩盖、歪曲其利益关系人的投诉信息。 在监管制度科学有效的美国仍然出现了“安然”和“世界通信公司”事件,在中国,企业的财务报表、记者采访报道的真实性普遍受到质疑,可以这样说:无论监管制度多么科学和严密,都存在财务报表虚假、记者不客观报道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根本没有科学、严密的监管制度的情况下,财务数据的虚假、记者不客观的报道使其对信用评价几乎失去了实质意义。世界上知名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国的上市公司不敢发布信用评价报告,因为他们担心没有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其原本权威的指数与数学模型在中国会被最终的实际情况而否定。 但是,在存在便利、通畅、科学的投诉渠道情况下,如果一个单位的失信行为损害了其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利益关系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他必将会进行投诉,而且对于这种投诉信息,除非失信单位改正了自己的失信行为或取得利益关系人的谅解,否则,这类投诉信息将无法被其掩盖和歪曲。 设计原理四:

《公共危机管理》作业3参考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单元作业题(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广义)P125 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狭义)P125 3.危机信息(广义)P153 4.志愿精神P193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B.在结构合理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中,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单元功能的简单总和。 C.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应以减少层次、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为目标。 D.横向的组织设置将同一性质职能的权限范围进行不同层次的分解,每个层次管辖的业务性质基本相同,但管理权限范围随着层次降低而缩小。 2.在危机决策过程中,由于要在压力大和时间紧的形势下做出关系重大的决定,部分决策者为避免承担个人责任而不愿意或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往往采取随大流的做法,这种现象被称为( B)现象。 A.雁阵效应 B.集体动力 C.鲶鱼效应 D.蝴蝶效应 3.(C)认为决策是国家政府成员间讨价还价的产物。 A.理性行为决策模式 B.组织过程决策模式 C.政府政治决策模式 D.精英团队决策模式 4.下列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等级协调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有(ABC )。 A.等级协调机制主要是指有隶属关系的政府或部门在危机管理和应对时的协同运作机

制。 B.等级协调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下情上达,保证上级政策得以贯彻执行。 C.等级协调机制主要以明确的上下级间责任关系和行政命令为主要形式。 D.与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社会公众以及媒体的沟通协调机制都是属于等级协调机制。 5.下列关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的表述正确的有( ABD )。 A.是由美国政府于1979年建立的。 B.是直接向总统报告的专门负责灾害应急的独立机构。 C.下设“三部一院”,即评估部、行动部、政策部和紧急事务规划学院。 D.是常设性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6.在公共危机信息搜集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 )。 A.及时性原则 B.可靠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7.英国危机公关专家罗杰斯特提出的关于危机沟通的“三T”原则是指( ABC)。 A.主动沟通 B.全面充分沟通 C.尽快沟通 D.媒体沟通 8.危机沟通的核心是( ABC )。 A. 媒体联动 B. 信息的共享 C. 对危机沟通的过程进行总结 D. 不确定的消除 9.在危机爆发期,沟通要注意把握的问题有(ACD )。 A. 引导公众情绪,统一舆论基调 B. 有效利用媒体发动全社会对危机事件进行理性思考 C. 要设置舆论焦点,塑造政府形象 D. 要稳定民心 10.安全文化诞生于( B )。 A.20世纪80年代初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要求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标准及要求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本标准将取消并代替YY/T0287:1996和YY/T0288:1996。过去使用 YY/T0288:1996的组织可以按照条,通过删减某些要求来使用本标准。由于任何标准都会被修订,本标准出版时,本标准引用文件的最新的版本(包括任何修改)适用。 本标准是一个以GB/T19001为基础的独立标准,并遵循了ISO9001 GB/T19001的格式。 为了方便医疗器械行业的使用者,在本标准的正文中,与GB/T19001不同的内容采用黑色宋体字表示。 本标准中所加的“注”是为英文版国际标准的使用者所提供的附加信息,为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仍保留了这些内容。 本标准中的附录A和附录B仅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提出。 本标准由SAC/TC22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原中国医疗器械质量认证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明珠、陈志刚、武俊华、李慧民、秦树华、郑一菡、孟庆增、李朝晖、周雅君、刘宝霞、王慧芳、刘靖专。 0引言 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可依此要求进行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以及相关服务的设计、开发和提供。 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的能力。 “注”是理解或说明有关要求的指南。 值得强调的是,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技术要求的补充。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该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 医疗器械的种类很多,本标准中所规定的一些专用要求只适用于指定的医疗器械类别。本标准第3章规定了这些类别的定义。 过程方法 本标准以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为基础。 任何得到输入并将其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均可视为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作,必须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连的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 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0.3.1 与ISO9001的关系 本标准是一个以ISO9001为基础的独立标准。

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 我们知道:一个人或单位做了失信的事,将同时受到两种惩罚,一是法律惩罚,即国家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对失信者做出的民事、行政或刑事制裁;二是社会惩罚,就是当人们都知道这个人或单位不讲信用时,都不愿意和他再打交道,他只能是寸步难行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诚信度,就取决于上述两个惩罚的力度。我国现在之所以失信事件屡屡发生,很多行业或地区出现信用危机,就是因为上述两个惩罚力度太小,法律惩罚缺乏刚性,社会惩罚几乎没有。对失信者的社会惩罚机制,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信用体系,它是对失信者的法律惩罚机制的有力补充,二者共同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的诚信度。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进行。上面我们已经谈到,社会信用体系就是对失信者的社会惩罚机制。其实,市场经济本身就具备对失信者的社会惩罚机制。我们还从最早的村社经济说起,当时人类活动范围小,经济交易地域较小,交易双方大部分都居住在同一村庄或社区,或者居住得比较近,人们长期生活在一起。这时候,人们之间不愿意失信,因为如果一旦失信,全村庄或全社区的人都知道了,都不愿再和他打交道。比如:张三借了李四500 元钱,如果赖账不还,李四就会告诉其他人,那么张三以后就很难借到钱了。后来经济发展了,社会分工多了,交易区域也扩大了,交易双方都不认得,并且居住也比较远,也就不怕别人说他失信了,这种村社经济基础上的失信惩罚就失效了,开始大量的出现骗子。经济学上讲,有缺失必然有市场,这时间,信用行业就应运而生。信用公司为了让委托者满意和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大量的收集与整理失信者的信息,并且信用公司之间也组织成了联盟与协会,共享各自的信用信息。一个人或单位的失信记录,会被信用公司搜集并整理,并向社会提供,所以人们又不愿意失信了,骗子也就少了。这样,对失信者的社会机制又建立了。 既然市场经济本身具备对失信者的社会惩罚机制,我们要进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从立法等各个方面完善对失信者的社会惩罚机制和保证其正常运行,坚决不能损害这种机制的运行。 三、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 我国关于社会信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从事信用评价、信用担保等业务的信用服务机构,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在不同程度上对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未能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出全面的强有力的作用,必须加快建设步伐。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应当以建立全社会的诚信环境,形成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的;以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为重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当包括社会信用制度、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信用实践活动、监督与惩戒机制四个方面。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培育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任务,开展社会信用流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环节,建立信用行业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在方法步骤上,应当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坚持总体规划,精心试点,统筹协调,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坚持诚信宣传教育与信用制度建设并重;坚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统一的信用信息标准;坚持培育社会信用市场需求、促进商业性信用服务行业发展与加强信用监管相结合。到2008年,力争达到以下目标:全社会的诚实守信的道德水准、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显著提高;信用管理方面主要的法律法规、信用制度基本形成;社会信用服务行业有较大的发展,信用服务需求明显扩大;对偷逃税款、恶意合同违约、故意拖欠债务、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行为形成有效的社会联防和制约惩戒机制,面向企业和个人、覆盖经济社会生活主要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初步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201703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试题基础知识和答案及解析

2017年03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试题基础知识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题1分,共80分) 1、当组织声称符合GB/T19001-2016 标准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GB/T19001-2016 标准的所有要求均须符合 B.组织可确定不适用要求,所确定的不适用要求不影响组织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的符 合性及增加顾客满意的能力或责任 C.组织确定的不适用要求仅限于第8 章,否则不能声称符合GB/T19001-2016 标准 D.B+C 【答案】B 【解析】见GB/T19001-2016标准4.3条款。 2、为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而确定、提供和维护的运行过程所需要的环境不包括()。 A.社会因素 B.生理因素 C.心理因素 D.物理因素 【答案】B 【解析】见GB/T19001-2016标准7.1.4条款的注: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物理因素。 3、以下不是设计和开发过程控制活动的是()。 A.实施评审活动 B.实施更改活动 C.实施验证活动 D.实施确认活动 【答案】B 【解析】见GB/T19001-2016标准8.3.4条款。 4、标准由各类要素构成,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和编写》要求,以下关于标准要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分为必备要素和可选要素 B.封面、前言、标准名称是必备要素 C.目次、规范性引用文件是可选要素 D.术语和定义是必备要素 【答案】D 【解析】见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和编写》标准: 6.1.1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6.1.2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介必要的。 6.1.3前言 前方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式、图和表。 6.2.1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为必备要素,就置于范围之前。 6.2.3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为可选要素, 6.3.2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为可选要素, 5、某公司针对顾客提出的非标产品质量要求,编制了质量计划,在编制质量计划时,可以参照()来定制。 A.GB/T19011 B.GB/T19015 C.GB/T19025 D.GB/T19016 【答案】B 【解析】见GB/T19001-2016标准内的参考文献:GB/T19011质量管理审核指南;GB/T19015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计划指南;GB/T19025质量管理培训指南;GB/T19016质量管理体系项目质量管理指南。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复与重建(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p175: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可以广泛地界定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政策的社会秩序和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由非常态转向常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顺利转换。 3、公共危机预测(public crisis forecast ):是指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4、公共危机管理保障(protection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237:是指组织运用后勤力量,在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对特定对象所进行的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 5、公共危机决策(public crisis decision)p50:就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6、公共危机管理体制(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p29:广义: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其中,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狭义: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7、公共危机沟通(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p208: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8、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p10: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为。 9、应急处置(emergency handling)p140:是一种事后阶段的反应,是危机管理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的好坏。 10、公共风险评估(public risk assessment)p81:是指在公共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大量的信息加以分析,估计和测定公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确定其风险级别和管理优先级的过程。 11、危机预警(crisis warning)p132:指的是国家通过各种公共危机信息系统的监测,在发展公共危机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已经发生但可能升级扩大时,向社会发布警报信息的行为。 12、公共危机管理(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10:是指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监测、预警、防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政策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13、新闻发言人制度(spokesperson system)p222:就是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就有关事宜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信息,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诠释、说明。 14、危机损失评估(crisis damage assessment)p184:指的是查清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对灾害强度、损失的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第八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新版.doc

第八章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一、内容提要: 二、考试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及大纲要求 第一节 概 述 1987年ISO /TCl76发布了举世瞩目的ISO 9000系列标准,我国于1988年发布了与之相应的GB /T 10300系列标准,并“等效采用”。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又于1992年10月发布了GB /T 19000系列标准,并“等同采用ISO 9000族标准”。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修订后的ISO 9000族标准后,我国及时将其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

为了更好地发挥ISO 9000族标准的作用,使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2000年12月15日ISO正式发布新的ISO 9000、ISO 9001和ISO 9004国际标准。2000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GB/T 19000—2000(idt ISO 9000:2000),GB/T19001— 2000(idt IS0 9001:2000),GB/T 19004--2000(idt ISO 9004:2000)三个国家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IEC指南2—1991《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及其定义》中对标准的定义如下: 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和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订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我国的国家标准GB 3935.1—1996中对标准的概念采用了上述的定义。 显然,标准的基本含义就是“规定”,就是在特定的地域和年限里对其对象做出“一致性”的规定。但标准的规定与其他规定有所不同,标准的制定和贯彻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标准是“协商一致”的结果,标准的颁布具有特定的过程和形式。标准的特性表现为科学性与时效性,其本质是“统一”。标准的这一本质赋予标准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和法规性。 二、GB/T 19000--2000族核心标准的构成和特点(大纲要求了解) 1.GB/T 19000 —2000族核心标准的构成 GB/T 19000—2000族核心标准由下列四部分组成: (1) GB/T 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 19000—2000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2) GB/T 1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19001—2000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组织证实其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3) GB/T 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GB/T 19004--2000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指南,包括持续改进的过程,有助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 (4) ISO 19011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 ISO 19011提供管理与实施环境和质量审核的指南。 该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分委员会(ISO /TCl76/SC3)与环境管理体系、

危机管理体系的CEOCAP模型

危机管理体系的 CEOCAP 模型 作者:游昌乔 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传递越来越快捷,媒介渠道越来越丰富,利益群体越来越多元,在 以秒计的地球村时代,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危机。 如何成功地进行危机管理,化被动为主动,变应对思维为管理思维,从而成功预防和处理危机,是每个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每个企业必须正视的挑战。我们认为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 应该建立两个体系: 1.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对内管理,建立制度与流程,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危机管理体系:如何对外沟通,建立机制和体系,确保企业在公众中有好的、可信赖的声誉。质量管理体系,就如同肥沃的土地;没有土地的营养,企业活不了;危机管理体系,就如同清 新的空气,没有空气的滋润,不能与媒体和公众进行好的沟通,不能营造好的舆论环境,企业 活不久。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了 ISO9000 族系列标准,以适用于不同类型、产品、规模与性质的组织。但是,与之对应的是,危机管理 体系却一直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我们在危机管理的咨询和服务工作中,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积累,创导了一套命名为 CEOCAP 危机管理体系的模型,能推动建立危机管理的标准与规范,在此与业界和学界同仁分享讨论。 我们把危机管理体系分成六个子体系,它们相互呼应、交叉与依存,形成合力。我们通过相应 模块对各个子体系进行测评,对企业的危机管理从各个角度进行健康度检查,并形成治理方案。测评共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Consciousness system 意识体系——居安思危(5 分) 2.Early warning system 预警体系——未雨绸缪(30) https://www.360docs.net/doc/ea16705053.html,anizational system 组织体系——雷厉风行(15 分) https://www.360docs.net/doc/ea16705053.html,mand system 指挥体系——有条不紊(15 分) 5.Assessment system 评估体系——前事不忘(5 分) 6.Planning system 计划体系——胸有成竹(30 分) Early warning system 预警体系 Consciousness system 意识体系 Command system 指挥体系 危机管理体系 CRICIS MANAGYMENT SYSTEM Organizational system 组织体系 Planning system 计划体系Assessment system 评估体系

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 公共危机的概念:由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是一种比危机更为特殊的危机状态。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检测、预警、预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1.效率性原则2.协同性原则3.安全性原则4.依法对应原则5.科学性原则6.适度性原则 基本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群体心理狂热理论、转型期社会过渡理论 三个最基本的直观假设:1.危机是人为的,往往由事件或人物所导引;2.通过适当的危机管理,危机的影响是可以降低的;3.危机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 危机管理的阶段,有PPRR四阶段理论:预防、准备、反应、恢复。4R模型:缩减、预备、反应、恢复。 四阶段理论模型:征兆期、发作期、延续期、痊愈期 五阶段理论模型:信号侦测、探测和预防、控制损害、恢复、学习 三阶段理论模型: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含义: 广义: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 狭义: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指政府为完成法定的应对公共危机的任务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功能的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行政职能。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内容:1.组织结构:是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基础和载体 2.职责分工:体现着政府进行危机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作用 3.运行机制:决定着危机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原则:1.以人为本、以防为主;2.权责明确、依法行政; 3.指挥统一、运转协调; 4.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功能:1.公共危机管理活动的组织保证2.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 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同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特点:1.党和政府主导2.专家参与 3.社会协同 问题:主要表现为部门化管理,没有形成同一的指挥体制,不同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中央与地方管理职能没有完全理顺,责任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民间组织体制不健全,社会力量发挥不够;专家咨询作用发挥不够喝咨询组织不健全。 1.法律法规发面不健全 2.跨地区、行业、部门的公共危机管理的联动体制不顺畅 3.各级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答案

兰州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2013年 干部在职自学科目《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学习辅导 第一单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总论 重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难点:如何切实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 一、简答题: 1.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分类。 答案: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个要件(特点):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遵循的普遍性、规律性原则有哪些? 答案:一是要坚持依靠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统一指挥、整体作战的原则。三是要坚持因情施策、区别对待的原则。要严格区别对待群体事件中的组织策划者与一般群众。四是要坚持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的原则。五是要坚持快速反应、依法果断处置的原则。 3、简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 答案:①预测预警: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②应急处置: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指挥协调、应急结束等环节;③恢复重建: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组织实施等环节;④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4.简述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 答案:一是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二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三是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四是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5.简述为适应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答案:1.建立风险隐患排查和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制度。2.严格信息报告制度。 3.规范应急处置程序。 4.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工作。 5.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6.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7.建设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 8.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和统计分析。 6.简述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做法。 1.突发事件预案是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合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2.应急管理的预案必须充分考虑同类事件和对事件进行分级,做到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应急资源; 3.演练并不断完善预案是发挥预案作用的保障; 4.相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预案 二、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试述如何切实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 一是正视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应急管理工作规律的认识,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