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内扩大内需政策中的宏观经济学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国内扩大内需政策中的宏观经济学原理

内容摘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扩大内需政策。本文对所颁布相应政策的经济背景、此政策的关注重点以及此政策背后的宏观经济学原理进行了浅层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分析。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拉动消费 IS—LM模型

始于次贷危机的美国金融危机像恶性传染病一般,从2008年9月开始向外传播.并迅速蔓延至日本及欧盟各国家。演变成世界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也并没有幸免于难。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表现出经济衰退的一些典型症状,如投资率下降、消费不足、失业率上升等。尤其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工业生产、出口、财政收入、CPI 和PPI等经济指标显著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国政府根据市场情况于2008年11月5日,果断出台了符合时局的经济刺激的方案——《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

该项经济刺激方案一经出台便吸引了多方的广泛关注。经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需向此经济刺激方案投资约4万亿元。多方将此项政策亲切的简称为4万亿救市,面对如此大额的经济刺激方案,它是在何具体的经济大背景下被推向市场的?为何此项经济刺激方案以拉动消费取代了之前的鼓励投资?隐藏在它背后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又是什么?

一、政策颁布的相关内容

面对之前的经济时局,我国政府经过一系列的数据调查研究,于2008年11月10日果断出台了适应时局的经济刺激方案即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该项政策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包括各方各面的十项具体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

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1】

从这具体的十项政府政策中可以看出此次的经济刺激方案的重点在于民生工程,涉及到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医疗卫生、文化等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同时也将部分重心放在了大力发展居民消费,激发居民消费热情,从而达到扩大我国内需的最终目的。

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面对此项救市的经济刺激方案,如何利用二者来扩大内需,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陈南岳、安树伟(2003)认为:消费需求决定着投资需求,投资难以扩大内需,投资需求引发的消费需求比例低,从而消费需求应是扩大内需的政策着力点【2】。裴春霞(2000)分析得出:投资增长与经济波动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消费

与经济波动之间的正相关不仅不明显,有时甚至还表现出反方向,主张扩大内需应放在投资需求上【3】。任巍、陈安国(1999)认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十分重要,扩大内需应同时注重【4】。

我国首次提出“扩大内需”是在1998年,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但与98年的通过刺激投资扩大内需不同,此次的经济刺激方案重点在于通过拉动消费从而达到扩大内需的终极目标。我认为此次之所以改变10年前刺激投资来达到扩大内需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首先,拉动消费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优化。所谓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即出口贸易、消费和投资。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贸易,这二者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而消费这一较为稳定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在促使经济增长方面贡献甚微。我国的投资率自1978年以来都保持在30%以上,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此后几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5】。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20%左右。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从规模到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据统计表明,从1980-2001,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的外贸依存度大体稳定在14%-20%的范围内,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5%迅速扩大到2006年的65%,已远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的水平。但我国的消费率特别是私人消费率却逐年呈下降趋势。2007年,我国最终的居民消费率仅为35.4%。因此,通过政府的政策调节,拉动消费,特别是拉动居民的消费,不仅仅可以达到扩大我国内需使经济得以发展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不太稳定的“两轮”带动完善到相对稳定的“三轮”均衡带动的模式,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趋于稳定。

其次,之所以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消费上,是因为从长期来看消费不会增加新的过剩,比投资更具优势。投资虽然可以减少当期过剩,但日后将形成更大的供给,对原来过剩的经济会雪上加霜。因此通过拉动消费便可以很好的避免由刺激投资所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

二、此项经济刺激政策中的宏观经济学原理

首先,此项经济刺激政策的核心以及最终目标是扩大我国的内需。但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果断且迅速的出台这一以扩大内需为根本目标的稳定政策呢?其必要性又在哪里?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入手分析,便可了解到政府对经济下滑迅速实行调控是有其必要性的。因处于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中,中国实体经济出现衰退,使得我国的总需求曲线较原有水平发生了下降,产出与就业均下降到原有水平之下。若政府并不对该一经济现象进行调控,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低需求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会导致工资与物价水平的下降。虽然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进,经济仍会在一个新的水平达到再次的均衡,但此水平相对于之前的水平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下降。且在此段时间较长且经济一直处于衰退的期间之中,会使得百姓对未来的预期不理想,导致生活水平受到影响。由此看来,我国政府果断且迅速的出台这一以扩大内需为根本目标的稳定政策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与此同时,在如此经济大背景之下,我国政府颁布的4万亿救市计划又是根据何宏观经济学原理使得需求曲线提高到与原有水平相差无几的水平上呢?

此次的经济刺激政策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IS-LM模型便可以很好地解释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

IS-LM模型是描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所表示的是能使计划支出等于收入的利率与产出水平的各个不同组合情况。

对于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中所涉及的各种措施包括了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减税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为例分析其对需求增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