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视为物权”条款之合理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视为物权”条款

之合理性

摘要:“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视为物权”之条款可谓我国物权立法过程中的一大创新。但是,因被认为突破和违背了传统的物权法定原则而遭质疑,最终未能得到物权法之采纳。实际上,该条款并未违背物权法定,而是为物权法定之缓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其最大的缺陷在于物权性质的不明确,导致实际认定何种权利属于物权时存在困难。物权法不应轻易地抛弃该条款,而应对其加以完善,即对物权性质作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界定,使之更适于实际操作,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并成为中国物权法之亮点。

关键词:中国物权法物权性质物权法定原则物权自由

一、“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视为物权”条款之源起

物权法草案顺利通过可谓今年我国法律界尤其是民法界头号大事,虽然业内专家学者对其褒贬不一,但其终归为我国民法发展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这不仅是因为物权法本身的重要性,也因为其定稿过程的曲折性,自物权法草案诞生以来已经七易其稿,堪称我国立法史之最。

在物权法草案论证修改过程中,出现许多我国独创的内容,其中

较具代表性、同时也引起较大争议的,当属“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视为物权”这一条款。在物权法草案中写入该条款,立法者的本意在于,物权法虽然强调物权法定原则,但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权利是否属于物权尚难以确定,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还可能出现许多新的物权类型,若物权法定原则过于严格和苛刻,未免显得僵硬、不够灵活,也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所以,为物权种类规定的进一步改革留下一定空间是必要的。据此,可以将其理解为缓和物权法定的条款。

应该说,该条款在采用物权立法的国家中是一大创举。这是建言在排除英美法国家的基础上,因为在英美法国家,不采用物权概念,代之以更广泛的财产权概念,而财产权的类型、内容等又主要依据判例创制,这意味着英美法没有限制财产权种类的传统;采物权立法者主要是大陆法各国,其均严格遵守物权法定原则。我国民法受大陆法系影响,采物权概念,因此,英美法国家不宜作为与我国比较的对象,而应以大陆法国家为比较对象。与大陆法各国相比,我国虽然亦遵循物权法定,但是,提出这一具有我国特色的物权法定缓和之条款,不可不谓创新,因为大陆法各国学者虽亦有提出缓和“物权法定原则”的主张,但鲜见以正式的法案或法条出现之先例,也未见与该条款规定的内容类似的提法。杨立新先生亦对该条款赞誉有加,认为其是物权法草案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改动,并称之为立法的杰作。

二、“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视为物权”条款之

质疑与批判

但该条款出现之后,却遭到以梁慧星先生为代表的反对者的质疑与批判,并被解读为“物权自由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该条款在最终通过之物权法中未被采纳,亦正是受到梁先生为代表的反对方的影响。对此,梁慧星先生的主要理由在于:

第一,认为“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视为物权”之规定彻底突破了传统的物权法定,将“导致物权法基本原则的根本性改变,即由‘物权法定原则’,变为‘物权自由原则’。这一基本原则的改变,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物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和结果,是市场交易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作为市场交易的前提的物权,其种类和内容就必须统一化、标准化,不能允许自由创设物权类型和改变物权内容,否则就会使市场交易复杂化,使市场交易难于进行。而“物权法定原则”目的就在于排除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允许当事人协商创设物权种类和变更物权的内容。物权属于绝对权,具有排除他人干涉的效力,实际上就是对社会财产的独占。物权就是对现存有形财产的“独占权”。而如果实行“物权自由原则”,无异于许可通过创设新的物权类型或者改变原有物权的内容,而达到“独占”本属于国家、社会和他人的财产的目的。因此,基于保障市场交易顺利进行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法律政策理由,以及出于保护本人、国家、社会、他人合法财产的目的,必须实行“物权法定原则”,只能由法律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第二,“视为”这一概念在法律上是一个特殊的技术性概念,是由法律直接做出的不允许推翻的认定,一经“视为”,即无任何救济途径。因此,“视为”仅适用于事实的认定,而不适用于权利或者法律行为的认定。且作为“视为”前提的,必须是某种确定的事实。易言之,“视为”一定是根据某种事实的存在,而认定其他事实的存在,其不能用于对权利和法律行为的认定。一个权利是否存在,一个法律行为是否成立、生效,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成立条件、生效条件去衡量,如果发生争议须由法院做出判决,通过判决的形式来认定,而不能够进行推定。另外,依照本条规定,将“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视为物权,然而什么是“物权特征”,物权具有哪些“特征”,什么叫“符合”物权性质?均是不确定的。综上所述,梁慧星先生认为,如果凡属于“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特征的权利”均可以根据不确定的、见仁见智的所谓“物权性质”,并通过“视为”这个特殊法律概念和法律技术认定为物权,那么,“货币法定原则”、“有价证券法定原则”也可以被否定,而代之以“货币自由原则”、“有价证券自由原则”,凡是“符合货币特征的”、“符合有价证券特征的”,诸如“代金券”、“饭菜票”、“返券”、“优惠券”等等都可以视为货币,都可以视为“有价证券”,这是“非常危险”和“不堪设想”的,在法理上是完全错误的,必将导致法律秩序的混乱。

第三,如果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自由原则”,凡是“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均被“视为物权”,则在中国境内活动的外商、外资企业和外国律师,必然会在他们所参与的经济活动中采用他们自己熟悉的本国法律上的物权类型。而这些物权类型当然属于本

条所谓“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中国政府和人民法院就应当将其“视为物权”,必将对中国国家主权和法律制度造成巨大冲击和损害。物权法定原则的重要功能,在于否定中国法律未规定的、任何外国法律上的物权类型。以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中国的法律制度。怎么能够轻率否定“物权法定原则”,而自毁“长城”?

第四,起草人将“物权法定原则”改为“物权自由原则”,可能是受个别学者的理论观点的影响。而个别学者所谓“物权法定原则相对化”的观点,是缺乏事实根据和理由的。自法国民法典以来200年,自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以来100年,法律未作规定而由法院判例认可的“新物权”类型仅有“让与担保”一种,而发达国家先由法院判例认可“让与担保”的效力,而后再通过修改法律或者制定特别法实现“让与担保立法化”的实践说明,“物权法定原则”并不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迄今各国物权法上,“物权法定原则”的地位并未发生任何动摇,且不说没有哪一个国家以“物权自由原则”取而代之,甚至没有哪一个民法学者提出过这样的主张。可以断言,中国物权法否定“物权法定原则”,而代之以“物权自由原则”,必将导致中国物权秩序乃至整个法律秩序的极大混乱。

三、“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视为物权”条款合理性探析

可见,梁慧星先生反对该条款的主要理由在于其突破了传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