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功能评定

手外伤功能评定

手功能评定表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一、运动功能 用TAM系统评定标准(20分) 1.拇指: A:拇指对指(10分) 可以 10分 困难 5分 不能 0分 B:拇指关节自主活动度(10分) 掌指关节ROM+指间关节ROM=总ROM 总ROM评分 >90° 10分 <90° 5分 强直 0分 2.手指:关节自主活动度(20分) 掌指关节+近位指间关节+远位指间关节总屈曲度-总欠伸度=总TAM 总TAM评分 260°~ 200° 20 ~ 16分 190°~ 130° 15 ~ 11分 130°~ 100° 10 ~ 6分 <100° 5 ~ 0分 二、日常生活活动:ADL(20分) 1.捡针(指甲捏) 2.捡分币(指腹捏) 3.写字(三指捏) 4.提(提箱柄,壶柄等重物) 5.拿大茶缸(握) 6.锤钉子(强力握持) 7.上螺丝(中央握持) 8.结鞋带(综合细动作) 9.扣钮扣(综合细动作) 10.开广口瓶(综合强力握持和精细握持) 每项评分:完成良好 2分 可以完成,动作不太好 1分 不能完成 0分 三、感觉恢复(20分) 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1954) 分级评分 S4感觉恢复正常,两点分辨觉<6 mm 20分 S3+ 除S3外,尚有部分两点分辨觉存在 16分 S3浅痛觉与触觉完全恢复,没有过敏 12分 S2浅感觉与触觉有少许恢复 8分 S1皮肤深痛觉恢复4分 S0神经管辖区无任何感觉 0分 四、血液循环状态(10分) 分级评分

优:皮肤色泽、温度正常,不需特殊保护 10分 良: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怕冷 8分 差:肤色苍白或发绀,温度明显发凉特别怕冷4分 劣:肤色灰暗或发绀,冷天不敢外露 2分 五、外观(20分) 分级评分 优:再植指没有旋转、非功能成角畸形外形丰满,短缩<1 cm无明显功能影响 20分 良:再植指轻度旋转、非功能成角畸形轻度萎缩,短缩<1.5 cm无明显功能影响 16分 差:旋转、成角畸形影响功能有萎缩,短缩不超过2 cm 8分 劣:畸形明显,短缩超过2 cm严重影响功能及外观 4分 六、恢复工作情况(10分) 分级评分 优:恢复原工作 10分 良:参加轻工作 7分 差:不能工作,但能自理生活 3分 劣:不能工作,生活也不能自理0分 根据以上六项评分,等级分值: 优100 ~ 80分良79 ~ 60分 差 59 ~ 40分劣<40分 说明: 1.多指离断时,对于关节活动各指各个关节独立检查,然后相加,除以指数,取其平均值。 2. TAM = total active motion总主动活动度。 3. ADL =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日常生活活动。 附件(一) 陈中伟(1984年)提出的断肢再植评定标准。 陈中伟(1984年)断肢再植评定标准 分级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工作能力 优原有的60% 4~5级>S3 原工作 良原有的40% 3~4级 S3 轻工作 可原有的30% 2~3级 S2 生活自理 差<原有的30% 0~1级 S0~1 无实用功能 附件(二) 顾玉东在会上提出的断指再植功能标准,与陈中伟提出的断肢再植功能评定标准相对应的简易标准。 顾玉东(2000年)断指再植评定标准 评分运动感觉外观工作能力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1989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手外科学组,在广州召开手功能评定标准专题讨论会,会上制定一个手功能评定标准(手外科杂志,1990,6:57-72),从而我国有了第一个正式的手外科功能评定标准。但事后发现该标准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北京积水潭医院赵书强、王寰等(手外科杂志,1994,10:69-72)在1994年又加以改进。这个改进的标准已编成计算机软件,只要把手功能检查数据输入,便能得出手功能丧失的数值。这项工作对于科学研究、工伤残废评定、医疗保险及医学法律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对于进行断肢再植及断指再植的疗效及临床研究来讲,有必要制定一个更为适应复查的标准。2000年3月26、27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在无锡市又一次召开了全国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专题研讨会,以下是讨论会提出的具体方案,提供在全国范围内试行。 方案制定的前提是适应我国目前基层的情况,简单实用,容易掌握,不需要特殊检查仪器或设备;另一个方面,又要求尽可能客观、科学、准确,与国际标准接轨。为了掌握方便,评定采用百分制,再评为优、良、差、劣。对于断肢再植,陈中伟于1978年曾提出一个断肢再植功能评定标准,国际手外科学会于1984年推荐使用。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上肢断肢再植后功能评定标准,从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恢复、外形、后遗症状与工作能力等六方面加以评定,提供全国试用。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一、关节活动度TAM(30分) 1.肩关节(外展)评分 90°~60°6分 59°~45°5分 44°~30°3~4分 <30°0~2分 2.肘关节(伸屈)评分 120°~90°7~8分 89°~60°5~6分 59°~30°3~4分 <30°0~2分 3.腕关节(伸屈)评分 60°~90° 3.1~4分 45°~59°2~3分 30°~44° 1.5~2分 <30°0~1.5分 4.掌指关节(伸屈)评分 90°~70° 4.1~5.0分 69°~50° 3.1~4.0分 49°~30° 2.1~3.0分 <30°0~2.0分 5.近指关节(伸屈)评分 100°~80° 3.1~4.0分 79°~60° 2.1~3.0分 59°~30° 1.5~2.0分

手外伤

手外伤 手复外伤康 手外伤康复是在手外科的诊断和处理的基础上,针对手功能障碍的各种因素,例如瘢痕、挛缩、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萎缩、感觉丧失或异常等,采取相应的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手夹板、辅助器具等手段,使伤手恢复最大程度的功能,以适应每日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学习。 ㈡手的生理功能 手是具有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器官,所以运动与感觉在手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手的动作精细,繁多,其基本动作大致可归纳为六种,即:提物动作;夹物动作;平持动作;钳捏动作;握圆柱动作和拧圆盘动作。 手具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尤其是手指的掌面以及正中神经分布的区域,通过手的触觉可以知道物体的大小、轻重、质地和温度。特别是指腹有更完善的感觉,所以人们在工作及ADL中能做许多精细动作,可以不借助视力的帮助完成系鞋带,扣钮扣等,盲人可用手指来触读盲文。指腹外伤缺损后,虽可植皮修复,但很难完全恢复全部感觉功能。 二. 康复评定 ㈠一般检查 包括望诊、触诊、动诊和量诊四部分。通过一般检查可对肢体结构与功能变化有个总体的评价。 ⒈望诊:包括皮肤的营养情况,色泽、纹理、有无瘢痕,有无伤口,皮肤有无红肿、溃疡及窦道,手及手指有无畸形等。 在正常情况下,当手在不用任何力量时,手的内在肌和外在肌张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种手的自然位置称“手的休息位”。手的休息位是,腕关节背伸约10°~15°,并有轻度尺偏;手指的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呈半屈曲状态,从示指到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越多。各指尖端指向舟骨结节;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或触及示指远节指间关节的桡侧。无论在手部损伤的诊断上、畸形的矫正时或是在肌腱修复手术中,都需要用“手的休息位”这一概念作参考。 手的另一个重要姿势是手的“功能位”,手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很快地做出不同的动作。手的功能位是腕背伸约20°~25°,拇指处于对掌位,掌指及指间关节微屈。其它手指略为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半屈曲,远侧指间关节微屈曲。了解手的功能位对处理手外伤,特别是骨折固定和包扎时有用途,包扎固定伤手应尽可能使手处于功能位,否则将常会影响手的功能恢复。 ⒉触诊:可以感觉皮肤的温度、弹性、软组织质地,以及检查皮肤毛细血管反应,判断手指的血液循环情况。 ⒊动诊:是对手部关节活动的检查。动诊又可分为主动及被动活动。 ⒋量诊:包括关节活动度、肢体周径、肢体长度和容积的测定。 ㈡功能评定 主要包括手的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体积和手的灵巧性及协调性等方面的评定。 ⒈关节活动度的测量:使用量角器分别测量手指的掌指关节(MP)、近侧指间

手功能评定标准(知识材料)

《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会骨科学会手外科学组1989年12月9~12日广州西樵山 (一)目的、意义与原则 制定此标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客观唯确地判断患手的失能情况与评定治疗效果并为福利和保险部门提供科学、客观、准确的伤情诊断情报。因此,完整的标准必须包括:外观与解剖,感觉与运动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患者心理与社会的承受力及医生的客观评价;后者是指患手的临床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与会代表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制定我国的手功能评定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既要通用又要实用。前者是指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的方便,其标准需尽可能与国际标准统一。后者是指为了临床使用方便,要尽可能地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②既要制定出一套手功能评定的综合标准,又要确定一些具体的单项指标,并尽可能使二者相互衔接。 (二)标准化病历的格式与项目 对每一名患者来说,一份检查全面而又记录完整的病历,既是其治疗程序选择的依据,又是其疗效最终评定的根据,还是医务工作者寻找教训,总结经验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所以,在制定标准的同时,有必要对有关病种的检查项目与病历的记录格式进行统一,以便使其逐步标准化与规格化。与会代表经过认真讨论,并查阅了Swanson原文(JHandSurg,1983,5:709),认为其中的两种病历首页记录(表2-2、3)系统全面,稍加修改即可在我国推广使用。 (三)外观与解剖 手的外观评定实际上是患者、医生、社会对患肢(手)的总体感觉,包括手及上肢的完整程度、僵直、瘢痕、畸形以及各关节的活动度。其与解剖评定很难截然分开,因为有的项目需借助于解剖平面或正常功能情况确定失能指数,有的畸形又是外观难以发现的,使其必须在X线帮助下进行解剖评定。常规的外观与解剖评定项目有: 1.肢体周径,用“cm”表示。 2.肩、肘、腕及手部各关节的周径,用“cm”表示,活动范围用度“°”表示。3.截肢(指)平面及其失能程度用百分比来表示。一个完全丧失感觉与运动功能的肢体或手指,其失能程度与同平面的截肢(指)相等,因此,其失能程度也用百分比表示(图2-2、3)。 肢体周径与上肢各关节的周径,由于与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有关,所以个体差异极大。一般情况下,应与患者的健侧肢体作比较。上肢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见本文“感觉与运动”一节。 一侧上肢的截肢或100%的上肢功能缺失,被认为是上肢功能的60%缺失(双上肢的截肢或100%的功能缺失,则不能以上肢功能120%的缺失计,只能计100%缺失)。肱二头肌远端附着处以远及掌指关节平面的截肢,其失能分别为上肢功能的95%与90%。掌指关节平面的截肢还同时被认为是手功能100%的丧失。手功能是5个手指协调作用的共同结果,缺少任何一个手指或其一部分,都将影响整个手的功能。为准确估算手的失能程度,必须将100%这个手功能指数,按5个手指的活动范围及正常功能需要,划分给各个手指。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的失能指数依次为整个手功能的40%、20%、20%、10%、10%(图2-2、3)。 腕关节的功能由背屈、掌屈、桡偏、尺偏四个协调的动作构成。腕关节功能的70%是由前两个动作完成的;30%尽由后两个动作完成的。其失能指数的计算见

肩周炎的评定技术

肩周炎的评定技术 一、概述 (一)定义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 滑膜及关节囊等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痛疼和运动功能障碍综合症。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以50岁左右多见,与退行性病变有明显关系,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一部分患者有自愈趋势,仅遗留有轻度功能障碍 ,大部分患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二)病因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软组织退行性变、肩关节损伤、肩关节的活动减少、颈椎疾患、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姿势失调有关。 1、软组织退行性变如冈上肌腱炎、肱三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关节囊炎,这些慢性炎症和损伤,均可波及关节囊和周围的软组织,引起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粘连。 2、肩关节损伤肩部挫伤、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肩关节脱位等损伤,由于局部出现炎性渗出,疼痛及肌肉痉挛,会导致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粘连,而发生肩关节的冻结。 3、肩关节活动减少肩关节脱位、上肢骨折、外科手术固定时间过长或脑外伤、脑卒中后瘫痪侧肢体肩关节所处的状态,使肩关节活动减少,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淋巴回流受阻,炎性渗出淤积,日久纤维素沉着,粘连形成,导致关节囊挛缩和周围软组织粘连。 4、颈椎源性肩周炎是由于颈椎病源引起的肩周炎。其特点是先有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后发生肩周炎的症状,它是颈椎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或者说是一种临床类型,而不是肩关节与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的结果。 5、其他疾病诱发如冠心病、精神心理因素、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肩周炎的病理过程可分为早期、中期(粘连)和恢复期。早期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膜、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后随着病情发展,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受累,发生慢性炎症,造成关节内外粘连,进入冻结期;再后,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疼痛自然缓解,肩关节功能逐渐好转,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手外伤康复是在手外科诊断和处理的基础上,针对手功能障碍的各种因素(如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组织缺损等)采用相应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夹板等治疗手段,使伤手恢复最大程度的功能。 【诊断要点】 1.症状都有外伤史,临床表现为手部疼痛、局部肿胀、畸形(如成角畸形、缺如)等。 2.体征手局部压痛或叩击痛、异常活动或骨擦音、运动障碍或感觉异常、肌萎缩、关节僵硬等。 3.辅助检查 (1)骨关节损伤需X线检查。 (2)肌麻痹需电生理检查。 【康复评定】 1.手与上肢状况通过视诊、触诊和患者的主动活动,对伤手情况应有基本判断,包括手和上肢的完整性、血液循环、伤口感染、皮肤发汗、瘢痕、畸形、肿胀、萎缩、疼痛

以及关节活动范围。 2.运动功能 (1)肌力测定:可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此外,握力测定可用握力计测量;捏力测定可用捏力计测量(包括侧捏力、二指捏力、三指捏力)。 (2)关节活动度(ROM)测定:采用手量角器测定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ROM。测量关节包括腕关节、掌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远节指间关节、拇指腕掌关节。若ROM评定小于正常ROM,则需鉴别以下3种情况:主动ROM与被动ROM范围相同,障碍原因在于关节本身;没有主动ROM,被动ROM正常,障碍原因在于肌腱断裂;主动或被动ROM受附近关节位置改变而改变,障碍原因在于手外或内在肌挛缩,或内在肌挛缩。 3.感觉功能参照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MCRR)于1954年制订的分级标准。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3)复合感觉:二点辨别感觉、立体觉。 (4)叩击试验(Tinel试验):判断再生神经纤维生长

手外伤的康复诊疗技术规范

手外伤的康复诊疗技术规范 一、康复住院标准 1.肌腱修复术后,伤口拆线,固定2~3周,有明显功能障碍;2.断指再植,术后断指成活,拆线后2周,末稍血运良好; 3.其他手外伤,经临床治疗2周,伤口愈合,仍有明显功能障碍者。 二、临床检查常规 (一)常规检查 1.血尿便常规; 2.常规血液检查、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可选择检查(有适应症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批准) 1.神经电生理检查 适应症:适用于合并有周围神经损伤的手外伤患者。 2.肺功能检查。 3.四肢多普勒血流图。 三、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药物治疗:继发感染时应用抗生素;并有神经损伤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较严重疼痛时应用止痛药。 2.换药:伤口感染者或手术切口未愈合者。

3.中医中药外洗:活血、消肿、止痛。 4.封闭治疗:对于严重疼痛,痛点集中者可使用。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伤口感染:抗感染;换药;必要时予病灶清除或植皮术; 2.再植手指失活:及时转专科治疗; 3.关节瘢痕挛缩畸形:经康复治疗效果欠佳时转外科手术治疗;4.骨髓炎:抗炎、换药治疗,必要时转外科手术治疗。 四、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常规 入院后1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进展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定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定 握力评定、捏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感觉评定、反射评定、肢体形态评定、上肢功能评定、ADL评定、疼痛评定、手灵活性评定、协调性评定、植物神经功能评定。 2.精神心理评定 人格评定、情绪评定等。 (二)康复治疗常规 1.物理治疗常规 (1)运动治疗:手外伤患者早期主要以保持功能位、手部关节被动运动(含CPM)和主动运动训练为主,若未伴有肌腱损伤后的吻合术,早期还可进行肌肉肌腱的牵伸。随着骨折和肌腱愈合程度的增加,则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

教案 2014 -- 20 15 学年第1 学期 二级学院(部)____医学院___________ 教研室临床医学教研室_______ 课程名称及代码康复评定技术__13213037__ 课程类别___ 专业课___________ 学分及总学时____ 2.5/48___________ 授课专业班级_ 高职1301_________ 主讲教师_______ 职称职务__ 讲师____________ 使用教材____康复评定技术______ 山东英才学院教务处制 第 1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备课笔记第页 1、康复评定概述:康复评定学是研究障碍和潜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的一门医学学科。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 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2、康复评定的方法: 定性评定:肉眼观察和问卷调查;半定量评定:分为若干个等级或阶段;

定量评定。 3、康复评定的内容: 康复评定是评定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其内容主要包括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 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 失认症),反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 ②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验; ③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 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④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 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4、康复评定的实施过程: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SOAP 法, 即:S( subjective data 主观资料):患者个人的主诉材料、症状; O( objective data 客观资料):患者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A( assessment 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P( plan 计划):拟订处理计划,包括有关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 康复治疗和处理等的计划。 5、评定的注意事项: )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2)选择适当的评定方法。 3)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他们的不安, 取得积极的配合。4)评定时间要尽量短,不引起患者的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