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弯曲应力与弯曲变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为FS。对切应力的分布作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切应力的方向均与剪力FS的方向平行。 (2)距中性轴等远各点的切应力的大小相等。
F
mn
mn
x
dx
(a)
图9-8
x
Fs
h
b
则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一般地, max 在危险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的点处,即截面的上下边缘处。在这些
点切应力为零(将在下一节讨论),因此弯曲时最大正应力的点处于单向受力状态,
可仿照轴向拉伸(或压缩)建立强度条件。
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是
max
M max Wz

(9 - 9)
对于抗拉和抗压强度不等的材料(如铸铁),则需分别对拉应力和压应力进行校核。
M max 455kN m
A (a)
C
300
FAy
1400
B
D
300
FBy
(3)校核强度
AC或DB段
max
M Wz
210103 N m
π 0.25m3
137 106 Pa
137MPa

32
CD段
max
M max Wz
455103 N m
π 0.33m3
129106 Pa
129MPa
例9 – 1 图9 – 5a所示矩形截面简支梁。已知:F = 5 kN,a = 180 mm,b = 30 mm,h =
60 mm。试求竖放时与横放时梁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解:(1)求支座约束力
F
FAy FBy 5kN
A (a)
C
(2)画FS、M图(图9 – 5b、c)
a
l
CD段为纯弯曲
FAy
52103 m
28.8106 Pa
28.8MPa

t
梁满足强度条件。
9.3 弯曲切应力简介 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一般情况下梁的强度由正应力决
定,但如横截面上有较大剪力FS而弯矩却较小;梁的跨度短而截面较高;组合梁截面 的腹板较窄等,应按切应力进行强度校核:
9.3.1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设梁的横截面为矩形,其宽度为b,高度为h,且h > b(图9—8a)。横截面上的剪
MB是正弯矩,其值虽然小于MC的绝对值,但在 截面B处最大拉应力在截面的下边缘各点,而这些 点离中性轴的距离较远,有可能产生比截面C还要 大的拉应力,需对这些点进行强度校核。
截面C
y2 y1
B截面
t ,max
M B y2 Iz
截面B
图9—7
2.5103 N m 120 20
763108 m4
可由梁的变形情况确定。
由式(9 – 2)可知,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应在截面的上、下边缘处,因此
max
Mymax Iz

Wz
Iz ymax
则式(9 – 3)可写为
(9 – 3) (9 – 4)
max
M Wz
式中Wz称为截面对于中性轴z的抗弯截面系数。
(9 – 5)
9.1.3 惯性矩
图9 – 4a所示任意平面图形的面积为A。在坐标(y,z)处取微面积dA,则z2dA和
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弯 曲 应 力 与 弯 曲 变 形
9.1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9.1.1 梁的纯弯曲
前一章讨论了梁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但要解决梁的强度问 题,必须进一步了解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剪力和弯矩是横截面上分布内力的 合成结果。切应力对应的内力为剪力,正应力对应的内力为弯矩。
mn aa bb
mn (a)
反向的力偶,作梁的纯弯曲变形试验(图9 – 2b)。
可观察到: (1)横向直线变形后仍为直线,且仍然垂直于已经
变成弧线的 aa和 bb,只是相对旋转了一个角度。
m
d
ρ n
O' a'
Me
b'
a' O'
y
b'
Me
mn (b)
(2)靠近顶面的纵向线段aa缩短,靠近底面的纵向
线段bb伸长。
Iz Iz a2 A
(9 – 6)
其中Iz——截面对于其形心轴z的惯性矩;
I z——截面对于与 z 轴平行的任一轴 z 的惯性矩;
a ——该两轴之间的距离;
A ——截面的面积。
由平行轴定理可知,在所有平行轴中,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为最小。
①参阅刘鸿文. 简明材料力学(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Engineering Mechanics
(第 3 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9章
弯曲应力与弯曲变形
9.1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9.2 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9.3 弯曲切应力简介 9.4 弯曲变形的概念 9.5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9.6 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9.7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9.8 梁的刚度校核 9.9 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Iz
Iy
1 2
Ip
πd 4 64
抗弯截面系数
πd 4
Wz
32 d
πd 3
32
2
(c)
d
d O
2z
ρy z dA
d
2
y 图9- 4
对于其他截面和各种轧制型钢,其抗弯截面系数可查有关资料。
另外,同一截面对于两相互平行的轴的惯性矩并不相同。当其中一轴是截面的形 心轴时,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惯性矩的平行轴定理①给出,即
bh3
Wz
12 h
bh2 6
,
Wy
hb2 6
(b)
O
y
dy
dA
y
h 2
z h 2
2
y
b
对于圆形截面(图9 – 4c),因极惯性矩
I p
2dA πd 4
A
32
(见7.4.2)

2 y2 z2

IP
2dA
A
A
y2 z2 dA
y2dA
A
A z2dA Iz I y
因圆的任一直径都是对称轴,故
E E y
(b)
上式即为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横截面上任
一点处的正应力与它到中性轴的距离y成正比,y值相 同的点,正应力相等;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为零。 其分布情况如图9–3所示。
虽然式(b)给出了正应力的分布规律,但须确定 中性轴的位置与曲率半径ρ的值,方能计算正应力。 这需要通过应力与内力间的静力关系来解决。
下页继续
截面B
截面C
图9—7
C截面
t,max
MC y1 Iz
4103 N m52103m 763108 m4
27.2106 Pa
27.2MPa
≤ t
c,max
MC y2 Iz
4103 N m120 20 52103m
763108 m4
46.2106 Pa
46.2MPa
≤ c
y2 y1
例 9 – 2 图9 – 6a所示阶梯形圆截面轴,CD段受均布载荷q = 1000kN/m的作用。已知
直径D = 330mm,d = 250mm,材料的许用应力 =140MPa。试校核轴的强度。
解:(1)求支座约束力
q
FAy FBy 700kN
(2)画弯矩图(图9 - 6b)
MA MB 0 MC M D 210kN m
y2dA分别称为微面积dA对y轴和z轴的惯性矩,而遍及整个面积的积分
I y
z 2dA
A

Iz
y2dA
A
z
分别称为图形对y轴和z轴的惯性矩。
对于矩形截面(图9 – 4b)
Iz
y2dA
A
h
y 2 2
h 2
bdy
b 3
h
y
3
2
h 2
bh3 12

Iy
hb3 12
(a)z ρ
y
抗弯截面系数
梁(或某段梁)的各个横截面上仅有弯矩而无剪力,从而仅有正应力而无切应力 的弯曲,称为纯弯曲。而横截面上同时存在弯矩和剪力,即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 的弯曲称为横力弯曲或剪切弯曲。
例如,图9 - 1a所示简支梁。由图可知梁的CD段为纯弯曲,AC和DB段为横力弯曲。
y
F
A aC
z
(a)
FS
F
F Da
B x

32
故梁满足强度条件。
例 9 – 3 图9 –7所示T型截面铸铁梁,尺寸(mm)如图示。已知:F1 = 9kN,F2 =
4kN,铸铁的许用拉应力 t = 30Mpa,许用压应力c = 60MPa,截面对形心轴z
的惯性矩Iz = 763cm4,y1 = 52mm。试校核梁的强度。
解:(1)求支座约束力
M
O
dA
y
σ
y
图9 – 3
z 中性轴 x
3. 静力关系
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横截面上所有微内力(σdA)构成一空间平行力系
(图9 – 3)。且知横截面上无轴力,仅 x y 平面内有弯矩M,因此
FN
dA 0
A
(c)
M A ydA
(d)
将式(b)代入式(c),得
E ydA E
A
MC 0, FAy 2.5kN MA 0,FCy 10.5kN
(2)画弯矩图 MA MD 0 M B FAy 1m 2.5kN m MC F2 1m 4kN m
F1
F2
A
B
C
D
1m
FAy
1m
1m
FCy
120 20
y2
y1
z y
y2 y1
(3)强度校核 最大负弯矩在C截面上
M max Mc 4kN m
y d d y
d
(a)
m
d
ρ n
O' a'
Me
b'
a' O'
y
b'
Me
mn (b)
中性层
z
中性轴
y
b'
纵向对称轴
b'
y (c)
图9 – 2
对于确定截面ρ是常量,可见各纵向线段的应变与它到中性轴的距离 y 成正比。
2. 物理关系 前述设纵向线段仅受轴向拉伸或压缩,因此当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由胡克定律知
A
1 M
EIz
(9 – 1)
式(9 – 1)是计算梁变形的基本公式,可确定中性层的曲率。式中EIz称为梁
的抗弯刚度,EIz值越大,梁的弯曲变形越小。
将式(9 – 1)代入式(b),得
My
IZ
(9 – 2)
这就是纯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弯曲变形时梁凹入一侧受压,凸
出一侧受拉。因此,应用公式(9 - 2)时,M与y均可以绝对值代入,正应力的符号
中性层
z
中性轴
y
由以上试验结果可作如下假设:原为平面的横截 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且仍垂直于变形后梁的轴 线,只是绕横截面内某一轴旋转一Fra Baidu bibliotek度。这就是弯
b'
对称轴
b'
y (c)
曲变形的平面假设。
图9 – 2
设想梁由无数纵向线段组成,所有纵向线段只受到轴向拉伸或压缩,相互之间无 挤压。弯曲变形后上侧线段缩短、下侧线段伸长,由变形的连续性可知,其间必有 一层线段长度不变,称该层为中性层。中性层和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图9 – 2c),变形时横截面绕其中性轴转动。
F
D
B
a
FBy
b
O
h
z
M max M C 900N m
y
(3)竖放时最大正应力
max
M Wz
M bh2
900N m
0.03m 0.06m2
6
6
50106 Pa 50MPa
横放时最大正应力
max
M Wy
M hb2
900N m
0.06m 0.03m2
6
6
100106 Pa 100MPa
F
a
A
C
FA M Fa
F
a
D
B
(b)
FB
x
(c)
F
图9 – 1
x (d)
9.1.2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研究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需从几何、物理和静力关系等三方面考虑。
1. 变形几何关系 取截面具有纵向对称轴(例如矩形截面)的等直
梁,在其侧面画两条横向直线mm及nn,并在横向线 间靠近顶面和底面画两条纵向线段aa与 bb(图9 – 2a)。然后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两端施加一对等值、
A
ydA
E
Sz
0
式中 Sz A ydA 为截面对z轴的静矩(见5.3.1)。由于
E为常数且不等于零,故必有
Sz 0
因此可得结论:中性轴必通过横截面的形心。
将式(b)代入式(d),得
y
E
E ydA
A
A
y 2dA
E
Iz
M
(e)
式中
Iz
y2dA 为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于是(e)式可以写成
横力弯曲时,弯矩M不再为常量并随横截面的位 置而变化。最大正应力一般发生在弯矩最大的截面 (危险截面)上。由式(9 – 3)或(9 – 5),有

max
M max ymax Iz
max
M max Wz
(9 – 7) (9 – 8)
a
A
x
FAy
Fb
C
x1 l
B FBy
9.2.2 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在对称弯曲的情况下,梁的变形对称于纵向对称面。
因而中性轴必垂直于横截面内的纵向对称轴。用横截
面m-m和n-n从梁中切出长为dx的微段(图9-2b)。设
截面m-m与n-n之间的相对转角为dθ,中性层 oo的
曲率半径为ρ。取轴y和z轴分别沿横截面的对称轴和中 性轴(图9 – 2c)。距中性层为y处的纵向线段bb原长 为dx,它等于ρdθ,变形后 弧b线b的长度为(ρ+y) dθ。纵向线段bb的线应变为
9.2 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9.2.1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式(9 – 2)是在梁纯弯曲的情况下导得的,它以平面假设和纵向线段间无挤压的假 设为基础。但工程中弯曲问题多为横力弯曲,梁横截面上不仅有正应力还有切应力。 由于切应力的存在,梁的横截面将发生翘曲,不再保持为平面。而且纵向线段之间也 往往存在挤压应力。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当梁的跨度l与横截面的高度h之比大于5时, 应用式(9 – 2)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是足够精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