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
目录
绪 论 文化与中国文化
第一节 “文化”界说
一、中国的“文化”古义 二、西方的“文化”含义及其它 三、文化的实质性含义 四、广义文化、狭义文化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 “文化”界说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从生物的人 到社会的人,靠文化教化;人们千差万别的个 性、气质、情操,靠文化培养;人们的欢乐与 痛苦、幸福与悲伤、崇高与卑俗、伟大与渺小 等情感的表现,靠文化赋予;人们各种各样的 人生观、价值观,靠文化确立;人类生活在不 同的国家中,靠文化来识别。总之,人生活在 文化中。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
文化,既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又是一个在 近代吸收了外来意识,赋予了新涵义的词汇。
一、中国的“文化”古义
象征符号,引申为语言、文
文:通“纹”(纹路、纹理)字、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人间关系即人伦,引申为人 格修养
化:改易、生成、转化,事物形 态和性质的改变
美善德行
以文教化
“文化”古义的要点:
“文”是纹理,引申为一切有条理、有秩序、有美感的 东西;“化”字在甲骨文中是直立与倒立的两个人, 象征着重大的变化。 “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易·贲卦·传》中有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谓的“人文化成”,按唐 代孔颖达《周易正义》的解释有两个内容:一是指典籍, 如《诗》《书》、《礼》等;二是指人们的风俗礼仪。 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有“圣人之 治天下也, 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指与“武力”相对的教 化。 在中国,“文化”不同于“文明”。“文明”与物质 世界的改造相联系。
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 泛:
指“读书识字”,不识字要学文化,指“修养”,言 行粗鄙要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是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 作为专门术语的文化,在考古学中是指先民的遗址、 遗物,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不少人同意文化是指 “观念形态”,政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也有人则作更广泛的理解,认为人类创造的一切,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其 他的解释。
文化内容的三个范围:
第一,意识形态(也称观念形态),即人们的世界观、 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 准、认识能力等; 第二,生活方式,即人们对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 生老病死、家庭生 活、社会生活等的态度以及在这些 方面采取的形式。 第三,精神的物化产品,即从形式上看是物质的东西, 但透过物质形式能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差异和变化。 如机器,它本身很难说就是文化,否则生产机器岂不 成了生产文化,但机器的工作机制及其形状却反映了 人们的认识能力即科技的程度,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 解发明机器与大批生产机器的区别,前者反映了人类 认识能力的变化所以具有文化的意义,后者则不尽然。
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文化,中国古代,较多指精神领域。而 文明则含义更广,兼有物质创造与精神 创造两个层面的含义。《尚书·舜典》曰: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二、西方的“文化”含义及其它
通用的“文化”
译介西方相关语汇时,借 用中国古已有之的“文化”
原从拉丁文cultura转化
而来,德文为Kulture,英
西方所谓的“文化”文与法文中均为culture.
本义为耕种
对树木禾
苗的培养 对人类心灵、
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
总之,“文化”一词在欧洲文化系统
中,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引申到精神
生产的,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
言的教育及其发展出来的东西。今天, 在英语中,Culture 有十分广泛的用 途 , 如 农 业 为 agriculture , 人 工 培 养 的 珍 珠 为 Culturepearls , 体 育 为 Physical culture,总之,culture既有 物质生产又有精神创造的含义。
这一概念的含义约等于中国古代的“文 明”。
在德国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中,文化的概 念被用于哲学、道德、美学、艺术等深奥的 精神生活领域,而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成 果则被视为浅薄的“文明”。
在法国人的语言中,文化则是与精神 生活、物质生活及社会制度、社会地位等 联系在一起。
世界四大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体系 印度文化体系 波斯、阿拉伯伊 斯兰文化体系
欧洲文化体系
四大文明古国与东西方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
东方文化:历史上,东方的概念有一个发展变 化过程,既是地理概念,又是政治概念。历史 上的“东方”是以中国为中心确定的方位,即 “中国中心论”,故《西游记》中称印度为 “西方”。但是,鸦片战争以后,确立了“欧 洲中心论”以后,印度、阿拉伯国家,包括非 洲在内,都成为东方了;
西方文化:以“两希”文化为源头、以欧洲和 美洲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西方文化学派:
(1)进化论文化学派:19世纪—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实证主义和新实证主义文化研究,从人类本质的一 致性推导文化发展的直线性(由低级野蛮向高级文 明)流于机械论的宇宙观,也叫“科学主义”、 “工艺决定论”。
(2)传播论文化学派: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认为
文化最初都是在一个地方产生的,后来经过传播才 在其它各地发展出来,容易导致认为人类文化只有 一个中心,否认各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3)功能论(结构论)文化学派:认为文化的
产生是社会功能的需要,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推 护社会规范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存在着形式主 义倾向,过分强调文化“模式”、“体系”的运 用,而忽视文化动态研究,忽视文化的精神力量 与人的价值主体性,因此,其文化思想基本是机 械论的。(抽象模式)
(4)心理论文化学派: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
符号主义、现象主义学派均属此类,它们在认识 文化的个性及其具体社会作用方面较功能论有其 深刻性,但它们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心理基础上 的,因而往往忽视社会群体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和 作用。(具体典型)
三、文化的实质性含义
美国的克鲁伯、克拉克洪 《文化,关于概 念和定义的检讨》统计出自1871到1951年80 年间,关于文化定义有164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