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国文学状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Monday, June 13, 2016
22
• •
2、写实和写意:
写实:贴近生活,以生活的原汁原味作 为艺术的至境,艺术是生活的照片或翻版。 如《一个都不能少》,写乡村代课老师魏敏 芝; 写意:不满足于贴近生活,照抄生活的 原貌,而是把生活加以变形,充分发挥艺术 想象,讲究神似而不注意形似,甚至于荒诞 化。林白、陈染等人的小说。 写实与写意,与20世纪20年代的“客观写 实”,“主观抒情”类似。
Monday, June 13, 2016 4

环顾90年代文坛,我们目睹的确实是 一幕幕丰富多彩的景象:新状态、新体 验、女性写作、新都市、新现实主义、 新生代、新人类、后先锋……各领风骚, 带给我们一种热闹而新奇的刺激。 • 作家对于文学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 变化,文学工具论、文学神圣论、文学 游戏论……等等是各有市场,甚至公开 宣称“玩文学”的也大有人在。我们已 听不到80年代那种“共名”的、宏大的 时代之声。

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
• 悲观论者:文学为商品经济和欲望化时代的祭 品,各种各样的炒作,各种价值混乱、华而不 实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和文学现象—— 文学“堕落”的标志。 • 乐观论者:则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中国文学走 向自由、新生和成熟的起点,在他们眼中新生 代作家的涌现、文学的无序、价值的多元以及 “众声的喧哗”,也正是文学繁荣的表征。
Monday, June 13, 2016 8
• (二)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色彩彻底 破灭。 • 过去:生活的参与者,干涉者,殉道者,
理想主义 • 90年代:在市场经济下,衡量一个人价值、 地位的高低——“金钱”。 • 知识分子由过去的狂热、激情逐渐冷静下 来,观照自己,正视现实。 • 一部分人看到了“金钱”的魔力,于是下 海弄潮;一部分人则坚守清贫,苦中作乐;一 部分人牢骚满腹,愤世嫉俗~~~~~
• (一)9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长篇热 • 从数量上看: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概每 年有三百多部长篇问世。1995年约700余部, 1996年800余部,1997年逼近1000部,从数量 上讲,在中国文坛少见。 • 从质量上看: 1982—1991年的三届“茅盾 文学奖”共有 16部长篇获奖。 1993年陕西几 位作家推出了几部影响较大的长篇新作,评论 界又把1993年称之为“长篇年”。
Monday, June 13, 2016 2
• •
第三部分
第一章
90年代的文学
90年代文学概述
• 一、文学环境的变化: • (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并获得体制上的合法 性,带来文学观念的巨大变化。 •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文学体制改 革。原则上,作家写出的作品,直接进入市场。 • 作品要靠广告、宣传推销。贾平凹《废都》 的炒作如是。 • 作品即(产品)商品
Monday, June 13, 2016 20
• 三、90年代文学的两极分化发展 • 所谓文学的两极分化,指的是 在同一时期,文学向两个相反的 “极”发展,而这两个极既是反向 运动,但同时又可以促成同向的并 行发展以至互相交融,如雅文学和 俗文学、功利与非功利、社会化和 非社会化、写实与写意、纪实与虚 构等,都是90年代文学发展中各种 相对称得两极。
15
Monday, June 13, 2016
• •
2、大众性的通俗文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一 系列人文意识的变化。文学不再是国家利益 (权力)的宣传工具,作为“一门行业” (如经济、教育),文学作品成为了一种特 殊商品进入市场,人们在重视文学作品的社 会效益的同时,开始重视它的市场效益,经 济效益。将文学纳入企业的范畴来运作。 作家——工厂 读者——市场 作品——产品
Monday, June 13, 2016 7

90年代后,人们普遍认为,作为一种 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的最基本功能
就是审美作用。文学的教育作用、 认识作用都是以审美作用为前提的, 它们不可能采取独立的方式存在,而 只能寓于文学的审美功能之中。这种
审美功能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 染力。作品通过对对象的艺术的描写, 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作者丰 富的感情、深邃的思想,从而给人一种赏 心悦目的审美快感 。
Monday, June 13, 2016 9
• (三)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立场的公 开呈现。
• 1、主流文化: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官方文化、 正统文化 • 2、知识分子文化:高雅文化 • 3、大众文化:流行文化、通俗文化 • 各种文化现象常常互相交叉、渗透。 • 在80年代,文学讨论的重点是“文学与政治” 的关系;在90年代,文学讨论的重点是“文学 与商业”的关系,“雅”与“俗”,“纯”文 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
Monday, June 13, 2016 11
• 三级性质:诸如文学的社会性便派生出 人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党性 等九种性质,文学的情感性派生出体验 性、宣泄性、补偿性、疏导性、感染性 等五种性质, • 文学的娱乐性派生出消闲性、调节性、 自由性等三种性质,等等, • 它体现了90年代对文学的一种新的认 识和新的理论概括。
Monday, June 13, 2016 21
• •

1、社会化和私人化:
文学的社会化:文学事业是社会性的事业,作家 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文学属 于人民,应该为改革开放事业服务。 文学的私人化:表现性,情感性,娱乐性等。文 学创作又是个人化的。个性,体验性,宣泄性,消 闲性,自由性等属于个人化的特点。 不少作家打出了“私人化”的旗号,推出了一批 有相当影响的作品。如陈染,林白,韩东,卫慧等。 社会化和私人化的写作,成为90年代文学的一种 景观。
Monday, June 13, 2016
12
• 二、90年代三大板块的文学

文学观念的多元性必然导致文学创作的多 样化。90年代的文坛,存在相互关联,相互依 存然而又并行不悖的三种文学这就是:主旋律 文学、通俗文学和作家文学。 • 1、政治性的主旋律文学:(官方文学、主流 文学) • 它产生于90年代初,其出发点是强调文学 的宣传教育功能,要求文学服从于当下的政治 需求。为改革开放服务。它偏重于“写什么”, 有较强的政治性。
Monday, June 13, 2016 25
• 形成长篇热的原因? • 1、经过80年代的积累(生活、艺术), 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渐渐成熟,转向长篇 的创作。如陈忠实、贾品凹、刘震云、 余华、林白、陈染等。 • 2、江泽民的提倡。1995年后,江泽民提 出抓好文学创作中的三大件:“长篇小 说”、“儿童文学”、“影视文学”的 创作。 • 3、图书市场的制约和驱动。 • 4、读者对长篇的喜好。 Monday, June 13, 26
14
Monday, June 13, 2016

张平描述反腐斗争的长篇小说《抉 择》;周梅森作为《人间正道》、《天 下财富》;范小青描写苏南乡镇企业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艰难处境与新机遇的 长篇小说《百日阳光》等等。这些作品, 从不同的角度扫描了中国历史上的斗争 历程与改革开放后缤纷多彩的现实生活, 或粗线条勾勒一个壮阔的社会斗争过程, 或精心刻画某一个生活情景和心灵过程, 莫不具有相当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Monday, June 13, 2016 13

“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的作品,诸 如天津女作家柳溪描写抗日战争的长篇 小说《战争启示录》;浙江女作家王旭 峰写一个茶叶世家的长篇小说《南方有 嘉木》;江苏女作家黄蓓佳的儿童题材 小说《我要做个好孩子》;深圳中学生 郁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花季雨季》; 江苏作家周梅森的长篇小说《人间正 道》;山东身患残疾的女作家张海迪的 散文集《生活的追问》等等。
Monday, June 13, 2016 3
• 90年代以来,文学观念的变化: • 1、文学观念的“多元化”。 • “一元”代表的是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文
学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对文学的期许。 • “多元”则更多的是源于文学的内在冲动。 文学作为一种个体性的精神创造活动,它本质 上就是反对“统一”、反对束缚、反对“一元” 的,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 追求可以说体现的正是对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文 学内在规律的双重尊重。
• •

Monday, June 13, 2016 16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读者市场
• 1、大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通俗化的 作品 • 2、重视文学的娱乐功能——“看点”、 “卖点”
Monday, June 13, 2016
17

90年代的大众通俗小说有三大特点:
• (1)台湾文学中的通俗文学作品被 更大规模地引进大陆。如金庸的新武
Monday, June 13, 2016 6
• 2、对文学功能与价值认识的拓宽与 深化。
• 文学的功能:指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所 起的各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 形态,是为满足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存在的, 在这种社会需要中,即包含着文学的种 种功能。 • 左翼作家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强 调文学对人民群众的启蒙教育作用。 • 重文学的社会功能。
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梁凤仪的新 财经小说,高阳的新历史小说等。
• (2)公安题材创作成为通俗文学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纪实的,
还是虚构的;无论是现实的,还是古代 的,都拥有大量的读者。如《黑冰》, 《刑警本色》,《少年包青天》等。
Monday, June 13, 2016 18
• (3)雅俗共赏,雅俗融合的现象得 到大家的认同。 • 一部分过去从事纯文学的作家 涉足通俗文学的创作,而通俗文学 创作的作家也有了更高品位的审美 追求,他们都做到了雅中有俗,俗 中有雅。如刘心武。
Monday, June 13, 2016
19
3、审美性的作家文学 • 这里的“作家文学”指的是那类可 以更好的弘扬作家的艺术个性,并以艺 术探索和审美性的艺术创作为其创作的 重要追求的作家创作的文学。如陈忠实 《白鹿原》,贾平凹《废都》,刘震云 《故乡的面和花朵》,余华《许三观卖 血记》,王安忆《长恨歌》,徐小斌 《羽蛇》,藏族女作家央珍《无性别的 神》,阿来的《尘埃落定》,陈染《一 个人的战争》等。
Monday, June 13, 2016
1

• • •
《诱惑与困境》 ——90年代中国文学的内在矛盾 吴义勤
总体上看,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给人一种繁 荣、多元而又华而不实的印象,但与80年代中国文学 那种一往无前、坚定不移的气势相比,90年代的中国 文学正在变得暧昧、犹疑、矛盾重重,它已经丧失了 80年代中国文学那种坚定的自信心和方向感。而这恰 恰就会造成90年代中国文学面孔的模糊与晦涩,也为 准确理解和把握90年代文学的本质和真相制造了困难 • (《理论学刊》2004年3期 )
23


Monday, June 13, 2016
• 3、功利和非功利: • “功利”:注重文学的社会作用 和政治影响。主旋律文学。 • “非功利”:私人化写作以及各 种以艺术探索为己任的作家文学。 不大重视作品的社会作用,也不太 讲究社会功利。
Monday, June 13, 2016
24
• 四、90年代的长篇小说
Monday, June 13, 2016 5
• 文学似乎也早已丧失了“共同语言”, 萦绕我们耳边的只是各种各样的“众声 喧哗”和“南腔北腔”。 • “多元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内、外 两方面的原因。从外部来讲得之于文学 组织、监督、管理、制约方式的改变或 转化以及显在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减退或 松驰;从内部来讲则源于作家主体个性 意识、创造意识等“元”意识的真正觉 醒。(结论,自己思考后得出)
Monday, June 13, 2016 10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童庆炳教授把文学放 在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的两种关系中加以 考察,对文学的性质和功能做了深入而全面的 考察,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把文学分为三级性 质: • 一级性质:生命性、文化性、承继性、意识形 态性、艺术性等五种。 • 二级性质:再现性、表现性、情感性、社会性、 价值性、道德性、娱乐性、符号性等八种;然 后,又由这八种派生出三十七种三级性质来, 构成新的文学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