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讲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这一节安排了一组问题和2道例题。这组问题共分为3道小题.第1小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应用题,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题变换条件和问题而形成的减法关系的应用题.教材力图通过学生熟悉的3个问题,以加法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还通过2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简算方法.学生在前面所学到的加法的意义是学习本小节的知识基础,本小节是此内容的延续,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学生在掌握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加、减法的简算方法成为本小节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观察、比较,要想理解减法的意义并不难.难的是学生是否能弄清楚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因此,“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

本小节不仅通过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通过两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计算中能够正确运用简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计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师在讲授新课的同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减法的意义,然后教师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教学中对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要加以巩固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为下学期教学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好铺垫.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习题内容时尽量与生活贴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应用题,然后从中互相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互问互答的好习惯.从而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效果.从

而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以此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实践能力.

教学中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这样才可以做到突出重点,强化新知,掌握旧知.

教学设计示例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3.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转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导入:小明遇到这样一题,根据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说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帮助他,那好首先我们来学习减法的意义一起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课题下载

2.教学减法意义: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问题下载

(1)出示第(1)题,启发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问: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加数、加数、“和”)

(2)出示第(2)题,启发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从全班人数里去掉男生人数就得女生人数,去掉女生人数就得男生人数.(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男生、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

第(2)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求女生人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之间的意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之间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学习了加地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4、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准备训练。 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 40 + 30 = 70 ( ) ( ) ( ) - 40 = 30 ( ) ( ) ( )

新授。 出示课题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1 (1) 先让学生说出每幅线段图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40+30=70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和与加数=关系。 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 从而引出加法的意义; 说清图意,列式。 引导学生把(2),(3)与(1)比较。

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明确第(2)题是求第二加数, 第(3)题是求第一加数。 从中引导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着重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将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以比较。 得出: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师: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试做:验算 743+257=1000,对不对? 出示例2 求□中的未知数 □+6=13 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由生填,讲清怎样想的?就可以求出□中的数。

再完成 478+522=1000 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样想的。 三、小结: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加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运用这一关系可以验算加法。 四、巩固练习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数。 (1) 237+69=306 (2)5002-3875=1127 306-□ =237 3875+□=1127 □-237=69 □-1127=3875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教学进度表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思维训练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思维训练班(1) (倍数问题) 【例题】 1.小明买数学作业本和英语作业本共13本,其中数学作业本的本数比英语作业本本数的2倍多4本,问小明买了数学作业本和英语作业本各多少本? 2.师傅和徒弟共生产零件15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少10个,师傅和徒弟各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3.小明、小红两人集邮,小明的邮票比小红多45张,小明的邮票张数是小红的4倍,小明和小红分别有多少张? 4.某学校有排球的个数比篮球多50个,如果再买40个排球,排球的个数就是篮球的3倍,篮球、排球各有多少个?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思维训练班练习题(1) 姓名成绩 1.小明的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4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科技书和故事书各有多少本? 2.小强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3倍,他拿出20支捐给了希望工程,20支正好是小强小明总支数的一半,小强原有铅笔多少支? 3.甲、乙两个冷藏库原来共存肉102吨,从甲库运出28吨后,乙库存肉比甲库的4倍少6吨,甲、乙两库原来分别存肉多少吨? 4.甲、乙两个量仓存粮320吨,后来从甲仓运出40吨,给乙仓运进20吨,这时甲仓存粮是乙仓的2倍,两个粮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5.小红有10支铅笔,小芳有14支铅笔,小芳给小红多少支后,小红的支数是小芳的2倍? 6.两个数相除,商3余10,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143,你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多少吗? 7.甲、乙两个数,如果甲数加上50,就等于乙数,如果乙数加上350就等于甲数的3倍,问甲、乙两数分别是多少?

8.A、B两人所存的钱数相等,A要买一件商品,向B借了120元,这时A的钱数正好是B 的4倍,A、B原来分别有多少钱? 9.学校买了4个足球和2个篮球,共用去了162元。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贵3元,每个足球和每个篮球的售价分别是多少元? 10.今年妈妈与女儿的年龄和是66岁,妈妈的年龄比女儿的年龄的3倍少10岁,那么多少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11.猴山上有猴36只,洞里有9只跑到洞外,洞外的只数正好是洞里的3倍,问原来洞内、洞外各有多少只? 12.四个数的和使180,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2倍,第二个数是第三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四个数的2倍,求这四个数。 13.有两筐苹果,如果第一筐拿出9个放进第二筐,两筐苹果的个数相等,如果从第二筐拿出12个放进第一筐,则第一筐苹果的个数等于第二筐的2倍,每筐原来各有几个苹果? 14.小明所有的连环画的本数是小华的6倍,如果两人各买来2本,那么小明所有的本数是小 华的4倍。两人原来各有两环画多少本?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小数乘整数第二课时小数乘法_青岛版

1.1 小数乘整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3—4页,小数乘整数(积的末尾有0,小电脑部分的内容) ?教学提示 小数乘整数,主要是先把小数扩大后当成整数来进行乘法计算,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即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熟练的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即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即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彩笔、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导入。 说一说这几道小数乘法算式的意义吗? 0.3×4 5×0.3

生1:0.3×4表示4个0.3是多少? 生2:5×0.3表示5个0.3是多少? 师:谁能说明每幅图所表示的意思? 生:每个正方形代表“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平均分成100份,每小格代表0.01。 师:现在让咱们动手涂一涂。 (学生独立涂一涂,填写得数) 师:根据涂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反馈) 师:我们知道了0.01×10=0.1,0.01×100=1,那么0.01×1000=? 生:0.01×100=1,那么0.01×1000,结果扩大10倍得10。 师:你能计算6×2.5吗?请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生1:2.5+2.5+2.5+2.5+2.5+2.5=15 生2:6×2=12,6×0.5=3,12+3=15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涂一涂,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同时体现了数和形的结合。 (二)探究新知: 1.师:那你会计算0.55×64吗? 师:这也是一道小数乘法的题,怎样写竖式呢?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一想)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3)学生试算。(根据小组的意见,把这道题试着在小卷上算一算) (4)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师:这样算你们同意吗?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程板演化。(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5)理解算理算法。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进行评价:你认为他讲得怎样?(让3个学生进行讲解)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内容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学情分析: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例1与“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

四年级数学下思维训练题(含答案).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题(含答案)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15×(400—400÷25)÷5 (2)25×17+13×25+1245—(245+350)2、一块正方形的地,沿四周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种了100棵,已知这块地里种玉米共收28吨,这块地平均每公顷收玉米多少吨? 3、一筐橘子连筐重25千克,卖出一半后连筐重13.5千克,问:筐重多少千克? 4、小明和小丽共有20.6元,两人各买了一本同样的日记本后,小明还剩5.40元,小丽还剩3.20元。一本这样的日记本多少钱? 5、两块长方形蔬菜地,长都是48米,其中白菜地宽25米,黄瓜地宽12米。白菜地的面积比黄瓜地面积多多少平方米? 6、一个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围墙, 甲、乙两人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 沿

围墙按顺时针方向运动, 已知甲每秒走5 米, 乙每秒走3 米, 则至少经过秒甲、乙走到正方形的同一条边上。 7、小华家距学校2300米,每天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着,一抬头看见路边的钟表发现要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15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20分钟,准时到达了学校。小明是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 8、一个三位数除以36,得余数8,这样的三位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 9、A 、B 、C 、D 四人带着一个手电筒,要通过一个黑暗的只容2 人走的隧道,每次先让2人带着手电筒通过,再由一人送回手电筒,又由2人带着手电筒通过……若A 、B 、C 、D 人单独通过隧道分别需要3,4,5, 6 分钟,则他们4 人都通过隧道至少需要分钟?

部分参考答案 5、两块长方形蔬菜地,长都是48米,其中白菜地宽25米,黄瓜地宽12米。白菜地的面积比黄瓜地面积多多少平方米? 分析和解答:先算出白菜占地多少平方,25×48=1200平方米。再算出黄瓜占地多少平方,12×48=576平方米。 白菜地的面积减去黄瓜地的面积,就是多出来的地。1200-576=624平方米。 答:白菜地的面积比黄瓜地面积多624平方米。 6、一个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围墙, 甲、乙两人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 沿围墙按顺时针方向运动, 已知甲每秒走5 米, 乙每秒走3 米, 则至少经过秒甲、乙走到正方形的同一条边上。 【答案】30 【分析】由题设可知, 甲走完一条边需要10 秒, 乙需要50 3.要在同一条边上, 首先路程差应小于一个边, 经过50 ÷ (5? 3) = 25秒后, 甲、乙路程差为一个边长.此时甲在CD边的中点, 此需要再经过5秒后, 甲到达D 点, 甲、乙才走到同一条边上, 综上, 至少需要30 秒. 7、小华家距学校2300米,每天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着,一抬头看见路边的钟表发现要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15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20分钟,准时到达了学校。小明是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 【解析】跑步的速度×跑步的时间=跑步的路程 150×[(2300-80×20)÷(150-80)]=1500 8、一个三位数除以36, 得余数8, 这样的三位数中, 最大的是____. 【答案】980 【分析】因为最大的三位数为999 , 999 ÷ 36 = 27?27 , 所以满足题意的三位数最大为:

青岛版小数乘法教案

青岛版小数乘法教案 【篇一: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第一单元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 ■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 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几部分的知识。由于小数和 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 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鉴于此,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 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 小数乘法中来。小数乘整数,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将小数乘法转化 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 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的 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 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四舍五入?的办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近 似值;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主要便于学生明确整数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运用这些定 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情境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单元的情境选取以?今天我当家?为主体,由?交电费?、?逛超市(一)-买鱼和肉??逛超市(二)-买豆和米?三个相关联的情境构成 了情境串,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小数乘 法的知识。选取的素材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会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 的欲望。 2.突出探究的过程,重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在本单元的编排上,引导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开展思考、交流、比较、选择等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小数 乘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已经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 3、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掌握并巩固加减法的关系及其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感知逆运算。 1、导入:上新课之前,老师要出一道题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请利用数字6、7、8、9、15中的任意3个数字组成2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2、让学生举手回答自己想到的算式,老师给予相应的表扬。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是啊,我们以前就已经对加、减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减法就是加法的逆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出示例题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 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 (2)画线段图 (3)怎么列算式呢? [课件出示]算式:814+1142=1956(千米) 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是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变换例题 [课件出示]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列式计算:1956-814=1142 (千米)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列式计算:1956-1142=814 (千米) (2)提出思考问题 与例题1题相比,例题2、例题3题分别时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算?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并总结: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3)整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展示)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575=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28+19=47 47—19=28 47—28=19 203+147=350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是否重新认识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呢?说说你的新收获吧! 67—55=12 850—239=61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数学,总体来看,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仅小部分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较浓厚,上课时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另外还有一部分后进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底子薄、惰性强,这二类学生在本学期还要重点抓。 二、本册教材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

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

第周 四年级 同学 定义新运算 定义一种运算:a ^ b= a × b — b 。 求:1. 8 △ 5; 5 2. 10 △ 6 10^ 6 =Xlk IBl 1 . Clo Im 3. 9 △ 8 9A 8 =X|k |B| 1 . 第 周 四年级 同学 编算式 1、用 2、 3、 4、5编四道得数相同的两位数加两位 数的算式。 2、用6、7、8 9编四道得数相同的两位数加两位 数的算式。

四年级同学 我的发现 1、李大爷准备在一块36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上种玉米。如果长方形地长分别是20米、40米、60米、120米,宽应该是多少米?请填下表. 2、学校科学实验组准备在一块24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上种蔬菜。如果长方形地长分别是20米、30米、40米、60米,宽应该是多少米?请填下表,你有什么发现? 第周 四年级同学 1、欢欢在计算“ 20+□× 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结果得到的结果是500。你能帮他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 W W W .x K b 1.c o M 2、小春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2写成了27,结果得到商26还余18?你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你的发现是:

第周 四年级同学 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例1.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 □76分析:由积的末尾是 X□□ 0, 可推出第二个因数的个位 1 8□□ 是 □ □ □□ 5;由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是5, 3 1 □□0并结合第一个因数与5相乘的积的情况考虑,可推出第一人个因数的百位是3;由第一个因数为376与积为31□□ 0,可推出第二个因数的十数上是8。题中别的数字就容易填了。 周新课标第一网 四年级同学 末尾有多少个零 99……9× 99……9+ 199……9的末尾有多少个零? k,Y J κ' --- r,-- ‘ ζ,------- Y--- ‘ 20个20个20个 我们可以找出规律再解答。 9 × 9+ 19=100 99×99+199=10000 999 × 999+ 1999=1000000 ...............................................W W W .x K b 1.c o M 99……9× 99……9+ 199……9的末尾有()个零。' --- Y - , --- r, --- ‘ - Y-- J 20个20个20个 练习:□ 3 □ 5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资料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并且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以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不仅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作准备,而且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教材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自己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而本节课的难点是:根据算理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确定——也就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 四、教法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受其年龄结构特点与认知水平的影响,已经初步具有了化归、数形结合、变换等思想方法,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会以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互助的教学形式为主来完成教学,并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可能出现的困难,我给学生的学习予以以下指导: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设计了一个生动的图片情境,我会出示三峡大坝的情境图或是录像。 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学生估计会提出如下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10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2004年有多少台发电机组投入发电?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问题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目的性明确的问题设计方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主体性,而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自然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同时把数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教案

2015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与关键: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2.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大家经过了一个开心的寒假,相信大家都有充足的精力来投入今天的学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节有关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板书:加法与减法

【通过学生交流准备的信息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加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一(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师: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1142=1956(千米)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 (4)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理解减法的意义 (1)出示例一(2)、(3)

②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③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3)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4)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通过两道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归纳出加减法的意义。】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师: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习题 第一单元乘法 1-6.在下面竖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7.用2,3,4,5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乘积最大的算式是(),乘积最小的算式是()。 8.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乘积最大的算式是(),乘积最小的算式是()。9.用0,2,4,6,8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乘积最大的算式是(),乘积最小的算式是()。10.小明在计算“326×53”时,把第二个乘数53错写成35,这样所得的积比原来的积大还是小?相差多少? 11.四1班学生上体育课,全班排成4行,每行的人数相等。小红的位置是:从左边数是第6个,从右边数是第7个。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2.书架上共有48本书,小芳想使三层书架上的书本数相等,她先从第一层拿8本放入第二层,然后从第二层拿6本放入第三层,就完成了。原来第一层有多少本?第二层有多少本? 13.旅行社有甲、乙两种面包车,甲车可乘11人,每辆租金为120元;乙车可乘18人,每辆租金为160元。旅行团有58人,怎样租车最省钱?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14.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水900毫升,已知甲容器的容量是乙容器容量的8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分别是多少毫升? 15—16.(1)有两桶水,如果从第二桶倒出8升水,那么两桶水正好相等,已知两桶水共有120升,两桶水原来各有多少升? (2)有两桶水,如果从第二桶倒出8升水给第一桶,那么两桶水正好相等,已知两桶水共有120升,两桶水原来各有多少升? 17.有两桶水,如果从第二桶倒出8升水给第一桶,那么第一桶水正好是第二桶水的5倍。已知第一桶原有水27升,第二桶水有多少升? 18.两桶水的升数一样,如果从第一桶倒出25升水,从第二桶倒出75升水,那么第一桶剩下的水正好是第二桶剩下水的3倍。两桶水原来各有多少升?19.一杯牛奶240毫升。小强先喝了半杯,再往杯里用水加满,又喝去1/4杯,又用水加满,最后小强将它全部喝完。小强一共喝了多少毫升牛奶?多少毫升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 20.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一定大于()厘米,同时小于()厘米。 21.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相邻两条边长分别是10厘米和5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 22.下面每组三个数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里可填哪些数? (1)6,8,();(2)6,6,();(3)3,4,()。 2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5厘米和4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厘米长的绳子。 24.如果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内角大于4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25.如果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内角是89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2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度,顶角是()度。 27.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度,最小的内角不能大于()度。2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比顶角少18度,它的顶角是()度。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29-33.在下面各题的等号左边添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等式成立。 (1)2 2 2 2=2 (2)2 2 2 2=4 (3)2 2 2 2=6 (4)2 2 2 2=8

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乘整数 2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 2教案青岛版 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去过三峡吗?在假期里,老师去三峡旅游了,见到了闻名世界的三峡大坝!还带回来一段图片呢!想不想看看?(出示信息窗1) 2、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解决问题一: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指导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用竖式计算,小组讨论。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正确的得数?

3、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1)汇报 展示,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58、658666--------------3 51、63516(2) 58、610=58658663516351610=3 51、6小结:刚才这两种不同的形式都用到了同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3)师生共同演示转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58、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586663 51、6 缩小到原来的3516(4)直接用竖式计算的,你能看懂吗?说说是怎样算的。 58、663 51、6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乘法,如果小数部分是两位、三位的,你还会用竖式计算吗?(5)出示练习: 3、475= 2、432=师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方法。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生1: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生2:每台发电机组2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独立列式估算。 58、66=

减法的意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减法的意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二)使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和掌握加、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及其应用是教学的重点;对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概念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问题情境 前3年半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继续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板书课题:“减法的意义”) 全班口算(卡片): 35+75=150-80= 110-75=150-70= 110-35=80+70= (二)设置问题情境 1.教学减法的意义. (1)从直观的线段图引入,概括减法的意义. 按图意列式: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并指出各部分名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独立分析并列式解答. 提问:这两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观察、比较3个图之间的关系. 提问: ①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第2,3两个图与第1图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3个图中的数都一样.第1图是已知男、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 2、3图是已知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或女生人数)求女生人数(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 ③第2,3图中的被减数是第1图中的什么数呢?减数与差各是第1图中的什么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连线(补前面). (3)引导思考. 从上面减法的算式看,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进而让学生说出减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总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 划 一、学情分析 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年级下册数学每日思维训练

班级 姓名 配合四下《四则运算》 编算式 用6、7、8、9编四道得数相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 )( )( )( ) 被除数增加几 258除以25,要想没有余数,被除数最少应该增加( )。 储蓄罐的钱 小明的储蓄罐中有面值1元和5角的硬币共38枚,如果将1元硬币的枚数和5角硬币的枚数交换,那么总值就会减少3元,问小明的储蓄罐中一共有( )钱 定义新运算 定义一种运算:a △b= a ×b +a -b 。 求:⑴ 8△5; ⑵ 10△(5△6) = = = = = = = = = 榜上有名 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小明3次考试的平均分为90分,如果平均成绩达到94分就能登上光荣榜了。请问: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就能榜上有名 ( )

班级姓名 配合四下《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 我发现 李大爷准备在一块36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上中玉米。如果长方形地长分别是20米、40米、60 帮欢欢 欢欢在计算“20+□×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结果得到的结果是500。你能帮他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 整数部分是几 设A=+++……+0. 88,A的整数部分是几 几条路线可走 小林妈妈从家中到超市有4条路可走,从超市到菜场有3条路可走,小林妈妈从家中经过超市到菜场有几条路线可走 他在何处 红红从一地点A先以60米/分的速度向东走了5分钟,再以同样的速度向北偏西30°方向走了5分钟。这时,他在地点A( )偏()方向()米处。 (第1期答案:一67+98=165;68+97=165;76+89=165;79+86=165二17;三30元;四43,271;五2次。) 班级姓名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根据下面描述,画出旅游车行驶路线图:“快乐六一”好旅游车从起点站向东偏南30°方向行驶3千米到达动物园,再向北偏东45°方向行驶4千米到达植物园,然后向南偏东70°方向行驶5千米到达游乐园。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减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讲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这一节安排了一组问题和2道例题。这组问题共分为3道小题。第1小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应用题,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题变换条件和问题而形成的减法关系的应用题。教材力图通过学生熟悉的3个问题,以加法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还通过2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加、减法的简算方法。 本小节不仅通过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把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通过两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计算中能够正确运用简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计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已经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分数意义的不同。 相应课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一、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 (2)怎么列算式呢? 课件出示算式:814+1142=1956(千米) 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是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课件出示例题2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 (2)怎么列算式呢? 课件出示算式:1956-814=1142 (千米) 二、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提出思考问题 例题2、例题1相比,分别是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么算? 问题: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减法?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并总结: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其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2.整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展示)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问题:你认为加法与减法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交流回答,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