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29段写“我”对他的帮助改变了他。35 段“本来我 的车是不到马山的”说明“他”是专程送“我”的。 第三步,整理答案。从“去年夏天”“几个月前”可 知“我”帮助他的事件发生在“他”送“我”回马山 之前,将前面的分析按照此先后顺序概括出来即可。 第四步,结合原文和题干进行验证。
【答案及评分】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 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1分)“我”在步行返回 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 “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 的帮助改变了他。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 “我”的。(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变式提问】1. 请概括故事情节。2. 请简要概括 本文的主要内容。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 的事件。
方法指导
分析语段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着手 1. 结构:(1)开头:①开篇点题,统领全文;②照应标 题;③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④与下文形成鲜明对 比;⑤设置伏笔,照应后文;⑥渲染气氛,奠定全文基调; ⑦开篇点明主旨;⑧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
兴趣。(2)中间:注重分析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埋 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 2. 内容: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发展等。比如: ①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②为下文做铺垫;③丰富文章内 涵;④照应前文;⑤具体展示、深化主题。(3)结尾: ①照应题目与前文;②升华或深化主题;③再次点明主题; ④强化作者感情。(结尾作用分析详见考点四)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
①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 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 是主要内容。 ②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 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第1课时 滴水之恩
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 的故事。(4分) 【思路归纳】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题干有两点要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 ‘我’和‘他’之间的故事”,这提示考生答案应该 至少包含两个事件。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文中的“他” 首先出现在12 1~6 段,从中提取时间(“去年夏天”)、 地点(“在马山”)、事件(“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 递给他”“我随口劝了他一句”)。然后“他”出现3在7 17 ~ 段,主要是描写“我”和“他”之17间的1对8 话, 、 段写“我”拦20到他26的车, ~ 段写“他”讲述几个月前 “我”帮助他的故事,
考点一 概括文章内容
考情搜索:2015年7题、2014年7题、2013年7题、2012 年8题、2011年8题、2010年8题、2008年7题。
方法指导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
寻找答题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 应该紧扣什么内容寻找答案等。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P184《我的农耕母亲》 第1题,P186《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第1题, P187《少年护城河》第1题,P188《疼痛里开花》第1 题,P190《寒风里那一点善意》第1题,P191《一滴流 给陌生人的眼泪》第1题,P191《哥廷根的“雷锋”》 第1题,P193《消失的年声》第2题。
④摘录句段法。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 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答案形成之后,同学们可结合题干和赋分验证答 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赋分是奇数,如1分、3分等, 答案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赋分是2分或4分,答 案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
答题格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2. “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 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思路归纳】此题表面上考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但 题干已给出分析的角度“情节和主题”,所以其实质 是考查与“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相关的段落在内容方 面的作用。从情节角度看,这篇文章叙述“我”回马 山的经历,写“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段落是第③~⑧ 段,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P185《回家的行李箱 还空着》第4题,P186《宗姨的元宵》第1题,P188 《疼痛里开花》第3题,P189《清洁》第4题,P190 《寒风里那一点善意》第2题,P191《一滴流给陌生 人的眼泪》第5题,P193《消失的年声》第1题。
考点二 语段作用
考情搜索:2015年8题、2011年9题、2010年11题、2009 年7题
【答案及评分】①情节:交代“我”面临的困境,写出 “我”步行返回的原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② 主题:老妇人充满善意的言行,表现了她对陌生人的友 善与关爱,使主题更丰厚。(意思对即可。一个角度2分。 共4分) 【变式提问】1. XX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XX段中画 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写“我”看完古塔准备返回马山,街角凉粉摊前头 裹苗帕的老妇人告诉“我”没有去马山的车了,从 中可以明确“我”回马山很困难,交代了“我”步 行回马山的原因,也是“我”“在路上碰到”“他” 的原因,所以文章写“头裹苗帕的老妇人”为后面 情节作了铺垫。
从主题角度看,由“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语言、行为—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指点我沿这条 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 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可以看出老人的言行充 满了善与爱,和文中的主要人物“他”“我”一起体现了 文章主题。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第1课时
目
滴水之恩 考点一 概括文章内容
考点二 语段作用
考点三 分析人物形象
录
考点四 文章结尾分析
考点五 句子含义与赏
析
考点六 分析写作手法
第2课时
目
时间存折考点一 Biblioteka 题的理解考点二 词语含义与赏析
录
考点三 补写
考点四 拓展探究
常考考点分课时突破 第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