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觉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 指出孙中山对革命动力的认识 有何不同?为此,他如何调整民生主义与民权主义?
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中的 历史作用
纪念孙中山诞辰 140周年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
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
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
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
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
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
时间 1894 1895 1905 1905—11 1911 1912 1913 1915 1917 1917—22 1920 1924 1925
梳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归类
创立资产 阶级革命 政党
革命活动(回归教材)
创立兴中会 广州起义
成立中国同盟会 提出三民主义
领导辛亥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
2010福建文综
•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 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 分关心人。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 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 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 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 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甘地《圣雄箴言录》
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
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
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
一生。
——胡锦涛
课堂练习
• 关于袁世凯其人,孙中山曾公开发表过如下言论,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②“始翻然悟彼奸人非恒情可测。” ③“袁总统于练兵一道很在行的,彼作十年总统 必能为中国练五百万雄兵。” ④“非去袁不可!”
与保皇派论战,发动一系列起义
武昌起义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和系列法令 二次革命
为捍卫民 主共和而 斗争
护国运动 第一次护法运动 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第二次护法运动
促成国 共合作
国民党一大 国共合作 抱病北上
因病逝世
为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名称
起因
经过
结果
宋教仁被刺及 1913年7月,孙中 由于力量对比悬 二次革命 “善后大借款”山组织发动讨袁 殊和革命力量分
亚洲觉醒的先驱
解读“亚洲觉醒”
• “觉醒”的含义是什么?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亚洲觉醒”有何必然性?
• “觉醒”:不再是本能的反抗,而是有着鲜 明的时代方向——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运动 与民主运动相结合。
• 运动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民族民主运动。
• 必然性: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亚洲的侵略; 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圣雄甘地
• “我的夙愿就是要使动摇的 人皈依真理和非暴力。我 的一贯经验使我确信,除 了真理以外,没有别的上 帝。如果这几章的每一页 没有向读者宣示实现真理 的唯一办法就是非暴力, 我就会觉得我写这本书所 费的心血全都白费了。” ——甘地自传
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总背景
起因
概况
结果
19世纪中 第一次 叶,印度 1919-
材料三 “(辛亥革命)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 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 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
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 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 材料三 1930年3月2日甘地致总督的信:“暴力派正在得势 而耀武扬威……我的目的是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来对付英 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以及增长中的暴力派的无组织的暴力, 静坐不动就是放纵上述两种势力。”
根据材料回答:①列宁和甘地是怎样分析阿姆利则惨案发生的
原因的?他们的结论为什么不同?②材料三反映了甘地进行非 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什么意图?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
材料二: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
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 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 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 治久安。
国大党通过印度 完全独立的决议, 授权甘地领导运 动;英国颁布食
“食盐进军”中达 到高潮;全国各地 开展反英斗争 。
盐专营法。
殖民当局改变策略, 释放甘地,撤销取 缔令,允许沿海煮 盐,甘地停止不合 作运动。
第三次 二战期间
英国为获取印度 甘地提出“英国退出
更多支持,同甘 地商谈战后自治 问题
印度”的主张,第一次 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第一次没有谴责使用暴 力。
• 材料二 “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 然后可以决胜”。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 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人物模块P63资料回放《孙中山遗嘱》
发动叛乱而失败
注意到课文中的8个“第一”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5、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必修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8、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1)据材料一,归纳甘地的经济思想。(6分)(2)据上述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
参考答案
• (1)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 明;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 合作。
• (2)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是其非暴力思想的 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 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 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 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印度在二战后 独立奠定了基础
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 史作用
• 非暴力理论,成为印度乃至世界思想财富。 • 多次组织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
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 实现民族独立作出巨大贡献。 • 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为消除种姓制度、教派纷 争而斗争。
总评:甘地是(亚洲觉醒的先驱)印度民族独立运 动先驱,无愧“圣雄” 称号。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 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了实现材料二的目标,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在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转变?扼要指出促使他转变的主要因 素。
• 材料一 他(孙中山)总是寻觅合作伙伴,而向秘密会 党、中国军阀、美国银行家、法国军官、日本官僚寻求支 援。 ——[法]白吉尔:《孙逸仙》
• 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 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
2009福建高考
• 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 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心所愿, 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 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 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 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而失败
护国运动 袁复辟帝制,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 袁世凯被迫取消 签订二十一条 派积极参加 1915 帝制
第一次护 段祺瑞拒绝恢 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
法运动
复《临时约法》州召开非常国会,成
百度文库和国会
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遭到滇、桂军阀 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 同上 法运动
1920年底,他在广 因陈炯明在广州
州重组军政府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1925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4分)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 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 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 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2000上海
•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 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 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 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 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 月13日)
•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 年孙中山的思想就有了哪两个显著变化?(2分) 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以 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完全沦为 1922
英颁布一个损害 印度人民民主的 法案(罗拉特法
发动“文明不服从”一个村庄发生暴 运动;阿姆利则惨 力冲突后国大党 案后首次提出同英 停止运动
英国的殖
案)
国政府不合作。
民地;印 度社会反 英情绪高 涨。英国 的分而治 之、镇压 和欺骗政 策,使印 度反英情 绪高涨。
第二次 19291930
•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 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 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 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 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 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3)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 资产阶级革命。(4)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依靠军阀屡遭 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 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 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 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各1分)。
“君志所向,一往无 前,愈挫愈勇,再 接再厉!”
请思考:导致孙中山 革命一再受挫的原 因有哪些?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说:“今满清退 位,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只有民生主 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 事。”
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做了些什么? 他的认识正确吗?
材料一:“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
课前热身
• (2010浙江高考)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 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 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 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
• ①列宁认为是殖民当局的暴力压迫而产生的,甘 地认为是“怀有恶意的人们”胡作非为而引起的。 二者结论不同,是因为他们各自所处的阶级立场 不同,列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后者站在资产阶级 立场。
• ②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意图,应该是既反 抗英国的殖民压迫又防止人民群众的暴力革命。 说明的本质问题是:资产阶级在争取民族独立的 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
• 材料一 1919年4月,阿姆利则惨案后,印度旁遮普邦、孟买、 加尔各答等地爆发了起义。对此列宁说:“工业和铁路无产 阶级愈壮大,英国人所加紧实行的大批屠杀(如阿姆利则惨 案)与公开拷打等恐怖行为愈凶残,革命也就愈迅速地发 展。”
——《列宁选集》第4卷
• 材料二 对此甘地说:“(自己犯了)一个像喜玛拉雅山那 样大的错误,使得根本不是非暴力抵抗者而怀有恶意的人们 能够胡作非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