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作用: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6)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 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
②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 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③后期导源自文库国家分裂
(7)局限性: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宗法制: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年)
3、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年)
分封制:(1)背景: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定都镐京, 建立西周);为了有效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 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进行分封。
(2)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 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课程标准二】:知道秦的统一 及“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 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中央集权制度(又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是中央的决策方式,体现是君与相的关系,
(3)目的:巩固统治。
(4)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侯国; ③周王的亲族、姻亲和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 “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 担各种义务(服从政令、戍守王畿、随王出征、交 纳贡赋、朝觐述职)。
(5)特点:诸侯国内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6)局限性:
(4)作用: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 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工具: 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维护宗法分封制
(6)宗法制的特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2)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进一步加强 (5)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时期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的国家政治 制度(夏商周)
王位世袭制 商内外服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的形成 (秦)
确立皇帝制 建立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 (中央官制) (地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中国古代社会:
时间: 170万年前至1840年鸦片战争 主要经历三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我国奴隶社会的主要分期: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形成时期 (2)商超: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发展时期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鼎盛时期 (4)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瓦解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的五个发展阶段: (1)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2)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3)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4)宋元——封建国家分裂、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
(1)进步性: 巩固统一 维护政局稳定保证社会的发展;组织大规 (积极影响) 模经济建设;各民族及中外文化交流; 抵御侵略
(2)消极性: 专制易成暴政、导致政治腐败;妨碍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文化专制阻碍科技文化发展;地方对君 主的依赖会导致人浮于事,影响工作效率;地方 缺乏自主权影响工作效率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目的: 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确保王权稳定) 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
主祭祖先特权。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了大宗、 小宗体系。
(3)实质:宗法制是用血缘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关键是加强王权,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服从中央 2、核心(实质): 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
宰者和权力中心) 3、建立原因:(1)经济: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2)政治: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法家韩非子中央集权国家和法治的思想 (4)实践:战国商鞅变法初步建立建立中央集权 和地方推行县制的政治体制提供借鉴
2、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年) (1)内外服制度: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掌握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 (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占卜是商王每日
都要做的事)。 特点:A、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B、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隋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宋元)
宋加强皇权 元实行行省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 到顶峰(明清)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课程标准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年) 约前公元2070年,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凌驾于全
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位继承实行传子制度(世袭制)。
4、演变过程: 理论提出在战国→确立在秦朝→巩固于西汉→ 完善在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在元朝→强化 并发展到顶峰在明清(鸦片战争前)
5、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6、发展趋势: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改革地方行政机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 不断削弱。
7、全面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3)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 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6)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 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
②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 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③后期导源自文库国家分裂
(7)局限性: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宗法制: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年)
3、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年)
分封制:(1)背景: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定都镐京, 建立西周);为了有效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 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进行分封。
(2)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 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课程标准二】:知道秦的统一 及“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 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中央集权制度(又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是中央的决策方式,体现是君与相的关系,
(3)目的:巩固统治。
(4)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侯国; ③周王的亲族、姻亲和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 “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 担各种义务(服从政令、戍守王畿、随王出征、交 纳贡赋、朝觐述职)。
(5)特点:诸侯国内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6)局限性:
(4)作用: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 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工具: 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维护宗法分封制
(6)宗法制的特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2)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进一步加强 (5)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时期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的国家政治 制度(夏商周)
王位世袭制 商内外服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的形成 (秦)
确立皇帝制 建立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 (中央官制) (地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中国古代社会:
时间: 170万年前至1840年鸦片战争 主要经历三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我国奴隶社会的主要分期: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形成时期 (2)商超: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发展时期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鼎盛时期 (4)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瓦解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的五个发展阶段: (1)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2)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3)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4)宋元——封建国家分裂、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
(1)进步性: 巩固统一 维护政局稳定保证社会的发展;组织大规 (积极影响) 模经济建设;各民族及中外文化交流; 抵御侵略
(2)消极性: 专制易成暴政、导致政治腐败;妨碍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文化专制阻碍科技文化发展;地方对君 主的依赖会导致人浮于事,影响工作效率;地方 缺乏自主权影响工作效率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目的: 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确保王权稳定) 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
主祭祖先特权。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了大宗、 小宗体系。
(3)实质:宗法制是用血缘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关键是加强王权,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服从中央 2、核心(实质): 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
宰者和权力中心) 3、建立原因:(1)经济: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2)政治: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法家韩非子中央集权国家和法治的思想 (4)实践:战国商鞅变法初步建立建立中央集权 和地方推行县制的政治体制提供借鉴
2、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年) (1)内外服制度: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掌握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 (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占卜是商王每日
都要做的事)。 特点:A、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B、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隋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宋元)
宋加强皇权 元实行行省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 到顶峰(明清)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课程标准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年) 约前公元2070年,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凌驾于全
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位继承实行传子制度(世袭制)。
4、演变过程: 理论提出在战国→确立在秦朝→巩固于西汉→ 完善在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在元朝→强化 并发展到顶峰在明清(鸦片战争前)
5、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6、发展趋势: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改革地方行政机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 不断削弱。
7、全面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3)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 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