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畸形16例临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部畸形1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16T14:04:31.5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李洪业[导读] 动脉栓塞术应用较广泛的是对蔓状动脉瘤、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和骨肉瘤等病变的手术。

李洪业 (黑龙江省依安县人民医院黑龙江依安 161500)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2-0025-01 【摘要】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畸形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CA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患者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观察术中平均失血量及与颈外动脉结扎法的疗效比较。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较颈外动脉结扎法相比减少65%~75%,输血量减少65%。结论采用TCAE止血效果显著。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栓塞术颈外动脉结扎术颌面部畸形口腔

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过程中以往常采用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结扎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近年来,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均为进修医院口腔收治的颌面部畸形患者,均符合颌面部畸形诊断标准,男10例,女6例;年龄20~55岁。均采用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

2 方法

2.1 导管插入法间接插入法:将导管从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逆行插入,一直插到颈外动脉。股动脉位置较表浅、易于经皮插入,且有损伤小,病人较舒适等优点,故目前最常用的是股动脉插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X线机床上,常规消毒铺巾。选择右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在穿刺点皮肤作小切口,经刺股动脉,血液从针孔内喷射状涌出即为穿刺成功。从针孔内插入金属引导丝,拔除穿刺针后,将导管套在导丝上,沿导丝插入股动脉。在电视荧光屏的监视下将导管向前推进,通过主动脉弓、颈总动脉一直插入所选择的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内。先用2mL造影剂做试验性注射,从荧光屏上证实导管确定已插入所选择的血管后作造影。直接插入法:经手术暴露颈外动脉,在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之间为穿刺点,或在某些易暴露的颈外动脉分支,如舌动脉或面动脉进行穿刺;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动脉前壁直接插入。

2.2 注入栓子法将栓子置于容器内,加生理盐水充分混合成悬糊状;用10mL注射器抽吸,排除空气后注入。如用间接插入法,为防止栓子返流入颈内动脉和控制栓子量,在注入时,必须在电子荧光屏监视下,流量控制,低压注射栓塞材料。一旦发现血管已有被阻图象,病变区的动脉搏动有所消失时,提示动脉可能被栓;此时可做栓塞后动脉造影加以证实。被栓后的动脉应不显影;如尚显影,可再次注入栓子,最终达到栓塞为止。采用直接插入法,则根据注入栓子后颞浅动脉或病变区搏动消失,插入的导管内无血液返流现象时,提示注入的栓子量已足够[1 2]。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间接注入法:血管有被阻图象,病变区动脉搏动有所消失,作栓塞后动脉造影,动脉不显影则栓塞成功。直接插入法:注入栓子后颞浅动脉或病变区搏动消失,插入的导管内无血液返流现象提示注入栓子量不足。

3.2 治疗结果本组16例,全部完成治疗,术中平均失血量和颈外动脉结扎法相比可减少65%~75%,输血量减少65%。

4 小结

动脉栓塞术应用较广泛的是对蔓状动脉瘤、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和骨肉瘤等病变的手术。这些病变有极为丰富的血供,传统控制失血方法是结扎颈外动脉,当结扎同侧颈外动脉后,其动脉压力会突然下降,这种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它和对侧颈外动脉甚至和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之间的吻合支扩张开放,形成侧支循环,从而仍维持病变区的血供,因而达不到理想减少出血的目的。

采用本组疗法,由于各级血管的栓塞,从而能有效地发挥其控制失血的作用,同时能使术野清楚,便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志愿.手术创新与意外处理口腔颌面外科卷[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5. [2]刘家明.复制全口义齿的技术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5):5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