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肠梗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当归、丹参、红花、桃仁、厚朴、元胡、陈皮、白术、生白芍、甘草、赤芍各100克,粉碎后装入1个10cm×10cm的粉红色纯棉布包中,将“药包”敷在脐部,外用绷带或宽布带固定,温水袋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日3次。
食醋、食盐为主外敷脐部 先将中药大黄、厚朴、桃仁、枳壳、赤芍、卜子各30克碾碎,入砂锅炒热,再将食醋、食盐、芒硝混合溶化,倒入砂锅同中药快速翻匀,装入棉布制成的袋里摊平,放在脐部热敷至余温消失,每日2次。
肠粘连、粘连带多是由于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采用通里攻下,行气合血之法,可取得良好效果。自拟粘连松解汤以通里攻下为主,厚朴消气散壅,枳实破气散结,大黄攻积泻热,芒硝润燥软结。
“气行则血行”,行气合血化瘀药物则能改善肠道血运,增强通里攻下作用。再配合针灸穴位刺激,加强肠道蠕动,辅以西医一般治疗,相辅相成,痛、呕、胀、闭诸症皆除,效果满意。腹膜炎体征不明显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保守治疗,症状多能缓解。
③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采用静脉补液,可迅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④抗生素应用:由于梗阻后肠道环境发生变化,血运障碍,肠道防御屏障破坏,极易发生肠道及血液感染,应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⑤保留灌肠:可迅速排除肠道积滞,减轻肠道负荷。⑥酌情给予止痛药、解痉药:此类药物应慎用,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攻邪不可太过,以防伤阴。亦应密切观察病情,保守治疗48小时后症状仍无缓解,出现腹膜炎症状者,或治疗过程中腹痛无缓解或进行性加重,甚至出现休克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处理中的难题,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因此预防粘连形成十分重要。在行腹腔手术时,止血不彻底,肠管暴露过久,手套上滑石粉等异物带入腹腔,腹膜撕裂、缺损,大块组织结扎,腹腔引流放置等均为促成粘连的因素,应予预防。
麝香外敷脐部 麝香1克,碾碎成药粉,置于患者脐部,外用4cm×4cm医用橡皮膏覆盖,注意四周要贴紧皮肤,每日一次。麝香乃辛温香窜之品,入肝脾经,开窍通闭,有促进胃肠蠕动、治疗肠梗阻之作用。
吴茱萸外敷脐部 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贴敷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盖住并以胶布固定,每12小时换药1次。吴茱萸辛、苦而热,入肝、脾、肾经,上可暖脾胃,下可温肾阳,有疏肝下气、散寒止痛之效,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中药敷脐治疗肠梗阻
老人长期便秘、婴儿巨结肠、颅脑外伤后长期卧床以及各种腹部手术后,都可以引起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发生,多数病人反复发生,在医院往往由医生主持治疗,但有些病人不可能长期躺在医院,需要自己或家人协助处理,掌握一些简易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很有帮助。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晚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淋巴管与神经,故渗透性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到全身。中医学认为,脐为任脉之神阙穴,任脉乃奇经八脉之一,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为经络之总枢,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在脐部外敷药物,可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消除腹胀。同时,应用中药敷脐治疗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易为大多数患者接受。
大黄外敷脐部 大黄粉30克,蜂蜜或75%乙醇调匀外敷脐部及其周围皮肤, 用胶布固定,持续敷10~12小时,每日换药1次。生大黄味苦寒泻下,可以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它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从而达到泻下通便作用。
大黄、芒硝合用外敷脐部 把大黄300克、芒硝200克用榨汁机磨成粉状,充分混匀后用食醋调成糊状,装入布袋内,布袋的质地要柔软,然后铺平置于病人脐部,用腹带包裹固定。二者合用外敷具有消除腹胀、调理胃肠功能、促进排气、通便、消炎消肿、散瘀等功效。
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
配穴:大肠俞、大横。
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
2 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
3 中药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应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等法。常用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肠粘连松解汤和温脾汤等。
现把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外用敷脐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介绍如下:
芒硝外敷脐部 选用纯净芒硝200~300g,装入棉布袋内,封闭后平铺于脐部。棉布袋潮湿或芒硝结块后即予更换,一般每日1~2次。芒硝咸苦而寒,具有较强的泻热通便、润下软坚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以硫酸根离子形式存在,为高渗状态,它除吸收一部分空气中的水分外,还能大量摄取腹腔内的渗出液,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秘方
核心提示:一、中医中药:1 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大横。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2 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
一、中医中药:
1 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
二、在采用非手术疗法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病情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应及时修改治疗方案,以免丧失手术时机而影响预后,如病人症状有所改善出现排便排气也要分析是真象还是假象,防止在病情判断上发生错误。下列指标可作为判断梗阻解除的参考条件:自觉腹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出现通畅的排便排气,大便变稀,排便时有多量气体同时排出;排便排气后,腹胀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高调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平片显示液平面消失,小肠内气体减少,大量气体进入结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医中药治疗:肠梗阻由于肠腔部分或全部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治当通里攻下为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辅。以此为原则,我们采用中药治疗。
方剂为:厚朴12g,枳实12g,莱菔子(炒)12g,木香10g,乌药10g,青皮10g,当归15g,赤芍15g,桃仁6g,红花6g,丹皮6g,延胡素6g,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6g。
鲜生姜、葱白外敷脐部 鲜生姜、葱白各100克,研细用纱布包裹,敷脐,每12小时更换1次。生姜归脾胃,能祛脾胃寒邪,助脾胃阳气,开胃健脾消食去滞;葱白归肺胃经,有散寒通阳、温经通络之效。
疗法提供:宁夏彭阳县医院 袁卉屏 王东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①禁止饮食饮水。②胃肠减压:持续减压非常重要,可以减轻肠腔过度膨胀,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减少肠麻痹的发生。
呕吐重者加姜半夏、竹茹;发热者加金银花、黄芩。水煎,由胃管注入,每日1剂。亦可药液保留灌肠。
针灸疗法: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三阴交。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中脘、曲池。
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种类型肠梗阻的40%左右。肠梗阻属于祖国医学的“关格”、“肠结”范畴。凡因饮食不节,虫疾内扰,内虚外寒,脾湿积滞,阳明热结,气滞瘀阻,饮停肠间,均可发为“关格”,出现痛、呕、胀、闭等症状。
中药复方外敷脐部
(1)白芷、小茴香、檀香、大黄、赤芍、厚朴、木香、枳实、大腹皮、芒硝各30克,共研末,鸡蛋清调糊状,30克/次,纳入医用胶布敷于脐部,2次/日。
(2)木香、丁香、小茴香、肉桂各100克,研为细末,取30克药末装于纱布袋内,置于脐部,其上加热毛巾热敷,再覆以塑料薄膜保温。每次外敷30分钟以上。
食醋、食盐为主外敷脐部 先将中药大黄、厚朴、桃仁、枳壳、赤芍、卜子各30克碾碎,入砂锅炒热,再将食醋、食盐、芒硝混合溶化,倒入砂锅同中药快速翻匀,装入棉布制成的袋里摊平,放在脐部热敷至余温消失,每日2次。
肠粘连、粘连带多是由于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采用通里攻下,行气合血之法,可取得良好效果。自拟粘连松解汤以通里攻下为主,厚朴消气散壅,枳实破气散结,大黄攻积泻热,芒硝润燥软结。
“气行则血行”,行气合血化瘀药物则能改善肠道血运,增强通里攻下作用。再配合针灸穴位刺激,加强肠道蠕动,辅以西医一般治疗,相辅相成,痛、呕、胀、闭诸症皆除,效果满意。腹膜炎体征不明显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保守治疗,症状多能缓解。
③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采用静脉补液,可迅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④抗生素应用:由于梗阻后肠道环境发生变化,血运障碍,肠道防御屏障破坏,极易发生肠道及血液感染,应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⑤保留灌肠:可迅速排除肠道积滞,减轻肠道负荷。⑥酌情给予止痛药、解痉药:此类药物应慎用,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攻邪不可太过,以防伤阴。亦应密切观察病情,保守治疗48小时后症状仍无缓解,出现腹膜炎症状者,或治疗过程中腹痛无缓解或进行性加重,甚至出现休克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处理中的难题,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因此预防粘连形成十分重要。在行腹腔手术时,止血不彻底,肠管暴露过久,手套上滑石粉等异物带入腹腔,腹膜撕裂、缺损,大块组织结扎,腹腔引流放置等均为促成粘连的因素,应予预防。
麝香外敷脐部 麝香1克,碾碎成药粉,置于患者脐部,外用4cm×4cm医用橡皮膏覆盖,注意四周要贴紧皮肤,每日一次。麝香乃辛温香窜之品,入肝脾经,开窍通闭,有促进胃肠蠕动、治疗肠梗阻之作用。
吴茱萸外敷脐部 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贴敷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盖住并以胶布固定,每12小时换药1次。吴茱萸辛、苦而热,入肝、脾、肾经,上可暖脾胃,下可温肾阳,有疏肝下气、散寒止痛之效,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中药敷脐治疗肠梗阻
老人长期便秘、婴儿巨结肠、颅脑外伤后长期卧床以及各种腹部手术后,都可以引起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发生,多数病人反复发生,在医院往往由医生主持治疗,但有些病人不可能长期躺在医院,需要自己或家人协助处理,掌握一些简易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很有帮助。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晚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淋巴管与神经,故渗透性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到全身。中医学认为,脐为任脉之神阙穴,任脉乃奇经八脉之一,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为经络之总枢,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在脐部外敷药物,可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消除腹胀。同时,应用中药敷脐治疗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易为大多数患者接受。
大黄外敷脐部 大黄粉30克,蜂蜜或75%乙醇调匀外敷脐部及其周围皮肤, 用胶布固定,持续敷10~12小时,每日换药1次。生大黄味苦寒泻下,可以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它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从而达到泻下通便作用。
大黄、芒硝合用外敷脐部 把大黄300克、芒硝200克用榨汁机磨成粉状,充分混匀后用食醋调成糊状,装入布袋内,布袋的质地要柔软,然后铺平置于病人脐部,用腹带包裹固定。二者合用外敷具有消除腹胀、调理胃肠功能、促进排气、通便、消炎消肿、散瘀等功效。
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
配穴:大肠俞、大横。
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
2 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
3 中药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应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等法。常用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肠粘连松解汤和温脾汤等。
现把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外用敷脐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介绍如下:
芒硝外敷脐部 选用纯净芒硝200~300g,装入棉布袋内,封闭后平铺于脐部。棉布袋潮湿或芒硝结块后即予更换,一般每日1~2次。芒硝咸苦而寒,具有较强的泻热通便、润下软坚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以硫酸根离子形式存在,为高渗状态,它除吸收一部分空气中的水分外,还能大量摄取腹腔内的渗出液,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秘方
核心提示:一、中医中药:1 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大横。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2 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
一、中医中药:
1 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
二、在采用非手术疗法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病情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应及时修改治疗方案,以免丧失手术时机而影响预后,如病人症状有所改善出现排便排气也要分析是真象还是假象,防止在病情判断上发生错误。下列指标可作为判断梗阻解除的参考条件:自觉腹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出现通畅的排便排气,大便变稀,排便时有多量气体同时排出;排便排气后,腹胀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高调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平片显示液平面消失,小肠内气体减少,大量气体进入结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医中药治疗:肠梗阻由于肠腔部分或全部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治当通里攻下为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辅。以此为原则,我们采用中药治疗。
方剂为:厚朴12g,枳实12g,莱菔子(炒)12g,木香10g,乌药10g,青皮10g,当归15g,赤芍15g,桃仁6g,红花6g,丹皮6g,延胡素6g,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6g。
鲜生姜、葱白外敷脐部 鲜生姜、葱白各100克,研细用纱布包裹,敷脐,每12小时更换1次。生姜归脾胃,能祛脾胃寒邪,助脾胃阳气,开胃健脾消食去滞;葱白归肺胃经,有散寒通阳、温经通络之效。
疗法提供:宁夏彭阳县医院 袁卉屏 王东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①禁止饮食饮水。②胃肠减压:持续减压非常重要,可以减轻肠腔过度膨胀,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减少肠麻痹的发生。
呕吐重者加姜半夏、竹茹;发热者加金银花、黄芩。水煎,由胃管注入,每日1剂。亦可药液保留灌肠。
针灸疗法: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三阴交。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中脘、曲池。
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种类型肠梗阻的40%左右。肠梗阻属于祖国医学的“关格”、“肠结”范畴。凡因饮食不节,虫疾内扰,内虚外寒,脾湿积滞,阳明热结,气滞瘀阻,饮停肠间,均可发为“关格”,出现痛、呕、胀、闭等症状。
中药复方外敷脐部
(1)白芷、小茴香、檀香、大黄、赤芍、厚朴、木香、枳实、大腹皮、芒硝各30克,共研末,鸡蛋清调糊状,30克/次,纳入医用胶布敷于脐部,2次/日。
(2)木香、丁香、小茴香、肉桂各100克,研为细末,取30克药末装于纱布袋内,置于脐部,其上加热毛巾热敷,再覆以塑料薄膜保温。每次外敷30分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