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几点思考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打破了解释学与结构功能主义的二元对立,以社会实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结构二重化”理论。
结构化理论区别于以往理论的重要一点就在于,吉登斯对时空观的重视,对人们日常行动中反思性的分析以及建立在对行动者能动作用分析基础上的权利的理解。
标签: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反思性
吉登斯的理论主要是两方面的,即前期对西方社会学各种思想的批判、总结和对现代性理论的创造。
到现在,现代化理论和他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已经得到了相当高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他的现代化理论是建立结构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于这部分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其现代化理论。
《社会的构成》一书是吉登斯的转折,该书是建立在对前人理论批判的继承基础上,提出吉登斯自己的理论观点。
在此,阶级论、冲突论和趋同论注意到社会发展的某个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然而,在吉登斯看来,这些理论观点并没有紧紧抓住当前社会变迁的实质。
他认为,社会变迁以及社会发展的道路应当既不是“左”也不是“右”,而是超越“左”和“右”,走一条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从而实现现代性的自我认同。
并且,这种政治路线可以从结构化理论中找到理论依据。
因此在《社会的构成》中,吉登斯试图改变社会学的传统,建立另一种思路,即结构二重性:社会系统的结构特征对于它们反复组织起来的实践来说,既是后者的中介,又是它的结果。
一、时空观
尽管前人对时空观已有论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对时空在社会建构过程中的地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批判性地吸收了赫格斯特兰德的时间地理学。
赫格斯特兰德时间地理学的主要思想是,分析在发生活动的情境中,身体与物理环境的哪些性质是对人类活动产生制约的源泉,他以时间地理学来把握个人的生活路径或生平经历的序列性。
赫格斯特兰德认为身体和物理的环境是制约人类活动的主要原因。
时空是人们活动的结果,是外在于人们行为的,时空的边界也就是人们行动的边界。
吉登斯在此提出了对他的批判,认为不仅仅要考虑其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更要考虑到人类活动的特殊性,即人是有意识的进行活动的。
因此他认为,考虑互动场景的情境性至关重要。
即使是在固定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也会因为主体的不同,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互动。
吉登斯的场所是具有多样性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
在此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区域化的概念,他认为,区域化不仅仅是空间的局部化,还涉及了与例行化发生关系的时空分区。
例如现代社会的住宅分区不仅涉及了空间上的区别,也涉及了时间上的差异。
客厅一般是在白天使用,而到了晚上才到了卧室,这样时间的区分也是空间区分的根本。
区域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台区域和后台区域的划分。
在戈夫曼戏剧理论的基础上,吉登斯发展了前台区域和后台区域。
区域化提供了一个时空闭合的区域,人们通常在前台区域进行“表演”,就像舞台戏剧的台上表演一样,前台区域并不是人们真实的自我,而是为了给在场观众留一个自己期望的印象才进行的,也是在具体情境中才进行的,是个人为了维持自己的本体性安全。
而后台区域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是个人真实自我的展示,在这里个人可以完全放松,而不用在意在别人眼里的自己。
同时后台区域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后台人们可以不断反思。
吉登斯同时将他的时空观用来解释现代社会的“不在场”。
因此产生了两个概念:“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
吉登斯认为“社会理论的根本问题,即社会秩序问题。
也就是要解释清楚,人们是如何借助社会关系跨越时空、超越个体在场的局限性。
” 为此,吉登斯将社会结构分成“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
社会整合,就是个人与社会环境实现相互统一。
他认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行动者,因为具有行为动机、行动意义和话语意识,从而使得行动者实现了与社会环境的整合。
而科学技术打破人们“在场”的束缚,从而产生了“系统整合”。
吉登斯所谓的“系统整合”。
系统整合是指“不在场”的情境下,各个社会环境之间的整合。
吉登斯认为,工业社会以前,由于时空的统一,无法实现“不在场”的环境整合,而工业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超越了时空统一的束缚,时空的分离使得系统整合成为可能。
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也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重要概念,吉登斯以此来阐释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的不同,说明了现代社会时空分离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二、反思性
吉登斯的理论也深受戈夫曼理论的影响,他认为对手势、身体和姿态的反思性自我监控是人们日常交往的基础。
戈夫曼认为正常人普遍具有监控身体的能力,而“神经不正常”的人则不具备。
在戈夫曼的基础上,吉登斯认为,“正常人”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为的首要基础就是公共性。
即他们必须是懂得和遵守人们共有的规则和认识。
而“精神不正常”的人却不知道这些,也不会遵从了。
例如,在一次晚宴上,人们都会特别注重穿着打扮, 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要参加宴会的内容、性质及档次来选择自己的着装,在宴会上的行为表现也要根据上述情况进行调整。
人们穿着晚礼服参加宴会,而不是休闲的牛仔装,在宴会上的举止优雅、有礼貌就会赢得大家的欢迎和赞赏,反之,则会让人感觉讨厌。
这一系列的表现都说明人们在控制自己身体和姿态的时候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的,即在这个场合下,穿晚礼服,举止优雅是被大家都认可的,只有个人知道了这些共有的规则才能在这些场合下做出与之相一致的行为。
除此之外,人们对语言的应用也建立在共有认识的基础上,而且语言的理解还要根据说话的具体情景进行理解。
吉登斯以“失声喊叫”为例,同样一个词,用在不同的情景下就有不同的意义。
有时候,“哎哟”一声是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在关注这件事情,有时候又是对别人的一种警示,还有一种是既警示他人又提醒自己。
所
以在不同的情境下,虽然都是同样的失声喊叫,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只有明白了其中的内涵,才能准确在日常活动中使用。
上述两方面就是讲实践意识与话语意识。
人们的大量活动是受实践意识支配的,即,行动者对行为虽然不能给出言语上的明确表述,但能领会到行动的内涵和意义,知道怎么去做。
话语意识是指行动者可以明确的知道行动的理由,并且可以用语形式表达出来。
吉登斯认为话语意识和实践意识是行动者具有自主性的主要标志,所以统称为反思性。
反思性使得人类的行为一方面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人们会根据现有的共同意识和“共同知识”去进行有意义的行动。
另一方面也会让人类的行为充满不确定性,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能纳入有效的计划当中,因此人类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的和无法预知的。
三、能动作用
与前人不同的是吉登斯认为人的能动性是一种“所做”而不是“所欲”,所以吉登斯也强烈的反对解释学派将“有意义的举动”等同于“有意图的后果”。
吉登斯认为行动者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但这种能动性是受到限制的,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完全的认识事物。
所以吉登斯认为“能动作用不仅仅指人们做事情时所具有的意图,而是首先指他们做这些事情的能力”。
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并不是很清楚正在发生的事情,但人们却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者知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虽然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人们的有意作为,但如果实际上造成了某种后果,就是能动作用在发挥。
同时吉登斯将能动作用与权力关联起来,拓展了权力关系的有关分析。
在吉登斯之前关于权力的观点有两种:一方面,人们将“权力”界定为实现所要达到的目的的一种能力。
另一方面,有些学者将权力视为社会共有的特性。
而吉登斯认为,权力是社会成员改变行为方式的一种能力。
即“有能力‘换一种方式行事’,就是说能够介入、干预这个世界,或是能够摆脱这种干预,同时产生影响事件的特定过程火事态的效果。
” 他认为,任何一个社会中生活的个体都具有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的能力,所以权力的实施应该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具备的能力,如果丧失了这种能力就不能称其为完整的行动者了。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行动者是“别无选择”的,而吉登斯认为,行动者具有的能动作用可以对约束他们的结构起到一定的对抗作用。
这样,吉登斯推翻了传统结构主义者对只能是上级对下级单方面的权力压迫的认识,认为每个下级都有少量的制衡能力,在上级的命令前可以做出选择,而不是无条件的服从。
从而拓展了权力关系的分析,形成了他独有的“控制的辨证关系”。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的主要成就就是他打破以往的二元方法论,确立了“结构二重性”理论。
一方面,社会结构本身既是由人类的行动建构起来的,因此,它应当受制于人的活动,另一方面,经过人的实践活动建构起来的结构又是行动得以建立起来的桥梁和中介。
应该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其中也有理论的不足之处,学者张云鹏认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从基本概念去建构庞大的理论体系,这样就容易导致概念之间的逻辑性不强,或者没有必
然性。
〔参考文献〕
〔1〕张支云.试论吉登斯结构理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5,(04).
〔2〕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89.
〔3〕金小红,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第三条道路”〔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4〕乔丽英.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研究——对结构化理论中/行动者概念的深度审视〔J〕.天府新论,2007,(05).
〔5〕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76.〔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