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的重德精神及与孔子的仁政思想的关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诗经》中的重德精神及与孔子的仁政思想的关联

李宝龙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吉林延吉133002)摘要:《诗经》充分体现了周人的重德精神,有这样几点共性特征:一是所颂有德之人绝大多数是周朝的历代君主;二是所颂之德无外修身治国两端;三是多与政治教化相关;四是有德者方能有天下。这与孔子的仁政思想有颇多相通之处,从中可见孔子对《诗经》思想的继承。

关键词:《诗经》重德精神仁政思想关联

1.《诗经》中的重德精神

德之重视始于周。

虽然考古成果表明,在甲骨卜辞和商代彝铭中已有“德”字,但其含义与现在所说的“道德”之义有所不同,“道德”之“德”按刘毓庆的说法,直到周代彝铭中始见[1]98。尽管其说未必准确,而且也不能说明周人始言道德,但足以说明周人非常重视“道德”。远则不谈,仅以《尚书》中的《商书》和《周书》相较,便可见周之宣德远胜商人。《商书》中虽也讲德,如盘庚迁殷时,便一再强调“德”字,说“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2]292但除盘庚外,商人便很少言德,更没有把“德”当成一个中心题目讨论。周则不同,从《周书》所载来看,德之重视,于周人实已达成普遍共识。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3]215。因为周人充分认识到了“德”的重要性,故而才一再强调要“敬德”“明德”。不过,周人对德之高度重视的最佳体现不在《尚书》,而在《诗经》。

以《诗经》中的《商颂》和《周颂》相比,更可以看出周人重德。《商颂》为殷人所作也好,为宋人所作也好,总归是反映了商朝统治者的思想看法的。总体上看,《商颂》赞美烈祖先王时,重在歌颂其武力如何强大和怎样受命而治天下,其中没有提到一个“德”字;而《周颂》中则几乎凡及先王必颂其德。通观整部《诗经》,这种情况就更显突出了。一部《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德”字凡出现73次,其中十五国风中仅有10次,多数都集中在雅颂中,特别是《大雅》和《周颂》中,就中更以《大雅》为最。而《大雅》无疑是《诗经》中最能彰显周人思想的一部分诗歌。这三十一首诗大略可分三组。《文王》、《皇矣》、《大明》、《生民》、《公刘》、《绵》、《思齐》、《下武》等可为一组,为颂赞周朝历代圣主之作;《崧高》、《烝民》、《韩奕》、《江汉》等可分一组,为颂赞各位贤臣而作;《瞻卬》、《板》、《荡》、《召旻》等可为一组,为刺时讽君之作。但无论颂美也好,讥刺也罢,均与“德”相关,或美其有德,或刺其无德,这“充分说明了周人道德观念的浓厚”[1]98。不过这里面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很多作品中虽然屡屡言德,但大都是说某人有德,某人德高,或某人好德、修德、行德等,以突出德之可贵和德之重要。可是很少说明这德到底是怎样的。如“我有嘉宾,德言孔昭”

[4]217、“乐只君子,德音是茂”[4]238等十余处,都是如此。偶尔有象“申伯之德,柔惠且直”[4]451、“仲山甫之德,柔嘉为则”[4] 454这样指明了其美德之特性的,也很抽象笼统,所以《诗经》中的大多数弘德之诗,多言德之可贵、德之重要,而少言德为何物。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如《思齐》、《皇矣》、《抑》就比较有代表性。

1.1《思齐》是一首“歌文王之德”的诗歌,《诗经》中颂其德最多的是文王,所谓“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5]1017。而最能体现文王德之内容的,就是这首《思齐》。这首诗从很多侧面细细分解了文王的诸般美德。“惠于宗公,神无

时怨,神无时恫”是说文王“顺于先公,而鬼神之无怨恫”[6]183。也即敬神尊祖;“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是说文王“能施礼法于寡少之适妻,内正人伦,以为化本。复行此化,至于兄弟亲族之内,言族亲亦化之。又以为法,迎治于天下之家国”[5]1010,“使之皆如己也”[5]1017,也即修身齐家治国之意;“雍雍在宫,肃肃在庙”是说“文王之德行,雍雍然甚能和顺,在于室家之宫;其容肃肃然能恭敬,在于先祖之庙”[5]1012,也即举止适度,“得礼之宜”;“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四句高亨以为写文王以显耀大德,视察民事,护民不倦,致天下疾疫不作,蠱灾不起。可谓深得诗旨之论。也即道文王保民之功;“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是说文王能采纳雅言,从善如流;“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是说文王能积极培养人才;“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是说文王能够举贤任能。一人之身,而能集德如此,确可为后世效法之典范;同时,在这层层分解中,德为何物,也就大致可明了。

1.2《皇矣》一诗计有八章,其中所言之德,主要集中在第四章。关于这一章,《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成鱄的一段话,对此诗句的解说最可参照,这段话翻译过来时这样的:

内心能够受道义制约叫度,德行端正,反应和谐叫莫,光照四方叫明,勤与施舍没有私心叫类,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叫长,奖赏善的惩罚恶的并显示威严叫做君,慈祥和顺使人普遍归服叫顺,选择好的而跟随他叫比,用天地做经纬叫文。这九种德行不出过错,做事就没有悔恨,所以承受上天的福禄,子子孙孙依赖着[3]1385。

从《左传》中的评解来看,这一章文字虽少,内容却包罗万象,所述德之内容涵盖甚广。并多有与《思齐》所述相合者。相比之下,《抑》诗与《思齐》和《皇矣》有所不同。前两首是从正面讲做什么才是有德,而《抑》则从反面讲不要做什么才是有德。诗中言及内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一是慎威仪,诗中反复说“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敬慎威仪,维民之则”、“敬尔威仪,无不柔嘉”,又说“辑柔尔颜,不遐有愆”、“温温恭人,维德之基”,一定要“淑慎尔止,不愆于仪”。这些无不是在说做人一定要注重仪表,或“威”或“柔”,不能有错。二是慎言语。所谓“慎尔出话,”“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联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就是强调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话一出口,便万难收回,而说出去的话,就必须要负责任。三是慎行止,不可“颠覆厥德,荒湛于酒”,避免“女虽湛乐从”,以防“如彼泉流”“沦湑以亡”,应该“夙兴夜寐,洒扫廷内,维民之章”。四是慎独处,“相尔在世,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谨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就是要求人们要始终记得头上三尺有神明,不能认为不为人知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几点可以说是对《思齐》和《皇矣》的补充,从而基本完成了《诗经》中道德体系的建构。通过这三首诗,再联系其他颂德,述德的诗篇,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所言之德,有这样几点共性特征:一是所颂有德之人绝大多数是周朝的历代君主;二是所颂之德无外修身治国两端;三是多与政治教化相关;四是有德者方能有天下。可见,《诗经》中所重所颂所扬之德,主要是君德。

2.《诗经》重德与孔子仁政的关联

2.1《诗经》中的重德精神与孔子思想之关联应该说非常明显。一则《诗经》与孔子关系极为密切,《诗经》不但是孔子时代贵族子弟的必修书,孔子本人更是对《诗经》下了一番苦功夫;再则孔子也是一个非常看重德行之人,这种思想基础必然使孔子与《诗经》之间有一种契合。据统计,《论语》中“德”字凡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