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意识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习情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是形象,他说:“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数学学习要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就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相对还比较小,有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安心地学习。
试想,在一个压抑的冰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怎么能调动起积极的学习热情?良好氛围的创造可以从两个
方面入手,一是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比如活动情境、课件情境、故事情境、疑问情境等,情境的设置不仅给学生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赖以活动的空间。
但是,情景设置必须有个度,它应服从教学需要,而不是倒过来。
比如疑问情境,这是情境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思维佳境。
但过于频繁地滥用,其效果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滥用反而
使学生应接不暇,产生一种厌倦和逆反心理。
平时听别的老师讲课时,往往就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老师一堂课最多可以提出30多个问题,这让学生如何接受得了。
二是艺术处理课堂偶发事项。
小学生幼稚好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与课堂教学相悖的事情来。
这时候,教师的处理方式的艺术与否往往能对课堂原先创设的和谐氛围起着促进或破坏的作用。
笔者认为,冷静处理很重要。
二、还学生学习参与的自由
一节比较数的大小的数学课的教学。
教师安排了热闹的摸数比赛游戏,摸出的数字按规则放入相应的数位下面,摸完以后,数大的为赢。
全班分两个组,每组派出一个学生代表上台摸出教师准备的袋子里的一个数字,然后按要求放到相应的数位表的数位下面,教师课前准备了不同的规则,一节课上分别安排了2名学生和一名自告奋勇的学生上台摸数。
研讨时老师提出,台下的学生只是参与了观摩,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而且大家关注的重心在比赛的输赢上,淡化了学生对课的理解。
在研讨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第二次的教学。
同样的比赛游戏,同样的规则设计,同样的分组,只是不同的在:由原先3位同学参与的摸数活动改为台上的摸数与台下的摸数同时进行,台下每位同学也准备了数字小卡片,要求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比较出哪组的同学摸出的数是最大的,还得说出为什么是最大的。
全体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同桌、前后小组的争议、比较,不断地加深对数的大小比较的认识,教学效果较好。
我们不得不思考,热闹的课堂是我们需要的,但热闹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的
是什么,有什么收获?是看热闹,还是通过热闹的活动真正自由地让学生参与其中?我们通过实践看到让学生参与数学的学习、参与数学的思考才是最主要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增加师生活动的自由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挖掘,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合理地安排教学进程,需要及时解决的疑难问题都要在课堂上解决,让学生掌握好所学知识,当堂练习消化所学知识.同时,数学课堂教学还应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探索.例如,在教授“圆面积的计算”一节时,在导入新课后,教师提出:“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有的学生说:“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
公式.”教师又问:“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圆可能转化为哪些平面图形呢?”学生纷纷说道: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教师又问:“怎样把圆转化为这些平面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转化.”因为学生心中有自己对圆可以转化为怎样图形的猜想,所以纷纷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证实.这样通过发现教学、探
究教学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四、成功体验,强化参与
“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
”当小学生获得成功,内心便会产生十分喜悦和自豪的情绪体验,对之衍生出亲切感。
此时必能反馈出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前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造参与教学并多次追求成功的条件,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教师对待学生的初步探索要有耐心、热情期待,并注意激励、启发、引导,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参与教学的信念和勇气。
另外,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必须有换位意识。
在课前,教师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用学生的眼光体会、感悟教材,设计数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学习探究。
课堂教学中落实主体性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大改革。
为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更新观念,勇
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才华,真正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做出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烈.我教小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定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